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400 页/共 737 页
《三辅决录》曰:梁鸿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邙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宫阙崔嵬兮,噫!民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悲之,求鸿不得。
刘向《别录》曰:汉兴已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受学者莫能及也。
石崇《楚妃歌辞序》曰:《楚妃叹》莫知所由。楚之贤妃能立德著勋垂名於後世者,惟楚姬焉。故为歌辞。
《襄阳耆旧传》曰:宋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其似屈原也。乃谓之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俚巴人》,国中唱而和之者数万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唱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丽》,含商吐角,绝节赴曲,国中唱而和之者,不过数人。盖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穆天子传》曰:宴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歌曰:“白□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又曰:天子东游於黄泽,宿於曲洛,(洛水曲也。)使宫乐谣曰:“黄之池,其马喷沙;(音普闷反。)黄之泽,其马喷玉。”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降,命侍女安法婴歌《玄□曲》曰:“大象虽云寥,我把天地户。披□泛灵舆,悠忽适下土。泰真灵中唱,始知风尘苦。颐神三田中,约精六阙下。”上元夫人自弹□林之敖,鸣弦骇洞,清音零朗。乃奏《步玄曲》,其辞曰:“黄陟真道腾,步玄登天霞。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忽遇紫微圃,真人列如麻。流星清飚起,□盖映朱葩,兰房辟林阙,碧室启琼沙,丹台结空构,晔晔生露华。谁言终有终,扶桑不为查。”王母命侍女田四非答歌,其辞曰:“晨登太霞宫,挹此玉水兰。夕入玄圃阙,采蕊掇琅。濯足匏瓜河,织女立津盘。吐纳抱景□,味之当一餐。朝发漫汗府,暮宿钩陈垣。莫与世人说,行尸言此难。”
《列女传》曰:赵简子南击楚,津吏醉卧,不能渡。召欲杀之,津吏女娟持楫而前曰:“昔父闻君东渡不测之水,恐风波之起,故祷九江三淮之神,不胜巫祝杯酒饮,沉醉至於此矣。妾愿鄙躯易父之死。”简子将渡,用楫少一人,娟愿备员用楫,遂与渡。中流,奏《河激之歌》,歌曰:“升彼阿兮西观,清水扬波兮杳冥,祷求福兮醉不醒,诛将加兮妾心惊。蛟龙助兮主将归,呼来掉兮行勿疑。”简子大悦,立为夫人。
《文士传》曰:太祖雅闻阮,辟之不应。连见逼,乃逃入山中。使人焚山得,送至,召入。太祖时征长安,大延宾客,怒,不与言,使就伎入列。善解音,能鼓琴,抚弦而歌曰:“弈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士为知已死,女为悦者玩。恩义苟潜畅,他人焉能乱。”为曲既捷,音声殊妙,太祖大悦。
《淮南子》曰:歌《采菱》,发《阳阿》,鄙人听之,不若《延露》、《陵阳》。非歌拙也,听各异也。
又曰:宁戚欲干齐桓公,困穷无以自达。为商旅,将任车(任,载也。毛诗曰:我任我辇也。)以商於齐,暮宿於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宁戚饭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歌曰:“南山粲,白石烂,短褐单衣长止。生不逢尧与舜禅,终日饲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车载之。
又曰:易道良马使人欲驰,饮酒而乐使人欲歌。
《燕丹子》曰: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於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
《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哉!”
《韩子》曰:宋王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召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贤於臣。”召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怪问,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列子》曰:林类年且百岁,拾遗穗於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於野,顾谓弟子曰:“彼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
《逸士传》曰:尧时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列女传》曰:鲁陶婴妻者,夫死守志不二。作歌诗曰:“悲夫,黄鹄之早寡,七年不双。宛劲独宿,不与众同。夜半悲鸣,想其故雄。天命早寡,独宿何伤?寡妇念此,泣下数行。呜呼悲哉,死者不可忘,飞鸣尚然,况於贞良。虽有贤雄,终不可重行。”
韦昭《洞历记》曰:纣无道,比干知极谏必死,作《秣马金阙》之歌。
《西京杂记》曰:高帝令戚夫人歌《出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皆为之,後宫齐唱,声入□霄。
又曰:贾佩兰说在宫中时,常以弦管歌舞相娱,竞为妖服以趋良时,十月十五共入灵女庙,吹笛击筑,歌《上□》之曲,而相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来也。
《洞冥记》曰:汉武帝使董谒乘浪霞之辇以升坛,侯王母。王母至,与宴,歌奏《春归》之乐。谒乃闻王母歌声,而不见其形。歌声绕梁三匝乃上,旁梁草树枝叶皆动,歌之感也。
张华《博物志》曰:薛谈学讴於秦青,未穷青之技而辞归。青饯於郊,乃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谈乃谢,求返归。
辛氏《三秦记》曰:陇右西开,其阪九回,不知高几里。欲上者七日越,高处可容百馀家,下处数十万户,上有清水四注流下。俗歌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噎。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黄《武陵记》曰:有绿罗山,侧岩垂水悬萝,百里许,得明月池,碧潭镜澈,百尺见底。素岸若雪,松如插翠。流风叩阿,有丝桐之韵。土人为之歌曰:“仰兹山兮迢迢,层石构兮,峨峨。朝日丽兮阳岩,落景梁兮阴阿。彰壑兮生音,吟籁兮相和。敷芳兮缘林,恬淡兮润波。乐兹潭兮安流,缓尔擢兮咏歌。”
《宜都山川记》曰:峡中猿鸣清,山谷传其响,冷冷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
郑缉之《东阳记》曰:歌山在吴宁县,故老相传云:昔有乘船从下过,见一女子,汲乃登此山,负水行歌甚妍,而莫之所由,故名歌山。
刘欣期《交州记》曰:俗好鼓琴,牧竖於野泽乘牛唱辽辽之歌,(歌曲说牛力强弱,耕具轻重也。)僮隶於月下抚掌发烈谣。
魏大山《秦州记》曰:陇西郡陇山,其上悬吐溜於中岭泉亭,因名万石泉。泉溢漫散而下,涓浍皆注。有人升此而歌。
纪义《宣城记》曰:临城县南三十里有盖山。登百许步,有舒姑泉。俗传云有舒氏女,未适人,与其父析薪於此。女坐泉处,牵挽不动,遽告家。比还,惟见清泉湛然。母云:女好音乐。乃作弦歌,泉涌回流,双鲤赴节。
盛弘之《荆州记》曰:临贺冯乘县有歌父山。传云有老人不娶室而善歌,闻者莫不洒泣。年八十馀而声逾妙,及病将困,命乡里六七人与上山穴中。邻人辞归,老人歌而送之。声振林木,响遏行□,馀音传林,数日不绝。
卷五百七十三 乐部十一
歌四
司马相如《琴歌》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索我皇。时来通遇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此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接为鸳鸯?
崔琦《四皓颂》曰:昔南山四皓者,盖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东园公是也。秦之博士,遭世ウ昧,道灭德消,坑黜儒术,《诗》《书》是焚。於是四公退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灭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
《乐志》:曹植尝为琴调歌曰:“于嗟此转达,夙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七阡。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靡灭岂不庸,愿与株叶连。”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素姿艳光。睹臣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君子,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抚弦而为幽兰之曲。女乃歌曰:“独处室兮郎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彼君子兮来何迟?日将暮兮华衰。”
魏文帝《答繁钦书》曰:守宫王孙世有女曰巢,姑年九岁,梦与神通,寤而悲吟,哀声激切,体若飞仙,于今十五。是日戊午,祖于北园,博延众宾,迭奏名倡。世女须臾而至,厥状甚美。於是振袂徐进,扬蛾微眺,众倡腾逝,群宾失席。然後修容饰妆,改曲变席。激清角,扬白雪,接孤声,赴危节。於是商风振条,飞雾成霜。可谓声协锺石,气应风律,网罗《韶护》,囊括《郑》、《卫》者也。
繁钦笺与魏文帝曰:都尉薛访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啭引声,与笳同音。白上呈见,果如其言。即日故共观试,乃知天壤之所生,诚有自然之妙物也。潜气内啭,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细不幽散,声悲旧笳,曲美常均。
《国史补》曰:李衮善歌於江外而名动京师。崔昭入朝,密载而至。乃邀致宾客,请弟一部乐及京师之名倡,以为盛会。绐言表弟,请登末座。令衮披衣而出,满座皆笑。少顷,命酒。昭曰:“请表弟歌。”座中又笑。及喉啭一发,乐人皆大惊,曰:“是李八郎也。”乃罗拜之。
《乐府杂录》曰:踏摇娘者,生於隋末。河内有人丑貌而好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色美善歌,乃自歌为怨苦之词。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悲诉每摇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又曰:开元中,有人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进入宫,因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院。既美且惠,善歌,能变新声。韩娥、李延年殁後,千载旷其人,至永新始继其能。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尝独召李谋吹笛,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一日,赐大於勤政楼,观者数十万众,喧哗聚语,莫得闻鱼龙百戏之音。上怒,欲罢宴。中官力士奏请命永新出楼,歌一曲必可止喧,上从之。永新乃撩鬓举袂,直奏慢声。至是,广场寂寂,若无一人。义者闻之血涌,愁者闻之肠绝。洎渔阳之乱,六宫星散,永新为一士人所得。韦青避地广陵,因月夜凭栏於小河上。忽闻舟中唱《水调》者,曰:“此永新故歌也。”乃登舟省之,因与永新对泣久之。青始晦其事,後士人卒与其母之京师,终於狭斜间。
又曰:古之能者,即有韩娥、李延年、莫愁。(莫愁者,女子也。《乐府诗》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棹,催送莫愁来。”)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发至喉,乃忆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响谷之妙也。
又曰:大历初,有才人张红者,本与父唱歌丐於衢路,因过将军韦青所居。(在昭国坊南门也。)青於看街窗中闻其歌喉寥亮,仍有美色,即纳为姬。其父亦舍於後户,优给之。乃自传其艺,颖悟绝伦。常有乐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间,先印可於青。青潜令红於屏风後听之,红乃以小豆数合以记其节拍。乐工歌罢,青因入问红何如。红曰:“巳唱得矣。”青出给云:“某有女弟子久曾唱,非新曲也。”即令隔屏唱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遂请相见,叹伏不已。兼云:“此曲先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翌日,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为记曲娘子。寻为才人。一日,内史奏韦青卒。上告红,红乃於上前呜咽,奏云:“妾本风尘丐者,一旦老父死有所归,致身入内,皆自韦青,妾不忍忘其恩。”因一恸而绝。上嘉叹久之,即赠昭仪。
又曰:韦青,本士人也。尝自为诗云:“三代掌纶诰,一身能唱歌。”青官至金吾将军。
《明皇杂录》曰:唐玄宗自巴蜀回,因夜阑登勤政楼,凭栏南望,烟月满目。上因自歌曰:“庭前琪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盖卢思道之词也。歌歇,上问:“有旧人乎?逮明为我访来。”翌日,力士潜求於里中,因召与同至,则果梨园子弟也。其夜上复与乘月登楼,左右惟力士及贵妃侍者红桃在焉。遂命歌《凉州词》,贵妃所制。上亲御玉笛为之倚曲,曲罢相睹,无不掩泣。上因广其曲。今《凉州》传於人间者,益加怨切焉。
又曰:乐工李龟年恃恩,寓於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於公侯。宅在东都通远里,中堂制度甲於都下。(今裴晋公移於定鼎门南别墅,号绿野堂。)其後龟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客闻之,莫不掩泣而罢。
刘叔敬《异苑》曰:临川聂包死数年,忽诣南丰相沈道袭共饮,其歌笑甚有伦次。每歌云:“花盈盈,正闻行当归,不闻死复生。”
祖台《志怪》曰:建康小吏曹著见庐山夫人,夫人命女婉出与著相见。婉见著欣悦,命婢琼林令取琴出,婉抚琴歌曰:“登庐山兮郁嵯峨,阳风兮拂紫霞。招若人兮濯灵波,欣良运兮畅□柯。弹鸣琴兮乐莫过,□龙会兮乐太和。”歌毕,婉便还去。
《搜神记》曰:淮南王安设厨宰,以俟宾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王曰:“郡蛾子复来也。”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王惊,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之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蹈梁甫兮;观见三光过北斗兮,驱乘风□使玉女兮。”今所谓《淮南操》是也。
《幽明录》曰:勾章人至东野还,暮不至门,见路旁有小屋灯火,因投寄宿止。宿有一小女,不欲与丈夫共宿。呼邻家女自伴,夜共弹琴箜篌。至晓,此人谢去,问其姓字,女不答,弹弦而歌曰:“连绵葛上藤,一援复一ㄌ。欲知我姓名,姓陈名阿登。”
又曰:吴县费升为九里亭吏,向暮见一女从郭中来,素衣哭入埭,向一新冢哭。曰暮不得入门,便寄亭宿。升作酒食,至夜,升弹琵琶令歌,女云:“有丧仪,勿笑人也。”歌音甚媚。云:“精气感冥昧,所降若有缘。嗟我遘良契,寄忻宵梦间。”中曲云:“成公从义起,兰香降张碛。苟云冥分结,缠绵在今夕。”下曲云:“伫我风□会,正俟今夕游。神交虽未久,中心已绸缪。”寝处向明,升去,顾谓曰:“且至御亭。”女便惊怖。猎人至,群狗入屋,於床咬死,成大狸。
《搜神记》曰:吴王夫差小女名玉,悦童子韩重。韩重乃学於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亡,葬阊门之外。重三年归,闻其死,哀恸。至玉墓所,玉忽见,重与言,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志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殁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又曰:太康末,京洛始为《折杨柳》之歌,有兵车辛苦之辞。後杨骏被诛,太后幽死,折杨柳之应也。
《续搜神记》曰:庐江杜谦为诸暨令,县西山下有一鬼,长三丈,着赭布裤布褶,在草中相张。又脱褶掷草上,作《懊恼歌》,百姓皆看之。
《古乐志》曰:齐歌曰讴,吴歌曰俞,楚歌曰艳,淫歌曰哇。歌语裥清歌、高歌、安歌、缓歌、长歌、浩歌、雅歌、酣歌、怨歌、劳歌。(《韩诗》曰:饥者歌食,劳者歌事。)振旅而歌曰凯歌,堂上奏乐而歌曰登歌,亦曰升歌。古之善歌者,有咸黑、(帝唐时善歌者,见《吕氏春秋》。)秦青、(响遏行□,声振林木。)薛谈、(秦青弟子。)韩娥、(齐人馀响,绕梁三日以上。三人见《列子》。)王豹、(处於淇而河西善讴。)绵驹、(处高堂而齐右,善歌。)瓠梁、(见《淮南子》。)鲁人虞公、(见刘向《别录》。)李延年。(见《汉书》。)古歌曲有《阳陵》、《白霞》、《朝日》、《鱼丽》、《白水》、《白□》、《江南》、《阳春》、《淮南》、《驾辨》、《绿水》、《阳阿》、《采菱》、《下俚巴人》、(并见《襄阳耆旧传》及梁元帝《纂要》。)《八阕》、(葛天氏之歌,见《吕氏春秋》也。)《唐歌》、(帝喾之歌。)《南风》、《卿□》、(并虞舜歌。)《晨露》。(汤歌。并见《吕氏春秋》。)汉歌曲有《大风》、(高祖所作。)《芝房》、《白麟》、《朱雁》、《交门》、《天马》、《房中》、(已上并郊庙歌,见《汉书》也。)《盛唐》、《枞阳》、(武帝歌,见《汉书》。)《瓠子》、(武帝观决河所作歌。)《玄云》、《步云》。(西王母歌,见《汉武内传》。)古乐府有歌行,《艳歌行》、《长歌行》、《短歌行》、(魏武帝作。)《朝歌行》、《怨歌行》、《前缓声歌行》、《後缓声歌行》、《棹歌行》、《鞠歌行》、《放歌行》、《蔡歌行》、《陈歌行》。
又《古今乐录》:晋宋已後,歌曲有《淫豫歌》、《杨叛儿歌》、(南齐有杨昊母为师入官,童谣呼为杨婆儿。婆转为叛。)《扶风歌》、(晋刘琨作。)《百年歌》、(晋王道冲陆机并作。)《白日歌》、(宋沈攸之所作,亦曰“日落歌”。其歌曰:“白日落西山。”)《九曲歌》、(宋何承天作。)《采葛妇歌》、(古越人作。)《桃叶歌》、(晋王献之所作。)《同声歌》、(汉张衡作。)《碧玉歌》、(晋孙绰作。)《四时歌》、(出於子夜。)《子夜歌》、(古有女名子夜,造此歌。)《上声歌》、(亦名捉,哀悲之古曲。)《白歌》、(起於吴孙皓时作。)《襄阳白铜歌》、《前溪歌》、(晋车骑将军沈玩所作。)《叹闻歌》、(晋穆帝初歌毕,辄呼欢闻,因以为名。)、《团扇歌》。晋中书令王珉与更婢芳姿有私爱,甚笃。苦捶挞之。婢素善歌而珉之好捉白团扇,因见珉之歌曰:“白团扇,悴非昔容。羞与郎相见,愿得随郎手,因风从方便。”後人因歌之。《丁督护歌》,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都护丁午收殡敛之。逵之妻晋公主呼问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後人因为曲焉。《懊恼歌》,崇安初,人间讹谣之曲。又云石崇为绿珠作。古有《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宋太祖谓之《中朝曲》也。
卷五百七十四 乐部十二
舞
《毛诗□甫田□宾之初筵》曰:舍其坐迁,屡舞仙仙。侧弁之俄,屡舞ェェ。
又《宛丘□东门之》:刺幽公也。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歌舞於市井尔。
《尚书》曰:苗民逆命,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干,;羽翳也。皆舞者之所执也。
又《顾命》曰:胤之舞衣在西房。(孔安国曰:胤国所为,舞者衣中法制。)
《尚书大传》曰:惟丙午,王建师,及鼓噪,前歌後舞。
《礼记》曰: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民劳则德薄,ガ相去远,舞人少也。民逸则德盛,ガ相去近,舞人多也。)
又曰:天子宫悬四面,舞行八佾。诸侯轩悬三面,舞行六佾。大夫判悬二面,舞行四佾。士特悬一面,舞行二佾。
又曰: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於太庙,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衤而舞大夏。
又曰:夫乐者,象成者也。(象成功而为乐者也。)总干而山立,(总持干,山立不动也。)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志在鹰扬。)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乱,武之理也。皆坐,以象其人舞事。)且夫武始而北出,(象观兵盟津时也。)再成而灭商,(成犹奏也。再奏象克殷时。)三成而南,(诛纣已而南也。)四成而南国是疆,(有南国疆界也。)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分陕东西而理。)六成而复缀以崇。(六奏象兵还振旅也。复缀,反位止也。崇,充也。凡六奏以充武乐。)天子夹振之而四伐,盛威於中国也。(夹振之者,王将夹舞者,振木铎以为节也。武舞,战也。象四伐者,伐四方也。每奏四伐,一击一刺为一伐。)
《周礼地官》曰:舞师掌教兵舞,帅而舞山川之祭祀。教忮舞,(忮者拂。)帅而舞社稷之祭祀。教皇舞,帅而舞旱之事。(四方祭祀谓四望也。旱之事谓雩也。,炎热气也。)
《春官》:乐师,掌教国子小舞。(谓以幼少时教之舞。《内则》曰:“十三舞,成童舞象大夏也。”)凡舞,有舞,有皇舞,有旄舞,有舞,有人舞。(郑众云:舞者,金羽,舞者折羽也。皇舞者,以羽忄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旄舞者,旄牛之尾。干舞者,兵舞也。人舞也。社稷以,宗庙以羽,四方以皇,辟雍以旄,兵事以干,星辰以人舞,子持之是也。皇杂五彩杂羽,如凤皇色,持以舞也。人舞所执,以手袖为威仪也。)凡四方之舞,仕者属焉。凡祭祀,宾客舞其燕乐。龠师,掌教国子舞羽吹龠,(文舞有筹耩吹龠舞者,所谓舞。《文王世子》曰:冬学羽。《诗》曰:左手执,右手秉翟也。)祭祀则鼓羽之舞,(鼓之者,拍拍为之节。)宾飨则亦如之。
又《地官》曰: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也。夷乐,四夷之乐也。)
《左传□隐公》曰: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
又《庄公》曰:王子颓乐及遍舞。
又《襄十六》曰:晋侯与诸侯宴於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
又《隐公》曰: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舞数於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也,故自八已下。”公从之。
又《庄公》曰: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於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
《论语□八佾》曰: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家语》曰: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而舞,曰:“古之君子固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
《史记》曰:沛公见羽鸿门。项庄入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拔剑起舞,项伯亦起舞,以身翼蔽沛公。
又曰:长沙定王发,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景帝後三年,诸王来日,有诏更前称寿歌舞。定王但张袖,小举手,左右笑其拙。上怪问之,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帝以武陵、桂阳属焉。
又曰:师经抚琴,魏文侯耽之,起舞。经怒,以琴撞文侯。文侯大怒,经曰:“臣撞桀纣之主,不撞尧舜之君。”文侯悦,挂琴於室为戒。
又曰:孝景皇帝元年,制诏御史:盖闻歌者所以发德,舞者所以明德。高庙始奏文始、五行之舞。
《汉书》曰:李陵在匈奴,置酒与苏武别,曰:“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属之。
又曰: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德》、《舞》者,象天下乐已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高祖更名曰《文始》,示不相袭也。
又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兄延年知音,善歌舞。延年侍上,起舞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因言延年女弟。上召见,实妙丽善舞。由是幸,生昌邑哀王。
又曰:赵飞燕体轻,能掌上舞。
又曰:平恩侯许伯入第,丞相已下皆贺。酒酣乐作,少府檀长卿起舞,为沐猴与狗斗,一坐皆笑。盖宽饶劾之:“长卿为列卿而为沐猴舞,失礼。”许伯为谢,乃解。
《後汉书》曰:光武平陇蜀,增广郊祀,高皇帝配食,乐奏《清阳》、《朱明》、《西皓》、《玄冥》及《云翘》、《育命》舞。北郊及祀明堂并奏乐,如南郊,迎时气。五郊,春歌《青阳》,夏歌《朱明》,并舞《□翘》之舞;秋歌《西皓》,冬歌《玄冥》,并舞《育命》之舞;季夏歌《朱明》,兼舞二舞。
又曰:蔡邕坐上章事徙,及归,将就还路,五原太守智饯之。酒酣,智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者,中常侍王甫之弟。智衔之,密告邕怨於囚放,谤讪朝廷。邕虑卒不免祸,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
《魏志》曰:舞师冯肃晓知先代舞名。
《吴书》曰:凌统怨甘宁杀其父操。宁常避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於吕蒙舍会,酒酣,乃以刃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上之也。”因操刃持盾,以身蔽之。後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徙屯中洲。
又曰:陆逊破曹休。上与群僚大会,酒酣,命逊舞,解所著白鼯子裘赐之。
又曰:陶谦为舒令,郡守张磐谦耻为之屈,磐舞属谦,谦不为起;强之,乃舞,舞不转。磐曰:“不当转耶?”曰:“转则胜人。”
《宋书□乐志》曰:な舞,未详所起,然汉代已於燕享用之矣。故曹植有な舞歌。汉灵帝时,有李坚者,善な舞,遭乱播迁。帝闻其旧伎,召之。坚既中废,兼古曲多谬,故知异代之文未必相袭也。
《後魏书》曰:奚康生性气粗武,元叉惮之。康生知之,亦惧不安。肃宗朝灵太后於西林园,文武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乃为力士舞。及於折旋,每顾视太后,举手踏足,目颔首,为杀缚之势。太后解其意而不敢言。
《唐书》:冯定为太常少卿。文宗每听乐,鄙郑、卫声。诏奉常习开元中《霓裳羽衣舞》,以《□韶乐》和之。舞曲成,定总乐工阅於庭。定立於其间,文宗以端凝若植,问其姓氏。翰林学士李珏对曰:“此冯定也。”太宗喜问曰:“岂非能为古章句者耶?”乃召升阶,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诗》,吟罢益喜,因赐禁中瑞锦,仍令大录所著古体诗以献。
《晋中兴书》曰:殷融弘远为司徒左西属,饮酒喜舞,终日啸咏,未尝以事务为怀。
《齐书》永明中,舞人冠帻并簪笔。武帝曰:“笔笏盖以记事受言,舞不受言,何事簪笔?岂有服朝衣而足綦燕履?”於是去笔。
《江表传》曰:孙权请顾雍父子及孙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孙权极忻,谭醉酒三起舞,舞又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君王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何有舞不复知止?虽为酒後,亦为恃恩。谦虚不足,损吾家者必汝也。”
何承天《三代乐序》云:正德大悦舞,盖出於三容乐,然则其声节,有古之遗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