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5 页/共 142 页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原选者评。希代之宝。实是写得出末用秦归赵璧。恰与情事比附。意随笔转。如脱弹丸。   赵次公曰。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二华。太华。少华也。古人谓造化削成。故于二华言顶。三茅。一名。句曲山。其腹中空虚。别有天地日月。载在。真诰。故于三茅则言腹也。   。诗说隽永。曰。李赞皇好石。有。谢临海守寄石诗。牛奇章亦好石。洛中辟地多得之。刻文可辨。近世东坡亦好之。有仇池石。程德孺所遗。其诗云。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即今英石也。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   蒋颖叔皆次韵穆至。二公以为不可许。独颖叔不然。   今日颖叔见访。亲睹此石之妙。遂悔前语。   仆以谓晋卿岂可终闭不予者。若能以韩干二散马易之者。盖可许也。   复次前韵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蚤岁藜苋腹。   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   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风掠原野。电尾梢涧谷。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原选者评。丹经墨史。拈出尽为妙谛。笔上生花。   赵次公曰。故人诗相戒。指钱穆父。王仲至之不欲予也。一篇独异论。指蒋颖叔之欲予也。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故以钱王可从。而蒋可违也。来听阳关曲。颖叔将别而行。故云耳。   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   颖叔欲焚画碎石。乃复次前韵。并解二诗之意   春冰无真坚。霜叶失故绿。晏鸟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明镜既无台。净瓶何用蹙。盆山不可隐。画马无由牧。聊将置庭宇。何必弃沟渎。   焚宝真爱宝。碎玉未忘玉。久知公子贤。出语耆年伏。欲观转物妙。故以求马卜。   维摩既复舍。天女还相逐。授之无尽灯。照此久幽谷。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三峨吾乡里。万马君部曲。卧云行归休。破贼看神速。   原选者评。因有欲焚画。碎石者。乃别为踢净瓶。烧木佛。添出一重公案。言下如有白毫大光。应念来感。岂止次韵之能怪变百出。   赵次公曰。三峨吾乡里。言真山。万马君部曲。言真马。我有真山。则将卧雪。王有真马。则用破贼。如此则假山不必爱。画马不必取也。   生日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次韵为谢   问子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   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龠。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   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餐。字瘦还可愕。   高标忽在眼。清梦了如昨。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岂待相愿言。方为不朽托。   子云老执戟。长孺终主爵。吾当追松乔。子亦鄙卫。霍。   原选者评。松鹤为寿。近于俗情。乃写得古趣洋溢。固知才人之笔。无所不可。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   辄复和谢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原选者评。施元之曰。德孺名之元。持节岭南。归惠此石。故诗皆用岭南事。德孺时为主客郎中。   送蒋颖叔帅熙河并引   颖叔出使临洮。轼与穆父。仲至同饯之。各赋诗一篇。以今我来思为韵。致遄归之意。   轼得我字。   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   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   我欲歌杕杜。杨柳方婀娜。边风事首虏。所得盖幺么。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   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   原选者评。积其愤激。发以诙谐。起四句似谑似庄。言语妙天下。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古来画师非俗土。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原选者评。因吴诗而及李画。因歌枯木。而及画马。轩然而来。翩然而往。随意所到。总入元微。   。苕溪渔隐从话。曰。东坡。题伯时书马。云。龙眼胸中有千驷。议者谓讥其无德再称。   余意其不然。如文与可善作墨竹。故和癝癟谷。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岂亦是讥之耶。又山谷。咏伯时。虎脊天马图。亦云。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盖言画马之妙。   得之於心。应之於手。若轮扁之斫轮也。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分韵赋诗。得先字。且赠以鱼枕杯四。马箠一。以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为韵梁。李久乐祸。自焚岂非天。两鼠斗穴中。一胜亦偶然。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   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仁风被宿麦。绿浪摇秦川。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   我家天一方。去路城西偏。投竿困障日。卖剑行归田。赠君荆鱼杯。副以蜀马鞭。   一醉可以起。毋令祖生先。   原选者评。谋初善后。有无限经济在。中济能不负此。诗人以见其言必有中也。   施元之曰。中济以荫历官。元祐八年知庆州。中济祖雍。仁宗时为副枢。李元昊叛。拜镇武节度使。知延州。又知永兴军。故曰。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中济在庆广储蓄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用。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原选者评。小雅。无羊。之诗。宣王考牧也。牛羊寝讹之状。牧人蓑笠之容。俄焉而麾。忽然而梦。维鱼维。变幻莫测。诗格之奇。无逾於此矣。不袭其词。而能得其意。遥遥千古。斯作之外。谁其嗣音。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於浴室东堂。   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会稽且作须臾意。从此归田策最良。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原选者评。首作托言待赐。恋阙情深。三作只是把诗消岁月之意。道破便可发深省。   。苕溪渔隐丛话。曰。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余饼。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入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余饼。东坡题文公诗卷云。   。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绫袋饼八者是也。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原选者评。空清如话。而情味无穷。此较前初秋寄子由一章。尤入神品。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   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   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原选者评。笔歌墨舞。实有手弄白日。顶摩青穹之气概。足为白写照矣。后人刊诗有将此作。分为两首者。特以平韵承接之故。然分则意象不昌。岂惟不谙诗法。且并其佳处失之。观集内。儋州夜梦。一诗。犹用此体。可以为证。   。天厨禁脔。曰。太白赞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   贺裳曰。文人有一言。使人升九天。堕九渊者。此类是也。亦公自写其傲岸之趣。却令太白生面重开。胜。碑阴记。一段文字远甚。次韵滕大夫雪浪石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原选者评。劲气不可断。来则山岑。竞举止。则壁岸无阶。   。墨庄漫录。曰。东坡帅中山。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   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公自铭曰。玉井芙蓉大八盆。   伏流飞空漱其根。时有英州之命。后谪惠州。又徙海外。故中山后政。以公迁谪。雪浪之名遂废。元符中始被北归之命。将至吴中。张芸叟守中山。葺治雪浪斋。重安盆石。   赵次公曰。古所谓山东。乃今之河北晋地。盖太行山之东也。山东二百郡。正谓太行以东。冀州之域矣。代北则燕赵以往之地也。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服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