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73 页/共 737 页

又《祭法》曰: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卷五百二十五 礼仪部四 祭礼中 又《祭义》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 又《祭义》曰: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里耠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又《祭义》曰: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ウ,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ウ。祭日於坛,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东,祭月於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日出於东,月生於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又《祭义》曰:祭之日,入室,ㄊ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其容声。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周还出户谓荐设时也。无户者阖户,若食间,则有出户而听之。) 又《祭义》曰: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比时犹先时也。虚中言不兼念余事。)宫室既修,墙屋既设,百物既备,夫妇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修设谓扫除及黝垩。)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而进之。(百官助主人进之。)於是谕其志意,以其慌惚以与神明交,庶或俎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也。 又《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有五经。谓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莫重于祭谓以吉礼为首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惟贤者能尽祭之义。(怵,感念亲之貌。)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言内尽於己,而外顺於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于亲,其本一也。 又《祭统》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於伦,是之谓畜。(畜谓顺於德教。)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殁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殁,终也。) 又《祭统》曰: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伦犹义也。) 又《祭统》曰: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礻勺,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谓夏殷时礼也。)礻勺、,阳义也;尝、、阴义也。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尝。(夏者尊卑著而秋万物成。) 又《祭统》曰:周公旦有勋劳於天下,成王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是也。(言此者,善周公功也。) 又《表记》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极犹尽也。辨,分别政事也。《祭义》曰:“祭之日,里耠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又《表记》曰: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富之言备也。以传世之禄恭俭者之祭易备也。) 《礼稽命征》曰:天子祭天地、宗庙、六宗、五岳,得其宜则五丰,雷雨时至,四夷贡物,青白黄马,黄龙翔,黄雀集。(坤为地,得宜则五丰矣。土精上为轩辕,主雷雨得宜,故语瘭时至也。四渎四辅,故四夷各贡方色之马也。精为马,不言赤黑,义足通也。黄龙、黄雀皆土精也。) 《周易□豫□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又《困□九五》曰:利用祭祀。(祭祀所以受福也。)《象》曰:利用祭祀,受福也。 又《既济》曰: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礻龠祭,实受其福。牛,祭之盛者也。礻龠,祭之薄者也。居既济之时而处尊位,物皆济矣。将何为焉?其所务者,祭祀而已。祭祀之盛,莫盛修德,故沼之毛,蘩之菜,可羞于鬼神;故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是以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礻龠祭,实受其福也。 又曰:观盥而不荐,有孚若。(王道之可观者,莫盛於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於盥也。至荐则简略,不足复观。) 又《萃》曰:萃亨,王假有庙。(假,至也。王以聚至有庙也。)《彖》曰:王假有庙,至孝享也。(全聚乃得致孝之享也。) 《左传□桓公》曰:凡祀,启蛰而郊,(言凡祀通下三句天地宗庙之事。启蛰,夏正建寅之月,祀天南郊。)龙见而雩,(龙见建已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时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始杀而尝,(建酉之月,阴气始杀,嘉谷始熟,故荐尝于宗庙。)闭蛰而。(建亥之月,昆虫闭户,万物皆成,可荐者众,故祭宗庙。) 又《僖上》曰:五年,晋人执虞公而修虞祀,归其职贡于王。(虞所命也。) 又《僖中》曰:初,平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辛有,周大夫也。)见被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秋,晋秦迁陆浑之蕊褛伊川。 又《僖下》曰: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非礼也。犹三望,亦非礼也。礼不卜常祀,而卜其牲日,牛卜日曰牲。牲成而卜郊,上怠慢也。望,郊之细也。不郊,亦无望可也。 又《僖下》曰: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相,夏后启之孙也。居帝丘享祭也。)公命祀相,宁武子曰:“不可。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曾阝何事?相之不享于此矣,卫之罪也,不可以间成王、周公之命祀,请改祀命。”(改祀相之命也。) 又《文上》曰:大事于太庙,跻僖公,逆祀也。(僖是闵公兄,不得为父;子尝为臣,位应在下;今令居闵上,故曰逆祀也。)於是夏父弗忌为宗伯,(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也。)尊僖公,且明见曰:“吾见新鬼大,故鬼小,(新鬼,僖公既为兄,死时年又长也,故鬼。闵公死时年小,弗忌,明言其所见也。)先大後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君子以为失礼。礼无不顺。祀,国之大事也,而逆之,可谓礼乎?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鲧,禹父。契,汤十二世祖。)文、武不先不。(不,后稷子也。)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上祖也。仲尼曰:“臧文仲,其不智者三:作虚器,(谓居蔡山节藻也。)纵逆祀,(听夏父跻僖公。)祀爰居,三不智也。”(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外,文仲以为神,命国人祀之。) 又《昭七》曰:郑子产聘于晋,韩宣子曰:“寡君寝疾,今梦黄熊入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晋为盟主,其或未之祀乎?”韩宣子祀夏郊,晋侯有间。 又曰: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後也,舜重之以明德,至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 《公羊传□僖公》曰:曷为或言三卜,或言四卜?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礼,天子不卜郊。)三卜何以礼?求吉之道三。、尝不卜,郊何以卜?卜郊向礼也?卜郊何以非礼?鲁郊非礼也。(以鲁郊非礼,故卜耳。昔武王既没,成王幼小,周公居摄行天子事,制礼作乐,致太平,有王功。周公梦成王以王礼葬之,命鲁使郊,以彰周公之德,非正,故卜三吉则用之,不吉则免牲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土谓社。)天子有方望之事,(方望谓郊时所望,祭四方群神、日、月、星、辰、风伯、雨师、五岳、四渎及馀山川三十六所也。)无所不通;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曷为或言免牲,或言免牛?免牲,礼也;免牛,非礼也。免牛何以非礼?伤者曰牛。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则曷祭?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润千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此皆助天宣气布功,故祭天及之。)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尔。河海润於千里。 《梁传》曰:宫室不设,不可以祭。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义也,非享味也。 又《僖公》曰:夏,四月,不郊。四卜,非礼也。免牲者,为之缁衣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辞也;犹者,可以已之辞也。 《国语□楚语》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屈到,楚卿屈荡之子也。芰,菱也。宗老,宗臣。属,托也。)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建,屈到之子子木也。)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祭,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又《楚语》曰:子期祀平王,祭以牛俎于王。(子期,楚平王之子结也。牛俎,致俎于王也。)王问于观射父曰:“祀牲何及?”对曰:“祀加于举,(举,人君朔望之盛馔也。)天子举以太牢,祀以会,(太牢,牛羊豕也。会亦太牢。举,四方之贡。)诸侯举以特牛,祀以太牢;卿举以少牢,礼以特羊;大夫举以特牲,祀以少牢;(特牲,豕也。)士食鱼炙,祀以特牲;庶人食菜,祀以鱼。上下有序,则民不慢。”王曰:“其小大何如?”对曰:“郊不过茧栗,尝不过握把。”王曰:“何其小也?”对曰:“天神以精明临下民,故求备物,不求丰大。是故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纯,心纯一也。二精,玉帛也。三牲,牛羊豕也。四时,春秋冬夏也。五色,五采服也。六律,黄锺,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也。七事,天、地、人、四时之物也。八种,八音异种也。九祭,九州之助祭也。十日,甲至癸也。十二辰,子至亥也。)百姓、千品、万官、亿丑、兆民经入亥数以奉之,(百姓,百官受民姓也。千品,姓有彻品十为千品,五物之官陪属万为万官,官有十丑为亿丑。天子之田九亥,以养兆民,王取经入以食万官也。)明德以昭之,和声以听之,以告遍至,(遍至,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也。)明无不受休。天子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亲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必自射牛羊系豕,夫人必自舂其盛。况其下之人,其谁敢不战兢以事百神?” 《春秋繁露》曰:大雩者何?旱祭也。难者曰:“大旱乃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天地之所为,阴阳之所起也,或请焉,或怒焉,何也?”曰:“大旱者,阳灭阴也。阳灭阴者,尊压卑也。固其义也,虽大甚,拜请之而已,无敢有加也。大水者,阴灭阳也。阴灭阳者,卑胜尊也。故鸣鼓攻之,朱丝而胁之。” 又曰:古者岁四祭,因四时所生熟而祭先祖父母也。春曰祠;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夏曰礻龠;礻龠者,以四月煮面饼也。秋曰尝;尝者,以七月尝黍稷。冬曰;者,以十月进初稻也。 《论语□季氏》曰: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汝不能救与?”(旅,祭名也。诸侯祭山川在其邦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孔子意云泰山之神知礼过林放之贤远。)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孝经》云:春秋祭祠,以时思之。郑玄注曰:四时变易,物有成熟,将欲食之,先荐先祖,念之若生,不忘亲也。 《尔雅》曰:春祭曰祀,(祠之言食也。)夏祭曰礻勺,(新菜可也。)秋祭曰尝,(尝新也。)冬祭曰。(进品物也。)祭天曰燔柴,(既祭,积薪烧之。)祭地曰瘗埋,(既祭埋藏也。)祭山曰悬,(或或悬,置之于山川。《海经》曰,悬以告王是也。)祭川曰浮沉。(投祭水中,或沉或浮也。)祭星曰布,(布,散祭於地也。)祭风曰磔。(今俗当大道中磔狗云止风,此其象也。)是类是,师祭也;(师出征伐,类于上帝,于所征之地。)既伯既祷,马祭也。(伯,祭马祖也。将用马力,必先祭其先祖也。),大祭也;(五年一祭也。)绎,又祭也。(祭之明日,寻绎复祭。)周曰绎,(《春秋经》曰:“壬午酋绎。”)商曰肜,(《融音书》曰:“高宗肜日。”)夏曰复胙。(未见义所出也。) 《五经异义》曰:夏至,天子亲祀方泽,侍中骑都尉贾逵说:“鲁无圜丘方泽之祭者,周兼用六代礼乐;鲁下周,用四代,其祭天之礼亦宜损于周。故二至之日,不祭天地也。” 又曰:今《易》京说,臣动养君,其义理也。必望利下,弗养道厥,妖国有被于野祭者。 又曰:古《尚书》说,非时祭天谓之类,言以事类告也。肆类于上帝,时舜告摄,非常祭。 又曰:古《周礼》说,大宗伯凡礼大神、享大鬼、祭大,率执事而卜日。大鬼谓先王也。 《史记》曰:亳人缪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曰一太牢具,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城东南郊,常奉祀如忌方。其後,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後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孟康曰:枭,鸟名也,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物祠皆用之。破镜如ァ而虎眼。如淳曰: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以其恶鸟,故食之。)冥羊用羊祠;(服虔曰:神名也。)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乾鱼;阴阳使者以一牛。”(孟康曰:阴阳之神也。)令祠官领之而祠於忌太一坛旁。 《汉书》曰:高祖沛公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又曰:高祖微时,闻魏公子贤。及即位,每过大梁,常祀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家,岁四时奉祀公子矣。 又曰:张子房从高帝过济北,果得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及留侯死,并葬黄石家,伏腊祠黄石留侯。 又《郊祠志》曰:文帝下诏曰:“有异物之神见于成纪,无害於民,岁以有年。朕亲郊祀上帝诸神,礼官议无讳以朕旁。”有司礼官曰:“古者天子,夏祠上帝于郊,故曰郊。”于是天子始幸雍郊见五帝,以孟夏四日答礼焉。 又曰:宣帝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驱旄头剑挺,堕坠,首插泥中,刃向乘舆,车马惊。公孙贺筮之,有兵谋,不吉,卜还,使有司侍祠。是时,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子章为公车丞,亡在渭城界。中夜入庙,居郎间,执戟立庙门,待上至,欲为逆,发觉,伏诛。故事帝夜入庙,其後待明而入,自此始也。 又曰:孔光父霸为关内侯食邑。霸上书求奉孔子祭祀,元帝下诏曰:“其令师褒成君关内侯霸以所食邑户八百祀孔子焉。”故霸遣长子福数于鲁,奉夫子祠。 又曰:初,朱邑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啬夫,其吏民爱我,必葬桐乡。後世子孙奉尚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立祠。岁时祀祭,至今不绝。 卷五百二十六 礼仪部五 祭礼下 《汉书□郊祀志》曰:《洪范》八政,三曰祀。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旁及四夷,莫不修之。下至禽兽,豺獭有祭。(应劭曰:今孟春獭祭鱼,季秋豺祭兽。)是以圣王为之典礼焉。秦襄公攻戎救周,列为诸侯而居西,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祠白帝,其牲用卯驹、黄牛、羝羊各一云。其后十四年,秦文公东猎渭之间,卜居之而告。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李奇曰:音孚。)文公问於史淳,淳曰:“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用三牲,郊祭白帝焉。自未作,而雍旁故有吴阳武,(李奇曰:于旁田有吴阳地。)雍东有好,皆废无祀。或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奥,故立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常用事,虽殷周亦郊焉。其语不经见,绅者弗道。 又《郊祀》曰:始皇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苏林曰:当天中央齐。)其祀绝,莫知起时。 又《郊祀志》曰:文帝始幸雍郊,见五,祠衣皆上赤。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或曰:东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张晏曰:神明,日也。日出东壮。舍谓阳谷,日没于西也,故曰墓。)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于是作渭阳五帝庙,同宇,(韦昭曰:宇谓上同下异,礼所谓复庙同屋也。)帝一殿,面五门,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仪,亦如雍五。明年,夏,四月,文帝亲拜霸渭之会,以郊见渭阳五帝。五帝庙临渭,其北穿蒲地沟水。火举而祠,若光辉然属天焉。于是贵平,至上大夫,赐累千金,而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谋议巡狩封禅事。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遂因其直,立五帝坛,(孟康曰:直,植也。直其立处以位坛。)祠以五牢。 《东观汉记》曰:建武三年,上幸舂陵祠园庙,大置酒,与舂陵父老故人为乐。 又曰:桓谭字君山,沛人。章帝元和中,行巡狩至沛,令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又曰:李通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奉朝请。及有司奏请封诸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即日封通少子雄为邵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牢祀通父冢。 又曰:显宗拜马严持兵长史,将北军五校士、羽林兵三千人,屯西河美稷,卫护南单于,听置司马、从事。牧守谒敬,同之将军。敕严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时人荣之。 又曰:永平中,诏京兆右扶风,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出郡钱给萧何子孙,在三百里内悉令侍祠。 又曰:桓帝初,立黄老祠北宫,濯龙中,以文为坛,饰淳金钅口器,采色眩曜,祠用三牲,太官设珍馔,作倡乐以求福祥。 《汉皇德传》云:章帝诏使者,奉太牢,致祠唐尧於成阳□台。 袁山松《後汉书》曰:韩卓字子助,陈留人。腊日,奴窃食祭其母,卓义其心,即日免之。 《汉旧仪》曰:宗庙八月饮酎,用九大牢。元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帝于五。三岁一辩,皇帝自行他祠,不出。祭天,紫坛幄帷,高帝配天,居室下,西向,绀幄席。 又曰:宗庙三年一大祭之,子孙诸帝以昭穆坐于高庙。神皆合食,设左右坐。高祖南面,绣幄帐,堂上,西北隅,曲。几黄金钅口器,每太牢中分之。右辩上帝,左辩上后,俎馀委肉积于前殿,千斤,名曰堆俎。子为昭,孙为穆,昭西曲屏风,穆东面,皆曲几如高祖馔陈其右,各配其左,坐如祖妣之座法。 又曰:原庙一岁十二祠,有闰加,皆用太牢。 又曰:惟八月饮酎,车驾夕牲,牛以绣衣之。皇帝暮视牲,以鉴燧取水于月,以阳燧取火於日,为明水火。左袒以水沃牛右肩,手执鸾刀,以切牛毛血荐之,而即更衣。 又曰:五仪元年,儒术奏施行,董仲舒请雨事,始令丞相以下求雨。雪曝城南,舞童女祷天神五帝。五年,始令诸官止雨。朱绳萦社,击鼓攻之。 又曰:祭五岳,祠用三正色牲。十月涸冻,二月解冻,皆祭祀,乘传车,称使者。祭四渎,用三正色牲,沉裥马。祭人先於陇西西县,人先山皆有土人,山下有埒,如种菜畦。中各有一封。祭参辰星辰于池阳谷,口,夹道左右为坛营,覆地各周三十六里。 又云:祭西王母于石室,皆在所二千石、令长奉祠。汉五年,修复周室旧祀,祀后稷于东南。常以八月祭一太牢,舞者七十二人,冠者五六三十人,童子六七四十二人,为民祈农报功。 又曰:凡圣王之法,追祭天地,日月星辰,山川万神,皆古之人。能纪天地五行气,奉其功以成人者也。故其祭祀皆以人事之礼,食之所食也,非祭食天与土地金木水火石也。又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皆古帝王凡八十一姓。 《汉末英雄记》曰:公孙瓒,字伯,举上计吏。郡太守刘其以事犯法,槛车征。伯衤衣平帻,御车到洛阳。其当徙日南,伯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举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与先人辞於此。”再拜,慷慨而起。其时州里人在京师者,送行见之,及观者莫不欷。 《魏志》曰:管宁恒着布襦、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柱杖,不须扶侍。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着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宁少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 又曰:南国常用十月祭,氏民昼夜饮酒歌舞,名之为舞天。又祭虎以为神。 《吴志》曰:赤乌年,有南乌衔鹊堕东馆,丞相朱据燎鹊以祭。 干宝《晋纪》曰:帝配飨魏太祖庙。有奏诸功臣从飨者,更以官为次,在荀郭之上。 《后魏书》曰:胡处少弧,言及父母,则若孺子之号。敦煌潜家善酿酒,每节常送一壶,以给祭事也。 沈约《宋书》曰:羊玄保自少至老,谨于祭奠,四时珍新,未得祠者,口不妄尝。 《齐书》曰:张冲,永明八年为假节监青冀二州,行刺史事。冲父初卒,遗命曰:“祭我必以乡土所产,无用牲物。”冲在镇西时,还吴国取果菜。每至蒸尝,辄流涕荐焉。 《家语》曰: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下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及二年必亡矣。”後一年而亡。 《孔丛子》曰: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幸阙里,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已上者六十三人,命儒者讲论。 《尸子》曰:先王之祠,礼也。天子祭四极,诸候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亲也。 《白虎通》曰:王者祭宗庙,亲自取禽者,尊重先祖,必欲自射加功力。 又曰:《王制》曰: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春曰祠者,物微,故祠名之;夏曰礻勺者,麦熟进之;秋曰尝者,新谷熟;冬曰蒸,蒸者为众,冬之时,物成者众。 《益都耆旧传》曰:蜀郡张宽,字叔文,汉武帝时为侍中。从祀甘泉,至渭桥,有女子浴于渭水,乳长七尺。上怪其异,遣问之。女曰:“帝後第七车知我所来。”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祀者,斋戒不严,则女人星见。” 《汝南先贤传》曰:薛苞归先人冢侧坊中,种稻以祭祀,芋以充饥。耽诗悦礼,玄虚无为,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不就。 王歆之《神境记》曰:九疑山既出林,过溪望见舜庙,在郡山之下。而插构水际,杳若灵居矣。余亲负劲策,致祠灵堂,乃躬就斋洁奉奠。其宵,水月如镜焉。涧微响,乃闻庙里若有弦歌者,声调如近,察复缅邈。此其五弦之音,南风之响乎? 解道虎《齐记》曰:临淄城南十五里,天齐渊五泉并出,有异于常,故庙屋以同。瓦有天齐字,在齐八祠,祠天于此,故名云。 《越绝书》曰:越王既得平吴,春祭三江,秋祭五湖。因以其时为之立祠,垂之来世,传之万载。邻邦乐德,皆来取之。 《吴越春秋》曰:夫差帅诸群臣出国东,祠子胥江水滨,诸臣并在。夫差乃言曰:“寡人蒙先王之遗恩,为千乘之王,昔不听相国之言,乃用谗佞之辞,至令相国远没江海。自亡已来,惑惑,如雾蔽日,莫谁与言!”泣下沾衿,哀不自胜。左右群僚,莫不悲伤。 《十二洲记》曰:昔禹治洪水,既毕,乃乘桥车到锺山,祠上帝于北河,归大功于九河也。 《襄阳记》曰:诸葛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不合,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也。 挚虞《杂祀议》曰:故事,祀皋陶于廷尉寺,祭先圣于大学也。 桓子《新论》曰:昔楚灵王骄逸轻下,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斋戒洁鲜以祀上帝,礼群神,躬执羽绂,起舞坛前。吴人来攻,其国人告急,而灵王鼓舞自若,顾应之曰:“寡人方祭上帝,乐明神,当蒙福佑焉。不敢赴救。”而吴兵遂至,俘获其太子及后姬以下。甚可伤。 《论衡》曰:鲁文公逆祀,去者三人;定公顺祀,叛者五人。贯于俗者,谓则礼为非;晓礼者寡,则知是者稀。 又曰:凡祭祀之义有二:一曰报功,二曰循先。报功以勉力,循先以崇恩也。 黄帝问玄女兵法曰:六甲将及夫人姓名服色。曰:其将皆着赤帻小冠带,白绶绞,夫人足皆各像其禽兽足。凡欲治致神,当于帛上书诸神名,如法祭荫。齐事六,曰见形六,十日一祭,合诸神祭之。祭法:脯长一九,广三寸,白茅为籍,编以青丝。籍长二尺四寸,广六寸,饼枣栗并脯置籍上。丕皆黑,中以丹沙九两,盛米囊九枚,置北斗座上,中为九星。六甲坐外,四面十二座,座前一丕。受道者坛东北祭,南向再拜祝。 《军令》曰:金鼓幢麾隆衡皆以立秋日祠。先时,一曰主者请祠。其主者奉祠,若出征有所克获,还亦祠。向敌祠,血于锺鼓。秋祠及有所克获,还但祠,不血锺鼓。祝文某官使主者,某敢告隆衡金鼓幢麾。夫军,武之器者,所以正不义,为民除害也。谨以立秋之日,洁牲黍稷旨酒而敬荐之。 又曰:常以己丑日祠牛、马,先祝文曰:某月己丑,某甲敢告马牛先。马者,兵之道。牛者,军农之用。谨洁牲黍稷旨酒,敬而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