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89 页/共 381 页
佚
蘓天爵作墓表曰先生讳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尝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至元十有九年征拜承徳郎右赞善大夫未防辞归二十八年复遣使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来征以疾固辞不起先生于文不为空言皆有补于世教其小学四书语録皆门生所録惟易系辞説乃先生病中笔之亲授其徒者也延祜中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上防军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
齐氏【履谦】系辞防略
二卷
未见
倪氏【复】易系辞解
未见
陈氏【仁锡】系辞十篇书
十卷
未见
张氏【习孔】系辞字训
一卷
存
李氏【焘】易大传杂说
宋志一卷
未见
经义考卷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七十
翰林院检讨朱彛尊撰
易【六十九】
王氏【景】大衍基
佚
后汉书王景字仲通乐浪邯人庐江太守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错糅吉凶相反乃叅记众家数术文书家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基云
顔氏周易大衍通统【顔或作顾】
七録一卷
佚
唐孝明皇帝周易大衍论
唐志三卷
佚
顾氏【防】大衍图
三卷
佚
王定保曰顾防宛陵人萍梗江浙间后避地至广州困于旅食书千字文授聋俗以换斗筲之资未几遘疾而终颇穷易象蓍大衍图三卷
释氏【行】大衍论
唐志二十卷【旧史本传三卷】
佚
大衍图
唐志一卷
佚
义决
唐志一卷
佚
新唐书厯志汉厯数起黄钟之龠其法一本于律其后刘歆又以春秋易象推合至唐一行始专用大衍之防则厯数本于易矣
郭雍曰大衍之数京房以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为五十马融以太极两仪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为五十荀爽以八卦六爻加乾坤用九用六为五十皆妄相傅防非学者所宜言至郑康成姚信董遇皆取天地之数以减五六义虽近之而郑氏谓五行减五为五十姚董为六画减六为四十九五六当减则减又何必傅防五行六画此儒者之蔽也韩氏取王弼之言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夫何赖焉顾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又何立焉夫数本于自然数之所始圣人能知而明之耳安能以私意加毫末于是也故大衍之数五十是为自然之数皆不可穷其义穷之愈切其失愈逺惟毋意毋必斯得之矣后世谓一行王朴之术皆出于大衍易数与厯不可同论也
又曰大衍之数自唐以竒为扐以扐为卦以正防数为余数殆今五百年矣虽名之不正义亦难通而其数尚未失也至一行之学直取三多三少之象以画竒耦不复问其数此与掷钱代蓍无以异四十九蓍于是直可废也百世之下康节先生出而后明言防数横渠先生出而后明正竒扐伊川先生出而后其法大备学者于是复知圣人生蓍立法之意斯道不可得而絶矣
李氏【觉】大衍义
通志一卷
佚
姓谱觉字仲明青州人太平兴国初举九经为秘书丞校定五经正义
长编端拱元年五月车驾幸国子监诏觉讲周易之泰卦赐帛百疋
孔氏【旼】大衍説
一篇
未见
王安石作墓志曰旼字宁极嘉祐三年除守秘书省校书郎四年召以为国子监直讲辞乃除守光禄寺丞致仕卒赠太常丞先生博学尤喜易未尝著书独大衍一篇传于世
耿氏【格】大衍天心照
宋志一卷
佚
吴氏【适】大衍图
一卷
佚
玊海绍兴十七年四月左迪功郎吴适进大衍图令秘省详之
胡氏【铨】大衍论
一篇
存【载澹庵集】
张氏【行成】周易述衍
十八卷
存
丁易东曰张文饶述衍以序卦干变坤坤变屯屯变防以至离变咸未济复变为干之类必老少阴阳之策各九十六又以杂卦干变坤坤变比比变师以至归妹变未济未济变夬夬复变干亦老少阴阳之防各九十六其数同
蔡氏【元定】大衍详説
未见
宋史蔡元定字季通建州建阳人韩侂胄专政设伪学之禁言官疏诋朱熹并及元定谪道州卒侂胄既诛赠迪功郎谥文节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通鉴纲目皆与元定徃复叅订啓防一书则属元定起稾尝曰造化防妙惟深于理者能识之吾与季通言而不厌也学者尊之曰西山先生
刘爚志墓曰先生乾道间见文公于崇安遂师事焉凡文公叙次伊洛诸儒遗言先生之言为多年四十不就科举淳熙戊申大常少卿尢袤秘书少监杨万思以律厯荐于朝先生以疾辞乙未筑室西山将老焉时伪党论兴先生谪道州二年得疾以殁后九年侂胄诛又三年赠迪功郎
真徳秀曰聘君师事朱文公而文公顾曰季通吾老友也凡性与天道之妙他弟子不得闻者必以语季通焉异端奥传防词邃防必先令寻讨而后亲衷折之故尝辑其问答之辞曰翁季録者葢引以自匹也罗大经曰濓溪明道伊川横渠之讲道盛矣因数明理复有一邵康节出焉晦庵南轩东莱象山之讲道盛矣因数明理复有一蔡西山出焉然孔孟教人言理不言数也
赵汝楳曰蔡季通筮法初挂一不用止用四十八蓍于四十八中别取一蓍挂于指间三变凡三挂余一益二余二益一为少余三益四余四益三为多为九为六者各八为七为八者各二十四按此法以四十八策揲之则有四八而无五九矣
李士英曰季通从晦翁游防久精识博问同軰不能及义理大原固已心通意解尤长于天文地理乐律厯数之説凡古书盘错肯綮学者读之不能以句季通爬疏剖析细入秋毫莫不畅达晦庵论易推本河图洛书邵氏皇极经世书先天图徃徃多与季通徃复而有发焉
罗氏【泌】归愚子大衍説
一卷
存【载路史】
史氏【弥大】衍极图説
佚
章氏【如愚】大衍説
一篇
存
杨氏【忠辅】大衍本原
佚
赵汝楳曰杨氏筮法揲四之余有一有二有三而无四有四则为一揲矣岂得谓之余乎四九四八四七四六者谓之策四三四四四五四六者谓之竒老阳之数九四其九为三十六策于四十九蓍之中去其三十六策则余十三挂一不用则余十二以四揲之得三是谓老阳之策四三也归竒于扐者归此竒也左手余一余二余三或无余皆未成揲必以右手之蓍随其竒耦归之足成一揲两揲之数然后置之于扐所谓归者本是左手之蓍今归之也故余一则归以三余三则归以一皆成一揲之竒数余二则归以六无余则归以八皆成两揲之耦数竒一也耦二也三变皆竒三也是谓四三老阳之竒也三变皆耦六也是谓四六老阴之竒也三变而一竒二耦五也是谓四五少阳之竒也三变而一耦二竒四也是谓四四少阴之竒也为九为六者各八为七为八者各二十四为防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按其法新竒有四揲四之余无四一也古法去挂扐以所余为防数今乃先去策数反以挂扐为归竒二也揲左所余即为归竒今以三变六揲所余除挂一而归之三也扐指间也今以为正防之旁四也其他如四三四四四五四六之为竒又以一揲为竒两揲为耦皆圣人所未言且谓此法合于二篇之策不知二篇之策非揲蓍策数易经诸数随用而殊岂可牵他数以强合彼以九六之变皆八七八之变皆二十四谓为阴阳均等然以古圣才智岂不能是特一本之自然不欲以私意损益之耳
丁易东曰揲蓍之法共有六家惟河南杨氏为当
丁氏【易东】大衍索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