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疏注 - 第 137 页/共 171 页
十忘能所。所以名夺意。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知此调和香法(至)辨其离染身语意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楼阁。
由此回向。令菩提心。转更增长。悲智相依。而胜出故。
中有船师名婆施罗。
此云自在。谓於佛法海。已善通达。於生死海。能善运度。於一切法。深信不坏。故名自在。
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
△六恋德礼辞。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至)殷勤瞻仰辞而退去。
△二船师婆施罗。寄不坏回向六。初依教趣求二。初依教观道。
尔时善财童子向楼阁城观察道路。
於回向道。初得不坏故。
所谓观道高卑。
佛道为高。余皆是卑。
观道夷险。
生死涅盘为夷险。
观道净秽。
障无障为净秽。
观道曲直。
二乘为曲。菩萨为直等。
△二趣求后位。而兴胜念。
渐次游行作是思惟(至)至一切智城道因。
上正明。谓菩萨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萨法师得不坏。信后征释。
何以故於善知识处(至)如是思惟渐次游行。
△二见敬谘问。
既至彼城见其船师在城门外海岸上住。
若佛法海。以生死为此岸。不舍生死故。若约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为此岸。住大慈悲。令离因故。
百千商人及余无量(至)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三称赞授法二。初赞问。
船师告言善哉善哉(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赞其发心。后能问法。文有九句。
今复能问生大智因(至)住诸寂静三昧旋因。
前五能问果因。三昧旋者。旋谓深故澓。沉而不流。二乘沉寂。动八万劫。故能远离。是菩萨道。
乘大愿车徧一切处(至)一切智海清净道因。
后四能问因因。故云道因。
△二授己法界二。初标名体。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净修菩萨大悲幢行。
谓大悲超出。为物所归故。
△二辨其业用二。初明於陆化生。令知有海。
善男子我观阎浮提内(至)如是利益一切众生。
△二善知海相。於海化生。文二。初明善知。后彰化益。今初。此宝洲等。生死法海。义皆有之。且约生死海释。文中略举。知五种事。即分为五。初知宝。
善男子我知海中。
宝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则不能生一切智宝。於中文有一十二句。
一切宝洲。
生死海中。湛寂不动。谓之宝洲。
一切宝处。
空不空如来藏为宝处。
一切宝类。
恒沙功德皆宝类。
一切宝种。
佛性为宝种。上皆约本有。次四约修成。
我知净一切宝。
以净戒头陀等为能净。
钻一切宝。
以缘起智为能钻。
出一切宝。
以发一切智心为出因。
作一切宝。
听闻为能作。后四为宝用。
我知一切宝器。
三乘等器。智慧有殊。
一切宝用。
照理断惑。所用各别。
一切宝境界。
所缘境界。万品阶差。
一切宝光明。
破愚显明。各各不等。
△二即生死中。瞋贪痴之三毒。
我知一切龙宫处一切夜叉宫处一切部多宫处。
部多此云自生。亦如夜叉。但不从父母生。故喻多痴。
皆善回避免其诸难。
△三知心识相。
亦善别知漩澓浅深波涛远近水色好恶种种不同。
色无色等。依识心定。劫数浅深。七识波浪。染习远近。随善恶缘。心水色异。
△四即能知时。
亦善别知日月星宿运行度数昼夜晨晡晷漏延促。
谓机之生熟。如是时中。宜修定慧等。
△五即知万行不同。
亦知其船铁木坚脆。
有方便为坚。无方便为脆。
机关涩滑。
曾修为滑。不曾则涩。
水之大小。
谓生死有边与无边。
风之逆顺。
八风之中。四顺四逆。又谓修行有住与无住故。
如是一切安危之相无不明了可行则行可止则止。
若开前段。第三第五各有三事。则具十种。
△二彰化成益。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至)普顺一切众生心海。
既列十海。则知前海。准此应思。前四自利。后六利他。
△四谦己推胜。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至)能知能说彼功德行。
△五指示后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乐。
由等佛回向。不见美恶。皆得清净。欢喜悦乐故。
中有长者名无上胜。
以得胜通。无过上故。等於诸佛。更无胜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