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17 页/共 40 页
小食
粥。
后食
过中非时。
有云加法
畜百一者是中根人。但有加法而无说净。若下根人。三衣六物之外。一切说净。
而为净施
大乘以佛菩萨为净施主。小乘以和尚阇梨为净施主。即衣药钵也。
我物属他
展转净施主。即衣药钵也。说净已。并属衣药钵所有。
禁性重之由
凡果物及饮食药饵等。并须从净人边受。不尔属盗。
持钵持衣
钵须铁瓦者。异外道故。衣须布[迭*毛]者。异俗流故。今之人。畜木钵。衣罗縠。非外道俗流而何。
斥三修
前已笺注。
二边皆有粗细
常途说觉观者。如眼见色名觉。细心分别形显等异名观。今修中观。知生死动有边名觉。空乱意涅盘边名观。故云也。
三觉谓欲恚害
欲觉者。经云。譬如端正净洁之人。不受一切秽污不净。如热铁丸。人无受者。恚觉者。譬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箧。令人养食。若令一蛇生嗔恚者。我当戮之。四大亦尔。若一嗔者则能杀人。害觉者。观察五阴如旃陀罗。常怀害心。五阴亦尔。常怀诸结恼害之心。
一一谛上皆有见爱
执俗谛起见名寒。起爱名热。观俗破见如暖。破爱如凉。中谛执破爱见。准说可知。
中根义开通别
论中先通言。次别说。
碓硙
上丁会切。舂也。下五对切。磨也。
不受坏生
但有生性者乞食人。一切不受。
贮宿残煮
残宿者。今日受已至明日。一切沙门释子受大戒者皆不清净。五分云。比丘受食已。或食未食。经夜名残宿。问。残之与宿为一为异。四句答之。一残而非宿(且受四药不加四法过中)。吉罗。二宿而非残。亦吉(禾爱食或共宿犯吉。不宿不犯)。三亦残亦宿。四非残非宿。可知。又残宿内宿亦作四句。一是残宿非内宿(今日受食安界外不共宿。非内宿)。得堕。二是内非残。三四类知。○煮者。比丘在净地同宿同煮及自煮等。
论。净名云。於食等者於法亦等。乃至於食等
疏约事理以释。事者舍贫从富舍富从贫。以食不等则慈悲观行皆悉不等。是为於食不等。於法不等。若贫富俱乞。於食若等。则慈悲观行亦等。理者大品云。一切法趣。味味为法界。含一切法。食有故法有。食无故法无。食不可得。故云何有趣非趣。此中道真禅悦食。
茕独
上巨荣切。无兄弟曰茕。老而无子曰独。
断金
上丁乱反。易系辞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孔颕达云。二人若同齐其心。铁利能断截於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言其利之甚。
朝歌
上知遥反。地名也。纣王所都。魏文帝改为朝歌郡。周武帝又改为卫州。
庄以蔗支离乃至五管在上
文在庄子。与今文少别。彼人间世篇云。支离疎者。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彼无燕字。支离疏者。谓形体支离不全之貌也。遂得疎其名。颐隐於脐者。脊曲而项缩也。会音脍。撮音最。乃项椎也。以脊曲头低故两肩疎而指天也。五管在上者。管本作筦。筦者腧也。谓五藏之腧皆在上。腧。式注反也。
若赐疾者粟乃至我则无用
非庄子之全文。乃记主取彼之意而为语耳。彼云。上征武士。则支离攘臂於其间(恃其无用故不自窜)。上有大役。则支离以有常疾不受功(不任作役)。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锺与十束薪(役则不与。赐则受之)。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况支离其德者乎。
有力者负而趋之
庄子曰。藏舟於壑。将谓固矣。不知有力者负而趋之。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七
十境互发。十乘增减。一一法中皆有通塞
十境增者。具发於十。减者。或发三四等。若发而用观则通。不用观则塞。此乃境出十乘。增者具修於十。减者或修三四等。入位名通。不入名塞。此乃乘也。
对转兼具
如助开中对治等四。
论。六事六理
六事者。事释中三知识。及观心中佛威神覆护。并脱缨着弊。又一音说法等三是也。六理者。六度并法性各开为三。此六事六理三谛各具。是为十八。
频婆娑罗王以欲色故。入怨国在淫女房
论十七中略释。论谓歒国。独在淫女阿梵婆罗房中。
优填王以欲色故。截五百仙人手足
论不说截手足缘。
地神
即后土也。孝经纬曰。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阇不可以尽敬。故封土为社以报土。今坛是也。礼记曰。共工氏之子后土为社。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州故。祀以为社。共工者。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之后。即有女娲氏。次即共工氏。
五谷之神
孝经纬曰。稷。五谷之长。谷不可以徧祭。故立稷神以祭之。礼记曰。厉山氏之子柱及周弃为稷。柱能植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是故二人并为稷神。
田正
未详。
敢发
发开也。
裸而嘇
下山咸切。口啖也。
未齓
初觐切。应作齓。谓毁齿也。男八月而齿生。八岁而毁齿。女七月而齿生。七岁而毁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