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09 页/共 142 页
登州有莱山依郭。乃蓬莱县。故越。登皆可称蓬莱守。
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云峰自孤起。仰观初无路。谁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几。
巉巉玉为骨。凛凛霜入齿。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原选者评。若先谈妙高之胜。而别称赤松。蓬莱。以作波澜。便是人人意中所有。妙在於未入题之前。作破空而来之势。远望山参。若攒图之托霄上。
赠杜介并引
元丰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几先自浙东还。与余相遇於金山。话天台之异。以诗赠之。
我梦游天台。横空石桥小。秋风吹露。翠显香袅袅。应真飞锡过。绝涧度云鸟。
举意欲从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说意先了。觉来如堕空。耿耿窗户晓。
群生陷迷网。独达从古少。杜叟子何人。长啸万物表。妻拏空四壁。振策念轻矫。
遂为赤城游。飞步凌缥缈。问禅不归舍。屡为瓠壶绕。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了。我梦君见之。卓尔非魔娆。仙葩发茗碗。剪刻分葵蓼。从今更不出。闭户闲马要。
时从佛顶岩。驰下变莲沼。
原选者评。不述杜介之话。而自述梦游。使实境从空中出。笔端玲珑缥缈。不落尘凡。
赵次公曰。仙葩发茗碗。翦刻分葵蓼。此言其所点茶之详也。先生。十八罗汉颂后跋。
后。轼家藏十六罗汉像。每设茶供。则化为白乳。或凝为花木桃李芍药。仅可指名。
送杨杰并引
无为子尝奉使登泰山绝顶。鸡一鸣见日出。又尝以事过华山。重九日饮酒莲花峰上。
今乃奉诏与高丽僧统游钱塘。皆以王事。而从方外之乐。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诗以送之。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滟黄花酒。浩歌驰下腰带革呈。醉舞崩崖一挥手。
神游八极万缘虚。下视蚊雷隐污渠。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厉东海骑鲸鱼。
三韩王子西求法。凿齿弥天两勍敌。过江风急浪如山。寄语舟人好看客。
原选者评。直叙三事。奔荡之音。欝为壮伟。昔李白登华山落雁峰曰。恨不携谢眺惊人诗来。搔首问青天。此诗奇胜。亦足与泰华争巍峨矣。
赵夔曰。元祐二年。高丽僧义天。航海问道至明州。传云。义天弃王位出家。上疏乞遍历丛林。问法受道。有诏朝奉郎杨杰次公馆伴。所至吴中。诸刹皆迎饯如王臣礼。
次韵送徐大正并序
公自注。尝与余约。卜邻於江淮间。将赴登州。同舟至山阳。以诗见送。留别。
别时酒酉戋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去岁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枣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无价青山为我赊。千首新诗一竿竹。不应空钓汉江槎。
原选者评。因有卜邻之约。故曰。无价青山为我赊。因与同舟。故曰。多情明月邀君
共。运实於虚。钩绵秀绝。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寿。化为狂道士。山谷恣腾蹂。误入华阳洞。窃饮茅君酒。
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杻。松根络其足。藤蔓缚其肘。苍苔眯其目。丛棘哽其口。
三年化为石。坚瘦敌琼玖。无复号云声。空余舞杯手。樵夫见之笑。抱卖易升斗。
杨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首。胡不载之归。用此顽且丑。
求诗纪其异。本末得细剖。吾言岂妄云。得之亡是叟。原选者评。猿化石。石化道士。都是课虚责有。此特偶尔以文为戏。非。武昌铜剑歌。等可比也。故结出。吾言其妄云。得之亡是叟。见所谓妄者。乃不妄。不妄者。乃妄耳。
吕氏。童蒙训。曰。此诗穷极。思致出新意于法表。前贤所未到。然学者专力于此。则亦失古人作诗之意。
韩驹曰。东坡作文。如天花变现。初无根叶。不可揣测。如作。醉石道士。诗。共二十八句。
却二十六句作假说。惟用两句收拾。及作鹤叹。则又替鹤分明。
海市并引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於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於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山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原选者评。海市只是重楼翠阜。此固不尽形容。亦正不能形容也。从未见之前。既见之后。
与岁晚得见之异。结撰至思。炜炜精光。欲夺人目。
。文昌杂录。曰。余见光禄卿解宾王说登州。每晴霁烟雾中有城阙楼阁。人物车马。鸡犬往来之状。彼人谓之。海市。
过莱州雪后望三山
东海如碧环。西北卷登莱。云光与天色。直到三山回。我行适冬仲。薄雪收浮埃。
黄昏风絮定。半夜扶桑开。参差太华顶。出没云涛堆。安期与羡门。乘龙安在哉。
茂陵秋风客。劝尔麾一杯。帝乡不可期。楚些招归来。
次韵胡完夫
青衫别泪尚斓斑。十载江湖困抱关。老去上书还北阙。朝来挂笏看西山。
相从杯酒形骸外。笑说平生醉梦间。万事会须咨伯始。白头容我占清闲。
送范纯粹守庆州
才大古难用。论高常近迂。君看赵魏老。乃为滕大夫。浮云无根蒂。黄潦能须臾。
知经几成败。得见真贤愚。羽旄照城阙。谈笑安隔隅。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雏。吾知邓平叔。不斗月支胡。
原选者评。旧德之思。良友之谊。勤勤恳恳。意余其词。
施元之曰。范纯粹字德孺。文正公之季子。哲宗即位。以直龙图阁京东转运副使。代其兄忠宣公守庆。请弃所侵西夏地曰。争地未弃。则边隙无时可除。于是还四砦。而夏人服此。诗言文正公在仁宗时。李元昊叛命。讫以计降之。德孺守庆州。竟如先生所期云。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录一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原选者评。苕奚谷渔隐丛话。曰。东坡破题。惠崇画诗。此正是二月景致。是时河豚已盛
矣。欲上之语。似乎未稳。
。图画见闻志。曰。建阳僧惠崇。尤工小景。为寒汀远渚。萧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
。清波杂志。曰。崇非但能诗画。亦有名世。谓惠崇小景者是也。
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陵。
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水风眠书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原选者评。轼始因免汝州居住。而居宜兴。其后海外北还。无以为归。复暂至常州。才两月而已。是诗应作於元丰乙丑春。放归阳羡之时。故以柳絮飞时发兴。其住常州。亦止两月余。
闾里之约。盖终不遂其乐也。
次韵朱光庭初夏
朝罢人人识郑崇。直声如在履声中。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
谏苑君方续承业。醉乡我欲访无功。陶然一枕谁呼觉。牛蚁初除病后聪。
原选者评。唐人传诵之语。一经裁剪对仗。辄觉别调氛氲。
。艺苑雌黄。曰。陈辅之以。新唐书。改柳公权。殿阁生微凉。为。殿桷生余凉。此两字有功於修词。予谓辅之此语无甚意义。今世所传多只用公权旧语。故东坡诗云。独咏微凉殿阁风。不闻有殿桷余凉。之说。
。困学纪闻。曰。谏苑君方续承业。隋乐运字承业。录夏殷以来谏争事。名谏苑。文帝览而嘉焉。注谓。南史。李承业作谏苑。误矣。送贾讷倅眉二首录一首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父老得书知我在。蓬蒿亲手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舞。更听萧萧风雨哀。便与甘棠同不翦。苍髯白甲待归来。
原选者评。为情造文。通篇独就。青松回环。往复。语浅而思深。
题文与可墨竹并引
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
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诗。
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
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余最。知音古难合。奄忽不少待。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
原选者评。集中有。书文与可墨竹绝句序。曰。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而诗有。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之句。盖作于为王执中题画之前一年。其作。墨君堂记。谓与可能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
而属余为文以颂君德。又称其画竹之工。以为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迅。而尽君之德。稚壮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
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於君。可谓得其情。而尽其性矣。由此文观之。轼自谓。赏会独余最者。良非虚语。而文同必待轼来。令作诗其侧。亦见知己。惟此一人。岂特笔墨相推重已哉。
武昌西山并引
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谿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谿山间。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试馆职。与圣求会宿玉堂。偶语旧事。圣求尝作。元次山洼樽铭。刻之岩石。因为此诗。请圣求同赋。当以遗邑人。使刻之铭侧。
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
中原北望在何许。但见落日低黄埃。归来解剑亭前路。苍崖半入云涛堆。
浪翁醉处今尚在。石臼杯饮无樽罍。尔来古意谁复嗣。公有妙语留山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