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7 页/共 142 页

袁氏欣然改服理鬓。诣老僧。乃持一碧玉环。献僧。曰。此是院旧物。僧初不晓。及斋罢。有野猿数十悲啸扪萝而跃。袁氏恻然。俄命笔题诗云。无端变化几湮沉。刚被恩情役此心。不如逐伴归山去。长啸一声烟雾深。诗毕遂裂衣。化为老猿。追啸者跃树而去。老僧方悟曰。乃贫道为沙门时所养者。碧玉环。则胡人所施。系於其颈者。   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   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恰从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原选者评。八句属对。律诗正格。笔力精健为雄。颉颃父老。   广州蒲涧寺   不用山僧导我前。自寻云外出山泉。千章古木临无地。百尺飞涛泻漏天。   昔日菖蒲方士宅。后来檐卜祖师禅。而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   浴日亭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原选者评。前六句。犹是沧沧凉凉之势。忽惊鸟动。一转。徙然而上。笔势奇绝。   游罗浮山一首示儿子过   人问有此白玉京。罗浮见日鸡一鸣。南楼未必齐日观。郁仪自欲朝朱明。   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久已交前生。玉堂金马久流落。寸田尺宅今谁耕。   道华亦尝啖一枣。契卢正欲仇三彭。铁桥石柱连空横。杖藜欲趁飞猱轻。   云溪夜逢喑虎伏。斗坛画出铜龙吟。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彷佛。离骚经。负书从我盍归去。群仙正草。新宫铭。   汝应奴隶蔡少霞。我亦季孟山元卿。还须略报老同叔。羸粮万里寻初平。   原选者评。森蔚璀伟。以御风凌云之气行之。是亦。新宫铭。所称天籁虚徐。凤箫冷彻者耶。   。容斋随笔。曰。东坡游罗浮山。作诗示叔党。其末。负书从我。四句。坡自注用山元卿撰铭。蔡少霞书碑二事。予按。薛用弱。集异记。载蔡少霞梦人召去令书碑。题云。苍龙溪新宫铭。   紫阳真人山元卿撰。其词三十八句。不闻有五云阁吏之说。鱼车瑞云之语。乃逸史所载陈幼霞事云。苍龙溪主欧阳某撰。盖坡公误以幼霞为少霞耳。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原选者评。贬谪之地。见如旧游。有终焉之志。贤者固随寓而安。   白水山佛迹岩   何人守蓬莱。夜半失左股。浮山若鹏蹲。忽展垂天羽。根株互连络。崖峤争吞吐。   神工自炉鞲。融液相缀补。至今余隙罅。流出千斛乳。方其欲合时。天匠麾月斧。   帝觞分余沥。山骨醉后土。峰峦尚开阖。涧谷犹呼舞。海风吹未凝。古佛来布武。   当时汪罔氏。投足不盖拇。青莲虽不见。千古落花雨。双溪汇九折。万马腾一鼓。   奔雷溅玉雪。潭洞开水府。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我来方醉后。濯足聊戏侮。   回风卷飞雹。掠面过强弩。山灵莫恶剧。微命安足赌。此山吾欲老。慎忽厌求取。   谿流变春酒。与我相宾主。当连青竹竿。下灌黄精圃。   原选者评。山记。谓浮山。即蓬莱别岛。洪水浮至。依罗而止。二山合体。谓之罗浮。本是不根之谈。前八韵据此翻腾而入。无非为佛迹二字取势。以跌落古佛来布武一句耳。后纪浴於汤池。从。饥蛟渴虎。飞雹。强弩。数句之中。参以。醉后濯足。二语。忽然动魄惊心。忽然掉臂徐步罗浮。以风雨为合离。匪此神笔。莫传其妙。   。唐庚语录。曰。东坡诗叙事言简而意尽。惠州有潭。潭有潜蛟。人未之信也。虎饮水。其侧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人方知之。东坡以十字道尽。云。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   言渴则知虎以饮水而召灾。言饥蛟食其肉矣。   。志林。曰。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於汤池。熟甚其源。殆可煮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追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轼。答陈季常书。曰。今日游白水。佛迹山山上布。水三十仞。雷辊电散。未易名状。大略如项羽破章邯时也。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原选者评。秀色孤姿。涉笔如融风彩露。集中梅花诗。有以清空入妙者。如。和秦观梅花诗。云。竹外一枝斜更好。是也。有以使事传神者。此诗。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是也。轼尝称秦观诗有云。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观诗岂能过之。毋亦自道其所得耳。此题尚有和韵两篇。第二篇有。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二句。最为洪迈所称。胡仔亦云三首皆摆落练字。古今人未尝经道者。第二首尤奇。然细玩前篇。究是不逮原唱也。   。遁斋闲览。曰。凡诗之咏物。虽平淡。巧丽不同。要能以随意造语为工。东坡在岭南有   。暾字韵咏梅诗。韵险而语工。非大手笔不能到也。   。巩   石 溪诗话。曰。用自己诗为故事。须作诗多者乃有之。太白云。沧浪吾有曲。相子棹歌   声。乐天云。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明年云。去秋共数登高会。又被今年减一   场。坡赴黄州。过春风岭有绝句。后诗云。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至海外又云。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槐。   新酿桂酒   捣香筛辣入瓶盆。盎盎春溪带雨浑。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   酒材已遣门生致。莱把仍叨地主恩。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   原选者评。桂酒颂作於酿成之后。有云。酿为我醪。淳而清甘。终不坏。醉不醒。此诗乃作于方酿之时。故但以。捣香筛辣。为言耳。收拾小山藏社瓮。造语神奇。   轼。桂酒颂。序曰。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东坡先生曰。酒天禄也。其成坏美恶。世以兆人主之吉凶。吾得此岂非天哉。故为之颂。以遗后之有道而居夷者。其法盖刻石置之罗浮铁桥之下。非忘世求道者。莫至焉。   江郊并引   惠州归善县治之北。数步抵江。少西有盘石小潭。可以垂钓。作。江郊。诗云。   江郊葱日龙。云水茜绚。碕岸斗入。洄潭轮转。先生悦之。布席闲燕。   初日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优哉悠哉。玩物之变。原选者评。琢句全摹。水经注。石奇岸。二句。乃从斗耸曲池。及洄湍电转。环涛毂转等句。化出潜鳞俯见。亦从。新安江潭不掩麟。一句得来。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赖仙芝。王原秀才。   僧昙颍。行全。道士何宗一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   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揭。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凄凉罗浮馆。风壁颓雨砌。黄冠常苦饥。迎客羞破袂。仙山在何许。归鹤时堕毳。   崎岖食松黄。欲救齿发弊。坐令禅客笑。一梦等千岁。栖禅晚置酒。蛮果粲蕉荔。   斋厨釜无羹。野饷篮有蕙。嬉游趁时节。俯仰了此世。犹当洗业障。更作临水禊。   寄书阳羡儿。并语长头弟。门户各努力。先期毕租税。   原选者评。从荒寂处生情韵。动崖谷。   赵次公曰。阳羡儿。言迈也。长头弟。则言迨也。阳羡乃常州。二子在常州也。迨之长头。先生前集有诗可见其实。   赠王子直秀才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原选者评。用词多以数目字。大小相形。清艳两绝。   。艺苑雌黄。曰。水底笙歌蛙两部。此中奴婢桔千头。虽爱其语之工。然南史孔德璋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呼。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效陈蕃。却无笙歌之说。石林诗话。曰。子瞻尝两用孔稚圭鸣蛙事。如。水底笙歌蛙两部。虽以笙簧易鼓吹。不碍其为意同。至。已遣乱蛙成两部。则两部不知为何物。故用事。宁与出处语小异而意同。不可尽牵出处语而意不显也。   游博罗香积寺并引   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谿水。可作碓磨。若筑塘百步闸而落之。可转两轮举四杵也。以属县令林抃。使督成之。   二年流落蛙鱼乡。朝来喜见麦吐芒。东风摇波舞净绿。初日泫露酣娇黄。   汪汪春泥已没膝。剡剡秋谷初分秧。谁言万里出无友。见此二美喜欲狂。   三山屏拥僧舍小。一谿雷转松阴凉。要令水力供臼磨。与相地脉增堤防。   霏霏落雪看收面。隐隐叠鼓闻舂糠。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琼肌香。   岂惟牢丸荐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浆。诗成捧腹便绝倒。书生说食真膏肓。原选者评。固是硬语排。须看其字字熔铸而成。有回万牛之力。有转丸珠之巧。   。苕溪渔隐丛话。曰。老杜自我作古。其诗体不一。在人所喜。取而用之。如东坡在岭外。   。游博罗香积寺。同。程。正辅游白水山。皆古诗。而终篇对属精切。语意贯穿。此亦是老杜体。如。岳麓道林二寺行。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入衡州奉赠季八大判官晚登氵襄上堂。   之类。概可见矣。   李必恒曰。按。束皙。饼赋。有。馒头。薄壮。起溲。牢丸。之名。而先生诗用作。牢   九。又自注中薄壮作簿持。起溲。作。起搜。又。真一酒歌。亦用。起搜。字。想别有所据。   连雨涨江二首   越井冈头云出山。牂牁江上水如天。床床避漏幽人屋。浦浦移家蜑子船。   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只应楼下平阶水。长记先生过岭年。   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栊浥旧香。   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先生不出晴无用。留与空阶滴夜长。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赤贞虬珠。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原选者评。绛罗红纱。语。不露刻镂之迹。而形容备至。江鳐河豚。之比。特以其同为异味。非有深意。陈敏政驳之固无谓。胡仔辨之亦强作解事耳。   。遁斋闲览。曰。东坡。食荔支诗。云。海山仙人降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予诵之未尝不爱其体物之工。然其后云。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予意东坡未尝至闽中。亦不识真荔支。其曰。四月十一日是特广南火山者耳。故其比类仅与魏文帝。庚信同科。   。苕溪渔隐丛话。曰。诗人咏物形容之妙。近世为最。东坡。海山仙人。四句。诵此则知其咏荔支也。坡诗自注云。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珧柱。河豚鱼近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