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止观辅行助览 - 第 14 页/共 40 页
中间是指名色等五支苦果也。苦道即法身名中道。
六因四缘
因缘名义亦欲略知。今依俱舍出之。六因者。一能作因。谓一切无为法皆为能作因。二俱有因。如四相望本法互相假藉。本法为因。四相为果。四相为因。本法为果。俱时而有故名俱有因。如心王与心所亦互为也。三同类因。如过去善五蕴与现在善五蕴为同类因。现在善五蕴与过去善五蕴为等流果。又如过去解脱戒为同类因。今别脱戒与未来别脱戒为等流果。四相应因。此唯心所法。谓心王心所起必同时。五义平等。同一所依。同一所缘。同一行相。同一时业。更相随顺。义用相应。故名相应也。互为果边名为俱有。若相应边名相应也。五徧行因。谓苦谛下有五烦恼。即苦下五见疑无明。集下二见疑无明。此十一俱三义。一徧缘五部。二徧随眠五部。三徧与五部染法为因。此因为染污。能与五部染法为因名徧行(去声)。或徧缘五部名徧行(平声)。行即满也。六异熟因。谓能招果熟故名异熟因。三性之中但取善不善。就善法中唯取有漏善为异熟因。为无漏善破坏三有。不招异熟。非因也。为无记劣。不招异熟。言四缘者。一因缘。谓因如是缘故名因缘。缘以前六因中后之五因为体。唯除能作因。二等无间缘。谓前念心心所法齐等。与后心心所法为缘。或可后念心心所法齐等。因前念心心所法为缘。故云等无间缘。言等者。徧依及果。三所缘缘。所缘二字属境。缘之一字属心。谓心所缘法性劣。执境方生。犹劣人非杖不起。四增上缘。谓前六因中第一能作因即是增上缘体。故一切法皆增上缘○又婆沙中因缘相摄。初六因摄四缘。能作因摄三缘。谓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余五因摄因缘。缘谓俱有。同类相应。徧行异熟。又四缘摄六因。因缘缘摄五。谓异熟.俱有.相应.同类.徧行。若等无间缘.所缘缘。无因可摄。能作因摄增上缘。
楞伽第四佛语心品
心品第三云。於彼演说大乘。皆是如来地。十地则为初。初地则为八。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既云为次。所以互融。恐人疑今记文写者误。故捡经以决之。
为渐为顿
大慧问为渐净为顿净。佛言。是渐净非顿净。譬如陶师造器。渐成非顿。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
现流
经谓渐顿之化。佛从法性显现流出。
顿现一切
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如来净诸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乃至云。报佛亦尔。於色究竟天。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修诸行。
五种种性佛
经云。若有闻说一一法自心显现。不思议境。不惊不怖。此是如来乘性。既云不惊怖。则是菩萨性也。经中不言菩萨性。
声闻
经云。若闻说蕴处界。举身毛竖。心乐修习。乃至我生已尽等。此是声闻性。
缘觉
经云。若闻缘觉乘。举身毛竖。悲泣流泪。舍离愦闹。或闻神通变化。其心信受。是名缘觉。今记不列缘觉。
不定
经云。不定性者。谓闻三种。谓佛及声闻.缘觉。随生信解。而顺修习。而成大慧。
无性
彼经四卷。成部文中无无性。只有各别性耳。各别中又说声闻。
五法
谓相.名.妄想.如如.正智。相者。形相色像等。名者。有如是相。名为缾等。妄想者。有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缾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如如者。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彼如是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是名正智。
及三自性
妄计自性。谓计自性从相生。於种类显现生计着故。二缘起自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自性。三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二分别自性圣智。
二无我
人无我。法无我。
论。十地为如佛
大论五十中解云。菩萨坐七宝菩提树下。入第十地。名为法云。譬如大云澍雨。连下无间。心自然生无量无边清净诸佛法。乃至云降魔放光具十力等。十方诸佛大声唱言。某方某国某甲菩萨坐於道场。具佛事。是名十地当如佛。
乐定乐慧。转世现信解见得身证
此一说。未知记主据何处文耶。盖以乐定乐慧。自是上流般中一位开出。又复身证不入学人之位。此说与下文俱舍问答相违。学者辩之。
无学为九乃至不坏法
死至骨想是俱解脱之因。故果有神通。
一间
俱舍颂云。断惑八品一生名一间。疏释云。间为间隔。为有一生为间隔不证圆寂。
退护思住达
五字下各有一法字。谓退法乃至达法。
问。何缘身证不预其数
连上文。是俱舍语也。此问者是问学人十八中何不云身证。俱舍颂云。得灭定不还。转名为身证。彼释云。若不还果修灭定。转名身证。灭定无身。由身证得故名身证。故答之。灭定有漏。不是依因。故不预数。今记中於三果开为十一。内有身证。俱舍则无。或恐是误也。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六
论。断奠
上丁段反。下丁定反。涅盘疏云。无差也。
正量部
权衡刊定名量。无邪谬名正。西域论名也。
苦县
上音户。
东夏之神州
南山戒疏云。雪山已南。三方歫海。周九万里。厥号大夏。此方中岳亦中华。且据轩辕局谈中表。故河图云。昆仑东南方五千里。号曰神州。尔雅云。河出昆仑。佛经云。四海本源。香山所出。分流四海。俗云昆仑者。谓香山耳。
初约四句料简
论但三句。言四者。准前义加非渐非顿。故曰未若权实章中其名委悉。以下有非权非实句。
渐顿复兼偏圆
渐顿指释文中。
今回在前
经中佛如醍醐已方云。如牛新生。血乳未别。今论在声闻前列之。故云也。血者。无明烦恼也。乳者。众生善五阴也。
二相
经云。摩诃般若波罗蜜中。我无我无有二相。又云。一切法善不善等亦无有二相。
别教之终
地上。
愚夫禅
经云。二乘之人知人无我。见自他身。骨锁相连。无常。苦。不净相。渐次不舍增胜。至无想灭定。
观察禅
经云。自知共相人无我已。亦离外道自他俱我。於法无我随顺观察。
真如禅
经云。若分别我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是名真如禅。
如来禅
经云。入佛地住。自证圣智。为诸众生作不思议事。是如来禅。
欲入第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