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0 页/共 142 页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烧苍苔。当时相望不可见。玉堂正对金銮开。
岂知白首同夜直。卧看椽烛高花摧。江边晓梦忽惊断。铜环玉锁鸣春雷。
山人怅空猿鹤怨。江湖水生鸿雁来。请公作诗遗父老。往和万壑松风哀。原选者评。述旧游。则中原迷於落日。叙会宿。则晓梦惊於江边。连互钩贯。情文相生。健笔圆机。开出。剑南。一派。
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
扶桑大茧如瓮盎。天女织绡云汉上。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
人间刀尺不敢裁。丹青付与濠梁崔。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白乐横江梅。
画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无处著。好卧元龙百尺楼。笑看江水拍天流。
原选者评。有蔚然之光。有苍然之色。有铿然之韵。不徒为是。大言炎炎。
。艺苑雌黄。曰。吟诗喜作豪句。须不畔於理方善。如东坡。观崔白骤雨图。扶桑大茧如
瓮盎。四句。此语豪而甚工。石敏若。咏雪诗。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之语。豪则豪矣。然安得尔高屋耶。
。苔奚谷渔隐丛话。曰。东坡集载此诗。是题。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故云。往来不遣凤衔梭。谁能鼓臂投三丈。可谓善造语。能形容者也。画品中止有李营丘。骤雨图。从无崔白者兼。东坡此诗又云。风蒲半折寒雁起。竹间的白乐横江海。乃是崔白。冬景图。艺苑。以为。骤雨图。误矣。
次韵刘贡父西省种竹
要知西掖承平事。记取刘郎种竹初。旧德终呼名字外。后生谁续笑谈余。
成阴障日行当见。取笋供庖计已疏。白首林间望天上。平安时报故人书。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
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录二首
曈曈日脚晓犹清。细细槐花暖自零。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原选者评。俯仰今昔。有激昂颓波之情。
郭熙画秋山平远图
玉堂画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鸣鸠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间。
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时。中流回头望云山献。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为君纸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从公游如一日。不觉青山日英黄发。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原选者评。秋山平远。只是。离离短幅。四句。却先以玉堂之。春江晓景。为秋山先导。复因文彦博跋尾。致其缠绵郑重之情。而熙画之入妙。已不待更加赞叹矣。
蔡居厚诗话曰。学士院旧与宣徽院相邻。今门下后省。乃其故地。玉堂两壁有巨然画山。
董羽。画。水。宋宣献公为学士。时燕穆之复为六幅山水屏寄之。遂置於中间。元丰末既修两后省。遂移院于今枢密院之后。今玉堂中屏。乃待诏郭熙所作。春江晓景。禁中官局多熙笔迹。
而此屏独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苏儋州尝赋诗云。玉堂画掩春日闲。中有郭熙画春山。
今遂为玉堂一佳物也。
次韵张昌言喜雨
千里黄流失故居。年来赤地到青徐。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
精贯天人一言足。云兴岳渎万灵趋。爱君谁似元和老。贺雨诗成即谏书。
原选者评。寓讽於颂。又援古为说。真能以三百篇谏者。
白居易元和三年。贺雨。诗曰。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录二首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何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原选者评。读其。身与竹化。一语。觉。墨君堂记。为繁。次作见画而思其人。却因人亡而叹其画。不复得珍惜之至。
李衍画。竹谱。曰。文湖州教东坡诀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跗。至於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竹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坡云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心识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且坡公尚以为不能然者。不学之过。况后之人乎。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录一首
野竹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
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如何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原选者评。轼尝言。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语本欧阳。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咏情之句。若此诗言。诗画一律。又与轼他诗所云。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以及。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等句。互相印可。然彼犹曰。此诗此画谁当看。又曰。此画此诗今已矣。叹索解人不得也。岂若此诗直以诗画三昧举示来哲乎。次首言竹言花。言雀言蜂。又言花之枝。花之叶。花间之雨。雀之翎。蜂之蜜。浓淡浅深。得意兼能得格。
。王直方诗话。曰。论画以形似。六句。若论诗画于此尽矣。每诵数过。遍。殆欲常以为法也。
。漫叟诗话。曰。世有。青衿集。一编。以授学徒。可以谕蒙。若天诗云。戴盆徒仰上。测管讵知之。席诗云。孔堂曾子避。汉殿戴冯重。可谓著题。乃东坡所谓。赋诗必此诗。也。
。吕氏蒙童训。曰。东坡诗云。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此或一道也。鲁直作咏物诗。
曲当其理。如。猩猩笔。诗。平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其必此诗哉。
故李诚之待制六丈挽词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下建五丈旗。
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
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
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奸雄窥。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归来耆旧尽。零落存者谁。比公嵇中散。龙性不可羁。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词。
凄凉五君咏。沉痛八哀诗。邪正久乃明。人今属公思。九原不可作。千古有余悲。
原选者评。比之於物。则松也。骥也。拟之於人。则嵇康也。李邕也。然而其身不见用。其言不见行。而死则其宜矣。明白道出。那得不千古余悲。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
读史官燕於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
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
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
绣裳画衮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戏。日高黄伞下西清。风动槐龙舞交翠。
壁中蠹简今千年。漆书科斗光射天。诸儒不复忧吻燥。东宫赐酒如流泉。酒酣复拜千金赐。一纸惊鸾回凤字。苍颜白发便生光。袖有骊珠三十四。
归来车马已喧阗。争看银钩墨色鲜。人间一日传万口。喜见云章第一篇。
玉堂画掩文书静。铃索不摇钟漏永。莫言弄笔教行书。须信时平由主圣。
犬羊散尽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
文思天子师文母。终闭玉关辞马武。小臣愿对紫薇花。试草尺书招赞普。
原选者评。叙记思私。切合时事。无不庄雅有体。烂漫之才。又於此等诗。见其诚敬之学。
。资治通鉴。曰。元祐二年秋。宴近臣於资善堂。出所书唐人诗分赐。
邵长蘅曰。按。年谱。先生以元祐元年自中书舍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兼侍读通典。
唐置中书舍人六人。其内一人知制诰。天宝元年改中书为紫薇省。舍人为紫薇郎。
获鬼章二十韵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穷妖。窃据临洮郡。潜通讲渚桥。庙谋周召虎。边帅汉班超。
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诡异人图像。欢娱路载谣。
千诛非一事。伐叛自先朝。取道经陵寝。前期告庙祧。西来闻几日。面缚见今朝。
二圣临云陛。千官溢海潮。载囚车车历辘。失主马萧条。横拜如蹲犬。胡装尚衣貂。
理卿辞具服。译长舌初调。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慈仁逢太母。宽厚载唐尧。
赤手真擒虎。和羹未赐枭。藁街虚授首。东市偶全腰。因兽何须杀。遗雏或可招。
威声西振夏。武节北通辽。帝道有强弱。天时或长消。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
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
原选者评。鬼章之获在元祐二年。本集内奏议。有。论擒获鬼章称贺太速答刂子。又因。擒获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又。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答刂子。又。乞约鬼章讨阿里骨答刂子。大旨欲使其部族与温溪心敛毡等合以讨阿里骨。而纳赵纯忠。然后许其请命自新。而深以将骄卒惰。后无以使为可。虑此诗先陈偏师。独克俘获丑虏之功。继述请命乞怜之状。终称放还不杀之德。至其归宿。乃曰。羌情防报复。则固后两答刂子意也。曰。军胜忌矜骄。则又前两答刂子意也。而又申言之。曰。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其所以为缉治边防。
整肃骄慢计者。剀切周详。诚一不二如此。
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曰。夫阿里骨董毡之贼臣也。挟契丹公主以弑其君之二妻。董毡死。匿丧不发。逾年众定。乃诈称嗣子伪书鬼章温奚谷心等名。以请於朝。当时执政。若且令边臣审问鬼章等。以阿里骨当立不立。若朝廷从汝请。遂授节钺。阿里骨直汝主矣。汝能臣之如董毡乎。若此等无词。则是诸羌心服。既立之后。必能统一都部。吾又何求。
若其不服。则衅端自彼。爵命未下。曲不在吾。彼既一国三公。则吾分其思礼。各以一近上。使额命之鬼章等。各得所欲。宜亦无患。当时执政不深虑此。专以省事为安。因其妄请。便授节钺。阿里骨自知不当立。而忧鬼章之讨也。故欲借力於西夏以自重。於是始有解仇结好之谋。
而鬼章亦不平朝廷之以贼臣君我也。故怒而盜边。夏人知诸羌之叛也。故起而和之。此臣所谓前后致寇之由。明主不可以不知者也。
宋史阿里骨传曰。董毡病革。召诸酋领至青唐曰。吾一子已死。唯阿里骨母尝事我。我视之如子。今将以种落付之。诸酋听命。既嗣事。遣史修贡。元祐元年封宁塞郡公。二年遂逼
鬼章。使率众拒。洮州羌。结药密者。使所部怯陵来告。里骨执怯陵。结药密惧。携妻子南归。
鬼章又使其子结口瓦齿足入寇。八月鬼章就擒。槛送京师。寻赦之。听招其子以自赎。元祐三年里骨奉表谢罪。诏西河无复出兵。许贡奉如故。鬼章死。诏焚付其骨。
和王晋卿并引
元丰二年予得罪贬黄州。而驸马都尉王铣亦坐累远谪。不相闻者七年。予既召用。
铣亦还朝。相见殿门外。感叹之余。作诗相属。词虽不甚工。然托物悲慨。厄穷而不怨。泰
而不骄。怜其贵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韵。欲使铣姓名。附见予诗集中。然亦不以示铣也。
铣字晋卿。功臣全斌之后云。
先生饮东坡。独舞无所属。当时挹明月。对影三人足。醉眠草棘间。虫虺莫予毒。
醒来送归雁。一寄千里目。怅然怀公子。旅食久不玉。欲书加餐字。远托西飞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