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68 页/共 737 页
《齐书》曰:衡阳元王道度,太祖长兄也。与太祖俱受学雷次宗。宣帝问二儿学业,次宗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内润,皆良璞也。”
又曰:刘兄,夜隔壁呼共语。不答,方下床着衣立,然後应。问其久,曰:“向束带未竟。”其操如此。
又曰:张岱少与兄太子中舍人寅、新安太守镜、征北将军弟永、广州刺史辨俱知名,谓之张氏五龙。
《隋书》曰:卢昌衡小字龙子,风神澹雅,容止可法,博涉经史,工草行书。从弟思道小字释奴,宗中俱称英妙。故幽州为之语曰:“卢家千里,释奴龙子。”
《唐书》曰:温大雅历迁黄门侍郎,弟彦博为中书侍郎,对居近侍,议者荣之。高祖从容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一门耳”。大雅将改葬其祖父,筮者曰:“葬於此地,害兄而福弟。”大雅曰:“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葬讫,岁馀而卒。
又曰:张嘉贞为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日。臣弟嘉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为忻州刺史。
又曰:韦述弟迪,学业亦亚於述,尤精《三礼》,与述对为学士,迪同为礼官。时人荣之。
又曰:张道源族孙楚金,少有志行,事亲以孝闻。初与兄越石同预乡贡进士。州司将罢越石而荐楚金,楚金辞曰:“以顺则越石长,以才则楚金不如。”固请,俱退。时李为都督,叹曰:“贡士本求才行,相推如此,何嫌双举也。”乃俱荐擢第。
又曰:李逊幼孤,寓居江陵,与其弟建皆安贫苦,易衣并食,讲习不倦。逊兄造知二弟贤,日为营丐,成其志业。建先逊一年卒。兄弟同致休显。士君子多之。
又曰:杨汝士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宗人嗣复镇西川,兄弟对居节制。时人荣之。
又曰:薛膺友悌。弟齐为李绛山东西道从事。绛遇害,齐中飞矢,坠於城下。膺时为左补阙,闻难,不及请,驰马以赴齐殁。膺与兄弟褒、庠处丧过礼,朝之卿大夫暨缙绅者往吊继路。闻其哀号,吊者悲不能自持。膺去左补阙,庠去河南县尉直弘文馆,与褒皆屏居外野,布巾终丧。蹈名教者推之。
《续晋阳秋》曰:王岷有俊才,与兄并有名,而声出右。时人为之语曰:“法护非不佳,阿弥难为兄。”
韦昭《吴书》曰:刘繇长子基遭家多难,婴丁困苦,潜处味道,不以为戚。与群弟居,常夜卧早起,妻妾稀见其面。诸弟敬惮,事之犹父,不妄交游,门无杂宾。
《三十国春秋》曰:裴楷尝新为别宅,宅甚美丽,楷酗覃之,楷便让之。为性有大度,皆斯类也。
《世说》曰: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於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仕吴,吴朝服其弘雅。
又曰:谢弈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衣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奈何,故取作此?”谢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耶!”即遣之。
《会稽典录》曰:谢渊字休德,山阴人。其先钜鹿太守,夷吾之後也。世渐微替,仕进不继。至渊兄弟,一时俱兴。兄咨字休度,少以质行自立,局见称,官至海昌都尉。渊起於衰末,兄弟修德,贫无戚容,历位建威将军。
又曰:锺牧字子。牧兄る计吏,少与同郡谢赞、吴郡顾谭齐名。牧童龀时号为迟讷。尝谓人曰:“牧必胜我,不可轻也。”时人皆以为不然。
《三辅决录》曰:张宇,穆之第二子也。以父功当封,自言两目失明,天子信之,乃封弟恭。其小弟好戏无度,放散家财,宇悉以所得千万与之。天子闻而嘉之,又知其让封,征拜议郎。
《说苑》曰: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後妻子,曰公子目夷,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於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强以许。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曰:“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後目夷召兹父归。
《楚国先贤传》曰:阴兴字君陵,南阳新野人也。拜卫尉,薨。时封兴长子庆为嗣阳侯,次子傅为氵隐强侯,傅弟员、丹皆为郎。庆少修儒术,推所居第宅、奴婢、财物悉凤耠员、丹,但佩印绶而已。当世称之。上以庆闺门孝悌,行义敦密,褒显朝廷,以励亲戚,擢为羽溜褚监。
刘向《列女传》曰:广汉汝妇者,汝敦之妻也。居世殷富,兄弟早孤,而嫂贪吝。敦以所受田宅、奴婢三百馀万悉让与兄,裁留园地数十亩,起舍耕作。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让先祖所有也,此独非其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乃俱担金与兄嫂。嫂初谓叔穷乏,来欲假贷,有不悦之色,见金而喜。兄乃恻然感悟,弃妻还金。
《海内先贤传》曰:范丹字史□,让财千万与三弟。
《风俗通》曰:陈留太守泰山吴文章,少与兄伯武相失。二十年後相会下邳市中,争计共斗,伯武殴之。文章欲报,心凄怅,手不能兴。观者笑之。更相借问,乃亲兄也,相持啼泣。观者复曰:“兄得校弟,不得报兄。向者所笑,乃其义也。”
《典论》曰:刘表疾病,其子琦还省疾。琦性慈孝,其弟恐琦见表,父子相感,更有後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归,必见谴怒伤叹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於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
江微《陈留志》曰:李铨字玄机,平丘人也。少聪惠,有志行。铨兄全,前母子,後母甚不爱也,而衣食皆使下铨。铨始年五岁,觉己衣胜兄,即脱不着,氵页兄得与己同,然後服之。其母遂不得有偏。及长,铨内匡其母,外奉其兄,故闺门雍睦,为邦族所称。
《晋诸公赞》曰:高柔长子携,大将军掾。次诞,历三州刺史,放率不伦,决烈过人。次光字宣茂,少习家业,明练法治,晋武帝世为廷尉。兄诞与光异操,谓光小节,常轻侮之。光事诞愈谨。
又曰:和峤为少保散骑常侍,性至俭吝。峤同母弟郁素无名称,峤轻侮之。以此为损一。
卷五百一十七 宗亲部七
姊妹
《尔雅》曰:女子先生为姊,後生为妹。
《毛诗□泉水》曰: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礼记□檀弓》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左传□成上》曰: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欲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隽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隽才虽多,其何补焉?”遂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请晋,晋人杀之。
又《昭元》曰:郑徐吴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惟所欲与。”犯请於二子,使女择焉。子盛饰而入,布币而出。(,公孙黑。)子南戎服而入,左右射,超乘而出。女自房观之,曰:“子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子南,公孙楚字。)夫夫妇妇,所谓顺也。”适子南氏焉。
又《定上》曰:吴伐楚,楚昭王取其妹以出,涉濉水,锺建负之,以从。复国。王将嫁季芈,季芈辞曰:“所以为女子,远丈夫也。锺建负我矣。”王遂使妻锺建,以为乐尹。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含天地,据玑衡,齐七政,秉八极,父天母地,兄日姊月。
《史记》曰:聂政为严仲子杀韩相侠累,因自披面抉眼,出肠以死。韩取政尸,暴於市,购之曰:“有能言杀侠累者,与千金。”政姊闻之,乃伏尸哭曰:“是轵深井里聂政也,妾奈何畏殁身之诛,灭贤人之名?”乃大呼天者三,遂死於政旁也。
又曰:万石君石奋,高祖问曰:“君有何人?”对曰:“有姊,善鼓琴。”高祖乃召为美人。
又曰:张敬叔姊善鼓琴,高祖召为宫人,徙其家就戚里。戚里在长安,与亲戚别居,故曰戚里。
《汉书》曰:李延年妹绝美。延年侍上,酒酣,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不惜倾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之,乃召入宫。
又曰:秦彭字伯平,为山阳太守。民江伯欲嫁寡姊,姊乃引镰自割。伯因前救姊,触镰伤姊,遂亡。县正论法,彭曰:“救无恶志。”乃轻罪之。
谢承《後汉书》曰:范冉姊病,往看之。姊为设饭,冉留钱一百文。姊使人追还之,冉竟不受。
又曰:曹寿妻,班超之妹也。超字仲叔,扶风人,为都护,在绝域。年老思入关,妹乃上书曰:“妾兄超延命沙漠三十馀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书奏,帝乃征还。
又曰:宋弘字仲子,为司空。帝姊胡阳公主新寡,帝与论朝臣美恶,以观其意。主曰:“宋弘容德莫及。”帝曰:“方图之。”後引弘入,令主坐屏风後,因谓弘曰:“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谓主曰:“事不谐矣。”
又曰:汝南袁隗妻,马融之女。少有才辨。融家世丰豪,装遣甚盛。及初成礼,隗谓之曰:“妇奉箕帚而已,何乃过珍丽?”对曰:“慈亲垂爱,不敢逆命。君欲鲍宣、梁鸿之行者,妾亦请从少绍、孟光之事。”又问曰:“弟先兄,举世以为笑,今处姊未适人,而君先行,可乎?”对曰:“妾姊高行殊邈,未遇良匹,不如鄙薄,苟然而已。”又问:“南郡学穷道奥,文为辞宗。而所在之识,辄以资财为损,何耶?”对曰:“孔子大圣,不免武叔之毁;子路至贤,犹有伯寮之。家君固其宜也。”
《蜀志》曰:初,孙权以妹妻蜀先主。孙氏性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执刀剑而侍立,先主心常凛凛然也。
《晋书》曰:郭奕字大业,太原人。迁雍州刺史,有寡姊随其之官。姊下僮仆多有奸犯而为人所纠,弈按省毕,曰:“丈夫岂当以老姊求名!”遣而不问。
又曰:桑虞字子深,卫人。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以米百粒糁藜藿。其姊喻之曰:“灭性非孝子。”对曰:“藜藿杂米,足以胜哀。”
又曰:凉州刺史羊欣姊丧,未经旬,车骑长史韩预强聘其女为妻。张为御史中丞,贬预以清风俗。论者称之。
又曰:陈统字元方,弟字伟方,俱清秀知名。姊妹四人,并有美才。姊适东莞徐氏,生邈。及二姊适同郡刘氏,文章最盛。
又曰: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光禄大夫段仪女,婉惠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曰:“我亦不作庸夫妇。”邻人闻笑之。後燕王纳元妃为室,范阳王德聘季妃,并如其言。
又曰:王凝之妻谢氏名道蕴,安西将军弈之女也,聪明有才辨。同郡张玄妹亦有才质,适顾氏。谢玄每以之敌道韫。有济尼者,游於二家。或问之,答曰:“谢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宋书》:新野庾彦达为益州刺史,携姊之官,资给中分禄秩。西土称之。
《齐书》曰:永兴中,有王氏女,年五岁,得毒病,两目皆盲。性至孝。年二十,父亡。盲女临尸一叫,眼皆血出。小妹娥舐之,其左眼即开愈。时人皆以为孝感所致也。
《梁典》曰:长广桥者,宋武帝姊昔卖纱籴米,还,桥小,不敢过,无船得渡。日晚,宋武帝大饥,久,方见姊负米还,乃谓姊曰:“若异日富贵,当长广此桥。”遂为名也。
《新子》曰: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见之。值暮,郭门闭,遂逾郭而入。梁车新因刖其足。赵成侯以为不慈,遂夺玺免官。
应劭《风俗通》曰:郝廉,太原人,饥寒不受人衣食。曾过姊家饭,留五十文置席下而去。
《世说》曰:郗嘉宾死,妇弟欲迎其姊还,姊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也?”
又曰:袁彦道有二姊,一适殷源,一适谢祖。尝语桓宣武,切恨不更有一人配卿也。
《王子年拾遗》曰:贾逵年六岁,其姊闻邻家读书,日日抱逵就篱听之。逵年十岁,乃暗诵六经。父曰:“吾未尝教尔,安得《三坟》《五典》诵之乎?”对曰:“姊尝抱於篱边,听邻家读书,因记得而诵之。”
萧韶《太清记》曰:刘孝仪诸妹,文彩艳质,甚於神人也。
《荆州图南北岸》曰:屈原之乡里,原既流放,忽然归,乡人喜悦,因名南岸曰归乡岸。原有姊闻原还,亦来归,责其矫世。乡人又名其北岸曰姊归岸。
舅姑
《释名》曰:夫之父曰舅,舅言久也,父老之称也。夫之母曰姑,姑言故也。
《尔雅》曰: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殁则曰先舅先姑。
《礼记□檀弓》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
又《内则》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从,笄,总,衣绅。左佩纷、刀、砺、小Δ、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般系}秩,大Δ、木燧,衿缨、綦屦,以适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又曰:妇将有事,大小必请於舅姑。(不敢专行也。)
《仪礼□婚礼》曰:舅飨送者以一献礼,酬以束锦;姑飨妇人送者,酬亦束锦。
《左传□襄元》曰:鲁齐姜薨。初,穆姜使择美贾以自为榇与颂琴,季文子取以葬。君子曰:“非礼也。礼无所逆,妇养姑者也,亏姑以成妇,逆莫大焉。”(穆姜,成公母。姜,成公妇也。)
《列女传》曰:邹孟轲既娶,将入室,其妇祖而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今妾窃惰在室,而夫子见妾,悖然不悦,是客妾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请归於父母。”姑召轲而谓之曰:“夫礼,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今子不察於礼而责於妻,不亦远乎?”孟子遂留其妇,谢之。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姑妇之道。
嫂叔
《释名》曰:嫂,叟也,老称也。叟,缩也,人及物老皆小缩於旧也。叔,少也,幼者称也。叔亦ㄈ也,见嫂ㄈ然却退也。
《尔雅》曰:女子谓兄之妻为嫂,弟之妻为妇。
《礼记□曲礼》曰:嫂叔不通问。
又《檀弓》曰: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
又曰:嫂叔之无服也,盖推之远之也。
又《杂记》曰: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史记》曰:苏秦,洛阳人。从鬼谷归,大困穷困。兄嫂姊妹妻皆笑之,不为下机。秦乃闭室不出,读《周书阴符》。後合六国,从约并力,相六国。北报赵,过洛阳,车骑辎重拟於王者,乃归。昆弟嫂侧目不敢仰视。秦谓嫂曰:“何前踞而後恭?”嫂匍匐以面伏地,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
《汉书》曰:高祖长兄伯妻,高祖微时尝避事,时与宾友过其丘嫂。(丘,空也。无婿曰丘,乃寡嫂也。)嫂厌叔引客来食,佯为羹尽釜。客去,高祖视釜,尚有羹,由是怨之。后定天下,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为言之,高祖曰:“非敢忘也,但其母不长者耳。”後七年,封为羹颉侯。
又曰:陈平兄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嫂疾之不亲家事。或问平:“食何物而肥?”对曰:“食糠乞耳。”嫂曰:“有叔如此不如无。”伯闻而遂其妻。
《晋书》曰:郑休妻石氏为九族所重。休前妻女既幼,又休父布临终生庶子沈。休命弃之,石氏曰:“奈何使舅之胤不存乎?”遂养沈及前妻女,力不兼举。九年之间,三不举子。
又曰:王浑妻锺氏字琰,生子济。浑尝共琰坐,济趋庭而过。浑欣然曰:“生子如此,足慰人心!”琰曰:“若新妇得配参军,(为浑弟沦也。)生子固不啻如此耳。”
又曰:王澄字平子,衍季弟也。衍妻郭氏性贪鄙,令婢於路担粪。澄年十四,谏郭。郭大怒,谓澄曰:“昔先人临终之日,以小郎嘱新妇,不以新妇嘱小郎。”因捉其衣裾,欲杖之。澄惧,逾窗而走得脱。
又曰: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弈之女也,聪识有才辨。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使婢白献之曰:“新妇欲与小郎解围。”乃以青绫步障自蔽,申献酬之义。客遂不能屈也。
又曰: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私通,嫂挞甚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执白团扇,故制《白团扇歌》。
又曰:颜含字弘都,嫂老而失明。含奉养如亲,束带躬侍。嫂病困,须蚺蛇胆,求之不获,忧叹盈怀。方独坐愁苦,忽有一童子持一青囊授含,含闻之,乃蚺蛇胆也。童子出户,化为青鸟飞去。含得药成,嫂病遂愈。
《齐书》曰:吴达之,义兴人。嫂亡,无以具葬,乃自卖为十夫,佣以营葬。
《三十国春秋》曰:晋吏部郎魏衡谓侄舒曰:“汝後得为小县长。”舒曰:“堪八百户长。将老,便入官舍,即斯愿毕矣。”
《孟子》曰: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者,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逸士传》曰:高凤为太守所召,恐不得免,自言不应为吏,乃与寡嫂伪争田,遂免仕。
《世说》曰:阮籍嫂尝还家,籍见嫂,与之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常璩《华阳国志》曰:汝敦兄弟共居,有父母时财物,嫂心欲得之。敦妻劝敦尽让田宅奴婢与兄弟,出别居。敦後耕田,得金器,妻劝送与兄。夫妻共往。嫂性啬,见金器,踊跃欲留之。兄因感悟,即去妻,悉让财物还弟。弟又不受,相让积年。
《邺洛鼎峙记》曰:卢道虔後妻元氏升堂讲老子《道德经》,虔弟元明隔纱帷以听之。
娣姒
《尔雅》曰: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後生为娣。(同出为俱嫁事一夫。)长姊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姊为姒妇也。
《左传□成下》曰:鲁声伯之母不聘。(不聘,无妇礼。)穆姜曰:“吾不以妾为姒。”(昆弟之妻相谓为姒。)
又《昭七》曰:晋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其母不许。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子容母,叔向嫂,伯华妻也。)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
《晋书》曰:王浑妻锺氏,名琰,太尉之孙也。浑弟湛妻郝氏有德行,琰虽贵门,不陵郝;郝亦不下琰。时称锺夫人之礼,郝夫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