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8 页/共 142 页
又曰。仆尝问荔支何所似。或曰荔支似龙眼。客皆笑其陋。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支似江珧柱。应者皆抚然。仆亦不解。此所谓善於比类者。若魏文帝。庾信之葡萄。乃至谬耳。遁斋闲览。殊无鉴裁。若言闽广荔支。高下不同则可。若言东坡不善比类。则不可也。
六月十二日。酒醒步月。理发而寝
羽虫见月争翾翻。我亦散发虚明轩。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蓬根。
起舞三人谩相属。停杯一问终无言。曲肱薤簟有佳处。梦觉琼楼空断魂。原选者评。语简而静。纸上有凉气扑人。
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原选者评。君不见。一段。百端交集。一篇之奇横在此。诗本为荔支发叹。忽说到茶。又说到牡丹。其胸中郁勃有不可以已者。惟不可以已而言。斯至言至文也。
。巩石 溪诗话。曰。钱惟演为洛阳留守。置驿贡花。识者鄙之。坡作荔支叹云。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已进姚黄花。补世之语不能易也。
。容斋三笔。曰。东坡先生作文。引用史传必详述本末。有至百馀字者。盖欲使读者一览而得之。不待复寻绎书策也。如勤上人诗集。叙引翟公罢迁尉宾客反覆事。晁君成诗集叙。引李郃汉中以星知二使者事。上富丞相诗引左史倚相美卫武公事。荔支叹。引唐羌言荔支事。
是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武夷溪边粟粒芽。误指其地。武夷未尝有茶。茶之精绝者。乃在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武夷溪水合流东去。剑浦固不可雷同言之。建安北苑茶。始於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取象於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至道间。仍忝造石乳。其后大小龙茶又起於丁谓。而成於蔡君谟。谓之将漕闽中实董其事。社前十五日。
即采其芽。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即入贡。工甚大。造甚精。皆载於所撰。建阳茶录。
卷四十一
眉山苏轼诗十
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
伟哉造物真豪纵。攫土搏沙为此弄。擘开翠峡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因随化人履巨迹。得与仙兄摄飞鞚。曳杖不知岩谷深。穿云但觉衣裘重。
坐看惊鸟救霜叶。知有老蛟蟠石瓮。金沙玉砾粲可数。古镜宝奁寒不动。
念兄独立与世疏。绝境难到惟我共。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
浮来山高回望失。武陵路绝无人送。筠篮撷翠爪甲香。素绠分碧银瓶冻。
归路霏霏汤浴暗。野堂活活神泉涌。解衣浴此无垢人。身轻可试云间凤。
原选者评。直从瀑布发处。写到波平水静。与前佛迹岩诗别是一般境象。游迹不同。诗亦随异。可知绝唱高纵。不由强索而得。
与正辅游香积寺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山僧类有道。辛苦尝谷汲。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断。书板记岁月。
原选者评。真赝疑似之难辨。偶借采药以发长叹。其感人者微矣。
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
祗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
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欲从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
首参虞舜款韶石。次竭六祖登南华。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
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
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属刂黄土栽三桠。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
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仙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径从此路朝玉阙。十里莫遣毫厘差。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
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机疵瑕。
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千年枸杞尝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
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
原选者评。离却白水。别作虚空缥缈之想。层峦叠浪。兴会淋漓。屈子远游之遗也。
李必恒曰。双云鸦。似指失偶事。先生。前迎正辅诗。有。万里倘同归。两鳏当对耰。之句。自注。某丧妇已三年矣。正辅近亦有亡嫂之戚。故云。洗濯凡心。及。万想灭。二语。可见。云鸦。即所云。云鬟鸦鬓。矣。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原选者评。青州。乌有。偶然拈作对偶。集中尚有以。通印子鱼。对。披绵黄雀。以。日斜庚子。对。灭在巳辰。并为宋诗人所称。其实轼诗卓绝处不尽在此。
。复斋漫录。曰。文之所以贵对偶者。谓出於自然。非假于牵强也。王禹玉元丰间以钱二万。酒十壶饷吕梦得。梦得作启谢之。有。白水真人。青州从事。禹玉叹赏。为其切题。至若东坡得章质夫书。遗酒六瓶。书至而酒亡。因寄诗云。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二句浑然一意。绝无斧凿痕。更觉有功。
。诗人玉屑。曰。天下未尝无对。东坡以章质夫寄酒不至。作诗云。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或以绿研寄杨诚斋。为人以柏木简换去。诚斋用此意作诗谢云。如何绿玉含风面。化作青铜溜雨枝。二事可为奇对。亦善用坡诗也。
雨后行菜
梦回闻雨声。喜我菜甲辰。平明江路湿。并岸飞两桨。天公真富有。乳膏泻黄壤。
霜根一蕃滋。风叶渐俯仰。未任筐筥载。已作杯盘想。艰难生理窄。一味敢专飨。
小摘饭山僧。清安寄真赏。芥蓝如菌蕈。脆美牙颊响。白菘类羔豚。曰月土出蹯掌。
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
原选者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得陶公田园诸诗神髓。
残腊独出二首录一首
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
所营在一食。食已宁复事。客来岂无得。施子净扫地。风松独不静。道我作鼓吹。原选者评。通首酷写静境。结云。风松独不静。此是反托之法。元微窅奥。妙处可寻。
。容斋三笔。曰。东坡初赴惠州。遇峡山寺。不值主人。故其诗云。山僧本幽独。乞食况未还。云碓水自舂。松门风为关。石泉解娱客。琴筑鸣空山。既至惠州。残腊独出。至栖禅寺。亦不逢一僧。故其诗云。江边有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人。老稚掩关睡。后在儋耳作。观棋。诗。记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云。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见。句语之妙。一至於此。
新年五首录一首
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
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犹当隐季主。未遽逃梅福。空肠吐馀思。静似蚕缀族。
寸田结初果。秀若铜生绿。荆棘扫诚尽。梨棘忧不熟。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
君看岭峤隘。我欲巾笥蓄。曾攀罗浮顶。亦到朱明谷。旋观真历块。归卧甘破屋。
故人老犹仕。世味薄如縠。偶从越女笑。不怕蛮江浴。惊闻尺书到。喜有新诗辱。
应怜五管客。曾作八州督。骨销谗口铄。胆破狱吏酷。陇云不易寄。江月乃可掬。
遥知清远寺。不称空明腹。蹇驴步武碎。短瑟弦柱促。仰看泉落佩。俯听石响毂。
千峰泻清驶。一往无回归。狂雷失晤语。过电不容目。要知僧长饥。正坐山少肉。
人间无南北。蜗角空出缩。仇池九十九。嵩少三十六。天人同一梦。仙凡无两录。
陋邦真可老。生理亦粗足。便回燕天焰。长作照海烛。
原选者评。隽语清谈。引人入胜。而竟体裁对。绝不见排比之迹。故由笔妙。应怜五管客。
曾作八州督。二句。宋援则引。庄子。上有五管。之说。李原则引韩诗。五管编历。之句。王注兼采而并录之。古人之虚衷如此。援说诚为未当。李必恒补注。是李原而非宋援。可也。其所作。王注正伪。直斥王注为杜撰。是没其实矣。至。曾作八州督。句。李原但引。晋书。只能解释字面。此则补注得之。然观轼。贺子由生第四孙。诗。结云。早谋二顷田。莫待八州督。有自注云。吾前后典八州。此乃。八州督。三字之确注。补注但引。八州怜我往来频。之句。犹未为得也。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
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适参寥专使欲归。
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诸友。庶使知余未尝一日忘湖山也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原选者评。渥采流熹。触物圆览。梦想之切。洋溢於词端。
。冷斋夜话。曰。韩子苍曰。丁晋公海外诗云。草解忘忧忧底事。花名含笑笑何人。世以为工。及读东坡诗云。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便觉才力相去远矣。
。风月堂诗话。曰。东坡南迁。参寥居西湖智果院。交游无复曩时之盛。作湖上绝句云。
。去岁春风上苑行。烂窥红紫厌平生。而今眼底无姚魏。浪药浮花懒问名。城隈野水绿逶迤。
袅袅轻舟掠岸过。欲采芸兰无觅处。野花汀草占春多。诗既出。遂坐讥刺得罪。返初服。轼惠州答参寥书曰。专人远来。辱手书并示近诗。如获一笑之乐。数日喜慰忘味也。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适。更不能细说。大略祗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在一个小村院子。折足铛中罨糙米饭吃。便过一生也得。
食荔支二首录一首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迁居并引
吾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楼。是月十八日迁於嘉祐寺。二年三月十九日复迁於合江楼。三年四月二十日复归於嘉祐寺。时方卜筑白鹤峰之上。新居成。庶几其少安乎。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风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
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
青山满墙头。
委 鬌几云髻。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蜕。犹贤柳柳州。庙俎荐丹荔。
吾生本无待。俯仰了此世。念念自成劫。尘尘各有际。下观生物息。相吹等蚊蚋。
原选者评。柳州贬谪诗。多忧郁凄楚之音。轼尝评其。南石间中诗。引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若惠州诸作。无不宽然有馀地。此其所得深矣。
轼。和陶集。曰。去岁三月。自水东嘉祐寺迁合江楼。迨今一年。多病鲜欢颜。怀水东之乐。得归善县后隙地数亩。父老云。此古白鹤观也。意欣然欲居之。白鹤峰新居成。自嘉祐寺迁入。咏渊明。时运。诗云。斯晨斯夕。言息其庐。似为余发也。
两桥诗并引
惠州之东。江谿合流。有桥。多废坏。以小舟渡。罗浮道士邓守安。始作浮桥。以四十舟为二十舫。铁锁石叮。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州西丰湖上。有长桥。屡作屡坏。栖禅院僧希固筑进两岸。为飞楼九间。尽用石盐木。坚若铁石。榜曰。西新桥。皆以绍圣三年六月毕工。作二诗落之。东新桥
群鲸贯铁索。背负横空霓。首摇翻雪江。尾插崩云谿。机牙任信缩。涨落随高低。
辘轳卷巨索。青蛟挂长堤。奔舟免狂触。脱筏防撞挤。一桥何足云。欢传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