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17 页/共 737 页

《说文》曰:,(户圭切。)甑空也。 《古史考》曰:黄帝始作甑。 《方言》曰:甑,自关而东谓之,(鱼蹇切。)或谓之ň,或谓之酢馏。(力救切。) 《尔雅》曰:(与甑同。)谓之ň。,钅多也。(郭璞注曰:凉州呼钅多音侈。) 《周礼》曰:陶人为,实二,厚半寸,唇寸。甑,实二,厚半寸,唇寸,七穿。(量六斗四升曰。郑司农云:无底甑也。) 《左传》曰: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杜预注曰:,玉也,灭纪所得。) 《汉书》曰:项羽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示士卒胜去,不胜死,无回心。 《後汉书》曰:范史□为莱芜长,时人歌曰:“甑中生尘范史□。” 袁山松《後汉书》曰:“荀淑与陈神交,弃官,常命驾相就,令元方侍侧,季方作食。”尝一朝食迟,季方跪曰:“向闻大人与荀君言,甚善,窃听之,甑坏饭縻。”曰:“汝听谈,解乎?”答曰:“解。”令说之,不误一言,公悦。 《韩诗外传》曰:舜甑无膻。 《淮南子》曰:粟得湿而,(音罕。)甑得火而液。 《白虎通》曰:王者德至,山陵丹甑见。 京房《易逆刺》曰:天雨釜甑,岁一熟。 《益部耆旧传》曰:任文公知有王莽之变,悉卖奇物,惟存铜甑蓑笠。 《郭林宗别传》曰:钜鹿孟敏容居太原,林宗见而问之,对曰:“甑已破矣,视之无益!”林宗以其分决,劝使学,果为美士。 《郭文传》曰:文以竹为甑。 《录异传》曰:隆安中,吴县张君林,忽有鬼来,助其驱使。林家甑破,无何用,鬼乃撞盆底穿以充甑。 《钱塘记》曰:石姥(莫补切。)山有甑,大数十围,下有三石支足。一人摇之辄动,纵使千百人引之,与一人不异。 《离骚》曰:圭璋杂於甑。(,土甑孔也。) 箅 《说文》曰:箅,蔽也,所以蔽甑底也。 《淮南子》曰:明镜可鉴形,蒸食不如竹箅。(裴玄论云:尹氏镜,蒸食不如三钱竹箅。) 《梦书》曰:梦见新箅,妇女。 孔融《同岁论》曰:弊箅径尺,不足以救盐池之咸。 甑带 《淮南子》曰:琬琰之玉,泥土之中,虽廉者弗释。(琬琰,美玉。释,舍也。)弊箅甑,在旃茵之上,虽贪者不搏。(,甑带也。搏,取也。,读蛙黾之蛙也。)美之所在,虽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梦书》曰:梦见甑,欲娶妇;梦见甑带,媒妁来。 卷七百五十八 器物部三 盆 《尔雅》曰:盎谓之缶。(盆也。) 又曰: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周礼》曰:盆实二,厚半寸。 《礼》曰: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盆、瓶,炊器也。) 又曰:世妇卒蚕,遂献茧于夫人。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三盆手者,三淹也。) 《史记》曰:秦、赵会渑池,蔺相如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音缶,皆瓦器,所以盛酒,秦人鼓之以节歌。)於是秦王不怿,为一击。赵御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击。” 又曰:司马迁书云:“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续晋阳秋》曰:桓宣武与妻妾坐月下,流星坠下铜盆水中,光如二寸珠,然。妾酌饮之,生玄。 《晏子春秋》曰:景公饮酒,自鼓盆瓮也。 《庄子》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箕踞,鼓盆而歌。 《淮南子》曰:今夫穷鄙之社也,扣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尝试为之击建鼓,撞巨钟,然知其盆瓶之足羞。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论之旨,至则拊盆扣瓴之徒也。 又曰:屠者藿羹,车者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处狭庐。 又曰:今盆水在庭,清之终日,未能见目睫;浊之不用一桡,而不能察方圆。人神易浊而难清,犹盆水之类乎? 又曰:日各至,则盆水溢。 《世说》曰:阮仲容至,宗人闻,共集,以大盆盛酒。 王韶之《始兴记》曰:林源山有石室,室盘石上行,罗十瓮,皆盖以青盆,中悉是饼银。 《交州杂记》曰:夷俗以铜盆瓮赎罪。 潘岳《笙赋》曰:倾缥盆以酌酃。 缶(附) 《易》曰:初六,有孚盈缶。(王肃曰:缶者,下民质素之器。) 《诗》曰:坎其击缶,宛丘之道。(盎谓之缶。) 又曰:王恽书云:“醉后仰天抚缶而歌。” 瓮 《说文》曰:罂,(於耕切。)(直为切,《说文》亦作垂。)也。,小口罂也。╇,(下江切。)似罂,长颈,受十瓮,罂也。 《通俗文》曰:瓮下孔曰。(姑县切。) 《方言》曰:、(音刚。)、(都贪切,一音沈。)С、(音武。)、(音由)(音郑){从瓦}(士双切。)瓮、瓿、(瓿音部。),(郎口切。){疑瓦},(鱼记切。)罂也。酃,桂之郊谓之,(今江东通名大瓮为也。)其小者谓之,周、魏之间谓之С,(今江东亦呼罂子。)秦之旧都谓之,江、淮之间谓之,江、湘之间谓之{从瓦}。自关而西、晋之旧都、河汾之间,其大者谓之,其中者谓瓿。自关而东,赵魏之间谓之瓮,或谓之罂。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疑瓦}。罂,其通语也。 《尔雅》曰:瓯瓿谓之。(瓿,小罂也,长沙曰。,音也。) 《易》曰:井谷射鲋,瓮敝漏。 《礼》曰:宋襄公葬其夫人,[A16M]醢百瓮。 又曰:儒有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左传》曰:齐侯伐燕,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瓮、玉椟、耳,不克而还。(玉瓮也。) 《孝经援神契》曰:银瓮也,不汲自随,不盛自盈。(《瑞应图》同。) 《汉书》曰:陈平家贫,居瓮牖。(《家语》原宪同。) 《东观汉记》曰:王涣为洛阳令,盗贼发,不得远走。或藏沟渠,或伏瓮下。涣以方略取之,皆称神明。 王隐《晋书》曰:太孙臧外祖蒋迪,吴兴人。後迪作酪,当酿未成,大瓮自行。迪打酪瓮破,问景养,养曰:“当生太子储副。” 又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旦视之,乃毕吏部也。 《墨子》曰:备城,百步一井,井十瓮。 《庄子》曰:子贡过汉阴,见一丈夫方将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 《志怪》曰:建康小吏曹著,为庐山府君所迎,见门有一大瓮,可受数百斛,但见风□出其中。 《锺离意别传》曰:意为鲁相孔子堂有瓮,皆有丹书。自夫子亡後,无敢发者。意乃发瓮,得素书,为学。 《华阳国志》曰:赵琰,青州刺史。厅置水瓮,得贵要之书,投於其中。 《淮南万毕术》曰:铜瓮雷鸣。(取沸汤著铜瓮中,坚密塞,内之井中,则雷鸣闻数十里。) 《语林》曰:羊稚舒冬月酿酒,令人抱瓮为暖。(羊,字稚舒。) 《世说》曰:胡广本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之,乃置瓮,投於江。胡公见瓮流下,闻儿啼,取儿养之,遂位登三司。广不持本亲服,云:“於本亲,以我为死!”人深讥之。 罂(乌行切。与婴同切) 《说文》曰:罂,备火长颈瓶也。 《方言》曰:罂,陈魏宋楚之间谓之,或谓之。(音殊)燕之东北、朝鲜冽水之间谓之瓦。(音畅,亦音肠。)齐之东北、海岱之间谓之儋。(所谓家无儋石之储者也。者担,或作。)周洛韩郑之间谓之,或谓之罂。罂谓之。(音鼙) 《史记》曰:韩信击魏,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服虔曰:以木卑缚罂缶以为渡。) 《异苑》曰:月支国有佛,盛以琉璃罂。 《幽明录》曰:清河崔茂伯女结婚裴氏。克期未至,女暴亡,提一金罂,受二升许,径到裴床前立,以罂赠裴。 《甄异传》曰:晋隆安中,吴县张君才,忽有鬼来,令才取一白罂,盛水半,以绢覆头。明日视之,钱满罂。才家先贫,因此遂富。 《墨子□守备》曰:“用大瓦罂容十升以上者,步而十,盛水,旦用之。”(蔡谟与何骠骑书曰:昔墨翟以瓦罂济国也。) 《淮南万毕术》曰:马蹄破罂。(取马蹄烧如炭,置罂中,有顷破矣。) 坩(音龛) 《纂文》曰:大坩为元。(音埙。) 《东宫旧事》曰:白坩五枚。 《世说》曰:陶侃少时,作鱼梁史,尝以一坩饷母。母责侃曰:“汝为史,以官物见饷,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 裴渊《广州记》曰:董奉至晋兴五里,封一白坩,置高崖中而去。人欲取,不能得。今犹在。 瓶 《说文》曰:瓶,瓮也。瓮,壅也,汲瓶也。瓴,形似瓶。 《易》曰:汔至亦未纟井,羸其瓶,凶。 《诗》曰:瓶之罄矣。 《左传》曰: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毁其瓶。重丘人闭门而讠句之,曰:“亲逐其君,尔父为厉。”卫石买、孙蒯伐曹,取重丘。 又曰:晋人来治杞田,季孙将以成与之。(成,孟氏邑,本杞田。)谢息为孟孙守,不可,曰:“人有言曰:虽有挈瓶之知,守不假器,礼也。” 又曰:邾子在门台,阍以瓶水沃廷。(事具炉门中。) 《史记》曰:田肯说高祖曰:“秦,形胜之国也,地势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建,音蹇。) 《汉书》曰:扬雄作《酒赋》,以讽谏成帝。其文为酒客难法度士,譬之于物,曰:“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湄,处高临深,动常近危;酒醪不入,藏水满怀,不得左右,牵於纟墨徽;一旦击碍,为党所,(音雷)身投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前凉录》曰:张轨时,西胡致金胡瓶,皆拂(力禁切。)作奇状,并人高,二枚。 《鲁子》曰:一井五瓶,泄之可待,分流者众也。 《吕氏春秋》曰: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敝龟}之藏也。 《淮南子》曰:古者抱瓶而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