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796 页/共 1125 页
十二月,诏令节度使班在中书侍郎之下。
四年四月三日,诏翰林学士杨亿序班于钱惟演下、盛度之上。惟演言:「亿景德中已为学士,今并为丞郎,望升亿班在上。」从之。
五月三日,左正言、知制诰张师德言:「奉诏知(颖)[颍]州,皇弟德雍见任本州岛防御使,其书衔望降规式。」中书言:「据御史台称,每大朝会立班,皇亲防御、团练、刺史次节度使下,稍退序立。」诏师德位德雍下。
七月一日,先天节,群臣上寿。泾王元俨摄太尉,以宰臣寇准罢(来)[未]命相故也。
九月二十日,诏:「太子太保王钦若入赴内殿起居,班在玉清昭应宫副使林特之上。」从钦若之请。
五年八月,尚药奉御、直医官院姚可久言:「合门告报立位在赞善大夫、同正直医官院苏文遂之下。窃见合门祗候不以带职先后,并叙官资,今臣资序与崇班比品,望比类立位。」诏可久立文遂之上。
干(熙)[兴]元年三月二日,蔡州团练使允升等言:「蒙恩授防
御使,望许与观察使德雍已下一班起居。」又崇仪使守约言:「蒙恩转内园使、康州刺史,自来在内园副使承庆之上。今承庆授内藏库使,望许仍旧。」并从之。
十月二十八日,翰林学士晏殊、李谘言:「天禧中杨亿再授学士,位钱惟演之上。今刘筠复授学士,旧位在上,望依近例。」从之。
十一月五日,诏新保大军节度使钱惟演序班在柴宗庆之上。惟演、宗庆并检校太傅,而宗庆先除,时以惟演曾任枢密,故升之。
仁宗天圣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诏:「自今后除授宰臣、枢密使,立班次序并依久来仪式。」国朝故事,序班以宰臣为首,亲王次之,使相又次之。干兴中王曾拜平章事,时曹利用以枢密使兼侍中,曾充会灵馆使,遂令曾班在下,覃恩降旨,即俱次亲王后。唐时安重诲以太尉、中书令、枢密使,权任至重,然亦在列曹相之下。咸平初,曹彬以勋旧为枢密使、兼侍中,在户部侍郎、平章事李沆下。若以利用带正官,则亲王任三师、尚书、中书令者亦未尝叙,中外深以为失。是岁,王钦若卒,王曾迁玉清昭应宫使;张知白为相,兼会灵观使。制命既下,诣便殿告谢,偕集门庐候对。合门定班次,王曾明当居首,利用默不言,而恚形于色,合门依违不决。帝意不欲特出指挥,故但令有司裁定,遣入内押班江德明监督焉。久之,承明殿已座,门司屡请班首姓名,欲先启奏。曾乃抗声曰:「但言王曾已下告谢。」班次始
定。至是虽降是命,而知白终让利用居上焉。
十三日,合门言:「刑部尚书林特差知承进银台司,立位取旨。」诏依先朝指挥,位翰林学士上。仪制,知承进银台司、三班院、审官院、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朝臣内殿起居,立位临时取旨。而特祥符中任户部侍郎,同玉清昭应宫副使,内殿起居,立位在翰林学士之上。
四年十月二十三日,诏:「应三班差使、殿侍、散直、外殿直等往州军勾当,并立班在命官之下,摄长马之上。州府军监医伓士在摄长马之下。」时审刑院言,令式元无品秩故也。
五年二月二日,龙图阁学士陈尧咨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诏位蔡齐之上。时学士有刘筠、宋绶、蔡齐、章得象,以尧咨先朝初榜状元及第,特令位齐之上。
八月二十六日,诏宿州观察使、知大名府陈尧咨每契丹使经过,其座次权在丞郎之上。尧咨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特换观察使故也。
九月二十八日,合门言:「宗室防御使已下自来与观察使一班立位,今除长宁节上寿重行坐外,其余宴并是一班。」诏自今应合预宴会坐次,并依元定仪制。既而复上言:「仪制:官次不论宗室。今依仪制,遇游宴,令与外任防、团、刺史西面一行坐。或遇崇德殿上寿及宴,并合移过东面。」诏自今每遇游宴、行幸、上寿及但系宴会合预坐者,并于皇亲观察使后重行而坐。
六年八月二十八日,诏御史中丞兼刑部侍郎晏殊位
翰林学士宋绶之上。
十一月六日,以翰林侍讲学士、兵部侍郎孙奭兼龙图阁学士,位翰林学士冯元之上。从元之请也。时陈尧佐任翰林学士,依旧在元下。其后徐爽入翰林,亦在元下。
七年二月十一日,合门言:「新除资政殿学士晏殊准仪制位翰林学士下。缘殊任御史中丞,已奉诏立宋绶之上,今欲依旧序立。」从之。
九月二日,诏入内内侍省内侍、都知、押班,自今立班别作一行。合门言:「都知押班,各带诸司使副,未审如何别作一行。」诏如带昭宣使已上,即与客省使等依使名为一班,如带皇城使副以下,并在皇城使之前别作一行。
召宋绶、盛度入院充学士。窃以绶天圣已为学士,度在先朝即践扃禁,愿遵近例,升位在上。」从之。 八年四月十二日,翰林学士章得象言:「伏
十八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宋绶言:「蒙恩充学士,与右谏议大夫盛度并命。度在先朝已为学士,望升位在上。」从之。
五月,诏应合门祗候在京者,依旧以授职先后立位;如差〔在〕外勾当,并依官品次序。
十月九日,合门言:「给事中、权三司使公事胡则立位取旨。」诏依旧例立知制诰之上。
二十二日,诏置天章阁待制立位令在龙图阁待制之下。
十一月五日,诏刑部尚书张士逊立位在资政殿学士晏殊之上。每从游宴,尚书班在学士后。以士逊旧相,故升之。
九年闰十月十八日,枢密直
学士程琳言:「枢密直学士李(咨)[谘]先朝已为翰林学士,尝总邦计,并位臣上。昨自杭州归朝复职,故位臣下。望许仍旧。」从之。
二十四日,太清楼观书,召太子少保致仕晁迥赴会,合门定班在尚书之上。诏移于御史中丞之南。中丞座与学士同行,故升迥居前,以优之。
十年八月七日,以新除枢密副使、兵部侍郎晏殊为参知政事,立位赵稹之上。
明道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诏上御药比内殿承制,上御药供奉比崇班,并在上。
二年五月十七日,诏新除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起居立位在泰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钱惟演之下,彰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驸马都尉柴宗庆之上。
九月二日,诏升(阁)[合]门使位昭宣使之上。
十月三十日,诏中书门下大 后系书,张士逊、杨崇勋在王曾之下。
十一月三日,合门言:「新除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公事范讽立位在龙图阁直学士狄棐之下。」诏讽位程琳之下。
景佑元年二月三日,合门言:「资政殿学士薛奎立位,依仪制在翰林学士之下。」诏奎位翰林承旨之上。
七月十七日,诏新除枢密使、吏部侍郎、同平章事王晓 后系书在张士逊之下。
二年二月二十三日,诏新除资政殿大学士李迪立位在三司使之上。
九月十一日,诏判司天监杨惟德座次在正郎之下,立于四品班内少退。
十二月三日,诏宗室德文、允升授节度使,令在
管军节度使之前,别作一班起居;座次仍于管军节度使之南少出一位。
四年三月二十七日,诏司封员外郎、直集贤院贾昌朝,祠部员外郎、崇文院检讨王宗道,主客员外郎杨安国,屯田员外郎赵希言并兼充天章阁侍讲,立位在直馆本官之上。仍令内殿起居,与修起居注依官位序立。
四月二十七日,诏新除尚书左仆射、充资政殿大学士王曾立位起居在三司使之上。用祥符中向敏中例也。
闰四月十六日,翰林学士李淑言:「臣叨职史闱,十有一载,拜命之始,今翰林侍讲学士冯元即是同修国史,其后并判礼院,臣亦在下。今忝恩命,寔异班仪。欲望特许史院、礼院依旧位下。」从之。
十九日,龙图阁待制、权知开封府张逸言:「龙图阁待制王举正元知制诰,避亲改授,欲乞立班在上。」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翰林学士李淑言:「父尚书工部侍郎若谷见任枢密直学士,臣联升近职,寔为荣遇。制朝辨位,虽不敢踰,因严训恭,思有以避。欲望特降指挥下合门,遇有父子趋班,听立父下,庶以着定之际,无爽亲尊之规。」从之。
龙图阁待制王举正再授知制诰。窃以举正向避亲党,今复词职,望依王旦、夏竦例,令举正复在纶阁之首。」从之。 龙图合待制王尧臣等言)伏 五年四月六日,知制诰王尧臣等言:「(伏
五月十九日,诏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晏殊立位在翰林学士之上。
八月,合门详定合
班杂座仪: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上为宰相,或谓之宰臣。亲王、使相。枢密使、留守、节度、京尹兼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旧仪,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在太保之下。国朝以来,自太傅除太尉,今依此相压。其三师、三公之称如旧仪制。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宣徽南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大中祥符九年九月七日,诏:「自今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宣徽使立位并以先后为次序,同知枢密院事亦同。」太子太师、太傅、太保。次旧有嗣王、郡王。嗣王今阙,郡王今皆领使,无特为者。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州府牧。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开封、河南、应天、大名、真定、京兆、凤翔、河中、江宁、江陵、兴元。又有大都护,大都护今皆领使,无特为者。御史大夫、六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门下中书侍郎、节度使、文明殿学士。学士官至尚书有特旨者从本班序。资政殿大学士、三司使。与文明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班位临时取裁。旧三部制置使亦(使)[位]翰林学士上,权三司使临时取裁。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资政殿学士、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侍讲学士、龙图阁学士、枢密直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六统军、诸卫上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宗正卿、御史中丞。咸平五年三月,御史台奏:「右谏议大夫(正)[王]化基权中丞日,正衙常参立中丞砖位,内殿起居日止立本官班次。右谏议大夫宋太初权台事,请定班位。」诏如王化基例。左右丞、诸行侍郎、节度观察留后、给事中、左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知制诰、龙图、天章阁待制、观察使、秘书监、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内客省使、国子祭酒、殿中少府、将作监、景福殿使、客省使、开封、河南、应天尹、太子詹事、诸王傅、司天
监、左右金吾卫以下诸军卫大将军。次旧有(次)府尹、国公、郡公。今无单为者。又有中都督、下都督,皆(有)领使,无特为者。太子左右庶子、引进使、防御使、团练使。次旧有大都督府长史,今皆领使,无特为者。又中都护、副都护今皆阙。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副使。官至谏议以上从本官。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光禄等七寺少卿、宣庆使、四方馆使、国子司业、殿中少府、将作少监、开封、河南、应天少尹、太子少詹事、太子左右谕德、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太子仆、诸州刺史、诸王府长史、司马、司天少监、枢密都承旨。知客省使以下充枢密都承旨,亦依本职同班。如合门使充,即在合门使之上。如自见任内客省使以下转南班官充枢密都承旨,亦与同班,仍在旧职之上。如自客省副使以下转南班官充者,并在合门使之上。宣政使、西上合门使、昭宣使、枢密承旨、枢密副都承旨、诸军卫将军、起居郎、起居舍人、知杂御史、诸行郎中、皇城以下诸司使、枢密院副承旨、枢密院诸房副承旨。如带南班官者,在诸司使之下;不带南班官者,在皇城副使之上。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诸行员外郎、客省、引进、合门副使、左右正言、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皇城以下诸司副使、次府少尹、大都督府司马。兖、徐、潞、陕、扬、杭、越、福。通事舍人、国子博士、国子《春秋》《礼记》《毛诗》《尚书》《周易》博士、都水使者、开封祥符、河南洛阳宋城县令、太常、宗正、秘书丞、著作郎、殿中丞、内殿承旨。如带合门祗候,即在本官之上。殿中省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奉御、大理正、太子中允、左右赞善大夫、内殿崇班、如带合门祗候,即在本官之上。合门祗候、太子中舍、洗马、枢密兵房、吏房、户房、礼房副承旨、太子诸率府率。
左右卫、左右司御、左右清道、左右(盘)[监]门、左右内。东西头供奉官、太子诸率府副率、诸卫中郎将、左右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郎将。左右卫。左右侍禁、诸王友、诸王府咨议参军。官高者从本官。司天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正、节度行军司马、副使、秘书郎、左右班殿直、著作佐郎、大理寺丞、诸寺监丞、大理评事、太学、广文博士、太常寺太祝、奉礼郎、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御史台诸寺监主簿、国子助教、广文太学四门书学、筭学博士,律学助教。书学、算学无助教。司天灵台郎、保章、挈壶正、三班奉职、借职、防御、团练副使、留守京府节度观察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防御、团练判官、留守京府节度观察推官、军事判官、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诸州别驾、长史、司马、司录、录事参军、司理参军。三京府军巡判官在诸曹参军之下。诸曹诸司参军、诸县令、赤县丞、诸县主簿、尉、诸州文学、参军、助教。
宝元二年五月二十六日,诏新授镇海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夏守赟立位在同知院陈执中之上、参知政事李若谷之下。
十一月十八日,诏端明殿学士李淑立位在翰林学士晁宗悫之上。先是,以父参知政事,自翰林学士换侍读学士。至是复进端明殿学士,元位宗悫之次,而特优之。
闰十二月十六日,诏枢密院诸房副承旨仍旧在内殿崇班、合门祗候之上。
康定元年八月二十九日,诏新授宣徽南院使、天平军节度使、判澶州夏守赟依周莹例,立位在枢密副使之下。
二年五月十四日,合门奏:「请以入内内侍省
都都知、内侍省左右班〔都〕都知比景福殿使;入内内侍省都知、内侍省左右班都知比宣庆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内侍省左右班副都知比宣政使。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如带诸司使以上,比昭宣使;如带诸司副使以上,并在皇城使上。」先是,有旨令合门升比班次,故有是命。
十月十八日,诏:「三司副使自今并以入省年月先后(马)[为]立班次序,更不递迁。在省系书,即依部分。」
庆历二年五月十三日,诏诸路转运使副(马)[为]按察之官,其路分兵马钤辖并位其下;提点刑狱朝臣在州钤辖之上,与路分钤辖叙官。
七月二十一日,诏枢密使、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班护国军节度使、左仆射兼侍中张耆之上。
八月十一日,诏资政殿学士、尚书礼部侍郎张观立位在翰林学士承旨之上,用康定中陈执中例。
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诏新除资政殿学士富弼依本班立位。旧例郑戬罢枢密副使,授资政殿学士,位翰林学士承旨之上。弼除枢密副使,不拜,告 纳中书,故有是命。
八月十五日,诏知谏院王素等自今比直龙图阁及修起居注例,赴内朝起居,立位缀直龙图阁以下班,依官位序立。
四年七月二十二日,诏合门,东平郡王德文等十人并立本班之上少前。
八月二日,中书门下言:「亲王之子承嫡者为王,封郡王,又有封郡侯、郡公者。(令)[今]郡王皆领使,并国公、郡公无单为者,其班序合从本官。」诏
令各在本班之上,仍少近前序立。
五年二月十四日,知制诰张方平言:「起居舍人、知制诰杨察服阕还职,班着乞依先入名次。」从之。
三月十九日,大宗正司言:「汝南郡王第十一男宗实见任大将军、宜州刺史,有亲兄宗懿、宗朴未带遥郡,乞依例令在兄宗懿、宗朴之下立班。」从之。
十月二十五日,翰林学士孙抃、张方平言:「学士苏绅已复旧职,缘绅位本在臣等之上,望许仍旧。」从之。
六年二月十二日,诏枢密使、保宁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贻永依晏殊例,在忠武军节度使兼侍(忠)[中]德文之下、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象之上序立。
八年四月初八日,诏守司空致仕章得象每遇大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
七月十九日,诏翰林学士李淑立位在叶清臣之上。淑知孟州还朝,诏特升旧位。
九月二十六日,沂州防御使李端愿言:「臣兄端懿近复防御使,与臣同班,有司以新授官,合在臣下。欲乞序立于端懿之下。」从之。
十月五日,知制诰杨伟等言:「知制诰赵 丁忧服阕赴职,望仍旧立位在上。」从之。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景福殿使、武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入内内侍省内侍都知王守忠如正任班,他不得援例。
皇佑元年四月五日,诏驸马都尉内殿起居次殿前都指挥使班后、宫僚班前。
六月十二日,御史台言:「准诏,同合门详定景福殿使、武信军节度观察留
后、入内内侍省都知王守忠遇朝会班及集英等殿宴并随驾诸处筵会对御〔赴〕座可否以闻。台司勘会,自来朝会即无内臣缀正刺史、观察使已上班序;及与合门同检会,自来亦无内臣对御赴座之仪。看详:王守忠除恩例依前降御批指挥外,集英等殿宴并随驾更不对御赴座。如遇朝会,即合归景福殿使班。」诏守忠为在左右,令依先降指挥排班立位,不令移改,即更不赴排立。自今内职应带领使额、遥郡并依御史台所定施行。
十一月二十六日,诏江南、荆湖、福建、广南等路提点铸钱公事与提点刑狱朝臣,以官高下序之。
三年三月十三日,诏:「新授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宋庠令学士院取口宣于东上合门赐告 ,立班在观文殿学士前,别作一行,永为定制。」
四月二十一日,诏太子太师致仕王德用遇大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
五月二十一日,合门言:「紫宸、垂拱殿臣僚立班石位,先准 改文明殿学士为紫宸殿学士,近又准 改为观文殿学士。新除观文殿大学士其合门仪制合班仪内高下相压,并石位乞改正添入。」诏在六尚书之上,石位依例改正。
九月二十七日,诏尚书兵部员外郎、直史馆曹颖叔差权三司度支副使,起居立〔位〕依正三司副使。
五年六月七日,诏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高若讷立位在新除观文殿学士、礼部尚书王举正之上。合门仪制,六尚书
在观文殿学士之上,又观文殿学士官至尚书有特旨者从本班序。以若讷曾任枢密使,故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