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519 页/共 737 页

又曰:刘向说上曰:“有司定法笔削,救时务也。至於礼乐,则曰‘不敢’。是敢於杀人,不敢於养人。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绝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 《东观汉记》曰:刘昆教授弟子恒五百馀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庄子》曰:祝宗人说彘曰:“汝奚恶死?吾将加汝肩尻乎俎之上。” 贾谊《新书》曰:昔周文王使太公望傅太子发,嗜鲍(步刀切。)鱼而公弗与。文王曰:“发嗜鲍鱼,何为弗与?”太公曰:“礼,鲍鱼不登乎俎豆。岂有非礼而可以养太子乎?” 笾 《说文》曰:笾,竹豆也。 《尔雅》曰:竹豆谓之笾。(礼器也。) 《书》曰:祀於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 《诗》曰: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又曰:笾豆有楚,ゾ核维旅。 《礼》曰: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 《左传》曰:楚子入享於郑,加笾豆六品。 又曰:郑伯飨,赵孟为客,具五献笾豆幕下。 《语》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焉。 《韩子》曰:晋文公反国至河,令笾豆捐之,手足胼胝者後之。咎犯闻之而哭,公问之,对曰:“笾豆,所以食也,而君捐之;手足胼胝,有功者也,而君後之。今臣与在後中,不胜其哀,故哭。” 《神异经》曰: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其上有玉樽、玉笾。 累(音垒) 《晋太康起居注》曰:齐王出蕃,诏赐樽累杯盘各有差。 《东宫旧事》曰:漆三十五子方累二沓,盖二枚。 《抱朴子》曰:世有使酒之客,以杯累相掷者有矣。 《世说》曰:王夷甫尝属族之事,族人大怒,便举累掷其面。 《陶侃表》曰:盐塞荒俭,惟作方九子累,趋以供事,谨上五十叶。 曹毗《杜兰香传》曰:兰香降张硕,赍方九子累、七子累。 (音刑) 《三礼图》曰:以盛羹,受一升,口径六寸。有足,高一寸。有两耳。盖,士以铁,大夫以铜,诸侯以白金饰,天子以黄金饰。 《周礼》曰:上公四十有二,侯伯二十有八,子男十有八。(,羹器也。) 《礼》曰:实其簋笾豆羹。 《墨子》曰:尧饭土轨,啜(尺劣切。)土。(如淳曰:钅刑器之属,以土为之,瓦器也。) 钵 沈约宋书》曰:庐江王以铜钵二枚,饷宋祖珍。 《齐书》曰:竟陵王子良与丘令楷、江ㄆ(音拱)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可以观览。 《北齐书》曰:元韶,魏室奇宝多入韶家。有二玉钵相盛,可转而不可出。 《二石伪事》曰:佛图澄死,以生所服金杖、银钵送终。後开棺视之,惟见杖、钵存焉。 《佛图澄别传》曰:澄以钵盛水,烧香咒之。须臾,钵中生青莲花。 《西域诸国志》曰:佛钵在乾ヌ越国,青玉也,受三升许。彼国宝之,供养,乞愿终日花香,不满则如言也,满亦如言也。 《交州杂事》曰:太康四年,刺史陶璜表林邑王范熊所献银钵一只、白水精钵一口。 《异苑》曰:司州卫士度苦行居士也。其母常诵经长斋堂,众僧未食,俱望见空中有一物下,既落其前,乃是天钵,满中香饭。度以晋惠、怀之际得道。 齐王融《谢安陆王赐银钵启》曰:素金之贵,有访《山经》。镌刻可奇,见符神鼎。撤膳器於珍羞之席,降宝玩於箪瓢之门。 洼(乌瓜切。) 《俗说》曰:毛秦买一玉洼八十八万。 瓯 《方言》曰:瓯、,(音遍。)陈魏宋楚之间谓之,(今河北人呼小盆为子,杜启切。)自关而西谓之,其大者谓之瓯。 《通俗文》曰:小瓯曰。 《抱朴子》曰:取金液及水银,以黄土瓯盛,置之猛火上,皆化为丹。以此丹金为盘碗,食其中,令人长生。 《诸葛恢集》曰:诏赐恢白瓯二枚。 庾翼《与燕王书》曰:今致白瓯二枚。 袁彦伯《罗山疏》曰:善道开尸在石室北壁下,形体朽坏,止有白骨在。昔在都,识此道士,闻之使人慨然。其业行殊异,当蝉蜕解骨耳。石室中先有瓯,盛香。得便,扫除烧香。 梁皇太子《谢敕赉广州瓯等启》曰:淮南承月之杯,岂均符彩西国浮□之碗,非谓瑰奇。臣南珍靡究,未读奏曹之表;方物罕逢,不识议郎之画。 杯 《说文》曰:杯,也。,小杯也。(,音贡、盛二音。) 《通俗文》曰:酱杯曰盏,或谓之{汜皿}。(夫凡切,又薄淹切。) 《方言》曰:{匹皿}、(音雅。)咸、(音缄。)、盏(酒盏也。){汜皿}、{杨皿}、(音章。){麻皿}(音摩。)杯也。秦晋之郊谓之{匹皿}。(所谓伯{匹皿}者也。)自关而东赵魏之间曰咸,或曰盏,(最小杯也。)或曰{汜皿}。其大者谓之。吴越之间曰{杨皿},齐右平原以东或谓之。杯,其通语也。杯落,(盛杯器笼也。)陈楚宋魏之间谓之杯落,又谓之豆,自关而西谓之杯落。 《礼》曰:母没,而杯圈(巨阮切。)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史记》曰:文帝十七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阙下献之,刻曰:“人主延寿。”平所言诈,下吏诛。 《汉书》曰:项羽置太公於高俎上,曰:“不降,烹汝翁!”高祖曰:“吾翁即汝翁,傥烹,遗我一杯羹。” 又曰:元帝征贡禹为谏议大夫。禹奏曰:“臣尝从之东宫,见赐杯案,尽文画金银饰,非当所以食臣下也。” 又曰:朱博为御史大夫,为人廉俭,食不重味,案上不过三杯。 又曰:王嘉为丞相,数上言不宜封董贤。上怒,诏丞相诣廷尉诏狱。吏和药进,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众;岂儿女子耶?何谓咀药而死!” 《续汉书》曰:郑玄饮三百馀杯不醉。 又《礼仪志》曰:天子明器,有瓦大杯十六,容三升;瓦小杯二十,受二升。 谢承《後汉书》曰:豫章宋叔平为定陵令,素杯食麦饮酒。高弘为琅琊相,桑杯盛浆。 《唐书》曰:胡楚宾属文敏速,每饮酒半酣而後操笔。高宗每令作文,必以金银杯盛酒令饮,便以杯赐之。 《吴越春秋》曰:阖闾女自杀,以玉杯送之。 《管子》曰:人君百杯而食。 又曰: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人饮。叔牙奉杯而起曰:“愿公无忘在莒时。” 《文子》曰:清之为明,杯水而见眸子;浊之为ウ,河水不见太山。 《韩子》曰:智伯身死,三国分其首以为杯。 又曰:纣为象箸,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美菽藿,则必荐豹胎。 又曰:乐羊为魏文侯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乐羊坐幕下而飨之,尽一杯。 《淮南子》曰:夫江河之腐,(音渍。)不可胜数也,然祭者用之,大也。一杯酒,蝇渍其中,匹夫不尝,小也。 《盐铁论》曰:古者樽А饮,盖无爵樽觞豆;及其後,庶人器用,即竹柳陶匏而已。惟瑚琏觞豆,而後雕文彤漆。今富者银口黄耳,金垒玉锺;中者舒玉器,金错属杯。失一杯得铜杯十价钱,而用不殊。箕子之讥,始在天子,今在匹夫。 《论衡》曰:项曼都好道学仙,去家三年而反,曰:“有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月之旁甚寒,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 《王逸子》曰:颜渊之箪瓢,则胜庆封之玉杯。何者?德行高远,才能绝殊也。 《晋咸康起居注》曰:诏送辽东使段辽等鹦鹉杯。 《东宫旧事》曰:漆四升杯四十,漆杯子三百。 《汉武故事》曰:上崩後,县有一人於市货玉杯。吏欲捕之,因忽不见。县送其器,推问茂陵中物。霍光呼问,说市人形貌如先帝。 又曰:武帝作承露盘,仙人象擎玉杯,以取□表之露。 《十洲记》曰:周穆王时,西胡献夜光常满杯,杯容三升。是白玉之精,光明照室。夕以杯於庭中仰向天,比明,水便满杯中。水甘香异美,斯实灵神之器。 《葛仙公别传》曰:仙公为客设酒,不令人传之,见杯自至人前,若不尽者,则杯不去。 《神仙传》曰:左慈能分杯饮酒。曹公闻,试之。慈拔簪以画杯,酒即断。饮毕,以杯掷屋栋,杯悬著屋栋,动摇似飞鸟,欲落不落,良久乃堕地。 又曰:刘刚未仙时,娥降,共语。如人语,不解其意。 又曰:刘刚未仙时,娥降,共饮留一明月杯,云:以示世人。 《南州异物志》曰:鹦鹉螺,状似覆杯,形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 《南越志》曰:南海以虾头为长杯,头长数尺,金银镂之。晋广州刺史尝以杯献简文,简文用以盛药。未及饮,无故酒跃於外。时庐江太守曲安远颇解术数,即命筮之。安远曰:“却三旬後,庭将有告庆者。” 《永嘉郡记》曰:君鄣山袁君庙,神降於祝史。以神前杯灌地,以大羹杯覆之,有顷发杯,而茵芝生於杯下。 後汉冯敬通《杯铭》曰:乐则思旧,宴则思欢。民之失德,乾糇以愆。 束《贫家赋》曰:持缺耳之破杯。 班彪《上启事》曰:官吏二千石,布襦羊裘,以白木杯饮酒饰虚,欲以求名采誉。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有银画象牙杯盘五具。 《陶侃故事》曰:侃《上杂物疏》有上成帝螺杯一枚。 卷(音卷) 《方言》曰:盂,海岱东齐北燕之间,或谓之卷。 《礼》曰: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耳。(圈者屈木,所以谓卮匝之属。) 《孟子》曰:告子云:“性犹杞柳也,义犹杯卷也。” 《孟子》曰:能顺杞柳之性,以为杯卷乎? 党 《吴越春秋》曰:越以甘蜜九党,报吴增封之礼。 卷七百六十 器物部五 碗 《方言》曰:碗谓之盂,或谓之铫锐,或谓之棹。碗谓之{乔皿},木谓之涓。(蠲、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