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18 页/共 737 页

《唐子》曰:猛将之发,观于虎而览于鹰,故攻如击电,避如收雾,闭之如在瓶,开之如散星。 《西域记》曰:疏勒王致魏文帝金胡瓶二枚,银胡瓶二枚。 《杂五行书》曰:悬瓶井中,除邪鬼。 《楚辞》曰:瓶瓯登于明堂,(瓶瓯,瓦器也。)周鼎潜乎深泉。 《古乐府词》曰:後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С 《方言》曰:С、瓮,罂也。 《礼》曰:君尊瓦С,此以小为贵也。(瓦С,五斗。) 《仪礼》曰:东方之馔,两瓦С。 《三礼图》曰:醴С以瓦为之,受五斗,口高二寸,径一尺六寸,中身,瓮下平,有盖。 魁 《易洞林》曰:太子洗马荀子骥家中,以龙铜魁作食,鸣。 《东宫旧事》曰:一升铜魁一漆,二升魁三漆,注酱五升,魁二。 李尤《羹魁铭》曰:羊羹不遍,驷马长驱。 盘 《说文》曰:盘,承盘也。虎,(音奇)盘也。 《周礼》曰: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盘,以盛牛耳。) 《大戴礼》曰:随武子盘之铭曰:“与其溺於人也,宁溺於渊。” 《礼》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左传》曰:晋文公及曹,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国,公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音早,与早同。)自贰焉?”乃馈盘飧,璧焉。 又曰: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郓,取其锺以为公盘。 《史记》曰:平原君与楚王合从,(音纵。)言利害,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捧铜盘血,跪进曰:“当歃血盟而定之。” 又曰:武帝作柏梁铜柱、承露盘、仙人掌。(苏林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後汉书》曰:左慈有术,於铜盘钓鲻鱼。 《汉官仪》曰:封禅,坛南有玉盘,盘中有玉龟焉。 《晋阳秋》曰:武帝时,御府令萧谭承徐循仪疏,作漆画银盘,诏杀之。 《晋四王起事》曰:惠帝还洛阳,道中有老公蒸鸡素木盘中,盛以奉帝。 沈约《宋书》曰:高祖俭,诸子食不过五盏盘。 《後魏书》曰:太武帝作黄金盘十二具,镂以白银,细以玫瑰珠玉。 《隋书》曰:上赐王公已下射。杨素箭为第一,上以外国所献金精盘,价直巨万,赐之。 《荀卿子》曰:君者,盘也;水者,民也。盘圆则水圆,盘方则水方。 《燕丹子》曰: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荆轲曰:“好手!”太子断手,以玉盘奉之。 《淮南子》曰:窥面於盘水则圆,於杯水则修。面形不变其故,有所圆修者,皆所自窥之异也。 《抱朴子》曰:以丹金为盘碗,食其中,令人长生。 《郭子》曰:王光禄曰:“正得残盘冷炙。” 《修复山陵故事》曰:武帝悼后玄宫,漆乌瓦盘一枚。 《东宫旧事》曰:长盘五,漆尺盘三十,漆柏炙拌二。(拌,音与盘同。)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以玉盘盛桃。 《神异经》曰:西北荒有金山,上有金银盘,广五十丈。 《搜神记》曰:高辛氏有老妇人得耳疾,医为挑治,得卵,大如茧,盛以瓠离,覆之以盘。俄而卵化犬,因名盘瓠。 《王子年拾遗记》曰:董偃以玉精为盘,承冰而进,则冰玉等色。侍者谓冰无半必融湿席,上乃拂之,玉盘落于阶上,冰玉皆碎,偃更以为乐。玉精,干涂国献也。武帝以此器赐董偃。 又曰:汉明帝夜宴群臣於华昭园,诏大官进樱桃,以赤瑕瑛为盘,赐群臣,而去其叶。月下视盘与樱桃共一色。众臣皆笑云:“是空盘!”时帝使坐於庭中,欲以承露,诏使举烛,复照众坐,乃知中不空也。皆拜谢为乐。 《风土记》曰:越俗,饮宴即懿盘为乐。取大素圆,抱以著腹上,以右手五指弹之以为节,舞者应盘节而作舞。 《邺中记》曰:石虎正会御食,游两重皆金银参带者百二十盏,饰并同。其参带之间,茱萸尽微如破,近看乃得见,动游盘则圆转也。 又曰:石虎皇后浴室中有双长生树,又安玉,受十斛,於二树之间。 《交州杂事》曰: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送林邑王范熊所献缥绀水精盘各一枚。 《述征记》曰:逍遥宫门里有铜浴盘,面径丈二尺。 《魏景初中所铸妒记》曰:武历阳女嫁阮宣子,无道,妒忌,禁婢瓯覆盘盖,不得相合。 《神仙传》曰:沈义为人所迎,见老君,以金案玉盘赐之。 《俗说》曰:桓玄宠丁牛,期食毕,便回盘与之。 毋丘俭《承露盘赋》曰:伟神盘之殊异,邈迢递以秀峙。 《古乐府》曰:琉璃琥珀象牙盘。 张衡《四愁诗》曰:美人赠我翠琅,何以报之双玉盘。 李尤《盘铭》曰:或以承觞,或以受物。既与清觞,又盛口食。 蔡邕《盘铭》曰:华盘就用,以享嘉宾。内丹其实,外若玄真。 《陈思王集》曰:明帝承露盘在芳林园中,上盘径四尺九寸,下盘径五尺,铜龙绕其根。 《刘义恭启事》曰:恩旨以犀镂金厕酒杯盘垂赐。 卷七百五十九 器物部四 簋 《三礼图》曰:受一升,下足高一寸,中方外圆,漆丹中。盖龟形,诸侯饰以象,天子玉饰。盛黍稷。簋受一升,足高一寸,中圆外方,挫其四角,漆赤中。盖亦龟形,其饰如。盛稻粱。 《易》曰:樽酒簋,贰用缶。(郑玄曰:“惟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斗上有建星,建星形似簋。贰,副也。建星上星又似缶也。)纳约自牖,无咎。 《诗》曰:《权舆》,刺康公与贤人有始无终也。於我乎每食四簋,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又曰: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周礼》曰:(音放。)人为簋,实一觳,(音夫。)崇尺,厚半寸,唇寸。 《仪礼》曰:佐食分簋。(士用敦。言簋者,客同女生之士得从周制。) 《礼》曰:管仲镂簋而朱,(郑玄曰:刻而饰之。大夫刻之为龟,诸侯饰之以象,天子饰之以玉。)君子以为滥矣。 又曰:周之八簋。(黍稷器也。) 《传》曰:卫孔文子之攻太叔也,访於仲尼。仲尼曰:“簋之事,则尝闻之矣;甲兵之事,未之学也。” 《孝经》曰:陈其簋,(郑玄曰:方曰簋,圆曰簋。)而哀戚之。 《墨子》曰:尧饭土簋,啜土。 《贾谊书》曰: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簋不饰。 瑚琏 《三礼图》曰:瑚受一升,形制未闻。《制度》云:如簋而平下。琏受一升,漆赤中,盖亦龟形,大夫饰口以白金。《制度》云:如簋而兑下。 《礼》曰: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皆黍稷器。) 《论语》曰:子贡问:“赐也何如?”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盛黍稷之器,夏曰瑚,般曰琏。) 敦牟(上音堆) 《三礼图》曰:敦有足,其形如今酒樽。法牟受一斗,如敦形。古牟受一升,平下,漆赤中,饰口以白金,盖亦龟形。 《周礼》曰: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敦,盘类也。珠、玉,以为饰也。古以盘盛血,以敦盛食也。) 《礼》曰:敦牟卮,(音移)非莫敢用。(敦牟,黍稷器也。) 又曰:有虞氏之两敦。(黍稷器。) 《仪礼》曰:主妇设两敦黍稷于俎南。 俎豆 《说文》曰:豆,古食肉器也。 《尔雅》曰:木豆谓之豆,(豆,礼器也。)瓦豆谓之登。 《三礼图》曰:豆以木为之,受四升,高尺二寸,漆赤中。大夫以上亦□画,诸侯加象饰口足,天子悠セ希。登以几,盛氵音,(音泣。)受斗二升,口径尺二寸,足径八寸,高二尺四寸,小身,有盖,似豆状。 《诗》曰:盛于豆,于豆于登。 又曰:边豆大房。(大房,玉饰俎也。) 《周礼》曰:上公豆四十,侯伯豆三十有二,子男豆十有四。 《仪礼》曰:宰夫自东房荐豆六,设千酱东。 又曰:太羹氵音,不和,实于登也。 《大戴礼》曰:武王践祚,於觞豆为铭焉。 《礼》曰:鲁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於太庙,俎用完{山厥}。(完,音丸。{山厥},居卫切。) 又曰:俎,有虞氏以完,夏后氏以{山厥},殷以具,(音矩)周以房俎。(郑玄曰:完,断木为之,四足而已。{山厥}之言蹶也,谓中足为横距之象,《周礼》谓之距。具之言积惧也,谓曲桡之也。房,谓足下跗也,上下两间,有似于堂房,《鲁颂》曰边豆大房也。)夏后氏以曷(苦戛切。)豆,殷玉豆,周献(息列切。)豆。(褐,无异物之饰也。献,疏刻之。) 又曰: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 又曰: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 《传》曰:鸟兽之肉不登於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 《论语》曰:卫灵公问陈(音阵。)於孔子,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史记》曰:孔子为小儿时,常陈俎豆以为戏。 《国语》曰:晋侯使聘周,王召士季曰:“汝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奉其牺(息奇切。)象,出其尊彝,陈其俎豆。” 《汉书》曰:韩延寿为颍川太守,令文学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娶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