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3 页/共 142 页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原选者评。游戏三昧。掣电机锋。合之以成绝世奇作。昔轼尝引佛言。譬如食蜜。中边皆甜之语。以论陶柳诗。谓人食五味。知其甘苦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如此篇。其亦诗之中边皆甜者乎。   。志林。曰。苏州仲殊师利长老。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就。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   。中吴纪闻。曰。殊初为士人。尝与乡荐。其妻以药毒之。遂弃家为僧。工於长短句。东坡先生与之往来甚厚。时时食蜜。解其药。人号。蜜殊。   。老学庵笔记。曰。族伯父彦远言。少时识仲殊长老。东坡为作。安州老人食蜜歌。者。一日与数客过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惟东坡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   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女萝。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原选者评。苕溪渔隐丛话。曰。商玲珑。余杭歌者。乐天作郡。日赋歌与之。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唱丑时鸡。白日催年酉前没。东坡用此歌。夜饮次韵毕推官。云。红烛照庭嘶马要。黄鸡催晓唱玲珑。又。次韵苏伯固。云。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次韵杨公济梅花十首录二首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缟君   巾 练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秾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原选者评。浅语遥情。   。苕溪渔隐丛话。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此退之早春诗也。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录二首   人去残英满酒尊。不堪细雨湿黄昏。夜寒那得穿花蝶。知是风流楚客魂。   春入西湖到处花。君   巾 腰芳草抱山斜。盈盈解佩临烟浦。脉脉当垆傍酒家。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   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   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   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临慰别情。衰发祗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话来生。   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原选者评。三诗宛转关生。情曲意密。绵邈尺素。轼以巳已七月至杭。以辛未三月去杭。却是六百日。其赠唐诗。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意与此同。皆用白诗语意也。   。王直方诗话。曰。东坡平日最爱乐天之为人。而坡在钱塘与乐天所留岁月略相似。其诗云。在郡依前六百日。者是也。   赵次公曰。在钱塘六百日。虽是纪实。暗使白乐天诗。在郡六百日。游山十二回。也。西湖游览志。曰。杭州之美得白。苏而益章。考其治绩。性情。往往酷似乐天。诗云。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子瞻亦云。细雨晴时一百六。画桡鼍鼓莫违民。乐天诗云。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子瞻亦云。剩看新翻眉倒晕。未应泣别脸消红。乐天诗云。故伎数人频问讯。新诗两首倩流传。子瞻亦云。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乐天。取天竺奇石受代。诗云。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子瞻亦云。还将天竺一峰去。   欲把云根到处栽。盖子瞻景慕惟在乐天。故摹拟之词。比比歌咏。如云。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殆有梦寐羹墙之想矣。   赠武道士弹贺若   清风终日自开帘。凉月今霄肯挂檐。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   原选者评。续湘山序录。曰。宫词中十小调子。乃隋贺若弼所撰。其声与意及用指取声之法。古今无能加者。士调者。一曰。不博金。二曰。不换玉。三曰。夹泛。一说。泛峡吟。四曰。越溪吟。五曰。越江吟。六曰。孤猿吟。一说。孤愤吟。七曰。清夜吟。八曰。叶下闻蝉吟。九曰。三清。外一调最优古。忘其名。琴家祗命曰。贺若。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於东堂。   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   半熟黄梁日未斜。玉堂阴合手栽花。却寻三十年前味。未饭钟时已饭茶。   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尺一东来唤我归。衰年已迫故山期。文章曹植今堪笑。却卷波澜入小诗。   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   为一笑之乐。夜归。被酒不能寐。戏作放鱼   东池浮萍半黏块。裂碧跳青出鱼背。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阔摇深吹荇带。   吾僚有意为迁居。老守纵馋那忍脍。纵横争看银刀出。瀺灂初惊玉花碎。   但愁数罟损鳞鬣。未信长堤隔涛濑。氵岁氵岁发发须臾间。圉圉洋洋寻丈外。安知中无蛟龙种。尚恐或有风云会。明年春水涨西湖。好去相忘渺淮海。   原选者评。忽想到蛟龙云雨。觉通篇字镂句琢。尽成澎湃之观。   复次放鱼韵答赵承议陈教授   扰扰万生同一块。抢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   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鱼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   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   且将新句调二子。湖上秋高风月会。为君更唤木肠儿。脚扣两舷歌小海。   原选者评。现身说法又一变。以游方之外为高。是前篇。好去相忘渺淮海。一句转语也。   。艺苑雌黄。曰。次韵滕元发诗。云。坐看青丘吞泽芥。按。子虚赋。云。秋田乎青丘。   傍徨乎海外。吞云梦者。八九於其胸中曾不芥。芥。刺鲠也。非草芥之。芥。西湖诗亦   有。青丘已吞云梦芥。之说。皆非也。   。容斋四笔。曰。坐看青丘吞泽芥。青丘已吞云梦芥。用。芥。字可谓工新。乃以为出处曾不芥。非草芥之。芥。如此论文章。其意见亦浅矣。   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坐客   白露下众草。碧空卷微云。孤光为谁来。似为我与君。水天浮四坐。河汉落酒樽。   使我冰雪肠。不受麴蘖醺。尚恨琴有弦。出鱼乱湖纹。哀弹奏旧曲。妙耳非昔闻。   良时失俯仰。此见宁朝昏。悬知一生中。道眼无由浑。   原选者评。月色之明。琴声之清。诵诗以当。卧游亦得。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声色与臭味。颠倒眩小儿。等是儿戏物。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同参天人师。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原选者评。楞严圆觉之理。栗里香山之笔。昔沈敦谟引。传灯录。良价禅师过水观影。倡曰。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以释此诗。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二语最为得之。篇末。赵陈两欧阳。句。时赵令畤在轼幕府。陈师道教授颍州。欧阳非木 。欧阳辩。则修之二子。皆适在颖也。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   当昌其身耶。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   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不如昌其气。郁郁老不衰。   虽云老不衰。劫坏安所之。不如昌其志。志一气自随。养之塞天地。孟轲不吾欺。   人言魏勃勇。股栗向小儿。何如鲁连子。谈笑却秦师。慎勿怨谤谗。乃我得道资。   淤泥生莲花。粪坏出菌芝。赖此善知识。使我枯生荑。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   原选者评。志一气随。固是本诸孟子。而谤谗得道。则已与西铭忧戚玉成之旨协合矣。岂惟可与言诗。   。困学纪闻。曰。谨勿怨谤谗。数句。此尹和静所谓困穷拂郁。能坚人之志。而熟人之仁也。诗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元之曰。王定国与吴正宪充。冯文简京素善。而师友东坡。舒亶辈欲倾二公。因坡诗狱   罗织定国。遂南行万里。三年而归。司马温公当国深器遇之。东坡在翰林以人言。力请郡去。   未几定国亦报罢。此诗自。慎勿怨谤才。以下。端为定国发也。   聚星堂雪并引   元祐六年十一月一日。祷雨张龙公。得小雪。与客会饮聚星堂。忽忆欧阳文忠公作守   时雪中约客赋诗。禁体物语。於艰难中特出奇丽。尔来四十余年。莫有继者。仆以老门生   继公后。虽不足追配先生。而宾客之美。殆不减当时。公之二子。又适在郡。故辄举前令。   各赋一篇。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恨无翠袖点横斜。祗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暗。晨起不待铃索掣。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飚惊落屑。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栽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原选者评。赋雪者。多以悠扬飘荡取其韵。致此独用生劖之笔。作硬盘之语。摆脱常态。匪徒以禁体物语。标奇竞胜。   。苕溪渔隐丛话。曰。六一居士守汝阴日。因雪会客赋诗。诗中。玉月。梨梅。练絮。   。白舞。鹅鹤。银。等字。皆请勿用。其后东坡居士出守汝阴。聚星堂雪。辄举前令。自二公赋诗之后。未有继之者。岂非难措笔乎。次前韵送刘景文   白云在天不可呼。明月岂肯留庭隅。怪君西竹八百里。清坐十日一事无。   路人不识呼尚书。但见凛凛雄千夫。岂知入骨爱诗酒。醉倒正欲蛾眉扶。   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欧阳赵陈皆我有。岂谓夫子驾复迂。   迩来又见三黜柳。共此暖热餐毡苏。酒肴酸薄红粉暗。祗有颍水清而姝。   一朝寂寞风雨散。对影谁念月与吾。何时归帆泝江水。春酒一变甘棠湖。   原选者评。情事曲折裁约。以人有韵之言。 俯仰。逸趣横生。   。石林诗话。曰。刘季孙能作七字诗。家藏书数千卷。为杭州铃辖。子瞻作守。深知之。后尝以诗寄子瞻云。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子瞻大喜。在颍州和季孙诗。所谓。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盖记此也。   次韵赵景贶春思且怀吴越山水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矣静。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