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第 52 页/共 81 页

韩淲涧泉集 【七十一条】  涧泉日记 【二十条】 韩淲涧泉日记 【四十七条】  《仪真志》引 【一条】 以上共一百六十三条,馆臣漏辑《涧泉集》九条、《涧泉日记》(武英殿三卷本)五十八条。   鹅湖道中    其一 野花狼藉雨初晴,人在山南山北行。东风浅浅尚寒色,云映远天斜照明。    其二 高田下田流水声,前村后村鹁鸠鸣。山矾已开桃已谢,霏霏小雨未成晴。    其三 雨斜风骤树连云,荒远人家酒不村。小醉未成愁又入,更无情绪到清樽。    其四 青松影里小桃花,山崦横冈人几家。牧童樵子自来往,水拥断沟留浅沙。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韵,页四上引「韩淲涧泉集」。(影印本第二十册)】   周国正约过茶山带湖 青春行乐耳,谁无一林园。余阴敛宿雨,桃李亦复暄。坐间语句到,酒半情意宣。从容出处易,缅邈聚散难。记此野城北,望望横灵山。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韵,页二十八上引「韩淲涧泉集」。(影印本第二十册)】   次公招看绿萼梅和韵 春山有梅,萼绿香洁。爱雪宜霜,凭风藉月。花已开明,枝复横绝。翠袖天寒,供吟试折。 【《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九「梅」字韵,页二十二上引「韩淲涧泉集」。(影印本第三十五册)】   二十五日舒村 秋水澄溪渌,秋山远岸青。村酤固觅句,雅放嫌醒。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七十九「村」字韵,页十八下引「韩淲涧泉集」。(影印本第五十册)】   深村 ,幽幽闻鸟声。忽逢三四家,草树亦敷荣。不觉六七里,烟霭还纵横。已是依山住,更为深村行。莽莽少人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村」字韵,页十八下引「韩淲诗」。(影印本第五十册)】   初八日传闻光州虏退又云东海之捷 疆埸未云静,家国疑摇摇。深乎帷帐筹,公卿日以朝。虏势固不壮,虏骑固为骁。强弱士气少,战守民力凋。荒山涧壑冷,岁暮风萧萧。百草皆烂死,扑面黄叶飘。枭鹠互鸣啸,狐豺纷踯跳。秃鬓祗枯藜,立天益寥。恭维我寿皇,恢复悉有条。咄哉开禧臣,妄动尤虚嚣。女贞亦分裂,幽燕乱无聊。贤愚世运厄,隆替华夏焦。羌戎汉威灵,河隍唐僖昭。民老曾何知,但愿归富饶。中外持论平,致君舜与尧。 【《永乐大典》卷一万八百七十七「虏」字韵,页八上引「韩淲涧泉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册)】  附录   涧泉日记 【五十八条】 《论语》,万古之书也。《孟子》七篇,存孔氏之学。《荀卿子》为恐王道不见于言论尔,孔氏之学则间断矣。《中庸》《大学》见于《戴记》,是时明礼意尔。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一「庸」字韵,页十六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册)】 中庸二字,礼上形容。《大学》舍礼,将安之乎?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一「庸」字韵,页十六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册)】 为我则往而不反,兼爱则反是。君子之中庸,尧舜文王之道也。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一「庸」字韵,页十六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册)】 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后因集诸生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汉之师道尊严如此。 【《永乐大典》卷九百二十一「师」字韵,页三十一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十一册)】 东魏杜弼,以文武在位多贪污,言于丞相请治之。高欢曰:「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呜呼,以元魏夷狄之盛,高欢权臣之僣,犹能言衣冠礼乐正朔之所在,为梁之士大夫者,可不自重哉!予故录之。 【《永乐大典》卷二千三百四十七「污」字韵,页十一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二十五册)】 刘向《论复泰畤疏》,举《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今以《易大传》文考之,殊不类。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四十九「神」字韵,页五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十七册)】 明心何似冥心,明道何似履道,明神何似存神。物交则心驰,事夺则道远,气杂则神散。昼夜者,寒暑也。阴阳者,天地也。吉凶者,治乱也,理也,德也,命也。外之者,人也。内之者,士君子也。知而弗忘者,学者也。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四十九「神」字韵,页十六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十七册)】 万世之明谟也。在知人,在安民,穷千古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七十九「人」字韵,页一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十九册)】 庞士元至吴,顾邵就统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邵安其言而亲之。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七十九「人」字韵,页三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十九册)】 吕丽泽以薛士龙、陈君举喜事,诚知人也。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七十九「人」字韵,页十三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三十九册)】 有用有舍。知用而不知舍,失身而不能无闷;知舍而不知用,失时而不能无害。为己之学多,而后能为人。为人之学多,必未能为己。为己非著书求工于文字语言,为人非致治求密于制度条章。急于事功者忘身,急于情性者忘人。为己者出犹可为治,为人者终身不知所以为德矣。葆气者寿,养神者无往而不自明。神气相宣,而万化举。 【《永乐大典》卷三千「人」字韵,页一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四十册)】 自强不息,人道也。非礼勿履,君子之事也。独立不,功用也。 【《永乐大典》卷三千一「人」字韵,页三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四十册)】 陈亮,字同父,婺州人。有才气笔力,有议论远略,忿世疾邪。在太学欲言天下事,学官阻之。遂变名作陈同,奏三书,极论当世之敝,甚欲一言寤主。虽召至都堂,竟与执政不合而止。屡以它事桎梏,几置于理,人或以是少之。绍兴四年作第一人,今年正月遂死。昔参政周葵礼重之。吕祖谦伯共、朱熹元晦,皆与之议论上下。南涧翁亦爱其文而怜其才。叶适与之为至交。当今天下文章,陈亮、叶适。 【《永乐大典》卷三千一百五十六「陈」字韵,页十五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四十七册)】 邴曼容、严子陵,西汉之末也。张季鹰、葛稚川,西晋之末也。贺知章,天宝之末也。陶渊明,东晋之末也。班嗣,亦西汉之末也。王羲之,亦善处世。皇甫嵩,出处最可观。李泌,晚路亦艰矣,大类子房。 【《永乐大典》卷六千八百三十「王」字韵,页九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六十六册)】 王景略才大如孔明。羊叔子、杜征南不在陆逊、陆抗之下。 【《永乐大典》卷六千八百三十「王」字韵,页二十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六十六册)】 张德远以寇忠愍、富文忠、范文正公事为可法,使三公获尽其猷为,则王业不止二百年而中微也。异时归老山林,当作三贤堂于敝庐之侧,庶几朝暮想象如见其人。朱晦翁状之云:「三公之所为,适有契于其心也。」 【《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六「堂」字韵,页十九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六十九册)】 大程涵养,小程持守,见处固有浅深。论辩处成就学者,惟大程有之。 【《永乐大典》卷八千一百六十五「程」字韵,页十一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九十册)】 夷吾《内业》曰:「能正能静,然后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也。 【《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二十六「精」字韵,页二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九十四册)】 【夷吾《内业》】 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 【《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二十六「精」字韵,页二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九十四册)】 古今无男女贪财好色外,方可修行。其它好言妙语,只是谩人。 【《永乐大典》卷八千六百二十九「行」字韵,页一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九十五册)】 文子曰:「神者,知之渊也。神清则智明。」又曰:「神清者,嗜欲不误也。故心有所至,则神慨然在之。反之于虚,则消躁藏息矣。」此圣人之游也。 【《永乐大典》卷八千八百四十五「游」字韵,页三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九十七册)】 《抱朴子》第一《畅玄》,第二《论仙》,第三《对俗》,第四《金丹》,则稚川之意着矣。昧者止以为方伎之书,是未知稚川者也。大抵言近上,则听寡。近下,则易传。古之著书者多虑此。只得放下说,圣贤经书亦然。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百八十七「子」字韵,页十八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二册)】 葛稚川《抱朴子》,避世之书也。陶洪景《真诰》亦此意。司马子微则全身隐为道士矣,所以与贺知章为友,千秋道士初入丽正书院者。张季膺、陶渊明,又不必藉此矣。莼鲈果足嗜乎?五斗折腰,是殆类褊心之士。奇哉!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百八十七「子」字韵,页十八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二册)】 葛稚川《抱朴子》泛滥,极难看。其间言养生炼气处,极不多,皆要妙至切,可举而行。如言行气当于生气之时,极有理。盖子时以后为生气,午时以后为死气。如张平叔只道《老子》《阴符》,为至紧急切当之书。《阴符》之书,未见有能以内事注之者。如《老子》只河上公一二段,犹能言玄牝是鼻口。若其它言道理处,不及王辅嗣及御注之属。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百八十七「子」字韵,页十八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二册)】 「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虽是俗语,也自有警。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六百十五「老」字韵,页三上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十七册)】 故友不可见,新相知者有数。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十七「友」字韵,页八上引「韩淲涧泉日记」 【以下二条,疑当作「韩淲涧泉集」。】 。(影印本第一百二十四册)】 老觉宾朋日日稀,故家言话转依违。百年以往自兴废,千古其间谁是非。江左风流徒可想,山东豪杰竟何归。勾吴于越连闽峤,瘴雨蛮百鸟飞。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十七「友」字韵,页八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二十四册)】 文中子曰:「吾不仕故业,不动故无悔,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八十二「动」字韵,页九下引「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五册)】 谥所以劝功,录亦然,国家尚功之举,非文治之所当为也。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五「谥」字韵,页三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明礼道者可任重。文艺之士心浮,力量浅弱。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士」字韵,页十四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蔡谟三年辞司徒,可谓知几之士矣。虽殷深源亦于 【此】 罪之,荀羡一言,蔡谟获全。晋之诸贤远矣。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士」字韵,页十八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乐毅,《战国策》:「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交结者,立名之士也。」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士」字韵,页十八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非有先生论》云:「养寿命之士,居深山之间。积土为室,编篷为户。弹琴其中,以先王之风,亦可以乐而忘死矣。」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士」字韵,页二十八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文子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晋国管库之士也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四百五十三「士」字韵,页二十九上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三十七册)】 兰亭之修褉,晋桓温、殷浩之时。人以羲之此文比《金谷序》,《新语》以为羲之甚喜嗟。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三「禊」字韵,页十四下引「韩淲涧泉日记」。(影印本第一百四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