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真经注-宋-朱弁 - 第 5 页/共 31 页
宫征成文,则乱於耳。
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甘酸相和,则爽於口。
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玄黄闲杂,则眩於目。
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为音君。
味者甘立而五味定矣,
甘为味主。
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白为色本。
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一也者,无之谓也。夫数之众寡,皆起於一。物之巨细,本生於无。原其无者,可得天下之形。处其一者,能总万名之本。故立称一,万物生焉。
故一之理施於四海,一之解察於天地,
无远近之不达,无上下之不明也。
其全也敦兮若朴,
混成而无饰也。
其散也浑兮若浊。
与物而同尘也。
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义已见上。
澹兮若大水,泛兮若浮云,
深广无涯,去来无系。
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也。
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耳。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
道为生化之阅。
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莫不由之。
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循天道之轨辙,不以事变而失常性也。
放准循绳,曲因其直,直因其常。
以物性多宜,无舍於道之纲度,则能曲全其性耳。
夫喜怒者道之衷也,
过当非正也。
忧悲者德之失也,
不能自得。
好憎者心之过也,
系执之过。
嗜欲者生之累也。
养生之过。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阴主肃杀,阳主和怿,施之为喜怒一者无止合於天下也。
未有所止则涉乎形,固不能通合万类尔。
布德不已,
一者,被物以成德也。然物之不穷,故德之无已。
用之不勤,
无劳无息。
视之不见,
无形可见。
听之不闻。
无声可闻。
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故有生於无,实出於虚。
道体虚无,能生形质声色之类,莫不由之。
音之数不过五,五音之变不可胜听;
宫征成文,则乱於耳。
味之数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甘酸相和,则爽於口。
色之数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玄黄闲杂,则眩於目。
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
宫为音君。
味者甘立而五味定矣,
甘为味主。
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白为色本。
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
一也者,无之谓也。夫数之众寡,皆起於一。物之巨细,本生於无。原其无者,可得天下之形。处其一者,能总万名之本。故立称一,万物生焉。
故一之理施於四海,一之解察於天地,
无远近之不达,无上下之不明也。
其全也敦兮若朴,
混成而无饰也。
其散也浑兮若浊。
与物而同尘也。
浊而徐清,冲而徐盈,
义已见上。
澹兮若大水,泛兮若浮云,
深广无涯,去来无系。
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也。
谓其形无体有,迹亡应存耳。
老子曰:万物之总,皆阅一孔,
道为生化之阅。
百事之根,皆出一门。
莫不由之。
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故,不易其常,
循天道之轨辙,不以事变而失常性也。
放准循绳,曲因其直,直因其常。
以物性多宜,无舍於道之纲度,则能曲全其性耳。
夫喜怒者道之衷也,
过当非正也。
忧悲者德之失也,
不能自得。
好憎者心之过也,
系执之过。
嗜欲者生之累也。
养生之过。
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阴主肃杀,阳主和怿,施之为喜怒之妙本也。精神玄达,则与本实体。道为人自有将无纤芥之欲,得非至真者哉?
执玄德於心而化驰於神。
无为之化,德迹不彰,故云玄也。真人无心而物顺,则其化不疾而若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