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85 页/共 737 页

又曰:卫青,平阳人也。其父为平阳侯家给使,与妾通,生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父使牧羊,嫡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 又曰:范增说项梁曰:“以君代为楚将,必能立楚之後。”梁乃求怀王孙,在人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後,从人望也。 又曰:公孙弘,淄川人,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记》。 《汉书》曰:苏武使匈奴,欲降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羊,曰:“羊乳乃得归。”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又曰: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人。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 又曰:王尊,宇子贡,涿郡高阳人。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 《後汉书》曰:马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仍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裤。 又曰:承宫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威明《春秋》,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诵,好之,因亡其猪。猪主欲笞,诸生禁,乃止之。 谢承《後汉书》曰:孙期,字仲式,事母至孝。牧豕於大泽中,卖之以奉供养。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追於泽畔。 范晔《後汉书》曰: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家贫,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失火,延烧及他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失去,悉以豕偿之,其主者犹以为少。邻家耆老见鸿非常人,乃共责让。主人於是始敬异焉,悉还豕,鸿不受。 《魏志》曰:杨俊,字季才,避地并州。同郡王象,孩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用获楚。俊嘉美其才质,即赎象着家,聘娶立屋,然後与别也。 《晋书》曰:张华,字茂先,少家贫,常以牧羊为事。 《三十国春秋》曰:沮渠蒙逊,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因以官为氏。少牧羊,卧息田畔,忽见沙门,以手摩其头曰:“尔後当王此土,不久苦焉。”言终而灭。 崔鸿《前赵录》曰:李景,字延。少贫,见养叔父,常使牧羊。景见其叔子讲诵,羡之。後从博士乞得百馀字,牧羊之暇,折草木书之。叔乃悟曰:“吾家千里驹也!而令骐ら久踬盐坂。”乃为娶妻教学。 又曰:宇字,天水冀北人也。少孤贫,为河北陈不识家牧羊。年十五,身长七尺九寸,聪惠,美风仪。不识奇之,妻之以女。 《後魏书》曰:游明根,字志远。幼年遭乱,为栎阳王氏奴,主使牧羊。明根以浆倩人书字路边,书地学之。长安镇将窦瑾见之,呼问,知其姓名,乃告游雅,使人赎之。 《列子》曰:杨朱见梁惠王,言治天下犹运诸掌。王曰:“先生有一妻一妾而不有治,言天下何也?”对曰:“君见夫牧羊者乎?百羊为群,使五尺童子荷而随之,欲乐而东,欲西而西。使尧牵一羊,舜荷而随之,则不能矣。” 《符子》曰:汉王闻宋胜子方牧羊于巨泽,鼓而歌《南风》之诗,使者进,谓宋胜子曰:“汉王闻先生之贤,使使者致命于先生,而委国政焉。”宋胜子矍然,而顾谓使者曰:“是何言欤?今汉王待四海之士,与十群之羊,其於职司也,奚以异乎?而大王废牧羊之任,委以四海之政,是错乱天位,倒置人伦。胜不愿为也。”乃逃于阴山之阳。 《公孙尼子》曰:舜牧羊於潢阳,还,尧举为天子。 《说文》曰:羌,西戎牧羊人也,字从“羊”“人”。 《列仙传》曰:商丘子瑕,吹笙牧豕,七十不娶妻而死。 《吴越春秋》曰:娄门外鸡墟者,吴王牧鸡处。 《陈武别传》曰:武休屠,胡人也,常骑驴牧羊。诸家牧竖十数人,或有和歌者,武遂学《太山梁父吟》及《行路难》之属也。 渔 《说文》曰:渔,捕鱼也。 《周礼□天官上》曰:渔人,掌以时渔为梁,(《月令》:季冬,命渔师为梁。郑司农云: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以笱承其空。《诗》曰:敝笱在梁。)春献王鲔,(王鲔,鲔之大者。)辨鱼物,为鲜槁,以供王膳羞。(鲜,生也;槁,也。)凡祭祀、宾客、丧纪,共其鱼之鲜槁。凡数者,掌其政令。凡渔征,入于王府。(郑司农云:渔征,鱼者之租税,渔人主收之,入於王府。) 《礼记□月令□季冬》曰:命有司始渔,天子亲往。尝鱼,先荐寝庙。(天子亲往,亲鱼非常事,此时鱼洁美。) 又《坊记》曰: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 《左传□隐公》曰:公将如棠观渔,臧僖伯谏,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渔而观之。 又《襄公二十五年》曰:崔杼弑其君。申蒯,侍渔者,(侍渔,盐取鱼之官。)退谓其宰曰:“免,是反子之义也。”与之皆死。(反死君之义。) 《周易□下系》曰:庖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田以渔,盖取诸《离》。 《尚书大传》曰:舜渔雷泽之中。 《後汉书》曰:明帝时,下令禁人二业,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刘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人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 《北史》曰:後周裴侠除河北郡守。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不为也。”乃悉罢之。 《管子》曰:渔人入海,海深百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不上焉,深源之下,无不入焉。 《鲁连子》曰:古善渔者宿沙瞿子。使渔于山,则虽十宿沙子,不得一渔焉。宿沙非暗於渔道也,彼山者,非鱼之所生。 《尸子》曰: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之渔。 《文子》曰:尧使水处者渔,山处者木,事宜其械,械宜其人。 《吕氏春秋》曰:雍季对晋文公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矣!” 《家语》曰:宓子贱治单父三年,孔子使巫马期往观政焉。期阴免衣弊裘,入界,见鱼攵者得鱼辄舍之。期问焉曰:“凡渔者为得也,何以得鱼却舍之?”曰:“鱼之大者名为专寿,吾大夫爱之:其小者名为黾,(专,宜为,《新序》作尝。黾者。鱼之怀仁也。)吾大夫欲长之。是以得二者辄舍之。”期返,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严刑之於一方也。敢问:宓子何行而得於此?”子曰:“吾尝与之言曰:诚於此者刑於彼。宓子志行此术於单父也。” 又曰: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处鬻焉。思欲弃之粪壤,不若献之君子,故取以进之。”於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祭享焉。门人曰:“彼将弃之矣,而夫子祭之,何也!”子曰:“吾闻惜其腐馀,以务施者,仁人之偶也。恶有受仁人之馈而无祭者乎?” 刘向《新序》曰:楚人有献馀鱼於王者,曰:“今日获鱼,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可惜,故来献王也。”楚王曰:“渔者,仁人也。境内多贫,寡人闻之未能行。渔者知之,以此喻寡人也!”乃出仓粟;去後宫以妻寡夫。 郭璞《江赋》曰:芦人渔子,傧落江山,衣则羽褐,食惟疏鲜。忽忘夕而宵归,咏采菱以扣舷,傲自足於一区,寻风波以穷年。 卷八百三十四 资产部十四 钓 《毛诗□何彼矣》曰:其钓维何?维丝伊缗。(伊,维。缗,纶也。《笺》云:钓者以此有求於何,彼以为之乎?以丝为之纶,则是善钓也。) 又《国风□竹竿》曰:{翟}々竹竿,以钓于淇。 又《小雅□采绿》曰:之子于钓,言纶之绳。(纶,约缴也。)其钓维何?维鲂及与。维鲂及与,薄言观者。 《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钢,谓为大索横流属钓。) 《尚书大传》曰:周文王至溪,见吕望钓。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钓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 《战国策》曰: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後得益大,今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臣与王拂枕席,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避人於涂。四海之内,其美人多矣!闻臣之得幸王也,必裂裳而趋王,臣亦犹曩之所得鱼也,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曰:“有是心也,何不相告?”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谢承《後汉书》曰:郑敬隐於蚁陂,钓鱼大泽,折芰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琴书自娱。 《後汉书》曰:郭玉者,广汉人。初,有老父,不知何所出,常渔钓於涪水,自号涪翁。乞养民间,见有病者,时下针石,有效。玉从受术焉。 又曰: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後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也,备安车玄聘之。三反而後至,拜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 《晋书》曰:翟庄,汤之子也。少以弋钓为事,及长,不复猎。或问:“鱼猎同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哉?”庄曰:“猎自我,钓自物,未能顿去,故先节其甚者。夫贪饵吞钩,岂我哉?”时人以为知言。 《宋书》曰:王弘之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石头,弘之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不得,得亦不卖。”日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 又曰:文帝尝与群臣临天泉池,帝垂纶,良久不获。王景文越席曰:“臣以为垂纶者清,故不获贪饵。”众皆称善。 又曰: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耶?”缅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良足劳止。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方今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沦之士,靡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辩贱贫,无论荣贵!”乃歌曰:“竹竿{翟}々,河水悠悠。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孔丛子》曰:子思居卫,卫人钓於河,得鱼焉,(一作鳏鱼。)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一鲂之饵,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然曰:“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文子》曰:鱼不可以无饵钓,兽不可以空器召。 《列子》曰: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川洎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因水势而施舍也。 又曰: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使巨鳌十五举首而载之,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国有大民,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趋,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荀乡子》曰:自上莅下,犹夫钓者焉,隐於手而应於钓,则可以得鱼。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而投之必得鱼矣。 《阙子》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庄子》曰:庄子钓於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焉,曰:“愿以境内累夫子,”庄子持竿不顾。 又曰:任公子好钓巨鱼,为大纶巨钩,以牛为饵,蹲会稽,投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惊扬波而奋,白波若山,海水振荡。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浙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淮南子》曰: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 又曰:圣人以道德为竿纶,以仁义为钩饵,投之天地间,万物孰非其有哉? 又曰:无饵之钓,不可以得鱼;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又曰:钓者静之,え者舟之,罩者抑之,罾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 《孙绰子》曰:海人与山客辩其方物,海人曰:“横海有渔,额若华山之顶,一吸万顷之波。”山客曰:“邓林有木,围三万寻,直上千里,傍荫数国。”有人曰:“东极有大人,斩木为策,短不可支;钓鱼为鲜,不足充饥。” 《抱朴子》曰:金钩玉饵虽珍,而不能制九渊之沉鳞;显宠丰禄虽贵,而不能致无欲之幽人。 《符子□方外》曰:太公钓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太公跪石隐崖,且不饵而钓,仰咏俯吟,及暮而释竿。 《傅子》曰:刘晔责杨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後牵之,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不可不精思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泽,(此泽出珠,因名之云。今越携平泽出青珠。)以钓於流水。 又曰:辛未,天子北还,钓于渐泽,食鱼于桑野。 又曰:天子乃钓于河,以观姑繇之木。(姑繇,大木也。《山海经》曰:寻木长千里,生河边。谓此木之类。) 《六韬》曰:吕尚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焉。吕尚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缗;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 《吕氏春秋》曰:善钓者,出鱼乎千仞之下,饵香也。 又曰:太公钓於兹泉,遭纣之世,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与不知也。 又曰: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羽,钓浮也。) 《说苑》曰:宓子贱为单父宰,过於阳书,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书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书曰:“夫投纶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薄而味厚。”宓子贱曰:“善。”於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於道,子贱曰:“驱驱之!夫阳书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焦赣《易林》曰:曳纶江海,钩挂鲂鲤,王孙利得,以飨仲友。 《列仙传》曰:吕尚,冀州人,避纣乱,钓于卞溪,三年不获鱼。比妪闻曰:“自可止矣!”公曰:“非尔所知矣。”果获大鲤,得兵钤於鱼腹中。後葬无尸,惟玉钤六荐在棺中。 又曰:涓子者,齐人,钓於泽,得符鲤中。 又曰:陵阳子明,钅至乡人。钓施溪,得白龙子,解网拜谢放之。後数十年,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遂上黄山采五石脂、石肺,服之三年,白宠来迎之。 《神仙传》曰:左慈,字元放,卢江人。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坐,公从容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元放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须臾引大鲈鱼出。公大笑,会者咸惊。 《中论》曰: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善钓不易坻而得鱼,君子不降席而追道。 又曰:文王遇姜公於渭滨,皤然皓首,秉竿而钓。文王得之,灼若祛云而见日,霍若开雾而观山。 桓范《世论》曰:水则有波,钓则有磨,我欲更之,无如之何。言物动而衅已彰,形行而迹已著。 又曰:钓巨鱼不使婴儿轻预,非不亲,力不堪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帝元凤中,季秋之月,泛冲澜灵之舟,穷晷继夜,钓于台下。以香金为钩,霜丝为纶,丹鲤为饵。得白蛟,长三丈,大若蛇,无鳞甲。 又曰:吴主与潘夫人游,钓得大鱼。吴主喜,夫人曰:“昔闻泣鱼,今乃为喜。有喜必忧,以为深诫。”至末年,渐相谮毁,稍见离退。时人谓夫人知几,钓台今犹存焉。 《世说》曰:刘道真少时常渔钓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异常人,甚乐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还之。後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儿不知由,复白母,母告之,於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相报。” 《楚辞》曰:以直针为钓,又何鱼之能得? 宋玉《钓赋》曰: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於玄渊,退而见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渊之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以蛆,钩以细针,以出三尺之鱼於数仞之水中。” 卢植《与张然明书》曰:临江而钓,终日不获一鱼,鱼之不食其饵也。是以君子慎其举。 谢玄《与兄书》曰: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足以永日。此固下大有鲈鱼,一出手,钓得四十七枚。 又与书曰:昨日疏成後钓,出手所获鱼,以为二坩,今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