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797 页/共 1125 页
闰七月九日,户部侍郎、新知郓州庞籍遇正衙序百官班立在大卿之下。籍罢相出〔知〕郓州,序班无特旨,御史台检仪制序位。
十月一日,诏新除尚书礼部侍郎、充三司使田况起居立位在观文殿学士高若讷、王举正之上。皇佑初,张尧佐以礼部侍郎、三司使位观文殿学士、刑部侍郎丁度之上,故用为例。二日,三司使、尚书礼部侍郎田况言:「窃闻合门定臣立位在观文殿学士之上。伏缘高若讷曾任枢密使,王举正官是尚书,与前来张尧佐、丁度立位事体不同。望令臣位举正之下。」诏况常朝起居并依石位,如殿门外序班并筵会座位并在举正之下。旧制,三司使内朝班学士之右,独立石位,门外亦班其上。至是况以若讷、举正二府旧人,故推之。
至和元年七月二十四日,龙图阁直学士吕公弼言:「龙图阁直学士欧阳修丁忧服阕,缘修除学士在臣之前,望令立位在上。」从之。
八月二十二日,诏观文殿大学士晏殊遇赐茶并筵会令座杌子,出入戴凉伞,与中书、枢密院臣僚同处下马,遇大朝会、筵宴缀中书门下班。
九月八日,三司使王拱辰言:「合门以臣班观文、资政学士之上,今高若讷、吴育皆二府旧臣,望许依近例,殿外序班于其下。」从之。
二年三月九日,诏修起居注自今每遇御迩英合,
立于讲读官之次。初,修起居注贾黯请左右史入合记事,而赐座于御榻之西南。至是修起居注石扬休言:「恐有宣谕及论推今古之事,座远而不闻。」因令立侍焉。
七月八日,诏凡宰相召自外者,令百官班迎之;自内拜者,听行上事仪。国朝待宰相盖有故事,其后多承例辞。至是,文彦博、富弼入相,御史梁蒨请班迎于合门,范师道又请行上表礼,然亦卒辞之。
嘉佑三年六月九日,诏新除宰臣富弼、韩琦、枢密使田况并依新官立位。
四年五月四日,天章阁待制钱象先、卢士宗、杨畋、唐介言:「天章阁待制何郯除职在臣等之先,服阕还朝,望仍旧位。」从之。
六月七日,诏:「观察使、驸马都尉李玮令依柴宗庆、李遵勖例,缀节度使班次起居,于宗旦之前别作一班。」
八月十七日,合门使李端悫言:「近升观察使、驸马都尉李玮班缀节度使,见为杂压班位,合门已具申明外,复见宗室留后以上直缀亲王班起居,如据旧制,合班座次尽当缀亲王稍退。今未有亲王,但宗室郡王、使相比亲王礼数不完,正在亲王、使相之间。检会允弼、守节先任留后,援允宁例,方得缀节度使班,岂今留后便可直缀亲王班 乞下合门取索自前宗室升班座次文字厘正。」合门言:「先令节度使允初、留后承简缀允良班,其座次自来各依本官班座。今既升李玮班缀节度使,若依李遵勖旧仪,座次合缀节度使稍退。有此交此句下当有脱文。。」
诏与端悫同详定以闻。合门「检会华州观察使允初奏:『自来与承简一班起居,欲乞依旧立班。』庆历八年七月十六日,特旨令缀允良班。又金州观察使徐国公承简奏乞随允初一班,大宗正司状:『为允弼先任观察留后,方缀节度使班。』皇佑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特旨,承简是秦王后,北宅最长,特许缀允初班,余人不得援例。今看详,留后班前有皇亲使相、节度使两班,诚为隔蓦。缘承简缀汝南郡王已下班岁久,欲乞自今后皇亲留后更不许缀亲王班。又检会天圣十年五月内诏,德文等令在管军节度使之南歇空出头座。后来合门循例,以节度使允初、留后承简、观察使宗旦座次在管军节度使之南,即不奉朝旨。今欲乞将皇亲节度使、留后、观察使、防御、团练、刺史依(议)[仪]制班次移于管军节度使之北一行歇空,并留后、观察使已下依官次重行排列。驸马都尉李玮亦依仪制座次。如别奉恩旨,并系临时。」诏依所定。
十二月四日,枢密副使陈升之言:「蒙恩授臣枢密副使,承前立位,当在赵 之上。缘 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为御史中丞,班列本高,欲乞立班在 之下。」从之。
五年正月二十二日,知制诰刘敞、范镇、王畴等言:「知制诰贾黯丁忧服阕归朝,乞立班依旧。」从之。
三月二十八日,翰林学士吴奎、贾黯等言:「学士王珪位本在上,欲乞依旧在上。」从之。
六年四月六日,合门言:「近准诏,
入内都知至押班如带昭宣使以上,即与客省等依使名为一班;带皇城使副已下,即在皇城使之前别为一班。将来干元节(度)锡庆院斋设座次,若依近降条贯,入内都知(带)[至]押班,如带皇城使以下,即在皇城使之前别为一行。其内侍省都知、押班只从本官赴坐。旧例锡庆院枢密使以下斋设座次,入内内侍省(内侍)都知、押班座次在西南,与客省、引进、四方馆、合门使副一行座。今除法官参详到立班系书及座次相压,依合门条贯外,所有斋设座次取旨。」诏令依旧座次,余如近制。
闰八月,合门言:「先准康定二年五月诏书,合门定夺、中书参详前后殿都知、押班升比班次,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内侍省左右班都〔都〕知比宣庆使;入内内侍省左右班都知比宣庆使;入内内侍省押班带诸司使已上比昭宣使,带诸司副使已下并在皇城使之上。又准嘉佑五年十一月九日中书札子,详定编 所奏,准送下合门状,检会皇佑一司编 内与两省都知、押班系书差互,方欲申明,次据庄宅使、端州刺史、内侍省内侍押班石全育状,准 差管辖三司大将,近差驾部郎中卢士宏权发遣三司开拆司。检会皇佑编 升比班次,内侍省押班如带诸司使以上比昭宣使,即不见得今来系书相压高下,申乞指挥。合门即牒内侍省,请具本省编 回报。据牒到前后殿都知、押班升比班次,勘会皇佑
编 内应皇佑二年以前专下一司宣 ,除今来编载外,其不系编附者更不行用。看详两司编 交互,申中书门下,伏乞裁定。诏送编 所详定。据删定官张师颜等状,检会皇佑合门一司编 节文,东西上合门使并在昭宣使之上。又条,入内都知至押班如带昭宣使已上,即与客省使等依使名为一班;带皇城使副已下,即并在皇城使之前别为一班。又条,入内内侍省都知、押班如带昭宣使以上,已有定制;若带皇城使以下,在皇城使之上系书;带皇城副使以下,在皇城副使之上系书;带内殿承制、崇班,在本官之上系书。又准皇佑内侍省一司编 节文,前后殿都知、押班升比班次依下项:入内内侍省都都知、内侍省左右班都知比景福殿使;入内内侍省都知、内侍省左右班都知比景福殿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内侍省左〔右〕班副都知比宣政使;入内内侍省押班如带诸司使以上,比昭宣使;如带诸司副使以下,并在皇城使之上。又条,两省都知、押班如同勾当去处,其系书官位各随本职,入内内侍省在内侍省之上。又条,〔入〕内内侍两省内臣非次转入都知及押班者,更不依官资高下,只以新转入职名先后相压。所据将前项申请将:疑衍。,今众官参详,其前后殿都知、押班升比班次系本省一司条贯,如只是与内臣立班系书及座次相压,合依此指挥。若与文武官立班系书及座次相压,即合
依合门条贯指挥。其上项两司 条不系通使,别无差互。」诏从之。
九月五日,诏转运判官其位于本路通判及兵马都监之上。
合门新除条贯,入内内侍省都知比宣庆使。详定编 所定到都知升比班次,如是与内臣立班系书及座次相压,合依此指挥;若与文武等官立班系书座次相压,即合依合门条贯指挥。勘会内臣宣庆使在宣政使之上,武臣东西上合门使在内宣政使之下。臣看详先降编 内,入内都知比宣庆使。今来编 所详定只是与内臣立班系书及座次相压。臣见系左骐骥使、嘉州防御使、入内内侍省都知,若与内臣宣政使、武臣合门使三人合班,或同勾当及同列座次,未审如何相压。兼见与李端悫同勾当军头引见司,有此系书疑虑。欲望详酌,明降指挥。」诏送详定编 所详定。编 所奏:「据删定官张师颜等状,所据前项奏请并录到仪制条贯,勘会前来合门不曾声说上件康定二年五月十四日中书札子,遂只据录到内侍省一司升比班次 文定夺,只合于本司施行。今再详前项升比班次元降指挥,合与合门仪制一处施行。皇佑中编修一司条 之时,只编入内侍省 内,于合门 内漏收,遂致两处指挥不同。 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入内内侍省都知史志聪言:「蒙迁入内都知,差勾当军头引见司。勘会西上合门使、陵州团练使李端悫见勾当本司,伏
其上件内侍省一司 都知等升比班次条,亦合下合门施行。合门一司 内声说都知、押班在昭宣使以上立班系书条贯二件,并嘉佑五年十一月九日中书札子更不行用。」诏送合门依所奏。
八月二十六日,诏明州观察使、昌国公承亮,陇州防御使、邢国公世永起居立位并令在本班之上。
十一月二十九日,太常礼院言:「奉诏同合门定皇子、齐州防御使班位,请于皇〔子〕本班之前别为一班,殿门候班合子在使相之下。」从之。
八年四月一日,英宗即位,未改元。殿前副都指挥使李璋、镇东军节度观察留后李端愿、同州观察使李(璋)[玮]以外戚乞随宗室别班赴临。诏璋管军,同百官入,端愿、玮从所乞。
九月二十二日,宿州观察使宗懿进封和国公,立位在世永之上。
十月八日,皇子淮阳郡王上表乞序位于叔祖允初之下,三表不允。
十一月八日,翰林学士王珪、贾黯、范镇、冯京等言:「伏见端明殿学士兼龙图阁学士、礼部尚书张方平自应天府徙郓州,已乞朝见。缘方平践历近列,在臣辈之先,乞许立班在上。」从之。
英宗治平元年三月十三日,诏群牧都监判官位在有群牧路分转运使之下,同群牧事、知州军员外郎之上,与提点刑狱序官。
五月,诏:「御史台、合门旧十日一具文武细书班簿以进,自今大书为册,月上之。枢密院季一进者亦为册。」
六月十二日,宰臣韩琦等上表请序位在
颖王之下,诏荅不允。
十四日,诏大 系位,皇子顷在富弼之上,颢在宋庠之下。
七月四日,皇子颖王上表乞序班于枢密使、平章事富弼之下。又言:「合门请移东平(群)[郡]王允弼等俟班合位、令在臣下,乞且仍旧。」并诏不允。
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泾州观察使、舒国公从式言:「乞立班在叔承衍之下。」诏从式班于宗谔之上。
八月二十二日,诏宁国军节度观察留后、遂国公宗立位宗谔之上。
十月十九日,宰臣曾公亮言:「先朝枢密使兼侍中,有在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之上者。今文彦博至,乞序班如故事。」合门奏:「天圣中枢密使兼侍中曹利用领景灵宫使,宰臣王曾领会灵观使,故利用在曾上。其后枢密使兼侍中不领宫观,则宰臣在其上。」从之。
三年二月十七日,皇子颖王言:「得合门报,国忌行香令臣押皇亲班。乞改命允弼,所贵尊卑有辨,以宁私分。」诏令允弼押班,颖王先烧香退。
五月十四日,三司使韩绛言:「序立杂座,乞在观文殿学士胡宿下。」从之。
九月二日,殿中侍御史吴申言:「合门引起居班多,比至臣僚升殿,顾视日旰,不敢从容敷奏。乞依旧例并班合引。」诏合门详定。合门言:「起居班次自来遵守仪制,难议合并。」诏再详定以闻。合门乃请合并下项班次:「以内侍省都知已下读奏(自)[目],合门通喝引班,通事舍人已下两班合为一;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金枪班三
班合为一;东西班忠佐、殿前都指挥使已下,驸马都尉、宫僚、员僚、皇亲大将军已下,行门宰臣、枢密使已下,颖王、皇亲郡王、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已下,皇亲使相、皇亲节度使、皇亲观察留后已下,皇亲防御、团练、刺史三班合为一;节度使观察留后已下,防御、团练、刺史三班合为一,并重行异位。」诏依所定。既而武康军节度使李端愿言:「使相亦当合为一班,不当独行尊异。」诏令合门再定,而合门引仪制及以前议为是,又从之。端愿复伸前议,自劾妄言,乃诏太常礼院与御史台同详定。礼院言:「参详常朝起居班次,缘祖宗旧制,今来乞不并合。」从之。
治平四年二月九日,神宗即位,未改元。枢密副使吕公弼言:「新授枢密副使吴奎入院在臣先,比以忧制,今还旧职,乞令序班在上。」从之。
三月六日,新除昭德军节度使兼侍中曹佾大 后系书令在富弼之上。
闰三月十九日,太常礼院、合门言:「准诏同详定合门使李端悫所奏合门仪制,宰臣与亲王立班,座位分左右,各为班首。宰臣、枢密使带使相或带郡王,并使相作一行,总为中书门下班。其亲王独作一班者,准封爵令,兄弟、皇子皆封国谓之亲王,所以他官不可参缀。检会坐次图子,直将宗室使相(辍)[缀]亲王。盖更张之时,未见亲王,遂致失于讲求。近见朝拜景灵宫,东阳郡王颢亦缀亲王班,窃恐未安。今取到合门仪制,其合班宰臣、使相在东,亲王在西,
分班立。又检到祥符元年宴座次图子,宰臣王旦与使相石保吉在东,宁王元墦、舒王元捻、广陵郡王元俨、节度使惟吉在西,分班座。其元俨、惟吉是郡王与节度使,许缀亲王班,窃虑当时出自特旨。今来检寻元初文字不见,在先朝只依祥符元年宴座次图子,亲王及带使相郡王在西为一班。臣等参详,请依合门仪制,亲王在西独为一班,宗室郡王带使相及宗室使相许缀亲王立班,座次即系临时特旨。」从之。
仁宗朝宗室任观察留后至节度使者,特许缀带使相、侍中郡王班。今蒙恩授集庆军节度使,欲望比附前例,缀班起居。」合门检会前例,皆是特旨。今宗谔乞缀郡王班,难议详定。诏依仪制,序班在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下。 二十一日,保静军节度使、虢国公宗谔言:「伏
九月二十八日,诏新除枢密副使韩绛、邵亢,参知政事张方平、赵抃并依官序立位。
十月十五日,翰林学士吕公着言:「司马光近除翰林学士,缘光前入院在臣之先,今乞班在光下。」从之。
十一月二十五日,合门言:「准传宣驸马都尉王师约起居班次令依李玮例。今定师约在德州防御使李珣之下。」从之。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六日,知制诰宋敏求、吕夏卿、陈荐、杨绘等言:「近复钱公辅知制诰,缘公辅擢入西掖在臣等前,乞令立班在上。」从之。
七日,审刑、大理寺言:「准诏详定知瀛州马仲甫奏,条例:少卿监与发运、
转运使副分官次高下相压,又发运使副在转运使之上。如转运系大卿监,亦在发运使副员郎之下。部内知州军少卿监却在发运、转运使副正郎之上,不惟次序错乱,况在统属,于理未便。欲乞重行守夺,应少卿监在本路发运、转运使副之下,大卿监即分官次。所贵稍重职司,高下有分。寺司为知州军少卿监以下,与本路发运使副依官次行之已久,难议更改。诏重行定夺闻奏。检会嘉佑编 ,江淮制置发运使副在转运之上,转运使副在提点刑狱之上,并诸州总管、本路分兵马钤辖之上。若路分钤辖系正刺史以上,即依官次。其正刺史以上充路分总管,并少卿监以上知州军者,与本路制置、发运、转运使副、提点刑狱与提点银铜坑冶铸钱公事官员亦依官次。其路分都监与本州岛都监同巡检等并依官次相压。又条,诸州官员及路分都监与本州岛都监同巡检等并依官次相压。又条,诸州县官员以官品职任依今 相压。若遇会集,有高下相妨者,如京官充通判,诸司副使充监、都监,员外郎充签判之类,其签判官虽高于都监,缘职卑于通判,合在都监之下。又如京官充本州岛通判,崇班充本州岛都监,却与别州供奉官之类会集者,缘供奉官合押京官,其崇班虽高于供奉官,合在京官通判之下。其余官局职任并依此例诸条,官位相压。若权充职任者,并与正同。又准庆历编 ,制置、
发运使、转运使副不以官品,并在提点刑狱朝臣、本路分兵马钤辖之上;提点刑狱朝臣、使臣在诸州兵马钤辖之上。若路钤辖,即依官次序座。其同提点刑狱使臣与辖下知州军监,并依官序。参详欲乞今后江淮制置、发运使副、转运使副、提点刑狱朝臣并在本路知州军光禄卿之上,与秘书监以上,各依官次。其同提点刑狱使臣即依庆历编 旧条序座。」从之。
二十六日,权三司户部副使荣諲言:「新除盐铁副使吕诲到省,旧制只以先后立班,不理权正。」诏諲立位在诲下。
四月八日,诏以权御史中丞滕甫借翰林学士馆伴,令差官权摄中丞。中书门下勘会嘉佑二年权御史中丞张升充回谢北朝国信使,借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未发间遇宴,在所借龙图阁学士行中座,即不差官权摄中丞。复诏依旧制。
十八日,翰林学士郑獬言:「新授学士王安石入院,旧制以先后供职为资次。缘安石与臣同知制诰,名在臣上。及除学士,臣草其制。臣后方为学士,安石缘江宁赴召,入院在后,望令立班在上。」从之。
七月四日,合门言:「秘书监陈述古差权纠察在京刑狱,立位取旨。」诏述古班于三司副使之上,用祥符中卫尉卿慎从吉例也。
九月六日,诏集庆军节度使、虢国公宗谔令在见任节度使上立班。
十七日,诏新除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安定郡王从式令在本班之上,仍少近前序立。
二年三月一日,宣徽北院使王拱辰言:「准合门告报,立班在参知政事王安石之上。缘近例,序班皆在执政臣僚之下,乞依近例。」从之。
四月一日,国信所言:「大辽贺同天节左番使耶律奭赴文德殿拜表,言南使到北朝,缀翰林学士班,今来却在节度使之下。馆伴者谕之,始就班。时下御史台、合门同详定,奏称人使不知本朝翰林学士班自在节度使之下;如遇合班,即节度使在翰林学士之西差前别为一班;其大辽国人使又在节度使之西别为一班立,俱不相压。欲且依久来仪制体例。」诏依所定。
四日,御史台、合门言:「为皇亲正任班正刺史以上并缀节度使班,人既多,则节度使班不显,虑人使疑问。今定夺,皇亲正任两使留后至防御、团练使、正刺史已上,每遇合班,依旧于西班内序立,并于节度使后重行别作一班。仍与东班同品官前后略相照,即不得缀节度使班序立。」从之。
《仁宗实录》,天圣时二府之相犹以其职高下定位,则知往者不若今制之拘也。今文彦博盖朝廷之宗臣,朕方倚以疆垂之事,虽用陈升之为宰相,其令升之仍位彦博下,以称朕遇贤之意。」继而合门言:「仪制,宰相班在亲王上,枢密使带使相班在亲王下。今来陈升之班在枢密使 十月三日,诏中书门下曰:「二府者,政事之出也。维是一二股肱之臣,日谟谋于庙堂之上,皆朕所尊礼之,顾其势岂有重轻哉!伏
兼侍中文彦博下,或遇亲王相压,取旨。」诏送太常礼院详定以闻。未几,复诏中书门下曰:「朕惟国朝之制,虽兵民分于二府,然其委用者皆所谓执政之臣,岂独相枢密者以为使相耶 朕尝惑之。故丙申之诏,令彦博班升之上,所以尊老成而均政体也。今彦博数言武臣之(例)[列]非可同于亲王之班,理有未便,执谦虑损,情有莫回。予思罔然,虽拒勿得。其令中书门下如所请施行。」
二十五日,编修合门仪制所言:「庆历中改文明殿学士为观文殿学士,又置大学士。按文明殿即今文德殿,乃正衙前殿也,后唐始置。学士序位枢密副使之下,每遇紫宸殿坐朝,则升侍立。盖文德、紫宸通谓之前殿,故学士侍立为宜。其观文殿深在禁中,乃与资政、端明殿相类,而资政、端明学士并不侍立。窃详庆历所改职名,虽用旧之班着,而殿之次序与旧义理不同。其观文殿大学士自今遇紫宸殿坐朝,请更不升殿侍立。」从之。
三年正月十三日,编修合门仪制所言:「准中书批送到合门奏,准诏,令权发遣省府职司以
上并与正(权)同,其时暂发遣候正官者不在此限。检会仪制,三司副使在太常少卿之上告谢宣名,遇假日、见、谢、辞并舞蹈。内殿起居,立位在待制之后,即无权三司副使班位。皇佑三年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曹颖叔权度支副使,依正副使立位,其余礼数杂压,未有明制。自来大两省以上权三司
使公事只依本官立位相压,权知开封府本官少卿监以下假日不舞蹈。今既无明降仪式,即是权与权发遣副使便与正同,却与权三司使及知开封府少卿监仪式颇有差异。诏本所详定以闻。今参详三司副使系正职事官,权与权发遣公事乃是权摄,其名既异,理难一同。今欲定权三司副使、权发遣副使公事随驾与逐日内殿起居立位、岁时恩赐班入次第、在省相压并同正副使。其权副使告谢不宣名,假日不舞蹈,对御座次及杂压在知杂御史之下。系少卿监以上,即从本官。其权发遣副使公事惟杂压以本官,仍在同官之上,余并如权副使之仪。」诏依。
四月二十六日,御史台言:「检会仪制,右谏议大夫王化基权中丞日,正衙常参立中丞砖位,内殿起居日止立本官班。其后宋太初权台事,如化基例。今龙图阁直学士陈荐权台事,若依宋太初例,即内殿起居合却归学士班,取旨。」诏常参正衙并内殿起居并权立中丞班位。
五月二十一日,编修合门仪制所言:「准中书札子,合门检会右谏议大夫王化基、权御史中丞宋太初权御史台事,具载仪制,而自来相承,不曾分异。今来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礼部郎中、知制诰冯京权御史中丞,诏定夺闻奏。今参详冯京带学士职权御史中丞,欲定常参正衙并内殿起居并立中丞班位,其杂压即从学士之仪。」诏依。
六月五日,诏兵部
郎中、同知审官西院韩缜与直龙图阁一行序官立位。
九月二十三日,诏新除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守司空、兼侍中曾公亮大 后系衔在曹佾上。
二十四日,诏沿边寨主不以官资,并在监押之右。
十月四日,诏皇城使、端州团练使、新除枢密副都承旨李绶常朝立班令在都承旨之后、宫苑使之前。
十一月二十四日,诏待制官系给谏者除权三司使外,如遇起居日,权于左右省班内序立。所有直舍人院、同知谏院见系两省官职事,亦令权缀小两省班内。同知谏院缀左省班,分东西序立。候两省正官员数稍多,即却依旧。
十二月十七日,御史台言:「待制官系给谏并直舍人院、同知谏院,横行及行香等处,亦合依起居日例,权立左右省班。修起居注亦乞权缀左右两小省班。」从之。
二十七日,三司使吴充言:「本省判官、主判官与本辖库务监官,并权副使、权发遣副使于监当少卿监,除在朝廷自有彝制,其入省及诸处相遇,点检到库务,合存统摄之体,座次相压,未有定制。」法寺检会:盐铁曹案辖南北作坊、料物、兹瓦器库、御厨;度支赏给案辖裁造院、西染院、内衣物库、文思院、杂物库;发运案辖诸排岸司;斛司辖百万仓;钱帛司辖左藏库、内香药库、杂买务;百官案辖药(密)[蜜]库;粮料案辖三粮料院;户部户税案辖秤务;修造案辖竹木务、箔场、都大提点寺务司;衣粮案辖专匀司;
曲案辖曲院。参详上项局务,皆系三司三部管辖。欲乞今后权与权发遣副使不须官序,并在库务监官之上。判官、主判官在库务监官正郎之上,余依官序。」从之。
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皇弟頵大 系衔在文彦博之上。
八月二十七日,诏:「应两制致仕不等职官遇朝会、上寿,陪位立班并依旧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