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8 页/共 21 页
譬如桀、纣,龙逢、比干欲与为善则诛之类。
阴阳者,气之正也。天地者,形神一无神字之正也。圣人者,德之正也。法令者,四时之正也。
季春行冬令则寒,季秋行夏令则暖。
故一义失此,万或乱彼,所失甚少,所败甚众。所谓天者,非是苍苍之气之谓天也;所谓地者,非是膊膊之土之谓地也。
膊,形埒也。
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
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胜也。
所谓地者,言其均物而不可乱者也。
言地者,臣道也,平天下之物而莫之乱也。
音者,其谋也。
杂比为谋。
声者,其事也。
布散为事。
音者,天之三光也。
三光杂比於上。
声者,地之五官也。
五官布散於下。
形神调则生理修,
形不病燥#2,神不病湿,则生理修矣。
夫生生而倍其本则德或作隐专已。
夫偏养其本至於过理,而不及会通之,适则自为太多,其德失乎物矣,岂足语卫生之经哉。故曰:善养生者,若牧羊然,倪其后者而鞭之#3。□一本元缺,一本字或作□,□知或作□如#4。
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
天人同文,地人同理,於此见矣。
中绝人和,治渐终始。
言其治才渐首末,而已失中道也。
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
天下之事壤於冥冥。
白昼而暗,
日中见斗之义。
有义而失谧,
人之所有,不能谥之。
失谥而惑。责人所无,必人所不及,
远其进而诛不至也。
相史於既而不尽其爱,
史,使也。从省。言不尽己之爱而责人之尽。
相区於成而不索或作营其实。
区,驱也。从省。言不竭己之忠而望人之成。
虚名相高,精白为黑,
沽於虚名而变乱事实。黑,或为墨。墨亦黑也。《诗》曰:狐狸而苍,墨以为明。
动静纽#5转,
与物转旋,如纽使之。
神绝复逆,
复有报乎上也,逆有言乎上也,言其神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经气不类,形离正名,
《书》曰:有形有名。形也者,物此者也。名也者,命此者也。经气失常,故形不丽名。
五气失端,四时不成。
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
过生於上,罪死於下,有世将极。驱驰索祸,
其於祸也,驱车就之。
开门逃福,
其於福也,若开门避之。
贤良为笑。愚者为国,天咎先见,菑或作蔷,亦或作蔷。害并杂,人执兆生#6,孰知其极。
见形而已,昧於在理。
见日月者不为明,闻雷霆者不为聪,事至而议或作义者不能使变无生。
不能消之於未萌。
故善度变者观本,本足则尽,不足则德必薄、兵必老,其执能以褊材为褒德或作襄隐博义者哉#7。其文巧武果而奸不止者,生於本不足也。
言非少文不武之罪。
故主有二政,臣有二制,臣弗用,主不能使,臣必死,主弗能止。是以圣王独见,故立官以授长者在内#8,和者在外。夫长者之为官也,在内则正义,在外则固守,用法则平治#9。人本无害,以端天地,令出一或无一字原。
多门杜矣。
散无方、化万物万物,一本#10作无物者,令也。守一道、制万物者,法也。法也者,守内者也。
法者,守於分域之内。
令也者,出制者也。
令者,所以行法。
夫法不败是,
是出於义变而不可常法者,所以趣变。
令不伤理,
王#11出於理一而不可变令者,所以守法。
故君子得而尊,小人得而谨,胥或作昌靡得以全。神备於心,道备於形,
备天地之羡,称神明之容。
人以成则,
以成法则。
士或作土以为绳。
以为绳墨。
列或作削时第气,以授当名,故法错而阴阳调。凤凰者,鹑火之禽、或无鹑火之禽,玄枵之兽字。阳之精也。
雄曰凤,凰者其雌也。鹑火,南星之次也。
麒麟者,玄枵之兽,阴之精也。
牝曰麟,骐者其牡也。玄枵,北星之次也。骐似麟而无角。
万民者,德之精也,德能致之,或作骏。其或无其字精毕至。庞子曰:致之奈何?鹖冠子曰: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12。
五正见下。五明宜谓名尸气皇、名尸神明、名尸贤圣、名尸后王#13、名尸公伯。
十变九道,
未详闻也。
稽从身始。五音六律,稽从身出。
大禹以声为律,以身为度,所谓取稽於身者耶?
五五二十五,以理天下。
五五,五其音之五也。
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
六六,六其律之六也。一岁之式,称旬三十有六。
气由神生,道由神成。
蜕气之谓虚,蜕虚之谓道。而神也者,有而非气也,无而非道也。非气而气以之生,非道而道以之成。
唯圣人能正其音、调其声,故其德上及#14太清,
太清,天也。
下及泰宁,
泰宁,地也。
中及万灵。膏露降,白丹发,醴泉出,
醴泉,其味如醴,可以养老。
朱草生,
朱草,可以染终,以别尊卑。
众祥具。
《传》曰:王者统和阴阳,休气充塞,符瑞并臻,应德而至。德至天则斗极明、日月光、甘露降,德至地则嘉禾生、蓂荚起、秬鬯出,德至文表则景星见、五纬顺轨,德至草木则朱草生、木连理,德至鸟兽则凤凰翔、鸾乌舞、骐麟臻、白虎到、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芝实茂、陵出异丹、阜出萐莆、山出器车、泽出神鼎,德至渊泉则黄龙见、醴泉涌、河出龙图、洛出龟书、江出大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则祥风至、嘉气时、锺律调、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贡。
故万口云或作去帝制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