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66 页/共 737 页

又曰:燕金紫光禄大夫高平公平歆。初,歆伯父左光禄大夫熙拊歆首而告之曰:“汝仪容伟茂,志节果当,有佐命之功,显吾门者必汝也。” 孙岩《宋书》曰:许昭先,义兴人也。诸父肇坐事,系狱七年,不判。子侄三十馀人,昭先家最贫薄,专独断诉,无日在家,饷馈肇,莫非珍新。家产既尽,卖宅以充之。肇诸子倦怠,惟昭先无有懈息。如是七岁。尚书沈演之嘉其操行,肇事由此得释。 沈休文《宋书》曰:宗悫字元,征士柄兄子也。年少时,炳问悫所志,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又曰:何承天叔为益阳令,随之官。隆安四年,南蛮校尉桓伟命为参军。时殷仲堪、桓玄等互举兵以向朝廷,承天惧祸难未已,解职还益阳。 又曰: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人也。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於野外,非其力不食。 《典略》曰:郑均字仲虞,任城人也。好黄老,兄亡後,养嫂、兄子恩,礼甚笃。及居并门,尽推财产与之,由是名称。 《风俗通》云:周字孟玉,为右将军掾。弟子使客杀人,被罪。诸府,与太守盛亮相见,了不论弟子之命,遂俱尽於狱。弟妇不哭其子,但哭孟玉。孟玉由此为高。 《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字阿瞒。少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於嵩,操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操,操口貌如故。嵩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操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後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操於是益得肆意。 《陈留耆旧传》曰:高慎字孝甫。敦厚少文华,有沉深之量,抚育孤兄子五人,恩受甚笃。琅琊相何英嘉其行,以女妻焉。 又曰:爰弥字伯仁。年十岁,叔父兰部济阴从事,与御卒俱猎。县送酒肉,弥不肯尝。问其故,答曰:“闻之於诸侯,夫临其事,不食其食。”兰然其言,还而不受。贞洁之质,由是以彰也。 《海内先贤传》曰:故南郡太守南阳程坚,体履仁孝,秉志清洁。少让财兄子,仕郡县。居贫无资,磨镜自给。 《襄阳记》曰:庞统字士元,德公从子也。少未有识者,惟德公重之。年十八,使往见司马德操,与谈,既而叹曰:“德公诚知人,此实盛德也。” 张方贤《楚国先贤传》曰:阴嵩字文王,南阳新野人,卫尉兴从祖兄也。少丧父母,与叔父居,恭谦婉顺,温良节俭。王莽末,义兵初起,乃与叔父避世苍梧。後征拜谒者,以叔父忧,弃官。 张莹《汉南记》曰:北海靖王兴,性敦笃仁厚,长有明略。兄弟少为光武所抚育,恩爱如子。 刘彦明《敦煌实录》曰:固字孔完,大将军掾纯之孙也。推家财百万与寡弟妇,二百万与孤兄子。於是三府竞辟,皆不就。 张骘《文士传》曰:桓ら字元凤。伯父焉知名,官至太尉。精察好学,年十三四,在焉坐,有宿年客,焉告之曰:“吾此弟子,颇有异才,今已涉猎《书》、《传》,殊能作诗赋,君试为口赋试与之。”客乃为诗曰:“甘罗十二,杨乌九龄。昔有二子,今则桓生。参差等踪,异世齐名。”ら即答曰:“邈矣甘罗,超等绝伦。卓彼杨乌,命世称贤。嗟予弱,殊才侔年。仰惭二子,俯愧过言。” 《傅子》曰:傅燮字南容。奉寡嫂甚谨,食孤侄如赤子。 《世说》曰:郄鉴遭永嘉丧乱,穷馁,乡人共饴之。公常携兄子、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穷馁,以君之贤,共欲存君耳,恐不能兼饴。”公於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还吐与二儿。後鉴亡,巽时为贸阝(莫候切。)县,解职归,席苫於公灵,心丧三年。 又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散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弈之女,左将军王凝之之妇也。 卷五百一十三 宗亲部三 伯叔母 《尔雅》曰:父之兄妻为世母,父之弟妻为叔母。 《礼记》曰:曾子问曰:“婚礼吉,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母,父母不在,则称伯父之世母。” 又《杂记》曰: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於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 《家语》曰:孔子之旧人曰原壤,其叔母死,夫子将助之以木。子路曰:“由也昔闻诸夫子,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姑已如何?”(姑,且;已,止。)孔子曰:“凡人有丧,匍匐救之。况旧故非友,(同志为友,故友非旧友。)吾其往。”及之为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遂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之隐,阳不闻以过之。子路曰:“夫子屈节而极於此,失其举矣。岂未可以已乎?”孔子曰:“吾闻之,亲者未失其为亲也,故者未失其为故也。”(《礼记》亦载,称原壤之母也。) 《蜀志》曰: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也。靖与曹公书曰:“世路威夷,祸乱遂尔。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涉南海,循岸渚,五千馀里。复遇疫疾,伯母殒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复相扶持,前到此郡。追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生民之艰,辛苦之甚。” 《晋书》曰:罗含字君章,桂阳人也。含幼孤,为叔母朱氏所养,少有志尚。昼卧梦一鸟,文彩异常,飞入口中。因惊起,说之。朱氏曰:“鸟有文彩,汝後必有才章。”自後藻思日新。 又曰:馀杭妇人经年荒,卖其子以活夫之兄子,吴兴太守孔褒荐之。 又曰: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後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择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身笃学,自汝得之,於我何有?”因对泣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殆。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自号玄晏先生。 又曰: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锺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锺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所在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他志也。”会果反。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 又曰:杜有道妻严氏,字宪,京兆人。贞淑有识量,生子植。植从兄预为秦州刺史,被诬,征还。宪与预书戒之曰:“谚曰:忍辱至三公。卿今可谓辱矣。能忍之,三公是卿座。”预後果为仪同三司。 《三十国春秋》:羊祜年十五而孤,事伯母蔡氏,以孝闻。蔡氏每叹曰:“羊叔子可谓能养也。其诸葛孔明之亚乎!” 《宋书》曰:谢瞻字宣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幼孤,叔母刘氏抚育有恩,同於至亲。 从伯叔 《尔雅》曰:父之从父、昆弟为从祖父。 《吴志》曰:朱异字季文,为阳武将军。孙权与论攻战,问对称意。权谓异从父骠骑将军据曰:“本知季文狯,(乌外切。)定见之,复过所闻。” 臧荣绪《晋书》曰:王沉字处道,少孤,为从叔司空昶所养。沉事昶如父。 虞预《晋书》曰:王浑从子浚,字彭祖,司空王沉贱孽也。少时不为亲党所知,浑谓弟深等曰:“卿等莫轻彭祖。此儿平世不减方州牧伯,乱世可为都督三公。”怀悯之世,果为幽冀都督,位至鼎辅,如浑所说。 《晋书》曰:王彪之字叔虎。从伯导曰:“选曹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耶?”彪曰:“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於时。至於超迁,是所不愿。” 又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深为伯敦、导所器重。 又曰:魏舒字阳元,任城人也。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馀。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愿毕矣。”舒亦不介意。後迁至司徒、剧阳子。 又曰:檀凭之字庆子,高平人。少有志力,闺门邕肃,为世所称。孤从兄子歆兄弟五人,皆稚弱。凭之抚养,若己所生。 又曰:荀崧从弟馗早亡,二息序、(许金切。)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ダ国胤废绝,朝廷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於序。论者称焉。 《宋书》曰:谢景仁,陈郡阳夏人也。卫将军晦从叔父也。祖据太傅安弟,父兄宣城内史。景仁博闻强识,玄每与之言,不倦也。 又曰:王诞字茂世,琅琊临沂人也。少有才藻。晋孝武崩,从叔尚书令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冬秋代变”後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嗟叹清拔,因而用之。拜秘书郎。 《宋齐语录》曰:梁特进沈约撰史,王希聃尝问约曰:“从叔太常,何故无传?”约戏之曰:“贤从叔者,何可载?”答曰:“从叔惟忠与孝,君当不以忠孝为美?”约有惭色。 《博物志》曰: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王粲。粲亡後,粲子预魏讽反被诛。邕所与粲书悉入粲从子景,字长绪。 崔鸿《前凉录》曰:范绩字弘基。绩幼有名称,族叔上洛太守毗拊其首曰:“汝,吾宗千里驹也。”历仕三朝,士友服其清亮。举秀才,为郎中,迁中都谒者。 族父 《尔雅□释亲》曰:父之从祖昆弟为族父。 《後汉书》曰:侯霸字君房,河南密人。族父渊以官宦有才辨任职。元帝世佐石显等领中书,号曰太常侍。 《蜀志》曰:费字文伟,江下郸人也。(郸音盲。)少孤,依族父伯仁。姑,益州牧刘璋母也。 《晋书》曰:顾和字君孝,侍中众族子也。曾祖容,吴荆州刺史。祖相,临海太守。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志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骐骥,兴吾宗者必此子也。”时宗人球亦有令问,为州别驾。荣谓之曰:“卿速步,君孝超卿矣。” 《陈留志》曰:阮武字文业,魏末为清河太守。族子籍方总角,未知名。武见而伟之,以为胜已。明於知人,皆此类也。 姑 《释名》父之姊妹曰姑。姑,故也,言於己为久故之人也。 《广雅》曰:姑谓之威。威,故也。 《说文》曰:威,姑也。 《尔雅》曰:父之姊妹为姑;王父之姊妹为王姑;曾祖王父之姊妹为曾祖王姑;高祖王父之姊妹为高祖王姑;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父之从祖姊妹为族祖姑。 《毛诗》曰:《泉水》,卫女思归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父之姊妹称姑,先生曰姊。笺云:宁则又问姑及姊,亲其类也。先姑後姊,尊姑也。) 《礼记□曲礼》曰: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返,兄弟不与同席而坐,不与同器而食。 又《檀弓》曰:姑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左传□僖上》曰:初,晋献公筮嫁伯姬於秦,遇《归妹》之《睽》。史苏占之,曰:“不吉。归妹暌孤,寇张之弧。侄其从姑,六年其逋,逃归其国而弃其家。明年其死於高梁之墟。”(震为木,离为火,火从木生离为震。妹於火为姑。谓我侄者吾谓之姑,谓子圉质於秦也。) 《汉书》曰:成帝班婕妤,彪之姑也。 《後汉书》曰:桓晔字文林,姑为杨赐夫人。父鸾卒,姑赴哀。将至,止於传舍,整饰从者而後入。晔心非之。及姑劳问,终无所言,号哭而已。赐遣吏祠,因县发取祠具,晔拒不受。後每至京师,未尝舍杨氏。 《晋书》曰:阮孚母,祖姑家胡婢也。父咸通之,生孚。咸遗姑书曰:“不意今日遂生胡儿。”姑答曰:“《灵光殿赋》云:‘胡人遥集於上楹’,便可以遥集为字。”咸从之。 《列女传》曰:鲁义姑者,鲁野人之妇也。齐攻鲁至郊,遥见一人携一儿,抱一儿。及军至,乃弃抱者而抱携者。将欲射之,遂止而问曰:“所抱者谁之子?”对曰:“兄之子。”“所弃者谁之子?”曰:“己子也。妾见大军至,不能两全,遂弃所生之子。”军曰:“子之於母,甚痛於心,何弃所生而抱兄子?”对曰:“子之於母,私爱也;侄之於姑,公义也。夫背公而向私者,妾不为也。”於是齐军遂止,曰:“鲁郊有妇人犹持节行,况於朝廷乎!”遂回军不伐。鲁君闻之,赐束帛,号曰义姑。 又曰:梁宣节姑者,梁之妇人也。其室失火,兄子与己子三人在内,入取兄子,辄得其子。及火盛,不复得入。妇人将赴火,其友曰:“本取兄子,卒误得己子,至於中心,亦已足矣。何至赴火?”妇曰:“梁国岂可以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见弟兄?吾欲复投吾子,又失母子之情,誓不生!”遂赴火而死。君子曰:可谓节姑也。 《先贤行状》曰: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又曰:锺元皓妻,李膺之姑也。生子觐,与膺齐名。 卷五百一十四 宗亲部四 兄弟上 《释名》曰:兄,荒也;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曰荒。弟曰弟也,相次第而生也。 《说文》曰:兄,长也。 《周易》曰:《家人》卦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尚书□五子之歌》曰: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不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於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於洛之。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又《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 又《康诰》曰: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孔安国曰:封康叔,名称小子,明当受教训。)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威威,显民。 《尔雅》曰:男子先生为兄,後生为弟。 又曰:张仲孝友,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毛诗□常棣》曰:《棠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故作《棠棣》焉。棠棣之华,萼不к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於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蒸也无戎。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又《何人斯》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土曰埙,竹曰篪。云伯仲,喻兄弟也。) 又《弁》曰:尔酒既旨,尔肴既嘉。(笺云:旨,嘉皆美也。汝酒已美也,汝肴已美矣,何己不同与族人燕也。言其知能具具礼而弗为之也。)岂伊异人,兄弟匪他。 又《氓》曰:兄弟不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又《葛ぱ》曰:绵绵葛ぱ,在河之ぞ。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又曰:《大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有大之杜,其叶氵胥氵胥,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焉?有大之杜,其叶菁菁。独行,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焉? 又《六月》曰:《四牡》废,则君臣缺矣。《皇皇者华》废,则忠信缺矣。《棠棣》废,则兄弟缺矣。 又《陟岵》曰: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又《沔水》曰: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又曰:《黄鸟》,刺宣王也。(刺其以阴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之不固。)黄鸟黄鸟,无集於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又《斯干》曰: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 又《行苇》曰: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又《角弓》曰:《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信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も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 又《将仲子》曰:《将仲子》,刺庄公也。不胜其母以害其弟,弟叔失道而公弗制,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焉。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又《扬之水》曰: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汝。无信人之言,人实女。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莫不信。 又《皇矣》曰: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 又《蓼萧》曰: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恺悌。宜兄宜弟,令德寿岂。(为兄亦宜,为弟亦宜。) 《礼记□王制》曰:兄之齿雁行,朋友不相逾。 又《檀弓》曰: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馀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於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周礼□春官》曰:大宗伯之职,以番之礼,亲兄弟之国。(番,祭社稷宗庙之肉也。赐以同姓之国,同福禄也。兄弟有共先王者也。鲁定公十四年,天王使石尚来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