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43 页/共 171 页
△二还两答。答中有二。初答发心时节六。初总显本事因缘。
其神答言善男子乃往古世(至)名法慧月夜入眠寐。
△二明佛兴世。
时彼城东有一大林(至)徧照出生妙宝世界。
△三善友劝发。
莲华光城内有主夜神(至)普贤菩萨所有行愿。
△四正发大心。
令王夫人发阿耨多罗(至)及诸菩萨声闻僧众。
△五结会古今。
善男子时王夫人法慧月者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六发心成益。
我於彼佛所发菩提心(至)而未满足菩萨诸根。
△二答得法久近二。初总显得法因缘。
过此劫已复过万劫(至)引至佛所广兴供养。
△二正明得法三。初得方便三昧。
我才见佛即得三昧(至)於彼佛所听闻妙法。
谓上见诸佛。下化众生。
△二得此解脱。
以闻法故即得此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
△三广显业用。
得此解脱已即见其身(至)如是乃至充满法界。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萨(至)入其境界示其自在。
△五诣示后友。
善男子此阎浮提摩竭提国菩提场内。
得无误犯。由契理故。理即菩提场。
有主夜神名普德净光。
普德者。最胜法界。无德不具故。净光者。正智证入。离误犯之垢故。即前净月。故次云。
我本从其发阿耨多罗(至)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二。先以偈赞。表恋德之深。十偈分四。初四赞身心超胜。
尔时善财童子向婆珊婆演底神而说颂曰。
见汝清净身相好超世间(至)清净无分别。
△二有三颂。明大用无涯。
一一毛孔内悉放无数光(至)种种令清净。
△三有二颂。明益物不虚。
若有诸众生闻名及见身(至)以灭烦恼故。
△后有一偈。明结德无尽。
千剎微尘劫叹汝一毛德劫数犹可穷功德终不尽。
△二作礼辞退。
时善财童子说此颂已(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五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百六(入第六十九经)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第二普德净光夜神。寄离垢地善友。义如前说。文则具六。且分为四。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了知彼(至)夜神初发菩提心。
先念前法。有十一句。初一念发心。余十念得法。
所生菩萨藏所发菩萨愿(至)至普德净光夜神所。
△二见敬谘问。
顶礼其足绕无数匝(至)云何成就菩萨地。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夜神答言善哉善哉(至)修行出生及以成就。
△二授亦二。先长行三。初正授法门二。初总答所问。
善男子菩萨成就十法能圆满菩萨行。
先标次征。
何者为十。
次释。
一者得清净三昧常见一切佛。
初总余别。
二者得清净眼常观一切佛(至)无量诸佛法光明海。
是智法光明。
五者知一切如来一一毛孔(至)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放光利益。
六者见一切如来一一毛孔出一切宝色光明焰海。
常光发焰。
七者於念念中出现(至)调伏众生不思议自在力。
后结。
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则能圆满菩萨诸行。
△二别示己法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寂静禅定乐普游步。
谓契理无着为寂静。止观双运为禅定。正法乐住为乐。大用无涯为普游步。
△二广显业用四。初明攀缘如实禅。
普见三世一切诸佛(至)悉皆明睹而无取着。
同如来清净禅。即寂静业用。以见佛无着故寂静。上标。次征。
何以故。
后释。释云。所以无着者。穷了如来之体性故。文有十非。大同中论八不。
知诸如来非去世趣永灭故(至)非灭无有生相故。
谓不去不来不生不灭为四。
非实住如幻法。故非妄利益众生故。
非实非妄。即是不常。
非迁超过生死故非坏性常不变故。
非迁非坏。即是不断。
一相言语悉离故。
一相即非异。
无相性相本空故。
无相亦非一。
△二现法乐住禅。即定业用二。初牒前起后。
善男子我如是了知(至)分明了达成就增长。
△二正显四禅。初初禅。
思惟观察。
即是寻伺。当对治支。
坚固庄严。
犹是寻伺之相。
不起一切妄想分别。
即离所障。然世禅但离欲恶不善。今一乘深妙故。离一切妄想。
大悲救护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