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 - 第 11 页/共 21 页

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鲁跻僖公失是矣。   具或作其招士,   疑。   此先结之#26,后入弗解。   先入者定矣,故后入之事弗能解也。   此知极之至也。   极如纪极之极。   庞子曰:愿闻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   道。鹖冠子曰:成鸠,所谓得王鈇之传者也。庞子曰:何谓王鈇?鹖冠子曰:王鈇者,非一世之器也。以死遂生,   以杀止杀。   从中制外之教也。教或为数。后世或作世后成至,孙一灵羽,灵或作虚。理或作理虚羽埋。或作虚村理。符日循,或作修。功弗敢或无敢字败。   智者虽工,弗敢败也。   奉业究制,执正守内,拙弗敢废。   愚者虽拙,弗敢废也。   楼□与旱,苏本作楼剒与卑。疑早或为早。以新续故。四时执效,应锢或作铜不骏。   疑。   后得入庙,惑惑作或爽或作□不嗣,或作副。谓之焚。或作婪。   生火甚多,其和焚矣。《列子》曰:焦然肌色,奸黣昏然,五情爽惑。   祖命冒世,   冒,忝也。世,如世德之世。   礼嗣弗引,奉常弗内,   弗引,弗引於朝。弗内,弗内於庙。奉常,礼官也。与宗庙之仪有丞,景帝更曰太常。   灵不食祀,   其鬼不得食祀。   家王不举祭,天将降咎,皇神不享。   家王越而祭之,则将获罪於天,皇神虽郊不享。皇神,吴天上帝。   此所以不改更始逾新之道也。故主无异意,   人君爽惑不嗣,其罪如上所云,则继其后者据旧鉴新,岂敢辄异哉。   民心不徙,与天合则,   句。   万年一范,   范,如《荀子》范形之范。   则近者亲其善,远者慕其德而无已。是以其教不厌,其用不弊,故能畴合四海以为一家,而夷貉万国皆以时朝服致绩,或作续。而莫敢效增或作蹭兔。   此言夷貉万国皆以朝服致贡,而不敢辄增,亦不敢免。《法言》曰:被我纯绩,带我金犀。此之谓也。   闻者传译来归其义,   又其远者。   莫能易其俗、移其教,   《孟子》所谓:用夏变夷,未闻变於夷者也。   故其威立而不犯,流远而不废。此素皇内帝或作端之法,   帝者,天号。王者,人称。皇者,天人之总,美大之名。谓之素皇内帝,则又其至者也,盖至人神矣。由是而在下则玄圣外王之道也,由是而在上则素皇内帝之法也。   成鸠之所枋以超等,   枋,柄也。   世世不可夺者也。功日益月长,故能与天地存久。此所以与神明体或作礼正之术也。不待士史或作女苍颉作书,故后世莫能云其咎。   士,李官也。太古无法而治,不立士史,不造书契,而至德玄同。使由之者不能知,知之者不能名,尚何议其咎也哉。《传》曰:苍颌作书,鬼夜哭,天雨粟。方是之时,至德衰矣。   未闻不与道德究,究字下或有谓字。而能以为善者也。庞子曰:如是古今之道同邪?鹖冠子曰:古者亦我而使之久,众者亦我而使之众耳,何比异哉。彼类善则万世不忘,   类,犹聚也。   道恶则祸及其身,尚或作有奚怪焉。庞子曰:以今之事观古之道,舟车相通,衣服同采,言语相知,画地守之,不能相犯,殊君异长,不能相使,逆言过耳,兵甲相李,或作履。   李,如李官之李。李者,治也。   百父母子,且或作其未易领#27。或作顷。   言父母暨子至百不易领矣。   方若所言,未有离中国之正也。   离,附也。言以上所云,方若畴合四海以为一家之言,似违中国之正远矣。   丘第之业,   第,里第也。   域或作或不出着,   着,土着也。   居不连块,   毁墙曰块。   而曰成鸠氏周阖四海为一家,夷貉夷貉,或作第却。万国莫不来朝,其果情一本情下有可字。一本情作成。乎?   此言丘里之间,其业之异如此,又况四海夷貉之远乎。   鹖冠子曰:虎或作唐狼杀或作救人,或作下。乌苍从上,演蛾一作蝼蚁。   从下聚之。   乌,乌乌也。苍,苍蝇也。   六者异类,然同时俱至者,何也?所欲同也。由是观之,有人之名,则同人之情耳,何故不可乎?   此言四海之情同以为一家,无不可者。   天度数之而行,在一不少,在万不众,同如林木,积如仓栗,斗石以陈,升委无失也。   委,亦米之数也。《传》曰:少曰委,多曰积。其数未详闻也。《礼》云:出入三积。   列或作削地分民,亦尚一也耳,或无耳字。百父或作交母子何能增减?殊君异长又   何出入?若能正一,万国同极,德至至下或有制字四海又奚足阖也?庞子曰:果必信然,阴阳消散,三百六十日各反或作及其故,天地局局或作□奚足以疑?   局局,狭貌。《孟子》所谓: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圣人高大,内揣深浅远近之理,或作异。使鬼神一失,   一失,失其奥也。此言圣人烛理,有以窥之。   不复息矣。   运而不停。   与或作为天地相蔽,   蔽天地而不耻。   至今尚在,以钲面达行。   疑。   宜乎哉,成鸠之万八千岁也。   夫道者,天地之母,缩而修身,伸以治国,皆可以长久。此广成子之所以千二百年,而成鸠氏之所以万八千岁也。故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又曰成鸠氏天。故莫能增其高,尊其灵。   得此道者,何辨谁氏所用之国,而天下利耳。   用之则是,安辨孰何#28?   泰鸿第十   泰一者,   泰一,天皇大帝也。   执大同之制,制,或作利。   泰一无所不同,故曰执大同之制。楚人忘弓,未能忘楚;孔子曰:惜哉,其未大也。   调泰鸿之气,   泰一,含元气者,故曰调泰鸿之气。鸿蒙,元气也。泰鸿,元气之始也。   正神明之位者也。   《南华》所谓:天尊地卑,神明之位。   故九皇受傅,   受教於傅。   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谓之得天之解,或作天然之解。   不与法缚,不求法脱。   傅谓之得天地之所始。   生天生地。   傅谓之道,得道之常。   不妄曰常。   傅谓之圣人,圣人之道,与神明相得,故曰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