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第 61 页/共 81 页
西湖
古山泻仙源,坤舆凿虚境。宝势相回环, 朱阑清倒影。羣 【冰】 【泳】 人无惊,泛泛华 【浆】 【桨】 并。山上放歌行,不少有遗景。谁意注灵波,溉田三万顷。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四「湖」字韵,页二十二上引「陈舜俞集」。(影印本第十九册)】
蛙斋诗
渴饮尝不足,凿井偶清疏。井边旧墙屋,涂塈为我居。念彼作者劳,容膝已有余。开窗近檐楹,天光满图书。汲水屡洒扫,虚去延空虚。外洁内亦清,体胖气加舒。缅怀埳中蛙,乐岂羡虾鱼。相君宅新府,文木森周庐。侯阿多结驷,赐金每论车。身外无我亲,傥来物固疏。日食夜以息,大小则皆如。况无百岁人,贵贱同丘墟。但可蔽风雨,且以永居诸。
【《永乐大典》卷二千五百三十九「斋」字韵,页二十一上引「陈舜俞集」。(影印本第三十册)】
虑狱江州晚出浔阳门诗
浅深秋色看红叶,高下人烟入翠微。过岭已怜云满烟,穿林宁恨露沾衣。自惭访道来何晚,便好寻真去不归。本迕朝廷无补报,名山犹幸许相依。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七「门」字韵,页十七上引「陈舜俞宛陵集」。(影印本第四十九册)】
子隐堂为萧寺题
东城萧寺荒烟内,底事旌旗与客来。六代豪华归茂草,少年风节有高台。门前好鸟鸣佳木,径里闲僧扫绿苔。强为登临一怀古,儒夫芜句两非才。
【《永乐大典》卷七千二百三十九「堂」字韵,页十五下引「陈舜俞诗」。(影印本第七十一册)】
【黄陵庙】
明月辉在天,落日光转地。天维地轴千万年,粉篁尚有春风泪。苍梧茫茫九疑高,湘江之水多怒涛。袗衣不御琴弦绝,黄陵庙前碑已裂。春禽啼,秋叶飞,行人舟去复返,虞舜南巡胡不归。
【《永乐大典》卷五千七百六十九「沙」字韵,页八上引「陈舜振 【「振」疑为「俞」之误。】 」。(影印本第六十册)】
【白云亭】 记
松竹蒙密,北望盆江,盘石可坐数人,鸣泉过其下,山北僧庵最佳处也。
【《永乐大典》卷六千七百「江」字韵,页二上《江州志》引「陈舜俞记」。(藏台北图书馆)】
【云庆庵】 记
因泉为池,多出鲂鲤。
【《永乐大典》卷六千七百「江」字韵,页二下《江州志》引「舜俞记」。(藏台北图书馆)】
【说党】 【《都官集》(《宋人集甲编》)卷七,仅存此篇名。但从本文首尾二处判断,题似当作《党说》。】
《党说》曰:跖之徒必憎孔墨,桀之民可使诟尧禹,君子小人皆有党也。然天下之事,或成于党,顾其势如何耳。众胜寡,强胜弱。七十子不足张仲尼,寡不胜众也。管蔡不能害周公,强不胜弱也。夫众寡强弱之势者,古人之所谨择,人主不可不察也。《易》之《泰》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否》曰:「拔茅茹以其汇, 【正】 【贞】 吉亨。」此之谓也。今有人焉,百人恶之,未可恶也,犹有乡人之善者好之。有人焉,百人好之,未可好也,犹有乡人之善者恶之。如是谓之能察其势。夫上有察势之智,不患天下之党,而患君子之无党,尧舜是也。三苗、驩兜、鲧、共工,同处于朝,而尧不害为圣。元凯十六族以族进,而舜为知人。其势可不察乎?仁不众不足以爱物,义不众不足以决事,言不众不足以明道,力不众不足以任重。故明主羣其仁,使煦之如春而无不荣,涵之如海而无不济,而万事备矣。合其义,使矩之而无不方,绳之而无不直,而万务理矣。同其言使应之如埙篪,和之如琴瑟,而大道白矣。协其力如机之在矢,如辐之在毂,而庶功成矣。及其乱也,持狐疑之心以待天下之士,使谗贼缘隙而进,以害君子。行睽乖之政,以风天下之俗,使争夺告讦之敝起,而民无所措手足。弃市以耦语,族人以缘坐,此秦之民所以叛也。汉之势未亡也,党禁所以亡也。以党治党,善人名家,相枕以死,寃痛之声天下嚣然,可不戒哉?今夫朝廷以保任治爵赏,天子不以朋比疑臣下。官开汲引之路,士有相称誉之义,是以垂世百年。臣工和于朝,万物和于野,生民熙熙比肩于太平。然臣伏思,天下之广,君子小人各以类聚,而其势无常。顾君人者主之,则盛衰系乎一定矣。昔者朝廷将大有为,则当天下之责者,不得不引其类而聚之。俄大臣有陷党与而废置,陛下大明秉照,昭然鉴悟,众邪帖息,柄用一新,巍巍乎尧之为君未始过也。夫大之构非一木,良裘之成非一腋,天下国家之治非一材,要在亲贤而类能,协义而比力,然后朝廷昌明,天下治定。故《易》曰:「《比》吉,原筮,元永 【正】 【贞】 。」比者附也,附得其正,则吉,夫何党之惧乎?故曰顾其势如何耳。臣愚不佞,故为《党说》。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八百八十八「党」字韵,页十四下引「陈舜俞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九册)】
贺集贤相公启
嵩衡降秀,昴毕储精。大雅君子之方,富中庸贤者之德。
【《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二十六「精」字韵,页四上引「陈舜俞集」。(影印本第九十四册)】
郑獬:《郧溪集》三十卷 【《四库全书总目》作「三十卷」,但文渊阁本《提要》又作「二十八卷」,疑「三十卷」误。】
郑獬,字毅夫。安陆(湖北)人。宋干兴元年(一○二二)生。皇佑五年举进士第一。知制诰,拜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后以侍读出知杭州,又徙青州。熙宁五年(一○七二)卒。《宋史》卷三二一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郧溪集》三十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郑獬郧溪集 【三十五条】
以上三十五条,校《湖北先正遗书》本《郧溪集》二十八卷及《补遗》二卷,馆臣漏辑者三条。
偶题
寸心不着一尘飞,坐见孤云冉冉归。万境去来无不可,白鸥争得见忘机。
【《永乐大典》卷八百九十九「诗」字韵,页二十一上引「郑獬郧溪集」。(影印本第九册)】
寄并州故人
其一
年来羁客减欢游,少对清樽浣别愁。社里故人相忆否,夜来归梦到并州。
其二
去年寒食柳溪头,着意寻花醉未休。今日天涯最惆怅,满江烟雨吊春愁。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人」字韵,页六上引「郑獬郧溪集」。(影印本第四十二册)】
王安礼:《王魏公集》八卷
王安礼,字和甫。临川(江西)人。宋景佑元年(一○三四)生。嘉佑六年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元佑中,加资政殿学士,历知扬、青、蔡州和太原府。绍圣二年(一○九五)卒。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王魏公集》八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王魏公集 【二十四条】
以上二十四条,校《豫章丛书》本《王魏公集》八卷,馆臣漏辑者七条。
明仙和尚记
明仙和尚名道信者,以净行胜业,调伏一乡。传法招提,四众瞻仰。端明王公,以旧德伟望,来殿晋土。镇抚余暇,召至斋馆。留寓信宿,宠以三颂。辞义奥密,深达实相。固龙天之所赞叹,大乘之所印可者也。说者以谓生灭无住,何法可言。语默两忘,方能证道。此诸佛如来所以无示无识,离诸门答也。然而文殊师利从无住本一切法。法尚应立,岂尝无言。自非至人,孰与于是。由此观之,王公之召,明仙之来,一句一偈,至理存焉。若夫断分别想,现清静观,大千妙界,闻之者咸离尘劳;不二法门,悟之者顿超觉路;则慈悲誓愿之力,可量也哉。年月日。临川王某记。
【《永乐大典》卷八千七百八十三「僧」字韵,页二十上引「王魏公集」。(藏南朝鲜京城李王职文库)】
贺人礼上启
伏审涓辰,已谐礼上,恭惟庆慰。某官清才出类,高识迈伦。早膺桂籍之荣,遽被藩司之任。伫闻茂绩,别就选抡。掖守穷边,难亲英范。其于瞻颂,莫尽敷陈。
【《永乐大典》卷一万五百四十「启」字韵,页十九下引「王魏公集」。(影印本第一百六册)】
谢三伏早出表
其一
徂暑御时,伏庚乘序。使来中禁,恩逮迩臣。中谢。恭惟皇帝陛下,纂绍丕图,忧勤庶政。虽惟睿以作圣,犹强恕而求仁。谓官府之宣劳,宜人君之知恤。称物平施,讵闻从事之独贤;俾躬处休,亦使自公而退食。誓殚智力,期报宠私。臣无任。
其二
温风扇候,伏火御时。使自上方,思覃近列。荷眷怜之甚厚,揣绵薄以非宜。中谢。共惟皇帝陛下,圣德无名,神功不伐。每自勤于政治,犹知下之勤劳;悯徂暑之蕴隆,俾未旰而夙退。虽天地生成之惠,不过于兹;顾草茅微贱之资,未知为报。臣无任。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七百八十三「伏」字韵,页四上引「王魏公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八册)】
陈国长公主奏驸马都尉王帅曰亲兄光禄寺丞王公约可宣德郎 【制】
敕:具官某,宗祈庆成,邦有大赉。迁序尔位,厥惟旧章。勉于自修,然后能称。可。
【《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四「郎」字韵,页一下引「王魏公集」。(藏上海图书馆)】
国子博士致仕郭祥正可落致仕特授奉议郎制
敕:具官某,年方强壮,自请退休。守臣露章,称尔材实。爰稽近比,复序于朝。往迪命书,勉之无怿。可。
【《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二十四「郎」字韵,页九上引「王魏公集」。(藏上海图书馆)】
某神奉安祝文
祠庭嗣新,貌像载肃。日时甚吉,肴核具陈。神乎来哉,以有安宅。尚享。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五十一「神」字韵,页四下引「王魏公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册)】
李廌:《济南集》八卷
李廌,字方叔,自号太华逸民。华州(陕西)人。宋嘉佑四年(一○五九)生。屡试不第,定居长社。大观三年(一一○九)卒。《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济南集》八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李方叔文集 【一条】 李方叔济南集 【二十四条】 李方叔济北集 【一条】
李方叔济南月岩集 【二条】 李廌济南集 【一条】
以上共二十九条,校《宋人集丙编》本《济南集》八卷,馆臣漏辑者三条。
登楚山绝顶
新雨路少人,公子有佳招。下马语未竟,西城趋连镳。初云眺江阁,忽欲登山椒。陟巘践 【跷踊】 【硗确】 ,舍鞍升岧峣。濈濈云屦湿,翩翩风袂飘。广隰绿交映,芜城远无嚣。带缭江路永,隙光溪影摇。他山若聚米,乱疑翻潮。岸巾叹鬓槁,抚髀怜肉消。欲摅纡郁怀,自恨痀偻腰。心知中峰近,意怯老步遥。班荆坐危磴,植杖临高苗。注目送三士,绿萝凌九霄。风流暂云散,箕踞还独谣。仰答顺风呼,俯听深涧樵。山灵或耸诮,谷友如迁乔。虽同仙凡隔,亦觉神爽超。毋比抱肠鼠,已异枝巢鹩。夕曛下归径,平林有鸣蜩。回瞻已陈迹,青霭烟寥寥。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一「顶」字韵,页六上引「李廌济南集」。(影印本一百二十册)】
附录
李之仪: 【济南月岩集】 序
秋月,直欲拏云上汉,不知其千万里之远也。为之愕眙久之,而不能释目。东坡笑相谓曰:「子何谛观之不舍耶?斯文足以使人如是。谢安蹈海,至于风涛荡潏而不知返,徐问舟人曰:『去将何之?』子岂涉是境界以追谢公乎?」又曰:「吾尝评斯文如大川湍注,昼夜不息,不至于海不止。」余曰:「不腆所得亦几然。」东坡曰:「闻之欧阳文忠公曰,文章如金玉,固有定价,不能异人之目也。」已而曰:「或者患其多,子颇觉乎?」余曰:「觉则殆矣,惟其不觉其殆,所以为斯文也。」比从其游,吾宗方叔,初未相识,得其文于东坡老人之座。读之如泛长江, 【语】 稍吃,至于论事则亹亹不穷,而语亦不甚才,信乎其吶于言而富于文也?从容既久,赋目所更体制,不得而一。乃杂举而争长随定,若不出一人之手。伟丽璀璨,无异入秦府库,千 【奇】 【乘】 万骑,目为之眩瞀而不能已。又若泛剡溪,交流竞秀,几应接不暇。退之谓「人皆劫劫,我独有余」者,渠不谅哉!间与之即席分韵,余方点笔据纸,则已烂然满幅,倾坐赏叹,为不可跂及矣。未论其工,其敏妙绝伦,殆天赋也。方天下承平,讲明六艺,招来一时人物。宜得《过秦》、《罢击珠》之议论,《上林》、《广成》之赋颂,以绘藻形容,铺张扬厉,为一代之所华焕。昔王当仪具众集之际,五吏分授册词,灿然皆给。刘敞下直且就马,命遽出,乃倚马座,一挥九制,此皆方叔之任也。不幸不及禄以卒。天下知为文者,莫不惜之。柳子厚谪死穷荒,独退之祭之以文曰:「子之文章,而不用世,乃令吾徒,掌帝之制。」呜呼!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也。当有读其文,或至掩卷流涕,重叹前人一何幸,而退之之言为不妄发也。方叔没后八年,其子颍秀川,集其文为若干卷,号《月岩》,以书抵余,曰:「愿有以序之。」余得方叔之文多矣,集之成,则恨未见也。姑道畴昔之所欣慕,与夫闻之先生长者之言以报之。秀川卓特英发,甚似其先人,盖骎骎其未已也。政和六年八月十一日,赵郡李之仪序。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集」字韵,页二十七上引「李方叔济南月岩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周紫芝书: 【济南月岩集】
《月岩集》,太华逸民之所作。而太华逸民,则李廌方叔之自号也。端叔序其文,谓东坡尝言:「吾评斯文,如大川东注,昼夜不息,不至于海不止也。」今诵其诗,读其文,然后知此老之言为有旨焉。然而自非豪迈英杰之气,过人十倍,则其发为文词,何以若是其痛快耶?绍兴壬申春,滑台刘德秀借本于妙香寮,乃书以还之。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七「集」字韵,页二十七下引「李方叔济南月岩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张舜民:《画墁集》八卷
张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斋。邠州(陕西)人。宋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元佑中,授秘阁校理、监察御史。徽宗朝,为吏部侍郎,旋以龙图阁学士知定州,改同州。后贬商州安置,复集贤殿修撰。《宋史》卷三四七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画墁集》八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张舜民诗 【四条】 张舜民郴行录 【七条】 张舜民画墁集 【五十八条】
张芸叟杂记 【四条】 《古罗志》引 【一条】 《元一统志》引 【一条】
以上共七十五条,校《关陇丛书》和《丛书集成》本《画墁集》八卷及《补遗》两种,馆臣漏辑者五十条。
上颍昌韩少师丞相兄弟
五福犹来萃一门,岁寒方始见松筠。白头再喜逢知己,青眼重开为故人。当日八龙同孝友,于今二阮卜比邻。 【莫】 【暮】 年不作三湘客,犹欲生还一吐茵。
【《永乐大典》卷九百十八「师」字韵,页十三下「张舜民画墁集」。(影印本第十一册)】
北归再过洞庭
我家本住长安陌,泾渭交流出坐隅。须信宦游皆有地,十年四过洞庭湖。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一「湖」字韵,页九下引「张舜民画墁集」。(影印本第十八册)】
东湖晚眺
白鹭双飞过女墙,两行高柳正斜阳。荷花满眼都无主,闇里风飘入袖香。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二「湖」字韵,页十四下引「张舜民画墁集」。(影印本第十九册)】
和邠倅王正夫大夫游西湖
雨过花开一郡忙,紫微山影照湖光。东风不费舟船力,暖日能添罗绮香。已拚今朝须尽醉,预愁明日又辞乡。饱闻冯翊无花草,唯有城头至乐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