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 第 365 页/共 737 页

又曰:陆贾使南越,赵他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吕后时病免归家。有五男,乃出所使越橐中装,卖千金,凤耠其子,各二百金,令为生产。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舞鼓吹琴瑟侍者十人。宝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欢、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剑及车骑从者。” 又曰:金日字翁叔,休屠王太子也。父以降汉见杀,与母阏氏弟俱没入官。後拜光禄大夫。既亲近,未尝有过,武帝甚信爱之。日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嘉之;及死,诏图形於甘泉宫,曰休屠王阏氏也。日每见画,常拜泣不止。 又曰:霍去病父仲孺,河东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侍者卫少儿私通,生去病。仲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子,因绝不相闻。久之,去病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至平阳传舍,遣吏迎仲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知为大人之遗体也。”仲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仲孺买田宅奴婢而去。 又曰:严延平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为河南太守,冬月传属县囚会论府上,流血数里,河南号屠伯。母见责之曰:“汝宣化千里,不闻仁爱,而杀人立威名,岂为人父母哉?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意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东归扫墓地耳!”岁馀,果败。延年兄弟五人,皆有吏才,并至大官,东海号为万石严妪。 又曰:隽不疑为京兆尹,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有所平反,活几人。即不疑多有平反,母喜而为之食;或无所出,母怒而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後汉书》曰:窦武罪裎平,扶风人。初,武母产武,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後母卒,葬,有一大蛇自榛草出,击柩流血,若哀泣之容。时人以为窦氏之祥。 又曰:杨彪为太尉,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君何瘦之甚也?”彪曰:“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改容。 又曰: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建宁二年,大诛党人,滂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仲博,滂弟也。)滂从龙舒君归之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何恨。”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又曰:黄宪字叔度,汝南人。世贫贱,父为牛医。袁阆母谓阆曰:“汝从牛医儿来耶?”对曰:“阆不见叔度,自以为及;既睹其人,则瞻之在前,忽然在後,固难测矣。” 又曰:庐江蔡宗,字孟承。兢廉严正,其子未尝见面。子为二千石,求谒宗。宗下帷,不许。子伏於庭,其母穿壁,使其子窥之,乃识仪貌。 又曰:崔发仕王莽,位至大司空。母师氏通百家之言,莽以殊礼之,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乘文轩丹毂。 又曰:张甫字孟侯,汝南人。为太尉,虽在公位,父常居田里。每有迁职,辄一诣京师。公卿罢朝,俱诣甫府,奉酒上寿,时人荣之。 《吴志》曰:蒋钦母疏帐缥被,妻妾布裙。孙权叹其在位能守约俭,敕御府为母作被及帏帐。 《晋书》曰:刘忄炎字真长,沛人。少清远有奇才,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以为养,虽筚门陋巷,晏如也。 又曰:伏滔字玄度,平昌人。甚有才学知名,拜著作郎。孝武会西堂,滔预坐。还,下车,先呼子系曰:“百人高会,天子先问伏滔在座不。此固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如何?” 又曰:汜毓字稚春,济北卢人。奕世儒素,敦睦九族。时人号之“儿无常父,衣无常主。” 又曰:荀羡字令则,清和有准。才年七岁,遇苏峻难,随父在石头。峻甚爱之,恒置羡於膝上。羡乃阴白其母曰:“得一利刀,子足以杀贼。”母掩其口。 又曰:虞谭母孙氏,训子以节义,朝廷嘉之,拜昌武太守,丞相已下皆拜之。年九十五,谭立养堂於家。 又曰:郄诜,济阳人。对策高第,拜议郎。母忧去职。母在日,苦病车。及亡,不欲车载,家贫无以市马,乃於住堂北壁外假葬,朝夕拜哭。养鸡种蒜,竭其方术。丧过三年,得马八匹,舆棺至冢,负土成坟。 又曰:韩康伯,颍川长社人。母殷氏,高明有行,家恒贫。伯年数岁,大寒,母为作布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着布襦,寻复作裤。”伯曰:“不须。”母问故,曰:“火在斗中,柄热;今上着襦,下亦当暖矣。” 又曰:羊耽妻辛氏,陇西人,侍中毗之女。聪明有才鉴。锺会为镇西,请其子为参军。母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於亲,出则致节於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无贻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恕乎?”後会至蜀,果反,竟以道全身。 又曰:桑虞字子深,魏郡黎阳人。五代义居,闺门雍睦。青州刺史苻朗甚重之,尝诣虞家,升堂拜母。时以为荣。 又曰:周ダ母李氏字洛秀,汝南人。中兴时,ダ等并列显位。常冬至置酒,洛秀举酒赐三子曰:“吾本渡江托足无所,不谓尔等并居贵位、在吾目前,吾复何忧?”嵩起曰:“恐不如尊旨。伯仁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ウ,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抗直,亦不容於世。惟阿奴碌碌,在阿母前耳。”阿奴,谟小字也。后果如其言。 又曰:刘琨为并州刺史,母谓之曰:“汝能弘济经略,驱驾豪杰,专欲除胜己以自安,当何以济?祸必及我也。”後父母并为刘聪所害。 又曰:朱序字次伦,义阳人。镇襄阳,苻坚令苻丕围序。序母韩氏自登城履行,谓西北角必先破受弊,遂领百馀婢及城中女同丁筑城三十馀丈。後贼果从西北角攻,众溃城破。遂固新筑。丕用引退,得免城破。襄阳人谓此城为夫人城。 《宋书》曰: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以平江陵功转右将军。父仲字子由。兴世致位给事中,欲往襄阳,父爱恋乡里,不肯去。尝谓兴世曰:“虽田舍翁,乐闻鼓角,汝可送一部与吾,行田时吹之。”兴世素俭谨畏法,白父曰:“此乃天子鼓角,非田舍翁所吹。”乃止。兴世欲拜墓,仲子曰:“汝卫从甚多,恐先人惊怖。”兴世减撤而行。 又曰:朱修之,义阳人。加建武将军,留戍滑台,为索虏所攻。母悲忧。一旦,乳汁惊出,因号恸,告家人曰:“我老,非有乳汁之时。今忽如此,我儿必殁矣。”後数日,凶问至,修之果以此日陷殁。 《梁书》曰:王僧孺幼贫,其母鬻纱布以自业。尝携孺於市,道涂中逢中丞卤簿驱迫,落沟中。及孺拜中丞日,引孺清道,悲不自胜。 刘《梁典》曰:张充字延符,吴人。父绪特进,有重名。充少不拘细行,肆意畋放。时绪请假还吴,始入西郭,值充正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犬。遥望见父,乃脱放鹰绁犬,向舟而拜。绪曰:“一身两役,无亦劳乎?”充跪对曰:“充闻三十而立,今二十九年矣,请至来岁,终身折节。”绪曰:“若过而能改,乃颜子矣。”及明年,乃一朝易操,寻师就学,博览今古,郁为名士。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曰:苏峻作逆,领军卞壶,以王师败绩,遂单骑赴难,二子盱随之俱殁。母裴氏抚尸而哭之:“父为忠臣,子为孝子,夫何恨乎!”征士翟阳闻之,叹曰:“父死於前,子殁於後,忠孝之道萃於一门,可谓贤矣。” 又曰:吴司徒孟宗,少从南阳李肃学。母为作厚褥大被。或问其故,曰:“小儿无德可容,而学者多贫,故为广被,可得气类相接也。” 《列女传》曰:邹氏,孟轲之母。见孟子少而学归,母方织,问之曰:“子之废学,若吾断织。”孟子惧,因更勤不息,遂为大儒。 《世说》曰:华歆遇子弟甚整,虽ウ室之内,俨然若朝典也。 又曰:陈元方遭父忧,哭泣哀恸,容体骨立。其母悯之,窃以锦被蒙之,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四方是则,如何当丧以锦被焉?孔子曰:衣夫锦,食夫稻,於汝安乎?吾不取也!”因奋衣而去。自後宾客绝数百日。 继母 《仪礼》子夏传曰:继母如母。何以如母?继母之配父,与因母同,故孝子不敢殊也。 《东观汉记》曰:应慎字仲华,为东平相。事後母至孝,精诚感应,梓树生厅前屋上,徙置府庭,繁茂长大。 《後汉书》曰:鲍永字君长,上党人,事後母至孝。妻于母前叱狗,永遂去之。 《晋书》曰: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初适扶风马元。元卒,为玄继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抚前妻子如己所生。 又曰:王祥字休征,琅琊人,至孝。继母朱氏不慈,由是失爱於父,令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令守丹奈实。每风雨,则抱而泣。母常思黄雀炙,忽有黄雀数十飞入幕,遂以供母。 《三十国春秋》曰:王延九岁,丧母,行孝有闻。後母卜氏御之无道,延恭事弥谨。卜常取蒲穰败麻与之贮衣,延知而不言。卜冬月杖之,流血,令求生鱼。延扣冰恸哭而得,与之。卜乃心悟,抚之如所生也。 又曰:晋安帝时,郭逸妻以大竹杖打逸前妻之子。子死,妻因弃市,如常刑。 《家语》曰:曾参,武城人,志存孝道。後母遇之无恩,其妻藜蒸不熟,出之。人曰:“此非七出也。”答曰:“藜蒸小物,不用吾命,况大事?”遂遣之,终身不娶。其子请焉。告之曰:“高宗以後妇出孝已,尹吉甫以後妻嫉伯奇,容知其得免非乎?” 《琴操》曰:尹吉甫,周卿也。子伯奇母早亡,吉甫更娶後妻,妻乃谮之於吉甫曰:“伯奇见妾美,欲有邪心。”吉甫曰:“伯奇慈仁,岂有此也。”妻曰:“置妾空房中,君登楼察之。”妻乃取毒蜂缀衣领,令伯奇掇之。於是吉甫大怒,放伯奇於野。宣王出游,吉甫从之,伯奇作歌以感之。宣王闻之,曰:“此放子之辞也。”吉甫乃求伯奇而感悟,遂射杀其妻。 《搜神记》曰:衡农字剽卿,东平人。少孤,事继母至孝。常宿于他舍,值雷雨,频梦虎啮其足。农呼妻相与出於庭,叩头三下。屋忽然而坏,压死者三十馀人,惟农夫妻获免。 卷五百一十二 宗亲部二 伯叔 《释名》曰:伯,把也,把持家政也。父弟为仲;仲,中也,位在中也。仲父之弟曰叔父;叔,少也。叔父之弟曰季;季,癸也。甲乙之次,癸在下也。 《说文》曰:伯,长也。 《尔雅》曰:父之昆弟,先生为世父,後生为叔父。 《礼记□檀弓》曰: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伯文,殷时滕君也。爵为伯名文。) 《家语》曰: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偕仕。孔子往过孔蔑而问焉。曰:“自汝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未有所得,而亡者三:王事若聋,(聋宜为袭,前後相积袭也。)学焉得习,(言不得习学者。)是学不得明也;俸禄少,饣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道阙也。其所亡者三,即此谓矣。”孔子不悦,往过子贱,问如孔蔑。对曰:“自来仕者,无亡而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而行之,是学益明也;俸禄所供,被及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也有公事,而兼以吊死问疾,是朋友信笃也。”孔子喟然,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也!” 《汉书》曰:初,高祖微时,尝避事,时与宾客过其丘嫂食。(应劭曰:丘氏女也。孟康曰:西方谓亡女胥为丘胥。丘,空也。兄亡,空有嫂也。晋灼曰:丘,大也。大嫂为家嫂也。)嫂厌叔与客来,阳为羹尽轹釜,客以故去。而已,视釜中有羹,由是怨嫂。及立齐代王,而伯子独不得侯。太上皇为言,高祖曰:“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封其子信为颉羹侯。 又曰: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宣帝时为太子太傅。兄子受字公子,为少傅。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叔侄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又曰:王莽字巨君,孝元皇后之弟子。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辅政凡九侯、五大司马,惟莽父曼早死,不侯。五侯子争侈靡,莽独孤贫,折节为俭;受《礼经》,勤身博学,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整;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世父凤病,莽侍疾,乱垢面。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黄门侍郎。 《东观汉记》曰:郑均好义笃实,事寡嫂,收儿,恩礼甚至。 又曰:魏谭有一孤兄子,年一二岁,常自养视。遭饥馑,分升合以相生活。谭时有一女,生裁数月,念无食,终不能两全,弃其女,养活兄子。州郡高其义。 又曰:桓荣卒,子郁当袭爵,让於兄子。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又曰:淳于恭养兄崇孤儿,教训学问。时不如意,辄呼责数,以捶自击其胫,欲以感之。儿惭负,不敢复有过。(《袁子》又载。) 又曰:郅恽友董子张,叔父及为乡里民所害,子张病,恽往候之,气绝良久,复视恽,欷不能言。恽曰:“知子不悲天命,痛仇不复也。”恽即起,将客取仇人头以示。子张见之,悲喜,因绝。 《後汉书》曰: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後,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 谢承《後汉书》曰:魏霸字峤卿,济阳人。为钜鹿太守,与兄子同苦乐,不得自异。 又曰:许荆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家会众操兵至荆家,欲杀世。荆始从府休归,与相遇,因出门,解剑长跪曰:“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相教。既兄早殁,一子为嗣,如令死者,伤其灭绝。今愿杀身代世塞咎。虽死以往,犹谓更生。”怨家扶起荆曰:“许掾,郡中称为贤,吾何敢相侵。”因遂委去。 华峤《後汉书》曰:薛苞弟子求出,苞不敢止,乃中分其财,奴婢引其老者,曰:“与我共事久,若不能使也。”田庐取其荒颓,曰:“吾少时所治,意所恋也。”器物取其朽败,曰:“我服食久,身口所安也。” 袁山松《後汉书》曰:范丹为莱芜长,去官於市卖卜,妻纺绩以自给。丹弟子恺见丹在蕃不完,载柴将客藩之。时丹适行,还,怒敕子拔柴,载以还之。 《後汉书》曰: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闻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而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襟结,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而重之,不愿汝曹效之。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又曰:范迁字子庐,沛国人也,为司徒。及在公,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可馀俸禄,以为後世。”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後!”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又曰: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兄子。 又曰: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吾兄子尝疾,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又曰:张属字伯达。父歆为淮阳相,终於汲令。属性笃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後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自身寄止。 又曰:中常侍赵忠言於省内曰:“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作何?”叔父太傅隗闻而呼绍,以忠言责之。绍终不改。 又曰:戴封遭伯父丧,去官。 又曰:沮授为曹操所执,授曰:“叔父母弟悬命袁氏,若蒙公灵,速死为福。”操叹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遂赦而厚遇焉。 又曰:刘矩字叔方。少有高节,以叔父辽未得仕进,遂绝州郡之命。 又曰:伏恭字叔齐,司徒湛之兄子。湛弟黯位至光禄勋,无子,以恭为后。 《魏书》曰:荀攸字公达,祖父昙。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推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奸乱。”衢悟,乃推问,果杀人亡命。因是异之。 又曰:卢毓字子家,涿郡人也。父植有名於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 又曰:王昶字文舒,太原人。其为兄子及子作名字,皆一依谦实,以见其意。故兄子默字处静,沉字处道,其子浑字玄冲,深字道冲。遂书戒之曰:“夫为人子之道,莫大於宝身全行,以显父母。” 又曰:毛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兄孤子甚笃。 又曰:张范子陵及弟子戬为山贼所得,范直诣贼,请二子。贼以陵还范,范谢曰:“诸君相还儿,厚矣。夫人情虽爱其子,然吾怜戬之小,请以陵易之。”贼义其志,悉以还范。 又曰:王基字伯与,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抚养甚笃,亦以孝称。 又曰:高慎字孝甫,敦厚少华,有沉深之量。抚育孤兄子五人,恩义甚笃。琅琊相何英嘉其履行,以女妻焉。 《蜀志》曰:诸葛亮初未有子,求兄子乔为嗣。瑾启孙权遣乔来西,亮以乔为嫡子,故易其字焉。拜为驸马都尉。 王隐《晋书》曰:庾衮孤兄女曰芳,将嫁,美服具矣,衮刈荆苕为箕帚焉,召诸子集之于堂,男女以班而命芳曰:“汝芳少孤,今汝适人,将事舅姑,洒扫庭内,妇人之道也。故赐汝以此,匪器之美,欲汝之温恭,朝夕虽休,勿休也。” 又曰:魏舒容貌质朴,少号迟钝,人莫之知。惟叔父衡知其奇,每有宾客造己,常劝使过舒,言吾兄子非常人也。 臧荣绪《晋书》曰:阮籍随叔父至东,兖州刺史王昶闻籍奇伟,请与相见。乃叹息,以不能测也。 又曰:王湛字处冲,司徒浑之弟也。兄子济轻之,尝诣湛,见床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湛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济请言之。湛因剖析玄微,妙有奇趣,皆所未闻也。济才气抗迈於湛,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忄栗然,心形俱肃,遂留连弥日,累夜自视缺然。乃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之罪也。”济有从马绝难乘,济问湛曰:“叔颇好骑否?”湛曰:“亦好之。”因骑此马,姿形既妙,回策如素,善骑者无以过之。又济所乘马,湛爱之。湛曰:“此马虽快,然力薄不堪苦行。近见督邮马当胜,但刍秣不至耳。”济试养之,而与己马等。湛又曰:“此马虽快,任方知之,平路无以别也。”於是当蚁封内试之。济马果踬,而邮马如常。济益叹异,还白其父曰:“济始得一叔,乃济以上人也。”武帝亦以湛为痴,每见济,辄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及是,帝又问如初。济曰:“臣叔殊不痴。”因称其美。帝曰:“谁比?”济曰:“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湛闻曰:“欲处我季孟间乎?” 又曰: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人也。叔父融,俱好《老》、《易》。融与浩口谭论词屈,著篇则融胜浩。由是为风流谈论者所宗。 又曰:邓攸逃奔,石勒,以牛马负其妻子而去,担其儿及其弟子缓,度不能两全,遂弃其己子,卒以无嗣。缓服攸丧三年。 又曰:谢安字安石,於山东营墅楼馆,林竹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安殊不以屑意。 又曰:徐苗字叔胄,高密淳于人也。其兄弟皆早亡,抚养孤遗,慈闻州里。田宅奴婢,尽推与之。 又曰:谢玄罪褡度,以勋封康乐县公。陈以先封东兴侯,赐兄子玩。诏听之,更封玩豫宁伯。 又曰:罗宪兄子尚,字敬之。少孤,依叔父宪。 又曰:刘曜逼长安,凉州刺史张叔父、西海太守肃请为先锋击曜,曰:“孤死首丘,心不忘本。锺仪在晋,楚弁南音。肃受晋宠,割符列位。羯逆滔天,朝廷倾覆,晏安方裔,难至不奋,何以为人臣?”曰:“门户受重恩,自当阖宗效死。但叔父春秋已高,气力衰竭,军旅之事,非耆耄所堪。”乃止。既而闻京师陷没,肃悲愤而卒。 又曰:慕容超字祖明,德之兄北海王纳之子也。苻坚破邺,以纳为广武太守。数岁去官,家于张掖。德之南征,留金刀而去。及垂起兵山东,苻昌收德诸子,皆诛之。纳母公孙氏以耄获免。纳妻段氏方娠,未决,囚之於郡。狱掾呼延评,德故吏也,尝有死罪,德免之。至是,将公孙及段氏逃於羌中而生超焉。年十岁,而公孙卒。临终,授超以金刀,曰:“若天下太平,汝得东归,可以此刀还汝叔也。”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何充字次道。道年在童龀,伯父遂谓之曰:“我为小儿时,亡伯车骑。”谓我:“汝後当与伯父争名。汝令器宇深弘,亦当出我右。” 又曰:时氐贼强,侵寇无已,朝议求文武良将可以镇遏北方者。卫将军谢安曰:“惟有兄子玄可堪此任。”中书郎郄超闻而叹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於是征还,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又曰:陆纳字祖言,为吴兴太守。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纳兄子ㄈ怪纳无供办,复不敢问,乃密作数十人供。安至,纳设茶果而已。ㄈ下精饮食,客罢,纳大怒,杖ㄈ四十,云:“既不能光益父叔,乃复秽我素业。” 《三十国春秋》曰:羊祜都督荆州,镇襄阳。时祜有平吴之志,方树基址,擢王浚为巴郡太守,将委以巴峡之任。祜兄子暨谓祜曰:“观浚为人,志大者侈,不可专任。”祜曰:“有大才,必可用也。”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矣,知人则哲,叔子之谓乎? 又曰:安帝时,以刘镇之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不受。镇之,毅季父也。义熙初,谓毅蕃曰:“汝辈才力势运,足以得志,当身争耳。我不就汝求位求财,又不受汝罪累。”每见毅等道从吏卒,到门,辄骂诟之。毅甚敬畏,每未至宅数百步止,与白衣数人而进,仪卫悉不自随。及至毅败,天下服其先见,而刘裕甚敬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