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醇 - 第 114 页/共 142 页
萦城理枯渎。放闸起胶艇。愿君营此乐。官事何时竟。思吴信偶然。出处付前定。
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明朝游北渚。急扫黄叶径。
白酒真到齐。红裙已放郑。
原选者评。行乐处至于可敬。于此见贤者之泽长。是乃诗之有关名教者前路。名句纷沓。
尤是穷力追新。
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欢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地坐略少长。意行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晼晚。怀人重凄凉。岂无一老兵。生念两欧阳。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不可再。此欢不可忘。
原选者评。写景以骈语入情。刘勰所谓。俪采百字之偶。者。可移以评此。
送路都曹并引
乖崖公在蜀。有录曹参军老病废事。公责之曰。胡不归。明日参军求去。且以诗留
别。其略曰。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公惊谢之曰。吾过矣。同僚有诗人。
而吾不知。因留而慰荐之。予幼时。闻父老言。恨不问其姓名。今都曹路公以小疾求致仕。
予诵此语。留之不可。乃采前人意作诗送之。并邀赵德麟。陈履常同赋一篇。积雪困桃李。春心谁为容。淮光酿山色。先作归意浓。我亦倦游者。君思系疏慵。
欲留耿介士。伴我衰迟踪。吏课升斗积。崎岖等铅舂。那将露电身。坐待收千钟。
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子意亮已成。我言宁复从。
恨无乖崖老。一洗芥蒂胸。我田荆溪上。伏腊亦粗供。怀哉江南路。会作林下逢。
原选者评。一片爱才求友之意。津津亶亶。序虽援张咏为说。然咏特不知参军为诗人耳。
既知。则能留而慰荐之。轼知都曹矣。而于其致仕留之不可。故尤怊怅切情。
。容斋三笔。曰。碑志之作。本孝子慈孙欲以称扬其父祖之功德。播之当时。而垂之后世。
当直存其名字。无所避隐。然东汉诸铭。载其先代。多只书官。自唐及本朝名人。文集所志。往往只称君讳某字某。至于记序之文。亦然殆与求文扬名之旨。为不相契。东坡先生。送路都曹诗。大略云。结发空百战。市人看先封。谁能搔白首。抱关望夕烽。则路君之贤而不遇可知矣。然亦不书其名。使之少获表见。又为可惜也。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
蔼蔼青城云。娟娟娥眉月。随我西北来。照我光不灭。我在尘土中。白云呼我归。
我游江湖上。明日湿我衣。岷峨天一方。云月在我侧。谓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梦寻西南路。默数长短亭。似闻嘉陵江。跳破吹锦屏。送君无一物。清江饮君马。
路穿慈竹林。父老拜马下。不用惊走藏。使者我友生。听讼如家人。细说为汝评。
若逢山中友。问我归何日。为话腰脚轻。犹堪踏泉石。
原选者评。五言换韵体制。最古。而后人少效之者。以其气易断。而情韵反减耳。此则累累然如贯珠。清妙之音。读之百回不厌。
淮上早发
澹月倾云晓角哀。山风吹水碧鳞开。此身定向江湖老。默数淮中十往来。
在颍州与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
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
太山秋毫两无穷。钜细本出相形中。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云空。揭来颍尾弄秋色。一水萦带昭灵宫。
坐思吴越不可到。借君月斧修朣胧。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
雷塘水乾禾黍满。宝钗耕出馀鸾龙。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原选者评。六桥横绝。四句。都是实事。却写来异样警动。前以杭之西湖。陪说颍之西湖。
后以欧阳之自扬移颍比己之自颍改扬。都有天然证佐。会作佳谈。构成绝唱。侯鲭录。曰。欧公自扬州移汝州。作西湖诗云。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后东坡复自汝移扬作诗云。二十四桥亦何有。换此十顷玻璃风。用欧公诗也。
。鹤林玉露。曰。杭有西湖。而颍亦有西湖。皆为游赏之胜。而东坡连守二州。其初得颍也。有颍人在坐云。内翰但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郡事。盖言其讼简也。秦少章因作一绝。献之云。十里荷花菡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亦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邦。辄为西湖之长。
。咸淳临安志。曰。元祐中东坡既秦。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讫北。横跨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为六桥。行者便之。坡尝赋诗云。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嗣郡守林希榜曰。苏公堤。杨慎曰。东坡先生在杭州。颍州。许州。皆开西湖。而杭之西湖。尤伟其诗。我在钱塘拓湖渌。六句。此诗史也。而注殊略。今按宋长编云。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故井邑日富。及白居易复浚西湖。所溉千馀顷。然湖水多葑。近岁废而不理。
湖中葑田积二十五万余丈。而水无几矣。运河失湖水之利。则取给于江湖。湖浑浊多淤。河行阛阓中。三年一淘。为市井大患。而六井亦几废。公始至。浚茅山盐桥二河。以茅山一河专受江湖。以盐桥一河。专受湖水。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然后潮水不入市间。至湖上。周视良久曰。今愿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违。若取葑草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去而行者便矣。堤成杭人名之曰。苏公堤。云。合是观之。则公之有功杭人大矣。今阅公诗注甚略。故详注之。
双石并引
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其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忽忆在颍州。日梦人请住一官府。榜曰。仇池。觉而诵杜子美诗曰。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乃戏作小诗。为僚友一笑。
梦时良是觉时非。汲井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
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住仇池。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
新苗未没鹤。老叶方翳蝉。绿渠浸麻水。白板烧松烟。笑窥有红颊。醉卧皆华颠。
家家机杼鸣。树树梨枣悬。野无佩犊子。府有骑鹤仙。观风峤南使。出相山东贤。
渡江吊很石。遇岭酌贪泉。与君步徙倚。望彼修连娟。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归来春酒熟。共看山樱然。
原选者评。离离蔚蔚。云霞澄鲜。
。苕溪渔隐丛话。曰。游蜀冈诗。造语全效退之城南联句。新苗。八句。虽退之笔力。殆无以过之。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
二年三蹑过淮舟。 段还逢马少游。无事不妨长好饮。著书自要且穷愁。
孤松早偃原非病。倦鸟虽还岂是休。更欲河边几来往。祗今霜雪已蒙头。
近以月石砚屏献子功中书。公复以涵星砚献纯父侍讲。
子功有诗。纯父未也。复以月石风林屏赠之。
谨和子功诗。并求纯父数句
紫潭出玄云。翳我潭中星。独有潭上月。倒挂紫翠屏。
我老不看书。默坐养此昏花睛。时时一开眼。见此云月眼自明。
久知世界一泡影。大小真伪何足评。笑彼三子欧。梅。苏。无事自作雪羽争。
故将屏砚送两范。要使珠壁栖窗棂。大范忽长谣。语出月胁令人惊。
小范当继之。说破星心如鸡呜。床头复一月。下有风林横。
急送小范家。护此涵星泓。愿从少陵博一句。山木尽与洪涛倾。
原选者评。起八句连络砚屏。瑰伟绝特。中间行以迤逦。舒而不迫。却用少陵诗语一句结住。读之更如有千百言在腕下也。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月次于房历三星。斗牛不神箕独灵。簸摇桑榆尽西靡。影落苏子砚与屏。
天工与我两厌事。孰居无事为此形。与君持橐侍帷幄。同到温室观尧蓂。
自怜太史牛马走。伎等卜祝均倡伶。欲留衣冠挂神武。便击云水归南溟。
陶泓不称管城沐。醉石可助平泉醒。故持二物与夫子。欲使妙质留天庭。
但令滋液到枯槁。勿遣光景生晦冥。上书挂名岂待我。独立自可当雷霆。
我时醉眠风林下。夜与渔火同青荧。抚物怀人应独叹。作诗寄子谁当听。
原选者评。起句得势后。乃舒缓其气以副之。不烦绳削而自合。卷四十
眉山苏轼诗九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赤贞肩。
原选者评。气伟采奇。望之又蔚然深秀。厥由风力之遒。
。复斋漫录。东坡言古今七言伟丽之句。永叔一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
闲。上句取李太白。长波泻万古。之句。东坡一联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上句取杜子美。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之句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云。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至永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万马不嘶听号令。诸番无事著耕耘。可以并驱争先矣。先生亦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亦庶几焉耳。
郊祀庆成诗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扫地。魄宝夜垂精。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成。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欃枪。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句萌。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富国由崇俭。蕲年在好生。无心斯格物。克己自销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反旧耕。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原选者评。自元丰元年详定郊祀礼文。至六年冬至。亲祀圆丘。以太祖配。始罢天地合祭
之礼。元祐五年廷臣集议。复定南郊并祀之仪。七年亲郊。始行合祭。宋制三年一郊。轼以兵
部尚书为南郊卤簿使。疏请严整仪仗。一时称盛。合祭之礼。至绍圣元年。仍议罢。而轼则主
合祭之说。然合祭亦仅行于是年耳。时宰执侍从进诗以贺。故有是诗。诗共十四韵。而自。可
颂非天德。以下。俱作箴规之语。此所谓因事纳规。不藉扬厉铺张。以矜其华藻也。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
意在于夺。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