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4 页/共 21 页

以为奉教陈忠之臣,未足恃也。   此其势叉至於有法也。   故法者曲制,   曲为之制。   官备主用也。   官各守之,以备主用。   举善不以官官,   不以港晦举人之善,铃着见而后置之。   拾过不以冥冥,   不以隐匿拾人之过,叉发露而后废之。拾或#24作拾。   决此,   句。   法之所贵也。若聋磨不用,赐物虽讪,有不效者矣。   言庆赏者,励世磨钝之器也。然而赏不能、劝不胜、罚不能、叉不可,若砥砺不用之村而责有於无,玉帛虽卒##25,有不效者矣。   上下有问,於是设防,知蔽并起。   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   故政在私家而弗能取,   政在大夫。   重人掉权而弗能止,赏加无功而弗能夺,法废不奉而弗能立,罚行於非其人而弗能绝者,不与其民之故也。   与民共之而上下以道相维,岂容至此哉。屋漏知之在下,船漏知之在上。   夫使百姓释己而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八极之举,不能时赞,故可壅塞也。   所一谓无障者,四通六辟。岂疑八极之举而不能赞明哉。汤之问棘是已。   昔者有道之取政,非於耳目也。   神心恍惚俯仰之问,再抚八极之外,而里之前耳不能闻,墙之外目不能见,故圣人之政恃道,而不恃耳目。   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肤寸之问,.小物足以障之,何足恃哉。   道开而否,未之闻也。   此明道之足恃也。夫道开者,云雾不能碍其视,雷霆不能乱其听,虽柄在蚊睫而视之若嵩峰之阿,战於蜗角而听之若齐魏之哄,夫孰能否之。见遗不攘,非人情也。   言无是也。此申未之闻也之况。   信情修一作循生,非其天诛,逆夫人僇,   一本作逆天之人僇。不胜任也。   不畏天祸、人殃、死地,随之而将以修生,此如戴粒之蚁欲以冠山,何足以堪其任也。   为成求得者,事之所期一作明也。   以为成功则天而得之,不得日有命者,无所期焉。是道也,非事也。   为之以民,道之要也。   民之所未安,圣人不强行;民之所未厌,圣人不强去。   唯民知极,弗之代一作伐也。   夫因人而不自任者,天也。民实知极,圣人岂侵越而代之。大司徒曰: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人使治之。   此圣王授一作受业,所以守制也。彼一作被教苦,故民行薄;   未至乎孩而始谁。   失之本,故争於末。   鱼亡江湖而争於濡沬。   人有分於处,处有分於地,   各有分域。   地有分於天,   郢有天下。   天有分於时,   秦天早寒、楚天早热之类。   时有分於数,   春乘木数、秋乘金数之类。   数有分於度,   取数多者修,取数寡者促。   度有分於一。   一者,度数之原,随所分而赴之。譬之物焉,一月普见众水。   天居高而耳卑者,此之谓也。   天体盖高,而其耳更卑者,精神之运普褊万物故也。   故圣王天时,人之地之,雅无牧能,因一作用无功多。   夫文贯三为王,盖取诸此。   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任贤使能,非与处也。   处故旧也。言不以私恩废天下之公义。   水火不相入,天之制也。   水火以譬恩义。盖古之治天下者,方其申至恩也,公义不得夺,方其申大义也,私恩不得干。犹之水火焉,相济而不相入也。虽然,几此人道而已,若夫天道,则又不在此域也。故下文云。   明不能昭一者,   所谓离朱索之而不得。   道弗能得也。规不能包者,力弗能挈也。   夫天地虽密移而真体常住,非若舟壑夜半负之而去,夫孰能挈之?   自知慧出,慧出,一作惠之。使玉化为环决者,是政反为滑也。   璞玉不毁,孰为环决?决,半环也。《礼论》曰:绝人以决,反绝以环。   田不因地形,不能成谷。   稻宜下地,黍宜上地。   为化不因民,不能成俗。严疾过也,喜怒适也,四者已仞,非师术也。   此言四者或过或适,虽殊而远离大道一也,岂足以据师之席哉?《列子》曰:仞而有之,皆感也。   形啬元作蔷,一本作盖。而乱益者,势不相牧一作收也。   形无以牧乎势,势无以牧乎形,故其弊如此。   德与身存亡者,未可以取法也。   尧、舜姐落,其骨盖已朽久矣,而至今咏叹不息者,岂系其身之存亡哉。此万世之法也。   昔宥世者,未有离天或无天字人而能善与国者也。与或作为。   善与国,所与之国,夫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而畸於天人,则其身之不能治,况与国乎。   先王之盛名,未有非士之所立者也。   引而高之者,天也。   过生於上,罪死於下,浊世之所以为俗也。一人乎,一人乎,命之所极也。   此欢辞也,言命至君而极矣。今贻厉阶如此,可不惜哉。盖痛之弥深,其辞益缓,诗人之义也。   环流第五   有一而有气,   一者,元气之始。   有气而有意,   意者,冲气所生。   有意而有图,   可以象矣。   有图而有名,   可以言矣。   有名而有形,有形而有事,有事而有约,   八者具矣,而浑沦未离,所谓混沌者也。   约央而时生,   时生或作时立。次之为言,判也。   时立而物生。   混沌开矣,於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故气相加而为时,约相加而为期,期相加而为功,功相加而为得失,得失相加而为吉凶,万物相加而为胜败,莫不发於气,   气所以发之。   通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