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第 57 页/共 81 页

钳。安能走谒君,会合比蟨鹣。忆昔到郸城,肃拜见寿髯。南荣漉新酒,觞我临前檐。半酣出诗卷,句律麟经严。酌酒读君诗,取鱼熊掌兼。吟声流水滑,吻舌兵锋铦。君体为之动,真欢置虚谦。日驾一再周,长安见秋蟾。酷爱终南山,苍玉刻角尖。岂知君在下,密藻寒鱼潜。我亦寓穷巷,旅食唯虀盐。捧檄就拘絷,但未施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寄」字韵,页九上引「杨叔能诗」。(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册)】   寄云甫 马嘶人喧杂,适从何处来。坐谈恣胸臆,白日号风雷。有身不读书,荆棘荒灵台。籧篨戚施辈,但解沾残杯。吾子如大防,横遏狂澜回。士以气为主,豁达心胆开。闻之喜不寐,东望心悠哉。持正不苟合,于此观奇材。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三「寄」字韵,页九下引「杨叔能诗」。(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九册)】   洧川县惠民仓题名记 洧水经宋楼镇东北一百五十里达于汴,会于蔡闸,而漕之便于陆运。于贞佑二年秋,筑惠民仓于镇东洧水之阳。至兴定二年,以宋楼镇为洧川县,置仓故也。仓之贮输,岁无虑数十万斛,设官求称其事。有监有同,又有监支纳以总之。二税时至,中外觊觎谷之精粗,概之高低。力役嘈杂。朱墨分委,申牒往复,启闭封识。故一事不勤,则一弊生焉。若此而能使农民乐输,兵士得食坚好。在人消觊觎之心,在己免于罪戾。非廉干善心计者,畴克举其职、革其弊乎? 正大八年六月,监支纳王君代至,因自谓曰:「创河仓迄于今,殆将二纪。居是职者既多,善于其职者可法,不善于其职者可戒,竟无一人而为录之何哉?」虑久而逸其名氏,乃刻石以遗后人。 【《永乐大典》卷七千五百十三「仓」字韵,页九下引「杨弘道小亨集」。(影印本第八十一册)】  魏初:《青崖集》五卷 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河北)人。金正大八年(一二三一)生,中统间为国史院编修,后任南台御史中丞,元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卒。《元史》卷一六四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青崖集》五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魏初诗 【一条】  魏初青崖集 【八条】 魏青崖集 【二条】  青崖文集 【一条】 以上共十二条,馆臣漏辑者二条。   代王村 行尽南冈日已曛,人村鸡犬闭柴门。解鞍抖擞黄尘了,羡煞田家老瓦盆。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韵,页十二上引「魏初青崖集」。(影印本第五十册)】   自同之蒲城次商台符见寄诗韵 袖里行行有铁,镜愁如有约,田园归梦尚无涯。落花流水山前驿,无复仙人问客槎。中点点是霜华。沟深因雨还添滑,山好虽阴不是遮。鞍马 【《永乐大典》卷八千八十九「城」字韵,页四下引「魏初青崖集」。(藏大英博物馆)】  刘将孙:《养吾斋集》三十二卷 刘将孙,字尚友,号养吾先生。庐陵(江西)人。宋宝佑五年(一二五七)生。历官延平教官、临汀书院长等。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养吾斋集》三十二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刘将孙诗 【一条】  刘将孙词 【二条】  刘将孙养吾先生文集 【一条】 刘将孙养吾集 【八十一条】  刘尚友集 【一条】  《茶陵州志》引 【一条】 以上共八十七条,馆臣漏辑十八条。   芙蓉 芙蓉累累结青苞,密叶深幄光垂梢。西风夭娇索扶倚,出墙临水纷相交。凋梧老柳无颜色,各自晴光借朝夕。游蜂粉蝶最世情,已向墙头水边觅。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蓉」字韵,页十五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三册)】   约略杂诗    其一 席养戈 【斨】 【戕】数纬圣不道,机谶吁何祥。所征辄乱萌,蚤觉亟豫防。如何比造命,拱手待成殃。英明有时昏, 。但疑女君羡,皇识武媚娘。    其二 古今有大笑,枯杨晚华出。嫦娥齿发落,未肯沮择匹。堕身奉君爱,身亦竟狼籍。彼淫固自取,渠命岂不惜。莲花张六郎,老武八十一。 【《永乐大典》卷九百二「诗」字韵,页十二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十册)】   临川学馆 空庭积雨霁,月色如新沐。团团桂影间,粲粲一方玉。栖鸟各安枝,微风不惊木。徘徊真可浴,倒浸意亦足。欲语四无人,鸣蛩伴孤宿。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十八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十八日晚晴宿韩婆岭 夜枕 【水詹】 【迎檐】 雨报更,晓云吹冻雾飞尘。晴晖四野青动目,晚色千林春唤人。徐步细将来日记,归期喜及一年新。停骖客报章江水,见说扶舟可问津。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一「岭」字韵,页十二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一百二十二册)】   南游 堂堂一代暗销磨,富贵何须进士科。城郭闾阎随处足,山川形胜负人多。曹蜍政尔奄奄好,邓禹如君寂寂何。此际麒麟须第一,向来荆棘合蹉跎。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六百三十七「目」字韵,页二十一下引「刘将孙诗」。(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册)】   坐局 暑雨时明晦,小车闲去来。极知负白日,尚未浞黄埃。倚笔看山观,追怀愧吹台。自然增肮脏,不足为低徊。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二「局」字韵,页六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八册)】   振玉斋记 苍苍,媲其义也。玺章日荡,孚尹雕琢,尚其质也。斝樽权瓒,斋明荐奉,嘉其衷也。况于琴瑟之在御者乎?玉非声之谓,振之则声也。声何自而发?振之者人也。今夫天籁之呼号宇宙,不足为其披靡。而清风微度,一叶琤然,未有不领览而意消。人籁亦若此矣。金石之竞奏也,丝竹之交发也,能使人神奔而意乱。然广庭之所赏,可蹔而不可常。流俗之所趋,而有道者之所不屑。故夫琴者,非清才灵气,不能悟其趣;非幽闲深远,不能发其微。而其声之所感,有九奏万舞之所不能加,箫箾英茎之所不能备。而其德也同于君子之所比者,在是矣。盖泗滨之所浮者,有铿鍧而无其纯纶而温润。过卫之所闻者,得其幼眇,未得其潜而安和。其珑而缜栗者过于惊雷之转壑,而金奏者皆哑钟矣。其清越而浑涵者贤于叩撞而击拊,而轩县者皆烦手矣。磬不必玉也,玉固非磬也。兹琴斯声,式昭德音,而非振不至于是也。玉韫于山,閟于璞,佩而规矩中焉,声而宫商具焉。然则君子之所存可知矣。孰非声也,有听之而忘倦者焉,有厌之而欲睡者焉,有忽然得之而惊者焉,则鹤之声亦犹是已。乐哉!以言新斋昼永,帘垂尘寂,汲泉煮茗,隐几焚香。兴至理弦,翛然一曲。空庭鹤唳,倡曾以言得平园益公周丞相之爱琴,名玉磬者。诚斋阁老写奇语为之铭,宝藏于峭峰郭氏有年。乃以佳雅尚,辍而遗之,与一鹤俱。宾友赞,比物引类,弦清颂润。新居作斋以居玉磬。远平请名且记,予取「振玉」以落之。为「振玉」言曰:古之君子,动容周旋,无往而非玉也。珩璜冲牙,环玦瓃王彘,昭其文也。鞞鞘琫珌,璲珶琮珞,式其度也。瑱莹珈珰,靡琼缀璧,明其英也。弁缨导,垂璠结玙,尊其德也。玠珽琬琰,章章采采,登其华也。辂车鼎铉, 【如】 【汝】 和予。抚人境之双清,忽高斋兮如昨。昔人所谓玉振于江左者,其兹人欤,其斯斋欤? 【《永乐大典》卷二千五百四十「斋」字韵,页二十二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三十册)】   平心堂记 项君时懋之堂以「平心」名,未尝自以为名也,而友朋称之,乡党信之,以为深类其为人,因以名于堂。以谂于予曰:「何如?」前修之喻平也,尝取于舟,舟之适重,乃得其所以平。若移左置右,其偏一也。诸葛公开诚布公,独三叹曰:「难平者事也。」夫使我不得以安于平者,非我也,物也。我欲为大同,彼固与我为立异。我欲无彼此,彼固与我为町畦。平之不能以直遂,为吾心之累者,皆是也。虽然,此势也。势之所趋者不可挽,若吾心之所为平者,皆不在是也。予尝慨然于世之论平者也,往往以平不平者为平。虽古今豪杰,功名建立,快意于一时,而成名于百世者,皆不免于此。雷霆风雨之骤至,必有偏枯而披靡者。江河之浩渺,蛟龙之汹涌,所过而有不获其所者也。平之道不如此。平而至于心,则如水之不波,万顷一碧,千里如席,微澜无惊,神怪俱息。又如春之方霁,朝光荡漾,山明川润,晴熏芳艳,着物欲醉。盖一念付物而不动于心,物之至吾前者,不将而不迎。过者如委顺,感者如触虚。心平至此,不有足乐者乎?嗟乎,世未有知平之乐,而求乐于平者,平而非吾所谓平也。万锺千年之禄,不如退食之从容;河倾海赴之福,不如无事之安乐。平之乐不独其可味,而平之福固未有能知之者也。心如是则福如是矣。老聃氏以不为先为宝,而熙然如春之乐,如在世外。吾夫子老安少怀之气象,所以与点于春沂之趣者,亦以其有相似然也。予推平心之乐,其平者于人事世故之间,而极之于心胸学问之外。观者不亦有省矣乎?平心其能领此乐以安此福者,不以予言为异于他之言平者也。 【《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四十「堂」字韵,页十五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七十一册)】   茶陵州谭氏孚善仓记 苦之。永惟祖父忠厚之意,己粗有余,而坐视人之弗给,非家教也。爰自大德丁未始,岁捐千石,视冬价不增。繇春二月至四月月一粜,五六月月三粜,比贫口给之帖分贮粜处,随其居近以便之。又以连岁不登甚丁未、戊申,增为二千石,他岁如初约。茶陵州之洲陂,世家为谭氏,自初兴称国老。十二世至巽斋,诗书益大其家声。尝名堂「义方」,欲合族子弟教且养焉,志未克就。秋贡士嗣之,周旋世变间,力所可及,施惠不少,亦不使其人知。尝曰:「惠而使人知,非施也。」其代有盛德如此。秋之子福焱,笃行先训,每思所以推广光大之者。会岁俭籴艰,乡 【党】 【倘】 余积充裕,岁增为无涯。条约明具,质之神明。取《易中孚》九二语,谓天下惟孚之至,可以及物,惟善之实,可以感人。千里之内,岂无同是心者。名仓以「孚善」,其望之当世尤厚,不远求记于予。方时洊饥,官讲荒政日迫,贫富交敝。闻君此举,使人慨然。吾西江之涸乡有是仓,亦岂当公私皇皇,若此何幸?执笔论著,传之四方。兴于为善者,闻风而说之。宁惟益广谭氏孚善之望,而备豫有恒,里无流亡,且免于仓卒。强所无而诛不备,惠未及于民而公私骚然,烦费横出,与其急而靡措,孰若分于少有而缩于易能,为忠实利便,可传可继也哉?昔者圣人之说孚也,谓其言善而已。言之善,犹应于远者如此,而况于事哉?事与言易,其信当如之何?若饥而与之食,事莫切于此矣。济无多寡,惟及时者力半而功倍;惠无大小,惟有常者望足而心固。古今捄荒者多矣,待于流亡捐瘠,而后发赈贷,彼朝夕之不充,而望饱于簿书展转之后,故移粟为不仁,而发为无益。夫饥者特一饭之莫继,而茫然方来之日长。若时而斗升可必而获,将后顾之无忧。如有恃而不恐,亦岂肯轻去乡里捐妻子哉?孚者,诚之着也。善者,心之同也。诚于为善,复有过此者乎?己为善而不居,独以为人之为善。谁不如我以兹心至,其有不孚者乎?人者则不可知,而吾之孚足以质于天而建于人矣。昔马文渊之散谷,吕子敬之指 【困】 【囷】 ,以为美谈,此犹一时之惠耳。齐刘善明三世乐施,青州岁荒,家开仓以济乡里。于是百姓呼其家田为续命田,兹仓盖近之矣。孚于人者,必孚于天。晋潘元茂荒年随人多少口率均分。父老颂之曰:「且贵且富,有南山之寿,吾仍得与潘元茂。」又曰:「恩不可忘,无如我潘郎。」以人之所叹,天念之矣。此则孚于人者也。东汉何比干多阴德,一日遇神与之策二百二十,曰:「他日子孙印绶,皆若此。」(民者)夫民 【者】 天之所恤也,此则孚于天者也。张乖尝梦黄氏以厚德为神所敬,旦而问其所为,则曰:「岁秋籴,而春夏发之如初直。」乖信其有以动于幽明。嗟夫,予记兹仓,因谭君之世美,与「孚善」之嘉名。历举前后拯饥施报隐德,载之史可信者述之。匪独以见谭氏后来之昌盛远大者,必亦于此而动夫人亹亹不倦之天,则亦君子孚善意也。南山名福焱,尝魁咸淳丁卯。漕贡记。 【《永乐大典》卷七千五百十四「仓」字韵,页十七上《茶陵州志》引「刘将孙」。(影印本第八十一册)】   读书处记 丞相信公之季弟称文堂,蚤赞阃谋,开朝迹。及丞相留燕山,与书如诀曰:「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隐当若之何?山中读书可矣。其它日为管宁,为陶潜,使千载之下以是称吾三人。」文堂受言服膺,读书深密,无故山以外之迹,随寓以读书处扁之。岁年睕晚,坐念喟然,往帛书随手裂去。曷其使来者不忘,亦惟是笔墨传着以贻永久,乃录副墨视予,命之记。呜呼,书尽在文山矣,尚何言。抑有书以来,凡具耳目心知者孰不知读。而古今高材显仕则有之矣,谓非书之効不可,而可谓之能读者几?书一也,而读者异焉。子骏白头国师,博极羣书以为之资,此亦一读书也。阿瞒飞扬郁抑,而欲名山精舍为二十年规,此亦一读书也。书何与于人事而有遗恨者矣。意者书亦不能无憾于此也。书非以资读,而读者亦若有福。昔人有罢相而或诮其胸中欠读数百卷者,有入翰林而恨其太蚤不得老者。虽如莱公精忠大节,犹有置不满于此,则书有不及读者矣。前史贤相或再问再不知,或讲井田礼乐有厚惭,以至《论语》半部断章称相业不可及,则书有不必读者矣。书何假于读,而犹有不暇与不足,则书何负于世哉?呜呼,书之効可睹矣。事业有不在于学问,而学问各自为是非。向微千钧一 【镂】 【缕】 ,犹有信公若而人,则教忠教孝永已如清谈,而羲农以来为有余愧矣。然则今之所为读者何书也?是则有可言者矣。载籍以来,自删定笔削而后成书,泛而为诸子百家。私之为传授,为专门名家,为训诂章句,为贴义套括。一反之为亲说,大明之为理学。墨守者局师说、尊统承,择便者借光宠、捷功利,巧者媒禽犊、曲阿世,浅者拾土梗、供辞章,最下又疣赘给科举。三千年间读书者具是矣。孰能反而求其初,孰能通而会其极。呜呼,其自三代以来前修往哲,晦明绝续,毫分缕析,以至斯世也。其亦幸而汉唐以下,而无议论之多门,场屋之遗累,以及此时也。学术之异同,不待辨而唯是之归;义理之择执,不必泥而唯善之师。观于正大而得天地之所与立,揆之心胸而得圣贤之所与同。夫岂呻其呫毕,诵其糟粕之谓而已哉!文堂之于读书也,既进而不愿为河汾之十策,又幸退而不必如邴根矩之教辽东。比幼安藜膝穴,则彼良苦;视渊明赋《山海》自遣,则此有余。其所自得者,丞相之所不能教,而吾亦不能得于言也。虽然,彼一时也,此一时也,文堂之善其身足矣。兹名兹志又将以遗于方来。以之承家,以之教子,如斯而已乎?其于用世,亦有政自不免者乎?抑此为读书言之也。其使观雪窖之帖,而兴于今昔之故。以予文其间,岂不足以有感也?是则异夫世之所谓读书者之撰矣,斯其不负信公之教也欤?文堂,名璋,字诸子。力学,喜属辞,皆读书之効云。此帖凡百七十八字,慷慨恳恻,情至谊尽,百世之下,诵之者犹流涕也。别为刻藏此处,于是信公去世二十有三年矣。大德第八重九书。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四十四「处」字韵,页十一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二册)】   新刊杜诗序 有杜诗来五百年,注者以二三百数,然无善本。至或伪苏注,谬妄钳劫可笑。自或者谓少陵诗史,谓少陵一饭不忘君。于是注者深求而 【僵】 【强】 附,句句字字必傅会时事曲折;不知其所谓史、所谓不忘者,公之于天下,寓意深婉,初不在此。诗有风有隐,工部大雅与三百篇相望,讵有此心胸哉?此岂所以为少陵!第知肤引以为忠爱,而不知陷于险薄。凡注诗尚意者,又蹈此弊,而《杜集》为甚。诸后来忌诗、诗、疑诗、开诗祸,皆起此而莫之悟,此不得不为少陵辨者也。先君子须溪先生每浩叹学诗者各自为宗,无能读杜诗者,类尊丘垤而恶睹昆仑。平生屡看《杜集》,既选为兴观,他评泊尚多,批点皆各有意,非但谓其佳而已。高楚芳类粹刻之,复删旧注无稽者、泛滥者,特存精确必不可无者,求为序以传。坡公谓杜诗似《史记》,今闻者特以坡语大,不敢异,竟无能知其所以似《史记》者。予欲着之,此又似评杜诗为僭,独为注本言之。注杜诗,如注《庄子》。盖谓众人事、眼前语,一出尽变;事外意、意外事,一语而破。无尽之书,一字而含无涯之味,或可评不可注,或不必注,或不当注。举之不可偏,执之不可着。常辞不极于情,故事不给于丳也。然讵能尔!是本净其繁芜,可以使读者得于神,而批评摽掇,足以灵悟,固《草堂集》之郭象本矣。楚芳于是注,用力勤,去取当,校正审。览他本,草草藉吾家名以欺者,甚远。相之者,吾门刘郁云。 【《永乐大典》卷九百五「诗」字韵,页十二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十册)】    【唐诗选序】 唐诗亡虑数百家,往往特中唐以后所传。荆公因宋次道家本选之,称百家固未备。世谓三司吏人乱摽贴,非初本。先君子须溪先生点校熟复,疑荆公别有选者。然唐诗浩繁杂袭,得此本读之者,亦胜如尽读诸集也。尝见荆公集句,凡唐诗中闲篇刺语,用之如丳。想见此老胸次,诸家美恶烂然,何不毕具,亦何待篇章反复去取,如吾等今所观哉?古人赋诗,犹断章见志,无不可以取节。况大宗师之所识鉴,虽未免失真,然岂无什四五存者。选文章难,诗尤难;评得选意,选得作意愈难。选者各自有意,众共称好者,作者或不谓然。人见之无味,而中有可感者,乃倍觉深长。固有本语本意。若不及此,而触景动怀,别有激发。予尝以此通于古今之评论,如有感也,何独唐诗然哉?三百篇经圣笔,然谓无所遗不可,谓尚有可删亦可,论未有定也。此本经先子论订提掇,特欲以启后学亹亹之机。古云谭见心诗,称能品,先子深赏爱之。已而名士刻雅南者,多选其作,取吾家荆公选诗本刻之,寄声为序。予惧夫览者徒能疑于是编,乃上下论之。非曰辩其不然,聊以广或者之意。虽不必如荆公所谓,观此而足,抑以此选此评而观唐诗,不亦可哉。 【《永乐大典》卷九百七「诗」字韵,页一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十册)】   王荆公诗序 洛学盛行,而欧苏文如不必作;江西派接,而半山诗几不复传。诸老心相服各有在,而世俗剽耳附声者,往往可叹也。庆元参政雁湖李氏独笺临川诗于共惩荆舒之后,与象山记祠堂,磊磊恨意相似。文章行义,固各有必不可概掩者。然东南仅刻两本,眉久废,抚亦落。士大夫或白首不及见,以是藏本极少,亦牵联没没至此。李笺比注家异者,间及诗意;不能尽脱窠臼者,尚袭常眩博,每句字附会,肤引常言常语,亦跋涉经史。先君子须溪先生于诗喜荆公,尝点评李注本,欲删其繁,以付门生儿子,未暇也。安成王士吉,往以少俊及门有闻。日以书来汀 【清白】 【请自】 刻荆公诗,以评点附句下,以雁湖注意与事确者类篇 【(疑衍)】 次。愿序之,于是荆公诗当粲然行世矣。公诗为宋大家,非文人诗而具用文法。抑光耀以朴意,融制作为裁体,陶冶古今而呼吸,如令精变尘秕而形神俱妙。其核也如老吏之约三尺,其丽也又如一笑之可千金。历选百年,亦东京之子美也。独其不得如子美之称于唐者,相业累之耳。呜呼,使公老翰林学士,韪然一代词宗,亦何必执政耶?论诗文与论人物异,论行事 【竟】 【意】 见又异。雁湖笺此诗尚以《明君怨》置议论,盖共正之。然彼咏明君耳,何与大节而刺剟 【玼】 【疵】 之。因士吉刻本,记先君子所尝为荆公感叹者于此,而非敢评公诗也。 【《永乐大典》卷九百七「诗」字韵,页十四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十册)】   赠梅不尘子桂翁画梅序 画非尘外人不能作也,况于梅哉?古之画者,称盘臝以为真画者。梅又岁寒山中,世外之品目也。予闻永新梅不尘以澄观加冠巾,从禅心戏飞絮,不姓圣俞而以之氏。其磊落变化如此,足以应是梅矣。夫梅者,生于江南幽远绝敻之地,而骚人墨客之所周旋者也。宇宙以来三千年无还顾之者,彼调羹者,徒以其实之酸耳。何逊之扬州,子美之东阁,创以其一时者为千载,然未盛也。和靖暗香疏影一联,始入于画;简斋墨梅数绝,大昌于时。至逃禅笔妙,时命不遇,遂贻准敕之叹。嗟乎,梅岂富贵福泽哉?贵人肉眼,以牡丹芍药者视梅,梅固异趣矣。若江空岁晚,山寒谷。蝉蜕污浊之中,风流枯槁之后。梅固非世俗之所得友,画亦非青州之所能及也。不尘远矣,其画方千金,子桂翁得之家传者,横斜而浮动,其笔如不尘焉。予固喜于不尘之不绝也,为着梅之始终以发之。抑陆放翁有云:「补之至简,亦半树。」补之,吾江西人也,每见一枝孤蕊萧条可爱,未睹所谓半树也。此事非吾言语文字所能及,桂翁既家传而世有之矣,其半树耶,一枝耶,必有以发矣。 【《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十二「梅」字韵,页五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三十六册)】   养吾斋铭 清明在躬,志气如神。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永乐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七「斋」字韵,页六下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二十九册)】   袁楼少师行状 严其律度,则侥幸之门塞。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七百七「度」字韵,页六上引「刘将孙养吾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册)】   须溪先生行状 先生之熟为赋论,义理精趣,神会天成。证之本心,浸融快。论事开阖,截处置。本末次第必可施于用,不但妙言语而已。 【《永乐大典》卷八千二十二「成」字韵,页七下「刘将孙养吾集」。(藏大英博物馆)】  滕安上:《东庵集》四卷 滕安上,字仲礼。定州(河北)人。据姚燧《牧庵集》卷二十六《国子司业滕君墓志铭》,其生年当为宋淳佑二年(一二四二)。官中山府教授、禹城主簿、国子博士、太常丞、监察御史、国子司业。元元贞元年(一二九五)卒。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东庵集》四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东庵滕仲礼东庵集 【一条】  滕仲礼诗 【六条】  滕仲礼诗集 【二条】 滕仲礼东庵集 【六条】  《元文类》引 【一条】 以上共十六条,馆臣漏辑者十一条。   缺题 乾坤古今一中庸,鱼跃鸢飞触处逢。不假高明废人事,黄冠聊隐郭林宗。 【《永乐大典》卷九百「诗」字韵,页十八上引「滕仲礼东庵集」。(影印本第九册)】   偶得    其一 滔天势屈元无事,烈地灰寒自有经。独倚枯藤一长啸,乱云收尽万峰青。    其二 学道无所得,来年万虑降。病身便暖炕,衰目喜晴窗。献课生童几,擎书稚子双。人来问奇字,载酒渺春江。    其三 血气维衰志愈真,年来温故觉知新。久贫多谢乡关敬,渐老惟于道义亲。日月优游三乐事,乾坤俯仰一闲人。几时卜筑唐溪上,分得尧民五亩春。 【《永乐大典》卷九百「诗」字韵,页十八上引「滕仲礼东庵集」。(影印本第九册)】   暮春东村道中 沙带草痕留马住,云移日影趁人凉。贪看水上风行处,不觉 【氵公】 【沿】 溪十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