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 第 50 页/共 81 页
其三
。环湖曲曲露香清,醉袖褰风取意行。翻爱李园方沼碧,界金几朵艳羞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六「湖」字韵,页八上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二十册)】
游石湖
雨过春塘水慢流,唤船聊作石湖游。水亭风槛 【(一作:「岩居川观」)】 今余几,越垒吴台相对愁。笑拂壁题如觌面,亿从乡老话遨头。不知化鹤曾归否,更捻梅花一饷留。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六「湖」字韵,页八下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二十册)】
三湖
官柳三千 【詑】 【诧】 蜀州,天涯流浪得重游。苦无东阁梅花句,小为西湖竹色留。
【《永乐大典》卷二千二百六十七「湖」字韵,页三十五下引《程公许诗》。(影印本第二十册)】
入青城山门诗
其一
入山佳气异他山,翠逻周遭几复关。流水白云无尽藏,莫教容易到人间。
其二
一径石墙分竹色,两桥涧水和松风。山灵怜我嗜幽胜,洗出林峦晚照红。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门」字韵,页二十三下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四十九册)】
借宿洞门五绝
其一
身是西来旦过僧,洞门一再解行縢。老师若许中分鲁,也会漫天话葛藤。
其二
传语岩前五百牛,尘缘误我意无憀。灵山幸有三生契,更约天台度石桥。
其三
聊分豆粥香。一枕齁齁客梦长,忽闻钟梵响云堂。舌根久厌虀盐味,洗
其四
意行忽上凌云阁,粉雉周遭山四围。何似清音亭上座,峨眉扫翠雪涛飞。
其五
石笋岩头烂熳游,异闻要验佛低头。教古佛低头笑,笑杀痴人枉刻舟。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二十五「门」字韵,页二十五上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四十九册)】
谢慧明王道士自大面山寄赠三诗并蜜黄精
其一
与君一再会岷山,共把匏尊中圣贤。强说市朝为大隐,何如山泽友曜仙。空中皓月参心地,海面浮沤悟世缘。安得一龛时晤语,笑披云雾豁青天。
其二
尺书覼缕写衷诚,大面山前两日程。黄独润含崖谷味,清诗吟作涧泉声。灰心久已安枯寂,月指何劳借发明。更与草庵求扁榜,太虚底处强安名。
其三
三复君诗想洛阳,令人愤极意飞扬。鼎湖知有威灵在,魏阙欣闻孝里彰。一念变迁无量劫,寸心寂照大圆光。君能勘破皆泡幻,长与乔松燕玉房。
【《永乐大典》卷八千五百二十六「精」字韵,页十九上引「程公许沧洲尘缶集」。(影印本第九十四册)】
赠山老借馆
三生云水僧,失困下吏。每逢道人语,莫逆犹夙嗜。况兹法龙象,共饮良有味。宝坊寄嚣氛,一室淡如水。蹇驴劣驰骛,入门辄心醉。向来棰楚尘,火急须湔洗。净名方丈室,逼塞诸天侍。可一毫端,借我容膝地。后来支许交,清真遗世累。团蒲与茗,共谈第一义。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十七下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行至罗江以代者爽期得史者书复还涪滨径走富乐山中借馆
其一
瞻云日怀归,及瓜法当代。喜同绦鹰掣,翻作风鹢退。誓言不可寒,幽赏夙所爱。但恐彼上人,雄辨费酬对。
其二
淋浪一日雨,浩荡千岩秋。莞彼石涧水,奔霆撼林丘。须臾忽敛缩,幽咽锵琳璆。混混须有本,万古江河流。
其三
山中有何乐,淹留不复叹。濯足涧泉碧,洗耳松风寒。清磬度林杪,枯禅兀蒲团。拙不会参请,幸勿催抽单。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十七下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初度诸葛仙化奉香火归邑之明日有驯鹿自中径入县庭士友异其事赋诗相庆用张权父韵
阆风觞九酝,脍鲸羞玉 【麟】 【鳞】 。宿命忆往劫,隐诀闻至人。失五浊海,未泯一念仁。就盈纪良月,揆度逢佳辰。深恩感顾复,瓣香谒仙真。同来山中吏,得非我同伦。岩泉千仞雪,涧草四时春。雅嗜自幽闲,胡为此逡巡。怜我久埃,为记三生因。野性欣得友,不待呼孔宾。鼓瑟趣升歌,明当下温沦。嘉燕属君等,努力语去陈。灵囿岂予慕,愿交惟梓椿。方寸有玄感,清都宁隔尘。 【(长椿、梓杞,朱仙之二童子也。)】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七百七「度」字韵,页十二上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册)】
绳翁初度
男儿十六已非孩,心地迷云渐剔开。虽复词章当藻绘,要从德性植根荄。谦和孝友能无愧,富贵功名付傥来。但愿时平早还蜀,田间伴我斸蒿莱。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七百七「度」字韵,页十二下引「程公许沧洲尘缶编」。(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册)】
东川节度歌 【并】 序
东川自唐以来,为征镇重地。国朝以文治,不尚武功。拥旄殿邦者,皆当世妙选。春宫侍郎眉山李公,以法从名流,开藩于兹。适潢池有警,公以德望,隐然为西州捍蔽。事变甫定,顾瞻环雉。谓牛头巍峙城外,俯瞰万井,于镇守非便。乃请于朝,包括一峰,增筑城堞。发千古之形胜,成旷代之伟绩,非公不能办此也。公许谨为赋《东川节度歌》一篇,以纪盛事。虽芜词不工,清朝采诗,或有取于此。嘉定十三年正月吉日,程公许谨序。
东川节度兵马雄,我尝闻之浣溪翁。五百年间人事纷变灭,惟有青山衮衮今古同。春官侍郎李太史,沃丝昔日来观风。八年俛仰一炊黍,蔚蓝台上烟雨愁溟蒙。棠郊蔽芾公所,还有竹骑驰儿童。是时北尘转骚屑,绿林之寇纷内讧。洛波殷雷跃双龙,遂也长公潼少公。少公赴镇先十日,千夫煌煌飞红。金城一面森戌削,贼戈自此不复锋。三灾之劫偶参会,天岂薄于遂而私于潼。屹然洚波之砥柱,艰哉安宅之集鸿。险夷一节贯金石,玉山对峙双玲珑。春风送客来,束书一短篷。恨无「春色浮山」之杰句,空有「帝乡愁绪」之孤忠。举头山城新百雉,缭绕下与州城通。高如石首矗万仞,坚并铁瓮盘层穹。楼棚丹霞未为丽,形势墨守何可攻。向来牛头着亭处,晴烟万井历历明双瞳。彻桑未雨宁过计,路旁筑屋难为功。侍郎忧国秉卓识,始谋肯使轻伤农。登登之筑纷百堵一朝巀嶪如金墉。初疑化城为佛幻,又恐鬼役非人工。浣溪曩赋冬狩行,恨不回辔擒四戎。向令眼前见此事,奇伟大篇当复加舂容。腐儒自嗟才力窘,安得唤起诗老为我细琢砻。紫皇坐朝甘泉宫,四明不隔天九重。慨怀豹尾旧特橐,长安日远身孤篷。起家小屈东川牧,骥足折旋萦蚁封。三年厌听鞞鼓噪,甲兵何时一洗空。事不为难亦非易,所病滔滔皆发蒙。明堂只须一柱力,杗桷渠可令乏供。更须度外广物色,纳纳万顷云梦胸。我歌东川节度兵马雄,歌声激烈轰灵隆。先一州兮后天下,风云呼吸龙虎从。画图麒麟铭鼎钟,牛头之城万古长穹窿。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七百七「度」字韵,页二十六下引《沧洲程公许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九册)】
送家归侍旁
随牒走千里,携家恰二年。送君归戏彩,笑我觅行缠。忍话关山远,须凭信息传。抱持娇小女,恣索老人怜。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韵,页八下引「程公许沧州尘缶编」。(藏大英博物馆)】
送别彦威侄西归侍母
其一
先集载行橐,叩阍书万言。风云乘快便,雨露沐殊恩。客里仍分袂,天涯想倚门。去留交喜戚,情不尽离尊。
其二
况自宦情薄,未忘嫠纬忧。圣知非我责,若要尽心。牛陇松萝月,鸥汀水竹秋。丁宁与将护,待我赋归休。
其三
宇宙暗矛戟,吾当何处归。故山几幸免,暮景傥同依。若见亲知问,愁无羽翮飞。一箪元自足,底用带金围。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韵,页八下引「程公许沧州尘缶编」。(藏大英博物馆)】
清明日侍亲舆游海云寺
其一
和风酽日又清明,茶事惊呼探火新。整顿安舆扶鹤骨,晴郊满意赏青春。
其二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龛中片石费锥凿,还为两翁须点头 【(寺有清献像、忠定诗刻)。】
其三
休问霜林鹤顶丹,空庭三尺绿新攒。从渠五老掀髯笑,我自与师盟岁寒。
其四
翛翛竹色蘸清尊,更借阴风荡午暄。博得亲颜开一笑,佳名须记寿星轩。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侍」字韵,页十三上引「程公许沧州尘缶编」。(藏大英博物馆)】
陈耆卿:《篔窗集》十卷
陈耆卿,字寿老,号篔窗。临海(浙江)人。宋淳熙七年(一一八○)生。嘉定七年进士。官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子司业。端平三年(一二三六)卒。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篔窗集》十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陈耆卿 【一条】 陈耆卿篔窗文集 【一条】
陈耆卿篔窗集 【二十五条】 陈篔窗诗 【一条】
以上共二十八条,馆臣漏辑者十三条。
似村
缚茅本不傍孤村,尽日焚香深闭门。陌上红尘高没马,谁知巢父个中存。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韵,页五上引「陈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五十册)】
何澹小山杂着序
昔苏公洵论文,取象于《易》之《涣》,而曰:「非能为文也,不能不为文也。」又曰:「此为天下之至文。」夫至生于能,不以能为为至,而以不能不为为至。则是以卤为妙,牵勉为奇,几于浅视文而教人以易矣。然天下之至显者理,而凿之者晦;至近者事,而隔之者远;至和者情性,而挠之者不平。惟不平,故不正。于是以猝易明白为陋,而以诘屈聱牙为古焉。夫古非诘屈聱牙之谓也,而学古者持之不置,至镌炼琢削以求之。求益工,见益左。盖彼自谓其能为尔,讵识所谓不能不为者哉?故观文殿学士何公,少负轶才,落笔惊豪隽。自其试礼部,试秘府,辞驶若流水,义皦如揭日,盖天下诵之矣。其后在禁路,在政途,在帅垣,在祠馆,忧哀娱乐,靡不于文发之。其篇章旷而清,其铭碣典而润,其记序婉而富,其笺翰妥而熟。盖有能为之实,而又有不能不为之思,以故言文者纪焉。夫之中贵有腴,平之中贵有味,约之中贵有度,直之中贵有体。公之文虽号粹易明白,而非若他人之谫帅肤露也。盖囿巧于朴,而寄勇于闲暇。辞之所至,意亦随之,其斯以为贤欤?余记昔登公门,公七十余矣,而词组不命客,短椟手自书。间与余评文,余应曰:「掀波骇浪,不如安流。峭岸孤峰,不如平陆。」公首肯以为至论。后十五载,始得公全稿于其季子嘉禾郡丞处。信启诵悲嗟,知公已不见而可见者止此,征序不敢辞也。公名澹,字自然。世谓公之文,称其名与字云。端正改元五月日,朝议大夫将作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考功郎官、兼魏惠宪王府教授、临海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陈耆卿谨序。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五百四十五「着」字韵,页十一下引「陈篔卿」。(影印本第一百五十二册)】
登第谢漕台主司
较艺星台,猥玷白头之搜择;策名昕陆,遂陪众羽之奋飞。脱半生坎之踪,繄一日扶持之力。欲谢已晚,拊心而惊。而有乡大夫选举之方,而无部使者宾兴之法。末俗波荡,多士云奔。弃井邑而投异邦,匪惟失己;托姻娅而缀他族,且复欺君。如门客之一涂,实应朝家之三尺。嫌疑所在,厘别首加。故所得者若不胜其荣,而徐思之或反以为累。如某者,秋风一介,夜雪百罹。窥牖外之乾坤,几于入梦;走笼中之日月,更觉惊魂。虽强踏于槐花,每枉书于柿叶。故郊逐北,肠已九回;上国图南,肱仍三折。知穷通之有命,付得丧于无心。徒以青衿远近之摩眉,滥师有若;皂盖后先之接踵,谬舍盖公。投其老矣之身,夺我归与之兴。矧养志已乖于将母,虽得禄不足以及亲。分抱遗编,永栖幽谷。属圣主下搜扬之诏,而贤侯多迫遗之言。强寻击楫之盟,远逐焚舟之战。半涂而悔,几欲吾返于乡枌;狭路可伤,未免旁分于围棘。嗟穷鬼之为 【崇】 【祟】 ,惧怪神之不灵。敢谓奎雷,忽纡岩电。贬屈哲人之尺度,权舆贱子之才名。染指南宫,信眉北阙。虽钝迟寡偶,远考叔之先登;然狂直见容,犹胜刘蕡之不第。致身及此,举手为谁。兹盖伏遇某官,沂水正传,闽山佳气。思天寥邈,九霄之凤横翔;策勋圣明,十朋之龟前列。方其采芹思乐之日,已有拔茅征吉之风。又柄远持,儒冠胥庆。简拔盖先于豪俊,激昂猥及于庸。传伏生之《书》,信是源流之不误;对丁宽之《易》,尚剖析之未真。积是叨逾,若何称塞。某敢不磨砻晚节,抆拭古心。一命浮荣,敢效儿童之骄溢;百年正学,愿追师友之渊源。归侍云深,编摩抑末。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一百三十一「第」字韵,页二十二下引「陈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八册)】
祭陈俊卿运判文
昔在高庙,朝多史鱼。时惟献肃,气拉万夫。我学有祠,所以尚德。过者见之,凛奸震慝。言言遗直,笃生我公。重厚端庄,吐霓照虹。娟娟童年,有赫载誉。脱略绮纨,颉颃韦布。迨其筮仕,守正不回。得失荣辱,付之浮埃。三入棘廷,两登兰省。出使于西,续用又炳。旋升枢属,其劳孔多。克裨借箸,以定止戈。帝曰嘉哉,可烦可剧。其漕神,以究汝力。长安日近,使者星高。紫荷白笔,平步匪遥。岂理无常,岂数有竟。兼旬之间,不起于病。惟昔之学,藉公主张。一日斧斤,百年栋梁。惟今之学,归公提摄。官徯教条,士资检押。谁谓愉悦,转以悲伤。枌榆失色,芹藻无光。公已翩然,排风驭气。其如吾徒,思之不置。泣引丹旐,奔奠素帏。公其有知,尚听此辞。
【《永乐大典》卷三千一百五十一「陈」字韵,页三十三下引「陈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四十七册)】
提举崇禧观知郡陈公墓志铭
淳熙中,尤尚书袤守台,选郡之前辈有道德风节,里所宗慕者祠于学,得三人焉,曰罗提刑正之,陈侍郎国佐,詹事邦彦。然三人者,不独里所宗慕,而薄海固尊尚之也。有陈检正时中继出,其贤实相亚,未在选中。余尝以语黄守,欲并祠,会去弗果,然固往来余心不忘也。检正,名庸。其生时,人望为卿相。殁始赠特进,人曰:「贤不贵,宜有后矣。」而生子崇禧公,人曰:「信有后哉。」崇禧公名章,字子云。自其祖翼以来,经学传三世。公父子相继擢第,而公第最蚤,其宦达亦宜蚤也。然自同安主簿安福尉,历分司坑 【治】 【冶】 ,始改官。自知彭泽县,通判建康府,得提辖榷货务及杂买务,杂卖场。又以无罪去,主仙都观。寻通判温州,知建昌军信州。洎改宝庆府,不行。终提举崇禧观而已。五十余年之间,号回翔淹挫,而夷淡冲特。迄不变所守,有检正之遗风焉。其为政,主拊摩,先劝率。在彭泽总逋户为一籍,户散一由,俾投所输柜中,而自署其目,率不过吏手。坊场亦十户一甲,循环而输,竟即释之。众感泣,兢先输。甚至役户未当承,自愿承役。而曰:「官清费约,此时不可失也。」建昌初至,号赤立,或谓邑长咸在,盍俾认所通。公言州县本一家,若是不可。给紫袋往返,俾有事,直书以告,不便者立去之。山多土稀,岁所入不足于 【让】 【饟】 阋至掩杀,收以两州巡尉,惧不敌。公驰至山下,散帖镌晓,不费一矢,而七主首戴头来,境内以平。建昌有寨曰秩巴,卒与盐子相出没,暴甚。会衣粮微,殿挟以狂野。盖身不望谨,民惟困严。方仇之于未去之时,而能思之于去后哉?如公之贤,应史法矣。夫赫赫有二:政善而赫赫者,令名也;政暴而赫赫者,横名也。公固不肯为彼,且不忍为此。岂以戢之于昧昧,则虽欲露之于赫赫,而反不可邪?方盗起安福时,一禾山小丑尔。因,而豪民黠吏煽为蠹。公廉其甚者薄惩之,而痛绝苛扰。米遂坚好,八十艘同日以济。信当孔道,耕少食多,遇上熟,堇堇无乏。令下和籴,如约者迁其阶。公曰:「数万斛留此未有余,去此即匮。吾何忍以为己利?」卒辞之。安福有盗就招,帅守欲奏改秩。公谓:「招以信,复坐以诛,吾宁为选人,勿误盗。」亦辞之。盖其意不知有身,惟知有百姓。而行之裕,处之安,不贪荣,不掠美。自底于实而已矣。史称吴公文翁谨身率下,居以廉平,故不严而民化。又言何武名无赫赫,去后见思。世道衰,黩暴 【?】 。公度无调遣之资,走一介,谕以祸福。又散帖镌晓,俘其首无遗。此其应变解纷,常先事不后事也。夫后事者名常显,先事者名常隐也。然则不为赫赫,而有过于赫赫者焉。他所奏陈,如假散卒耕资,复义仓输目,捐平籴度牒,给黎民官产及预貌契急催科等弊,咸恳实中民病。至欲于汀、赣、邵、武等处,择冲塞,创寨栅,以为之防。其后闽寇陆梁,蹀血波数郡,众始悟公 【光】 【先】 见,不特先事矣。素寡欲,老益耽书。历仕许年,先畴不加黍发,而常赴人之急。晚自号东涧。客至,畦蔬林核,相与遨嬉。虽心无留藏,而语有根据。约而富,和而庄。盖上自乡里朋,下至村野老。其生也门欵户洽,其殁也道哭巷祭。如昔丧检正云。甫病,即屏医,神观犹炯炯。午漏上,忽言我死者三,不瞬息而逝。盖绍定五年七月十七日。而以腊月十五日,合于飞瀑山叶硕人之阡。于是邕走书介其事一通以至,言治命止五月。比则前两月手缄授我,俾求予文者也。邕,长子也,今监温州支盐仓。,蚤夭。禺,常山县主簿。绮,鄂州司理。言,监 【杨】 【扬】 州大军仓。绮、言继观文骙家。三女,既嫁而逝。孙男二,女六。呜呼,以检正之贤如是,既有后矣。而公之贤又如是,宜益有后也哉。铭曰:特进廊庙姿,有渥霖雨屯莫施。公流其膏洒厥霏,甫及两郡风掣之。其行洁玉无疵,自然天韵非人为。吁嗟材不与命随,七十三稔同一炊。我思古人可泣縻,再传循良今有谁。本未死者元不衰,下飞瀑千流垂。
【《永乐大典》卷三千一百五十六「陈」字韵,页二十下引「陈耆卿篔窗集」。(影印本第四十七册)】
祭王架阁文
世失东莱,士模不模。不见其人,思见其徒。公受心印,不激不迂。摘实落华,剟脔解肤。铿然名家,俗学可奴。人曰东莱,其生如初。昔我郡序,废不支吾。自公至止,尧行舜趋。不巧为穴,不峻为机。身帅以正,顽勍风袪。二年故里,一日中都。诸老改颜,争挽荐车。翼翼故府,英良之区。信臂一鞭,金马石渠。大化茫茫,朝荣夕枯。公踣中道,人欤天欤?载念往昔,总角趋隅。不鄙谓我,千里之驹。别日已远,居然故愚。诵公之言,既媿且吁。亦谓暇日,载驰载驱。意熟公诲,而哭公殂。炯炯此怀,畴复鉴余。忆公兮清,问公兮今安归。一酹兮公来徐徐,秋风兮为我欷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