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99 页/共 737 页
又《谷风□四月》曰:“君子作歌,惟以告哀。”
《礼记》曰:子贡问师乙曰:“赐也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其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之音者,见利而能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能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又《檀弓》曰:原壤之母死,登木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
又《乐记》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又《檀弓上》曰: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於门。歌曰:“太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又曰: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
又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又曰:奠酬而工升歌,发德音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周礼》:春秋太师大祭祀,师瞽登歌,小师掌教弦歌。(教谓教瞽蒙出音弦,谓琴瑟歌依咏诗也。)
《左传》:哀二十一年八月,公及齐侯、邾子盟。齐人责稽首,因歌之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言鲁人皋绥,数年不知答齐稽首,故使我高蹈来为此会。)惟其儒书,以为二国忧。”
又曰:昭十二年,南蒯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已乎已乎,言自遂不改。)
又曰:哀五年秋,齐景公卒。冬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公子阳生来奔。(皆景公子在莱者。)莱人歌之:“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师乎师乎,何党之乎?”
又曰:襄二十五年,崔子称疾不视事。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於室,公拊楹而歌。(歌以命姜氏。)
《论语》曰:夫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又曰: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又曰:子於是日哭,则不歌。
《史记》曰: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曰:“《关雎》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
又曰: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夜到明,常有流星至於祠坛上,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又得神马渥洼水中,为《太一歌》曰:“太一贶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今安匹兮龙为友。”後伐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梢,为歌曰:“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又曰:箕子朝周,过故殷墟,咸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民为流涕。
又曰:淳于髡见梁惠王,王屏左右见之,终无言。王让之,髡曰:“王志在音,吾是以默也。”王曰:“会有献歌者,未及言之也。”
又曰:赵武灵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颜若舜,华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旦日,王饮酒乐,言所梦,想见其状。吴广闻之,内其女娃嬴孟姚也。甚有宠,立为后。
又曰:武王克殷,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粟,隐首阳山。作歌曰:“登彼西山兮,言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又曰: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时歌也。)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王乃悲歌忄亢忾,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书》曰:李延年善歌,武帝幸之。时人语曰:“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
又曰:孝惠帝所教歌儿百二十人,有缺辄补。
又曰:田横,齐王建之亲族也。秦灭六国,田氏悉为庶人。高祖遣韩信破齐,後定天下,田横乃与五百人深居海岛。高祖即位,遣使者征之。横与将士俱至尸乡亭顿止,横乃奋跃自刎而死,从者不敢哭,遂歌以寄之。今之挽歌,起於此矣。
又曰:张释之为中郎将,从行至霸陵。是时,慎夫人从,上指视慎夫人新丰道曰:“此是邯鄣道也。”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而歌。
又班固《颂论功歌诗□灵芝歌》曰:因露寐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延寿命兮光此都。缘上帝兮象太微,参日月兮扬光辉。
又曰:武帝幸雍,祠五,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又曰:上幸行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歌曰:“秋风起兮白□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舡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又曰:孝武帝巡狩,至於盛唐。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又曰:高帝崩,皇太后乃令戚夫人髡钳,衣赭舂,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使谁告汝?”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汝子耶?”遂鸩杀赵王,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薰耳,名曰“人彘”。
又曰:汉以江都王女细君妻乌孙,悲愁自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绝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悲思兮内感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又曰:燕王旦谋反,事败,王忧懑,置酒万载宫会宾客,群臣妃妾坐饮,王自歌曰:“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华容夫人起舞,歌曰:“纷纷兮渠,骨藉藉兮亡居。母求死子兮妻求死夫,俳徊两渠间兮君子独安居!”
又广陵王胥祝诅事发觉,有司按验有实,使者反。及置酒显阳殿,召太子霸及子女董訾、胡生等夜饮,使所幸八子、郭昭君、家人子赵左君等鼓瑟歌舞。王自歌曰:“欲久生兮无终,长不乐兮安穷!奉天期兮不得须臾,千里马兮驻待路。黄泉下兮幽深,人生要死兮何为苦心,何用为乐心所喜,出入无为乐亟。蒿里召兮郭门阅,死不得取代庸,身自逝。”
又曰:元帝自度曲被歌声。注云:歌终更授其次曰度曲。“度曲未终,□起雪飞”是也。
谢承《後汉书》曰:祭遵为将,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东观汉记》曰:朱,明帝时为益州刺史。移书属郡,喻以圣德。白狼王等百馀国重译来庭,歌诗三章,献之。
《後魏书》曰:郑道昭字僖伯。兼中书侍郎。从征沔汉,高祖飨侍臣于悬瓠,方丈竹堂。道昭与兄懿俱侍坐。乐作酒酣,高祖乃歌曰:“日月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勰续歌曰:“愿从圣主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内外。”郑懿歌曰:“□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邢峦歌曰:“舜舞干戚兮天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请六合。”高祖又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日道风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晖江沼,宁如大化光四表。”
《吴书》曰:留赞初为将,临敌必先被叫天,因抗音而歌,左右应之,乃进战。
《晋书》曰:三月上巳日,会稽夏统,字仲御,入洛阳市药。太尉贾充问曰:“卿能作土地间曲乎?”统曰:“百姓感咏,遂作《慕歌》,为孝女曹娥作《河女之章》,为伍子胥作《小海唱》,今欲歌之。”充曰:“善。”乃以足扣船,引声啭喉,清激慷慨,大风应至,含水敕天,□雨响集。充曰:“听《慕歌》之声,便仿佛见大禹之容。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泣交。即谓伯姬高行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子胥、屈平立吾之左右矣。”
又曰:袁山松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词颇疏质。山松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因酣歌之。闻者流涕。
又曰:应詹督南平、天门、武陵三郡事。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詹召蛮酋,破铜券与盟,由是怀詹,数郡无虞。其後天下大乱,詹境独全。百姓歌之曰:“乱离既普,殆为灰朽;侥幸之运,赖兹应后。岁寒不凋,孤境独守。拯我涂炭,惠隆丘阜;润同江海,恩犹父母。”
又曰:山简忄敖诞好酒,尝止襄阳习公池。日晚醉归,自歌曰:“山公时一醉,遥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复能骑马,倒着白接篱。举头问葛强,何如并州儿?”
《晋阳秋》曰:高祖伐公孙渊,过本县,赐牛酒帛,郡守典农会。墓次,父老故旧燕饮。高祖作歌曰:“天地开辟,日月重光。今遭际会,奉辞遐方,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舞阳。”
邓粲《晋纪》曰:太子洗马郭讷字敬言,尝入洛,观伎人歌言佳,石崇问其曲,讷不知。崇笑:“卿不识曲,那得言佳?”讷答:“譬如见西施,何必识其姓名然後知美?”崇无以难。
崔鸿《十六国春秋》曰:初,苻坚二十五年灭慕容,冲姊清河公主年十四,有姝色,坚纳之,宠冠後庭。冲时年十二,亦有龙阳之美,坚又幸之。姊弟专宠,宫人莫进。长安中歌之曰:“一雌与一雄,双飞入紫宫。”咸惧为乱,王猛切谏,乃出冲。冲卒为坚贼。
又《前燕录》曰:慕容父涉归分户以封长庶子,吐谷浑分马以给之。及嗣位,而二部马斗。怒,遣使让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有斗伤?”浑曰:“马饮食水草,门其常性,何故怒及於人?兄弟至亲而斗起於马,当去汝万里。”於是遂西移八千里。後悔之,遣乙那楼追浑谢之,乃拥回浑马。马东行数百步,辄悲鸣西奔,冲突山谷,如是者十馀曰。此非人事,遂附阴山面黄河。晋永嘉之乱,南迁陇右,以孔怀之思作《吐谷浑阿干歌》,岁暮穷思,常歌之。及俊、垂僭号,以为辇後大曲。
《孟嘉别传》:桓温问嘉曰:“听伎,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谓也?”答曰:“渐近自然。”一坐咨嗟。
《宋书》曰:晋孝武太元中,琅琊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时,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为章郡亦是太元中,则子夜是此时以前人也。
《齐书》曰:萧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辄赏悦不能已也。
《梁书》曰:羊侃有妓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玉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唐书》曰:刘禹锡贬朗州司马,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於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又曰:开元中,歌工长孙元忠,元忠之祖受业於侯将军名贵昌,并州人也,亦代习北歌。贞观中,有诏令贵昌以其声教乐府。元忠之家代相传习如此,虽译者亦不能通知其辞。盖年岁久远,失其真矣。丝桐唯琴曲有胡笳声。
卷五百七十一 乐部九
歌二
《家语》曰:孔子厄於匡,谓子路曰:“汝歌,予和汝。”子路弹剑,孔子和之。曲终,匡人解甲。
又曰:孔子相鲁,齐人患其将霸,欲败其政,乃选好女子八十人,衣以文锦而舞容玑,及文马四十。季桓子受女乐,君臣淫荒,三日不听国政,郊至又不致番(祭肉名也。)俎於大夫。孔子遂行,作歌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谒,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吕氏春秋》曰:管子得於鲁,鲁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皆讴歌而引。管子恐鲁之止而杀己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歌,汝为我和。”其和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远。管子可谓能因矣,役人得其所欲,己亦得其所欲。以此术也,是用万乘之国,其霸犹少。
又曰:周申喜亡其母,闻乞人歌於门下而悲之,动於颜色,自见而问焉何故。而乞与之语,乃是其母也。故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一体而分,得同血气与而异息。若莽草之华实,树木之有根心,离处而通,忧思相感也。
又曰:禹年三十未娶。有行涂山,恐时日暮。吾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其证也。”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家成室,我都彼昌。”禹因娶涂山女。
《吴越春秋》曰:《采葛》,越之妇人伤越王用心,乃作《若何之歌》,辞曰:“尝胆不苦味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又曰:越王入吴,与诸大夫别於浙江,遂登船径去,终不反顾。越王夫人乃据船而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哭讫,即承之以歌,其辞曰:“仰飞鸟兮乌鸢,何居食兮江湖。水中虫子曰虾,去复反兮呜呼。始事君兮去家,终我命兮君都。终来遇兮何辜?离我国兮入吴,妻为婢兮夫为奴。岁遥遥兮难极,冤痛悲兮心恻,呜呼哀兮忘食。”
《越绝书》曰:伍子胥走,至吴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渔者知其非恒人也,欲往渡之,恐众人知之,即歌而往过之曰:“日侵以施,与子期甫芦之石奇。”子胥从。复歌曰:“心中悲,曰巳施,子可渡何不出为?”船到即载,入船即伏。
《战国策》曰:齐人冯谖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笑而受之。有顷,倚柱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又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魏氏春秋》曰:阮籍少时游苏门山,有隐者,籍对之长啸,苏门生莞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籍乃假苏门生之论,以寄所怀。歌曰:“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富贵俯仰间,贫贱何必终。”又歌曰:“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兮日月颓,我腾而上将何怀。”
《帝王世纪》曰:舜恭已无为,歌《南风之诗》,诗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人之财兮。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人之愠兮。”
《尚书大传》曰:维五祀奏锺石,论人声,(始欲改尧乐。)及乃鸟兽咸变於前。(百兽率舞之属。)秋养耆老而春食孤子,乃氵孛然《招》乐,兴於大麓之野。报事还归二年,讠荧然乃作《大唐之歌》。(讠荧犹灼也。大唐之歌,美尧之禅也。)歌者三年,昭然乃知乎王世,明有不世之义。《招》为宾客而《雍》为主人。(招、雍皆乐音名也。宾人奏招,主人入奏雍也。)始奏《肆夏》,纳以《孝成》。(始谓尺入时也。纳谓荐贤时也。肆夏、考成皆乐章名也。)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舜既使禹摄天子之事,於祭祀避之,居宾客之位。献之以酒则为亚贤也矣。)乐正道赞曰:“尚考太室之义,唐为虞宾,(尚考犹言古考,谓往时也。太室,明堂之中央室也。义当为仪。仪,礼也。谓祭大室礼,先为舜,宾之也。)至今衍於四海。(衍犹溢也。言舜之禅天下至於今,其德义溢满四海也。)成禹之变,垂於万世之後。”帝乃唱之曰:“卿□烂兮,(和气之明者也。)礼缦缦兮,(教化广远。)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言明明相代。)八伯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於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施于论乐,配天之灵。迁於贤圣,莫不咸听,{鼓长}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时八风循涌,卿□丛丛。蟠龙偾信於其藏,蛟鱼跃踊於其渊。鱼{敝龟}咸出于其穴,迁虞而事夏也。
《孔丛子》曰:叔孙氏之车子□商,樵於野而获麟焉,众莫之识,以为之不祥,弃之五父之衢。冉有告曰:“麋而肉角,岂天之妖乎?”夫子曰:“今何在?吾将观焉。”遂泣曰:“予之於人犹麟,仁兽出而死,吾道穷矣。”歌曰:“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
又曰:哀公使以币如卫迎夫子,而卒不能官,故夫子而作《丘陵之歌》,曰:“登彼丘陵,山施其阪。仁道在迩,求之若远。迷而不复,自婴屯蹇!”
又曰:楚王使奉金帛聘夫子。宰予、冉有曰:“夫子之道於是行矣。”遂请见,问夫子曰:“太公勤身苦志,七十而遇文王,孰与许由之贤?”夫子曰:“许由,独善身者也;太公、兼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之君,虽有太公,孰识之哉?”乃歌曰:“大道隐兮礼有基,贤人窜兮将待时,天下如一兮欲何之?”
《说苑》曰:曾子耘瓜而误斩其根,曾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於大人,大人得无疾乎?”退屏鼓琴而歌,令曾听其歌声而和。
《庄子》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藿羹不糁,颜色甚惫,而歌於室不辍。
又曰:子桑户、孟子反、禽张三人相与友。有间而子桑户死,相和而歌。子贡曰:“敢问临尸而歌,礼乎?”二子相视而笑:“是恶知乎礼意也。”
又曰:庄子妻死,惠子吊之,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不哭亦足矣,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人且偃然寝乎巨室,而我哭之,是不通乎命,故止也。”
又曰:曾子居卫,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曳履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夏侯玄《辨乐论》曰:昔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渔,天下归之,时则有《网罟之歌》。神农继之,教民食,时则有《丰年之咏》。黄帝备物,始垂衣裳,时则有《龙衮之颂》。
《古今乐录》曰:周文王时,凤凰衔书而至,文王乃作歌。
又曰:尧郊天地祭神在座上有响,诲尧曰:“水方至,为宫,命子救之。”尧乃作歌。
又黄帝、尧之世,民乐无事,击壤之欢,庆□之瑞,因以作歌。
又曰:《白日落西山歌》者,沈攸之发荆州,未败之前,思归京师所作歌也。
又曰:《莫愁乐》者,亦因《石城乐》而有此歌。石城西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且石城乐和,中有忘愁声,因有此歌。
又曰:秦始皇祠水群,有黑头公从河中出,呼始皇曰:“来受天宝。”乃与群臣作歌。
又曰:昔炎帝时,有娥之覆以玉筐,少选视之,燕遗二卵五色,北飞,逐之不及。二女作歌,始作北音。夏孔甲田於东阳,迷入民室。主人方乳,曰:“后来大吉。”或曰:“不胜之子必有殃。”孔甲取其子归,曰:“为余子,谁敢殃之?”及成人,幕动折斧,被斩足,孔甲为作《斧斤之歌》,始为东音。周昭王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殒於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祭公。周公候之于西翟,实为长公。殷{敕心}甲从宅西河,追思故处,始作西音,长公继是音以处西山。此盖四方之歌也。
又曰: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徒步,不与远方交通,衣食财得自足。夏则巢居,冬则穴处。无杯于,每以手捧水而饮之。人有见其饮无杯,以瓢遗之,许由受以操,饮毕辄挂於树枝。风吹树,瓢摇动,历历有声。许由尚以为繁扰,取而弃之。以清节约闻於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於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一优游,所以安已不惧,非以贪天下也。”使者有愧,还以状报尧。尧知许由不可动,亦已矣夫。於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且洗耳,问之:“耳有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何乃劣劣当作九州伍长乎?”於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子之下流,於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登彼箕山兮瞻望天下,山川丽崎,万物还普。日月运照,靡不记睹。游放其间,何所却虑。叹彼唐尧,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后土。谓余钦明,传禅易祖,我乐如何,盖不盼顾。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兮弃绵蛮,高林肃兮相错连,居此之处傲尧君。”其後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又曰:周太伯者,周太王古公之长子也。古公有子三人,长者太伯,次者虞仲,少者季历。季历之子名昌,昌即文王也。古公寝疾将死,国当有传,心欲以传季历,乃呼三子谓曰:“我不起此病,继体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见太王传季历,於是太伯与虞仲俱去。被文身以变形,托为王采药。後闻古公卒,乃还奔丧,哭於门外,示夷狄之人不得入王庭。於是季历谓:“太伯长子也,伯当立,何不就?”太伯曰:“吾生不供养,死不饭含,哭不临棺。不孝之子,焉得继父乎?断文身,刑馀之人也,戎狄之民也。三者除焉,何可为君矣?”季历垂涕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到江海之涯,吟咏优游,仰览俯观,求膏腴之处,遂适于吴。率以仁义,化以道德。荆越之人,移风易俗,成集韶夏,取象中国,乃太伯之化也。是後,季历作哀慕之歌章曰:“先王即徂,长贤异都。哀丧腹心,未写中怀。追念伯仲,季我何如?栝桐萋萋,生於道周。宫馆徘徊,台阁既除。何为远去,使此空虚。支骨离别,垂思南隅,瞻望荆越,涕泪交流。伯兮仲兮,逝肯来游,自非二人,谁诉此忧?”
又曰:拘里者,谓纣拘文王於里也。文王未能政,候时修道德,百姓亲附。文王有子,其二子皆圣。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列为诸侯,德不及文王,常疾之。乃谮文王於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仲子旦,皆圣。三圣合谋,将不利於君。君宜虑之。”纣曰:“冠虽敝,宜加於上;履虽新,宜处於下。文王虽圣,安可克我?”崇侯谮文王至十,纣用其言,乃徙文王於里,欲杀之。於是文王四臣太颠、宏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往见文王。文王为宾:反目者,纣之好色也;拊桴其腹者,言欲得奇宝也;蹀躞其足者,使疾迅也。於是乃周流海内,经历丰土,得美女二人,水中太宝,白马朱鬣,以献於纣,陈其中庭。纣见之,仰天而叹曰:“嘻哉!此谁宝?”散宜生趋而进曰:“是西伯之宝,以赎刑罪。”纣曰:“於寡人何其厚也。”立出西伯。纣谓宜生:“谮岐侯者,长鼻决耳也。”宜生还,以状告文王,乃知崇侯虎谮之。文王在里时,演八卦以为六十四,作郁尼之辞。据於石,困於蒺藜,乃申愤以作歌章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丹紫相合,不分别兮。迷乱声色,信谀言兮。々之虎,使我蹇兮。幽闲牢狱,谁其言兮?无辜桎梏,谁所宣兮?遘我四人,皆忧勤兮。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仓皇迄命,遗後昆兮。作此象变,兆在昌兮。钦承祖命,天不丧兮。遂临下土,在圣明兮。讨暴除乱,诛逆王兮。”
又曰:庄周者,齐人也。明笃学术,多所博达。进准见,方来却睹未发。是时齐氵昏王好为兵事,习用干戈。庄周儒士,不合於时。自以不用,行欲避乱,自隐於山岳。後有达庄周於氵昏王,遣使赍金百镒以聘相位,周不就。使者曰:“金,至宝;相,尊官,何辞之为?”周曰:“君不见夫郊祀之牛,衣之以朱采,食之以禾粟,非不乐也。及其用时,鼎镬在前,刀俎列後,当此之时,虽欲还就孤犊,宁可得乎?周所以饥不求食,渴不求饮者,便欲全身远害耳。”於是重谢,使者不得已而去。後引声歌曰:“天地之道,近在胸臆;呼翕精神,以养九德。渴不求饮,饥不索食;避世俟道,志洁如玉。卿相之位,难可宜当。岩岩之石,幽而清凉,枕块寝处,乐在其央,寒凉回固,可以久长。”
杨泉《物理论》曰:始皇起骊山之冢,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晡。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世说》曰: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歌》,汝颇能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帝悔之。
《琴操》曰:王昭君,齐国王襄汉元帝时献入後宫。帝以妻单于,昭君心念乡土,乃作怨旷之歌曰:“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爰止,集于苞桑。既得升□,游倚惟房。志念幽沉,不得颉顽。我独伊何,改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卷五百七十二 乐部十
歌三
《山海经》曰: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焉。开始歌《九招》於天穆之野。(上美人於天帝,得天乐下也。)帝俊八子,是始为歌。(帝俊即帝舜也。)
《太元真经□茅盈内记》曰:秦始皇三十年九月庚子,盈曾祖於华山之中,乘□驾龙,白日升天。是时,其邑谣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谣歌,乃有寻仙之志,因改腊曰嘉平。
《楚词》曰:《九歌》者,屈平之所作。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敬鬼神。于夜必作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见俗人祭祀之礼,其辞鄙陋,为作《九歌》之曲。
《风俗通》曰:张仲春,武帝时人也。善雅歌,与李延年并侍。每奏新歌,莫不称善。然不知休息,终至于败亡。以论人之进退,当有节奏。
又曰:百里奚为秦相,堂上作乐。所赁浣妇自言知音,呼之援琴,抚弦而歌曰:“百里奚,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行烹乳鸡,今适富贵忘我为?”因寻问之,乃其妻。
《世说》曰:王昙孙年十四五便歌,诸妓向谢公称叹王郎能歌,谢公甚欲闻之。而王既名家年少,无由得闻。诸妓又具向王说谢公意。後出东府土山上作伎。王时作两丸髻,著褶,骑马住土山下庾家墓林中,作一曲歌。于时秋月,王因举头看北林,卒曲便去。土山上,妓白谢公曰:“此是王郎歌也。”
《说苑》曰: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乔舄,立乎流水上。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然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方乘青翰之舟,张翠盖,会锺鼓之音,越人拥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洲流,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山有树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於是鄂君乃举绣被而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