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08 页/共 142 页

原选者评。说得通透。使人心融神释。凡经史传记。百家之言。信手拈来。无不贯穿协合。   前古诗人。未尝有此。此所谓。诗到苏黄尽。也。   徐大正闲轩   冰蚕不知寒。火鼠不知暑。知闲见闲地。已觉非闲侣。君看东坡翁。懒散谁比数。   形骸堕醉梦。生事委尘土。蚤眠不见灯。晚食或奇支午。卧看氈取盗。坐视麦漂雨。   语希舌颊强。行少腰脚偻。五年黄州城。不蹋黄州鼓。人言我闲客。置此闲处所。   问闲作何味。如眼不自睹。颇讶徐孝廉。得闲能几许。介子愿奉使。翁归备文武。   应缘不耐闲。名字挂庭宇。我诗为闲作。更得不闲语。君如汗血驹。转盼略燕。楚。   莫嫌銮辂重。终胜盐车苦。   原选者评。为。闲。字下转语。转转无竭。是问是答。两无缚脱。以偈颂体入诗。自雪堂始也。   施元之曰。徐大正因其先君猷守黄州。始从公游。秦少游为作。闲轩记。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微雪落璀璀。惨澹云水昏。晶荧沙砾碎。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众禽事纷争。野雁独闲洁。徐行意自得。俯仰若有节。我衰寄江湖。老伴杂鹅鸭。   作书问陈子。晓景画苕霅。依依聚圆沙。稍稍动斜月。先鸣独鼓翅。吹乱芦花雪。   原选者评。色斯举矣。语隐而不发。前作更从未起时。见其意之先改。后作又于安翔徐徊处。见其意之自得。诗中画。画中诗。二难并矣。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   土晕铜花蚀秋水。要须悍石相砻砥。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纨绮。   归来诗思转清激。百丈空潭数鲂鲤。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槐堂收剑履。   却思庾岭今何在。更说彭城真梦耳。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妄心不复九回肠。至道终当三洗髓。广陵阳羡何足较。只有无何真我里。   乐全老子今禅伯。掣电机锋不容拟。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   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原选者评。盘空硬语。具体昌黎。   。王定国诗集叙。曰。定国以余故得罪。贬海上三年。一子死贬所。一子死于家。定国亦病几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书相闻。而定国归至江西。以其岭外所作诗数百首寄余。皆清平丰融。融然有治世之音。其言与志得道行者无异。幽忧愤叹之作盖亦有之矣。特恐死岭外而天子之恩不及报。以忝其父祖耳。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定国且不我怨。而肯怨天乎。余然后废卷而叹。自恨其人之浅也。   。墨庄漫录。曰。王定国寄诗于东坡。答书云。新诗篇篇皆奇。老拙此回真不及矣。穷人之具。辄欲交割与公。魏道辅见而笑曰。定国亦难作交代。只是且权摄耳。   卷三十八   眉山苏轼诗七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二首   其一   偶随樵父采都梁。竹屋松扉试乞浆。但见东轩堪隐几。不知公子是监仓。   谿中乱石墙垣古。山下寒蔬匕箸香。我是江南旧游客。挂冠知有老萧郎。   其二   北望飞尘苦画霾。洗心聊复寄东斋。珍禽声好犹思越。野橘香清未过淮。   有信微泉来远岭。无心明月转空阶。一官仓庾真堪老。坐看松根络断崖。   原选者评。有幽邃之趣。萧条高寄。尽得风流。前者结句用。老萧郎。亦本香山。能文好饮老萧郎。之句。容斋。引老元为例。而不引此疏矣。   。容斋。三笔曰。东坡赋诗。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萧渊。东轩。云。挂冠知有老萧郎。寿州龙潭。云。观鱼并记老庄周。病不起赴会。云。空对亲春老孟光。看潮。云。犹似浮江老阿童。赠黄山人。云。说禅长笑老浮屠。元长老衲裙。云。乞与佯狂老万回。   。侍立迩英。云。定是香山老居士。赠李道士。云。知是香山老居士。蒜山亭。云。奇逸多闻老敬通。汶公东堂。云。一帖空存老遂良。次韵韶守。云。华发萧萧老遂良。游罗浮。   云。还须略报老同叔。赠辩才。云。中有老法师。寄子由。云。青山老从事。赠眼医。   云。忘言老尊宿。谢惠酒。云。青州老从事。谢饷鱼。云。谁似老方朔。赠吴子野扇。   云。得之老月师。次韵李端叔。云。此是老牛戬。是皆以为助语。非真谓其老也。大抵七言则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则于第三字用之。若其他错出如。再说走老瞒。故人余老庞。老氵鼻宫妆传父祖。便腹从人笑老韶。老可能为竹写真。不知老奘几时归。之类。皆随语势而   然。白乐天云。每被老元偷格律。盖亦有自来矣。   寄蕲簟与蒲传正   兰谿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箸排霜脊。千沟万缕自生风。入手未开先惨慄。   公家列屋闲蛾眉。珠帘不动花阴移。雾帐银床初破睡。牙签玉局坐弹棋。东坡病叟长羁旅。冻卧饥吟似饥鼠。倚赖春风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   火冷灯青谁复知。孤舟儿女自嚘咿。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   愿君静扫清香阁。卧听风漪声满榻。习习还从两腋生。请公乘此朝阊阖。   原选者评。蒲性奢靡。故因寄箪而特作饥寒之语。以讽之。古人之谊也。昔郑群当暑湿之时。赠箪于昌黎。而韩诗有。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之句。妙想独造。此则当春寒之候。寄箪与传正。乃云。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命笔略同。然一则美其适用。   一则愧其无用。虽脱胎仍是翻案也。   施元之曰。蒲传正名宗孟。尝以书寄东坡云。晚年学道有所得。坡答之曰。闻所得甚   高。然有二事特劝。一曰慈。二日俭。此诗云。雾帐银床。牙签玉局。亦可见其奉养矣。   赠眼医王生彦若   针头如麦芒。气出如车轴。间关脉络中。性命寄毛粟。而况清净眼。内景含天烛。   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而子于其间。来往施锋镞。笑谈纷自若。观者颈为缩。   运针如运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瞩。   形骸一尘垢。贵贱两草木。世人方重外。妄见瓦与玉。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与翳。是翳要非目。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麦菽。宁闻老农夫。去草更伤穀。   鼻端有余地。肝胆分楚蜀。吾于五轮间。荡荡见空曲。如行九轨道。并驱无击毂。   空花谁开落。明月自朏朒。请问乐全堂。忘言老尊宿。   原选者评。一意翻腾。发难送解。险语奇词。络绎奔会。令人可怖。可喜。忘其为有韵之文。   李之仪所谓。极天地之变化者。此种是也。   观杭州钤辖欧育刀剑战袍   青绫衲衫暖衬甲。红线勒帛光绕胁。秃襟小袖雕鹘盘。大刀长剑龙蛇柙。   两军鼓噪屋瓦坠。红尘白羽纷相杂。将军思重此身轻。笑履锋铓如一插。   书生只肯坐帷幄。谈笑毫端弄生杀。叫呼击鼓催上竿。猛士应怜小儿黠。   试问黄河夜偷渡。掠面惊沙寒霎霎。何如大舰日高眠。一枕清风过苕霅。   原选者评。将军轻履锋铓。而书生帷幄谈笑。似为文史牵掣。深其扼腕者。黄河惊沙掠面。   不如苕雨言 一枕清风。岂诚闲寂为高。乃其叹息痛恨之至也。笔力山酋山卒。殆如刃发于硎。   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   梅花   南行渡关山。沙水清练练。行人已愁绝。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髣   弗 吴姬面。   暗香随我去。回首惊千片。至今开画图。老眼凄欲泫。幽怀不可写。归梦君家倩。   黄葵   弱质困夏永。奇姿苏晓凉。低昂黄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晕。翠叶森有芒。   古来写生人。妙绝谁似昌。晨妆与午醉。真态含阴阳。君看此花枝。中有风露香。   芙蓉   清飚已拂林。积水渐收潦。谿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莲尽。独伴霜菊槁。   幽姿强一笑。暮景迫摧倒。凄凉似贫女。嫁晚惊衰早。谁写少年容。樵人剑南老。   原选者评。於衰落处写其丰韵。贫女之喻。凄然感怀。   山茶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书林逋诗后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绿。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奴贩妇皆冰玉。   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   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   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原选者评。将以称美林逋。乃至谓。吴侬之佣贩。皆如冰玉。深一层说入。而林之神清骨冷。其为高节难继处。不待罗缕矣。轼论文章。尝有。郊寒岛瘦。之目。其读孟郊诗有云。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又尝论西台御史李建中之书。以为。虽可爱。终可鄙。虽可鄙。终不可弃。若此篇所言。则谓其诗如东野。而不能至于寒。书似西台。而又不嫌于肉。是兼有孟。李之所长。尽去孟。李之所短也。后人多于。西台句。误会其意。此未深考耳。   。归田录。曰。处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书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车舟。颇为士大夫所称。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音浮动月黄昏。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临终为句云。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初无封禅书。尤为人称诵。自逋之后。湖山寂寞。未有继者。香祖笔记。曰。郎瑛。七修类篡。举东坡跋林和靖诗。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以西台为南唐李建中。谬甚。南唐太弟太傅李建勋。非建中也。建中宋初人。为西京御史。   故称。西台。其书与杨风子先后齐名。苏黄常称之。郎未知也。   溪阴堂   白水满时双鹭下。绿槐高处一蝉吟。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   原选者评。高斋诗话曰。子美。杜甫。诗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坡题真州范氏奚谷堂诗。盖用老杜诗意也。   送穆越州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谿山。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原选者评。赵次公曰。蓬莱守盖穆。既守越。而先生将守登。越谓之蓬莱者。元微之守越。   以州宅夸白乐天诗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在蓬莱。今越州有蓬莱阁。及以酒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