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36 页/共 171 页
已下六十七经。
△第十徧行外道。寄真实行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至)处处寻觅徧行外道。
△二见敬谘问。
城东有山名曰善得善财童子於中夜时。
中夜见者。智入生死。故善财将入。此智位故。上云日没入城。
见此山顶草树岩巘(至)平坦之处徐步经行。
山顶见者。表位极故。
色相圆满威光照耀。
以智慧光。破於生死及二边暗故。
大梵天王所不能及(至)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发心。
徧行答言善哉善哉。
△二正授法界二。初彰名体。
善男子。
有四法者。智徧知故。四义虽列。而得相成。
我已安住至一切处菩萨行已。
一化境普周。徧行之名。亦从此立。
成就普观世间三昧门已。
二入定观机。
成就无依无作神通力已。
三由无作神通故。能徧至前处。
成就普门般若波罗蜜。
四由普门般若故。能在定普观。若约别者。无作无依用而无住。普门般若无法不穷。
△二显四业用。初明至一切处用。
善男子我普於世间(至)人非人等一切诸趣。
△二普观世间用。
或住诸见或信二乘(至)无能映蔽大威德体。
观其所宜。随宜说故。
△三明无作无依用。
又善男子此都萨罗城中(至)我是何人从何而至。
不知从何而至。是无作依。
唯令闻者如实修行(至)悉亦如是而为利益。
△四普门般若用。
善男子阎浮提内九十六众(至)而为说法令得利益。
九十六种皆能穷故。上来随胜别配诸门。实则义通。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处(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国土名为广大。
创入回向故。回向众生故。广回向菩提故。大回向实际义通广大。
有鬻香长者。
鬻者卖也。香质虽小。发气弥布。善根虽微。回向普周。又若卖若买。二俱得香。自他善根。俱可回向。
名优钵罗华。
青莲华者。莲华处泥不染。犹护众生。而离相青莲。为水中之最。救护为入生死之尊。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退而去。
△四有十善友。寄十回向。今初青莲华。长者寄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文六。初依教趣求。
尔时善财童子因善知识教(至)一切诸佛菩萨功德。
先依教兴愿。以是回向大愿之首故。后趣求后位。
渐次游行至广大国。
△二见敬谘问。
诣长者所顶礼其足(至)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
长者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二授二。初总标所得。
善男子我善别知一切诸香。
差别行也。知世诸香。以表法香。谓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灭恶习气故。
亦知调合一切香法。
融通行也。以金刚杵碎之。实相般若波罗蜜调和令纯杂无碍。悲智圆融。成回向故。
△二别显业用二。初总相显知。文四。此四各有事理思之。初知香体异。
所谓一切香一切烧香(至)一切香王所出之处。
△二约类辨异。
又善了知天香龙香(至)人非人等所有诸香。
△三知力用异。
又善别知治诸病香(至)一切菩萨地位香。
前二约世。此约出世。
△四委穷本末。
如是等香形相生起(至)如是一切我皆了达。
△二指事别显。有十种香。
善男子人间有香名曰象藏。
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语香名。必有形相。
因龙斗生。
二龙斗为生起。
若烧一丸即起大香云。
三兴云为出现。
弥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细香雨。
四雨雨为成就。
若着身者身则金色若着衣服宫殿楼阁亦皆金色。
五金色为清净。
若因风吹入宫殿中(至)欢喜充满身心快乐。
六喜乐为安隐。
无有诸病不相侵害离诸忧苦。
七无病等为方便。
不惊不怖不乱不恚慈心相向。
八慈心等为境界。
志意清净。
九意净为威德。其业用一种。义通前七。
我知是已而为说法(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十是根本。本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显十义者。以菩提心香。似如来藏因。善恶相攻而生。若一发心。必兴慈云。注大法雨。心所及者令归真净。得法喜乐。离惑业苦。展转兴慈。志愿纯净。
善男子摩罗耶山出栴檀香(至)设入火坑火不能烧。
余之九香。皆应名具。法喻之十。略故无也。或二或三。摩罗耶者国名。国多此香故。此即忍香。瞋火不烧。
善男子海中有香名无能胜(至)一切敌军皆自退散。
三即进香。魔军退散。
善男子阿那婆远多池边(至)彼天王所而共听法。
此五如次。是五分法身香。
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至)供养一切诸佛菩萨。
九即称法界香。先陀婆一名四实。此宜用盐。香似此故。
善男子善变化天有香(至)普雨一切诸庄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