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88 页/共 737 页

《论衡》曰:夫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英丽哉?载人行,传人名。杨子《法言》,蜀富贵人赍钱十万,愿载一名,子云不听。夫富人无仁义,正如圈中之鹿、栏中之牛,安得妄载? 又曰:手中无钱,而欲往市决货,货主问钱何在,曰:“无钱。”货主必不与也。胸中无学,犹手中无钱也。 又曰:淮阳铸伪钱,吏不能禁。汲黯为太守,不坏一炉,不刑一人,高枕安卧,淮阳政清。 郭子璜《洞冥记》曰:帝升望月台,有三青鸭化为三小童,皆着青绮文襦,各握鲸文大钱五枚,以置帝几前,身止而影动,因名曰轻影钱。 《潜夫论》曰:谚曰:“痛不着身,言‘忍之’;钱不出家,言‘与之’。犹见朝廷有寇,而言‘不足忧也。’” 《风俗通》曰:颍川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於水。 又曰:河南平阴宠俭,本魏郡邺人,遭仓卒之世,失亡其父。时俭三四岁,弟在镪钅保。母抱转流客居。庐中凿井,得钱千馀万,遂巨富。行求老苍头。堂上作乐,奴在厨中窃言:“堂上老母,我妇也。”婢以告母,呼问事实,复为夫妇。时人为之语曰:“庐里庞公,凿井得铜,买奴得翁。” 又曰:钱刀,俗说害中有利,利旁有刀。言人治生,卒多得钱财者,必有刀剑之祸也。案,《汉书》曰:“王莽造大钱,作契刀,错刀,与五铢钱凡四品并行。”故称钱刀也。 《列仙传》曰:祝鸡公,洛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馀年。鸡皆有名字,千馀头,暮栖树,昼四散,欲取,呼名即至。卖鸡及子得千万,辄置钱去。 《豫章烈士传》曰:施阳,字季儒。为舒令,经江夏,遇贼劫夺阳物。贼去後,车上有五千钱,遣人追与。贼闻知阳,悉还其物。阳以付亭长。 《邴原别传》曰:原字根矩,避地辽东。尝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多。原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原恶由己而成淫祀,乃辩之。由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 桓范《世论》曰:灵帝置西园之邸,卖爵,号曰礼钱。钱积如屋,封涂漆书。 杜恕《体论》曰:可以使鬼者,钱也;可以使神者,诚也。 《语林》曰:杜预道:“王武子有马癖,和长舆有钱癖。” 《竹林七贤传》曰:王戎女适裴氏,乏用,遣女为贷钱数万文而未还。女归,戎色不悦。女遽还钱,乃怿。 干宝《搜神记》曰:南方有虫,其形若蝉而大,其子著草叶如蚕种。得子以归,则母飞来就之。杀其母以涂钱,以其子涂贯,用钱货市,旋则自还。故《淮南子术》以之还,名曰青凫。 《世说》曰:王武子私第近北邙山。于时人多地贵,济好马射,买地作埒,编钱布地竟埒。时人号为金埒。 又曰:郗公大聚敛,有钱数千万。嘉宾甚不同,常朝旦问讯。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语移时,遂及钱货事。郗公曰:“汝政当得钱耳!”乃一日开库,任意用。郗公始谓正损数百万许,嘉宾遂一日乞与人,都尽。郗公闻之,大惊不能已巳。 《俗说》曰:王子敬学王夷甫,呼钱为“阿堵物”。後既诏出,赴谢公主簿,过会下,与共掷散。当其夕,手自抱钱戏,竟明日。已後云:“何至须阿堵物?” 《葛仙公别传》曰:取十钱,使人一一投井中。公井上以器呼钱,人见从井中一一飞出,入公器中。投人刻识之,所呼皆得是所投者。 《关令内传》曰:关令尹喜,周大夫也,善於天文。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喜曰:“应有圣人经过。”果有老子过。喜设坐,行弟子之礼,老子时贫,谓徐甲曰:“雇钱一百。”与约,须达安息国,以黄金顿备钱还。甲既见老子方欲远游,疑遂不还,乃作辞诣关令就老子求直。关令以辞呈老子,老子语甲曰:“前与汝约,至安息国顿以黄金相还。云何不能忍辱,便兴辞讼乎?汝随我已三百馀岁,汝命早应死,赖我太玄生符在汝身耳!”言毕,见符从甲口出,甲已成一聚白骨矣。尹喜为请,老子以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见钱二百万与甲,遣之。 《汝南先贤传》曰:平舆阎敞,字子张,为郡五官掾。太守第五尝被征,以奉钱三十万寄敞,敞埋置堂上。後尝举家病死,惟见孤孙九岁。尝未死,语云:“吾有钱三十万,寄掾阎敞。”孙长大来求,敞见之悲喜,取钱尽还之。孙曰:“祖惟言三十万,今乃百三十,诚不敢当。”敞曰:“府君固谬言耳,郎君无疑之。” 《列异传》曰:西河鲜子冀,建武中为清河太守,言出钱六百万作屋,未成而死,赵高代之,计功用钱凡二百万耳。五官黄秉、功曹刘商言是冀所自取,便表没冀田宅、奴婢,妻子送日南。俄而白日冀鬼见,入府与商、秉等共计,校定馀钱二百万,皆商等匿。冀乃表自烈付商,上诏还冀田宅。 《异苑》曰:桂阳临武徐孙,太元中,江行,见岸有钱溢出,即辇着船中。须臾,悉变成土。 《异苑》又曰:剡县陈婺妻少寡,与二儿为居。宅中先有古冢,姥母作茗,先以著坟上。息患之,曰:“枯墓何知?”欲掘除之,母苦禁乃止。夜即梦见一人,自说:“没世以来三百馀载。谬蒙惠泽,贤二子恒欲见毁相赖保护。虽潜壤朽骨,敢忘翳桑之报?”姥霄窃述焉,明,负杖晨兴,於外屋得钱十万,似久埋而贯皆新。还告儿,儿并有惭色,自是设馔愈谨。 《幽明录》曰:海陵民黄寻,先居家单贫。尝因大风雨,散钱飞至其家,来触篱援,误落馀处,拾而得之。寻後巨富,钱至数千万。遂擅名於江表。 《三辅黄图》曰:金宝一,银宝二,龟宝三,贝宝四,布宝五,泉宝六,凡宝货六种,卅八品,烦碎难行。乃罗本货五百枚,为重十二斤,百姓安之。 阚る《十三州志》曰:青州平原国,和帝延平九年,以封子怀王胜。风俗与旧齐同,然吏奸倍於他。民给卫士,吏赋狐肉,稍从假钱,积至万馀。岁竟交代,吏无偿意。卫士恨恚,取狐肉,沃以酒,从而咒之曰:“狐肉狐肉,尾斯尾斯,身躯虽小,钱多私之!”吏闻之恐,乃偿之钱。 盛弘之《荆州记》曰:义熙十二年,有童子群浴南阳氵育水。忽岸边有钱出如流沙,因竞取之,手满放地,寻复行去。乃以衫衣裹缚,各有所得。 王韶之《始兴记》曰:劳口东岸有石四方,高百馀仞,其状如台。父老相传,此石,昔有三人伐木以作桥,於石顶戏,见数瓮钱,共取半瓮还。 刘道真《钱塘记》曰:防海大塘。郡议曹华信象家富,乃议立此塘,以防海水。信始开募,有致土石一斛,即与钱一斗。旬日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诵云不复取,於是载土者皆弃置而去,塘以之成。既遏绝湖渔,一竟蒙利,县迁治馀姚。王莽时,县名泉亭,於是改为钱塘。百姓怀德,立碑塘所,至今犹在。 《地境图》曰:钱铜之气,望之如有青云。 又曰:望钱,千万以上如车,十万之精如一素木,万钱精盖地如瓮。 江津《上便宜》曰:夫钱之为物,无益饥寒之用,而储之家,利其不朽。古今行之,盖亦由此。又便交宜易,小市之宜,诚胜寸裂尺断,破为大小也。过此以往,无所一用。军国惟谷与帛,钱虽可积,未急宝也。 《殷仲堪集□太子令》曰:朝廷遂为吾营宫室,顾省不才,而大兴役费,深用愧惕。冬气已应,作者殊常寒苦。可使监殿舍人一月赍酒肉称劳赐之。吾蒙月俸,钱上生尘,无所用之,可以供事。 晋鲁褒《钱神论》曰:大矣哉!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故亲如兄弟,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居前,钱少者居後。 綦毋氏《论钱》曰:黄铜中方,叩头对曰:“仆自西方庚幸,分土诸国,处处皆有,长沙、越,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少妇。伊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大铸兹也。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未之喻也。” 成公绥《钱神论》曰: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惟钱是求。朱衣素带,当途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已。执我之手,托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论能否。宾客辐凑,门常如市。谚曰:“钱无耳,何可暗使?”岂虚也哉? 赵壹《疾邪赋》曰: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曹植《乐府歌》曰:巢、许蔑四海,商贾争一钱。 《郑氏婚礼谒文赞》曰:金钱为质,所历长久。金取和明,钱用不止。 赀财 《周礼□地官下□司关》曰:司关,司货贿之出入。 《後汉书》曰:樊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财利岁倍。 《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国用足,则远者来。衣食足,则知荣辱矣!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不盈。 又曰:桀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土七十里而用有馀。天非独为汤雨粟,地非独为汤出财物。 《尸子》曰: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比义。 《列子》曰:端木子贡之世也,籍其先赀,家累万金。放意所好,生民所欲,无不为也。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行年六十,乃弃其家事,都散库藏;及其死也,无埋瘗之资。 《孙卿子》曰:仁义礼智之於人也,譬若财货粟米之於家也,多有者富,少有者贫,至无有者穷。 《文子》曰:使信士分财,不如探筹;使廉士守财,不如闭户。羽翼美,伤其骨;枝叶茂害其根,忧河之涸,泣以益也。 《吕氏春秋》曰:白公爱财,若枭之爱子。(枭养子,长则食母。白公得荆府库,不分人。) 《家语》曰:南宫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而奔卫。夫子闻之,曰:“若其以货丧,不若速贫之愈也!”(丧,亡位也。) 又曰:孔子曰:“自季孙赐我千锺,而交益亲。自南宫敬叔之乘我以车也,而道加行。” 《说苑》曰:安陵缠得宠於楚恭王,江乙谓缠曰:“吾闻以财事人者,财尽而交疏;以色事人者,华落而宠衰。子安得长被幸乎?” 《盐铁论》曰:荆阳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吴、越之贷,隋、唐之林,不可胜用;江湖之鱼,莱黄之鲐,不可胜食;陇蜀丹沙毛羽,荆阳皮革骨角,江南楠梓竹箭,燕齐鱼盐旃裘,兖豫漆丝,养生奉终之具也,待商而通。 《潜夫论》曰:富贵,人争附之;贫贱,人争去之。富贵而交者,上有称举之用,下有赀财之益;与贫贱交者,大有赈贷之费,小有假贷之损。故富贵易为交,贫贱难得适。 又曰:炎帝为市,聚天下之货,各得其所。 《孙绰子》曰:命驾而游五都之市,天下之货毕陈矣! 《风俗通》曰:陈留有富老,年九十,无男,娶田家女为妻,一交即气绝。後生得男,其女曰:“我父死时年尊,何一夕便有子?”争财数年不决。丞相邴吉出,上殿决狱云:“老翁儿无影,亦复畏寒。”于时八月,取同岁小儿,俱解衣裸之,老翁儿独呼寒;复令并行日中,无影。因以财与男。 又曰:沛中有富豪,家訾三千万。小妇子是男,又早失母。其大妇女甚不贤。公病困,恐死後必当争财,男儿判不全得。因呼族人为遗令云:“悉以财属女,但以一剑与男,年十五以付之。”儿後大,姊不肯与剑,男乃诣官诉之。司空何武曰:“剑,所以断决也;限年十五,有智力足也。女及婿,温饱十五年,已幸矣!”议者皆服,谓武原情度事得其理。 卷八百三十七 百谷部一 谷 《周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尚书》曰: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毛诗□谷风□信南山》曰: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毛诗□甫田》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周礼□天官》曰: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郑司农云:九谷,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凡王之膳食用六谷。(郑司农云:稻、黍、稷、粱、麦、菰。菰,雕胡也。)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 又《夏官》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辩其邦国都鄙九谷之数。扬州、荆州,其谷宜稻;豫州、并州,其谷宜五稷;(郑玄云:黍、稷、麦、稻、菽;)青州,其谷宜稻麦;兖州,其谷宜四种;(黍、稷、稻、麦。)雍州、冀州,其谷宜稷;幽州,其谷宜三种。(稷、黍、稻。) 《礼记□月令》曰: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孟夏,驱兽无害五谷;(兽,麋鹿之属,食谷苗,驱之,令勿害也。)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黍稷之属於是始熟。) 又《王制》曰:五谷不时,不鬻於市。 又《乐记》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疹不作,而无妖祥,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後赏之以乐。 《大戴礼》曰:黄帝播百谷草木,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又曰: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惠而巧,不食者不死。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则草木丰茂,嘉谷并生也。 《左传□昭公》曰:秦伯之弟钅咸谓赵文子曰:“钅咸闻之,国无道年谷和熟,天赞之也,鲜不五稔。” 又《襄公》曰:晋范宣子为政,赋《黍苗》。季武子兴,再拜稽首,曰:“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曰:京师大饥。五谷不升为大饥。(升,成也。)一谷不升谓之兼,(兼,不足貌。)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康,虚也。)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春秋繁露》曰:金干土则五谷伤,土干金则五谷不成。 《春秋佐助期》曰:咸池主五谷。 《尔雅》曰: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盐生焉。谷不熟为饥,仍饥为荐。(郭璞注曰:言泰山有鱼盐之饶也。不熟,五谷不成。荐,连岁不成也。) 《周书》曰:凡禾麦居东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 《史记》曰:黄帝考定星历,立五行,民神易业,敬而不黩,故神降之嘉生。(嘉,谷也。) 又曰: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今凤皇不来,嘉谷不生;而还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 又曰: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服辟谷药,而静居行气。) 《汉书》曰:晁错曰:“粟米布帛生於地,长於时,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胡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之未及也,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人未尽归农也。” 又曰:宣帝即位,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 《东观汉记》曰:永平十五年,上始欲征匈奴,与窦固等议出兵调度,皆以为塞外草美,可不须谷马。案军出塞无谷马故事。马防言常与谷,上曰:“何以言之?”防对曰:“宣帝时,五将出征,案其奏,言匈奴候骑得汉矢,见其中有粟,知汉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谷。”上善其用意微致,即下调马谷。防遂见亲也。 又曰:建武初,谷食尚少。赵孝得谷,炊将熟,令弟礼夫妻出北,还,孝夫妻共蔬食茹菜。礼夫妻来辄独饴之,积久,礼心疑吝。後伺掩见,亦不复肯出。兄弟怡怡,乡里归德。 华峤《後汉书》曰:马援在河西,有谷数万斛。乃叹曰:“凡殖财者,贵以施也。否则守钱虏耳!” 袁宏《汉纪》曰:赤眉乱後,关中大饥,黄金一斤易五升谷。 《後汉书》曰:董卓筑坞於,高原七丈,号曰万岁坞,(今案,坞旧基高一丈,周回一里,一百步也。)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又曰:王莽末,天下大饥。建武二年,天下野谷旅生,麻菽尤盛。 《魏志》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曹公曰:“夫定国之术,在於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 又曰:袁曜卿为魏国郎中令,及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亲旧也。” 又曰:袁谭以王循为别驾。太祖破邺,藉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破南皮,阅循家,谷不满十斛。 又曰:高堂隆谏曰:“禄赐谷帛,人主之所以惠养吏民,而为之司命。若令有废,是夺其命。” 又曰:甄皇后三岁失父。後天下兵乱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举家称善。 《曹瞒传》曰:太祖尝赋廪谷不足,私谓主者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後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借汝一死厌众。”乃殉曰:“小斛盗官谷。”即斩之。 《江表传》曰:诸葛亮闻恪代徐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王隐《晋书》曰:邓攸为吴郡太守。吴人饥荒,攸辄出台仓谷振之。後被劾,攸曰:“善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