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624 页/共 1125 页
县退剥绢二万六百七匹,轻怯不应省则。本部再委太府寺官重行编拣,内稍可支遣绢一万四千三十五匹先次交收外,有轻怯绢六千五百七十二匹合行退回。又缘正是新陈未接之际,切虑人户艰于换易,重致骚扰。今欲委官,估官价钱别行措置,贴钱收买,应付支遣。仍乞下诸州军约束诸县,今后合起上供物帛,须管依省样受纳起发。如依前违戾,从本部按劾闻奏。绍兴府尚有未补发绢数,如发,看验得再有退剥不堪之数,亦乞依此施行。」从之。
八月七日,诏:「已降指挥放免折帛钱,近日州郡却于合纳绢数内纽折见钱,及收买低下绢帛送纳,民不得实惠。可令体究,如有似此去处,重作施行。」
十二月十四日,诏将徽州休宁等五县减下折帛钱自干道五年以后,令各县止纳本色。以福建路转运副使赵彦端有请么。
八年二月十二日,户部言:「昨徽州乞将本州岛上供绢依祖宗旧制重十一两为一匹输纳,本部欲依本州岛所申。今来徽州截日终起到干道七年上供绢八万一千七百六十余匹,系四十二尺为匹,每匹重一十一两一分,或一十一两半之数。」诏知州、右承事郎赵师夔特转一官,通判、右承议[郎]张靖减三年磨勘。
十一月八日,诏楚州干道七年分紬绢等并免起发。以知楚州赵磻老言两经兵扰故么。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四 折帛钱
折帛钱
【宋会要】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尚书省言:「预买钱多,人户愿请比岁例增给。」诏诸路提举司假本司剩利钱,同漕司来岁市紬绢计纲赴京。
政和元年,臣僚言:「两浙咤绍圣中王同老之请,和买并税紬绢匹帛头子钱,又收市利钱四十利:原作「倒」,眉批:「倒,疑例。」按下文诏罢市利钱,「倒」当作「利」,据改。,例外约增数万缗,以分给典吏等,多者千余缗,少者五百缗。」于是诏罢市利钱。
高宗建炎三年,车驾初至杭州,朱胜非为相,两浙运副王琮言:「本路上供和买紬绢,岁为一百一十七万匹,每匹折纳钱两千,计三百五十万缗省,以助国用。」诏许之。东南折帛钱自此始。折帛和买,非古么。国初二税,输钱、米而已,咸平三年,始令州军以税钱、物力科折帛绢,而于夏科输之,此夏折帛之所从始么。(太)[大]中祥符九年,内帑发下三司预市紬绢,时青、齐间绢匹直八百,紬六百,官给钱率增二百,民甚便之。自后稍行之四方。宝元后,改给盐七分,钱三分。崇宁三年,钞法既变,盐不复支,
三分本钱亦无。九月,御笔:「朕累下宽恤之诏,而迫于经费迫:原作「追」,据《建炎要录》卷二八改。,未能悉如所怀。今闻江南和预买绢,其弊尤甚,可下江、浙减四分之一,以宽民力,仍俵见钱俵:原作「表」,据《建炎要录》卷二八改。。违,寘之法。」
绍兴二年绍兴:原脱;二年:眉批「二年,疑」。按上文承建炎三年,此作「二年」,当脱绍兴年号,今据《宋史》卷二三《宰辅表》考补。,户部请诸路上供丝、帛并半折钱,如两浙例。于是左相吕餐浩视师,右相秦桧奏,从之。江、淮、闽、广、荆湖折帛钱自此始。时江、浙、湖北、夔路岁额
紬三十九万匹,江南、川、广、湖南、两浙绢二百七十三万匹,东川、湖南绫罗絁七万匹,四川、广西路布七十七万匹,成都府锦绮千八百余匹,皆有奇,诏诸路宪臣核州县已未支还和买本钱实数来上。初,魏矼在考功,建言:「州县和预买绢,不给本钱,乞就折民间应纳役钱。使官无受绐之弊,民无请纳之劳。」寻下转运、常平司议。
冬十月,两浙转运司言:「本路岁用和买本钱七十三万余缗,无可那拨。」而常平司言:「此钱既充和买,则役人无以给之。」其议遂止。按折帛元出于和买,其始么,则官给钱以买之,其后么,则官不给钱而白取之,又其后么,则反令以每匹之价折纳见钱,而谓之折帛,倒置可笑如此,则官价之不给么矣。今甫诏诸路宪臣核州县已未支和买本钱实数来上,岂其时上之人元未知么,或官吏肆为欺弊,复以和买名色妄有支破耶 魏矼之说固为理当,然役钱者应纳之物么,折帛者横取之物么,官惟其乏钱,是以不免横取于民。若其可蠲,则自当明蠲横取之折帛钱,正不必以应纳之役钱(此)[比]折么。
四年十一月,初令江、浙民户悉纳折帛钱。
六年,两浙转运使李迨始取婺、秀、湖州、平江府岁计宽剩钱二十二万八千缗有奇,依折帛钱条限起发。
十七年,诏减折帛钱,江南每匹为六千,两浙七千;和买六千五百缗,江南每两三百,两浙四百,自来年始。
孝宗干道四年,宰执进呈度支郎官
刘师尹奏:「江、浙四路折帛钱,绍兴初年立价折纳,至十一年,顿增一倍。十二年九月赦书,止令折十之一。十五年,又诏两浙夏税紬绢匹减一贯,和预买减一贯二百;江东、西减两贯。缘州县不尽遵依,暗有增添,乞裁减以宽民力。」上曰:「朕未尝妄用一毫,只为百姓,可从之。」
冬十有二月甲辰,诏:「两浙、江东、西路干道五年夏税和买折帛钱,并权与减半输纳一年。如州县过取一文以上,许人户诣检鼓院进状陈诉。」汪义端言:「若和买用亩头均敷,则上户顿减而下户顿增。盖下五等人户元不预和买,但每丁有绵,有丁盐钱。今又以亩头均受上户和买,则是以一小民之身、些小薄瘠之产,而纳数项之税赋。合将逐县浮豹物力,只照旧例均敷于四等以上为是。」秘书郎娉逢吉言:「和买为民间白着之赋,虽正月给散本钱之法尚载令甲,而人户钞旁亦有见钱请给之文,然上下皆知其为文具么。中兴之初,绢价暴增,匹至十贯,高宗念下户重困,乃令上户输绢,下户输钱,于是有折帛之名,匹折六贯或七贯。和议既定,物帛稍贱,又令输紬者以八分折钞,输绢者以三分折钱,余输本色,遂为定制。朝廷以经费之故,未能裁损,州县又于此外苛取,民力安得不重困哉 」叶适应诏条奏言:「何谓和买之患 经、总制钱之为患么经总制钱之为患:原脱,据《水心集》卷四补。,自州县而后至于民,民犹怨州县而后及于朝廷,和买则正取之民而已已:原作「民作「民」,据《水心集》卷四改。。国以二税为常赋么,岂宜使经
用有不足于二税之内,而复有所求哉 经用不足,则大正其名实可么。承平以前,和买之患尚少,民有以乏钱而须卖,官有以先期而便民。今么举昔日和买之数委之于民,使与夏税并输,民自家力钱之外,浮豹营运、生生之具悉从折计。且若此者,上下皆明知其不义,独困于无策,而莫之敢蠲耳。陛下断然出命,以号天下,曰『自今并罢和买』。和买之为上供者所用紬绢和买:原脱,据《水心集》卷四补。,惟军衣未可裁损,其它宫禁、官吏时节支赐,格令之所应与者,一切不行可么。和买既罢,取民之名正,义声畅于海内矣。」又曰:「何谓折帛之患 支移折变,昔者之弊,事固多矣,而今莫甚于折帛之患。始以军兴,绢价大踊,至十余千,而朝廷又乏用,于是计臣始创为折帛。其说曰:『宽民而利公。』其后绢价(即)[既]平,而民之所纳折帛钱乃三倍于本色。既有夏税折帛,又有和买折帛,且本以有所不足于夏税而和买以足之,今乃使二者均折,于是何名而取义乎 其事无名,其取无义,平居自治其国且不可,而况欲大有为于天下乎 虽然,折帛之为钱多矣多:原脱,据《水心集》卷四补。,所资此以待用者广矣,陛下必钩考其凡目钩:原作「钧」,据《水心集》卷四改。,而后可以有所是正。若经、总制钱不减,和买、折帛不罢,舍目睫之近而游视于八荒,此方、召不能为将,良、平不能为谋者么。」
宁宗嘉泰二年,判建康府吴琚奏:「本府在城上元、江宁两县昨咤兵火,遂将营运和买绵绢数,在外三县内句容除元额外,增绢二
千一十九匹,绵二万一百六十两。继尝请减于朝,而时相无田土在句容,谓秦桧独不与减。今欲与尽减续增之绵,永除下邑偏重之害,本府自行承认减数。」并可。
嘉定十一年夏五月,臣僚言:「鄱阳为邑,经界之初,税钱额管八千六百四十二贯有畸,每税钱一百文,敷和买六尺四寸八分有畸。吏缘纷奸,有增益,积至嘉定九年,遂及七尺五寸六分。又且见寸收尺,谓之合零就整,去年复顿增三寸。以最小崇德一乡言之,嘉定九年分额管五百贯文有畸,敷和买绢九百三十余匹,去年只管九百四十贯有畸,乃增至九百五十五匹,可知其(地)[他]。乞明诏有司痛为革绝。」从之。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四 和买
和买
题原批:「始太平兴国,讫隆兴
二年。」
【宋会要】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四月,诏内外诸司库务及内东门诸处造作,如官库内有物,不得更下行收市。应要物委三司职官常预计度。若急须物色官库内无,即于出产处收市。若不及,即从三司下杂买务收买,即不得直下行铺。如违,许诸色人陈告,监官劾罪严断。
真宗咸平二年五月十一日,诏官中市物,勒行人于杂买务纳下,本务令人供应。
二十二日,诏杂买务买物支价钱,委监官当面将旬价纽计钱数责领。若三司乞破之时,须缴元帖并领状申三司。
景德三年五月九日,诏内东门买卖司,应内降出卖匹段,自今明上簿历,令使臣当面差人印记,具关子送下杂买务出卖。所有金银,即封记交付,更不得私将抵换匹帛下行出卖。所有诸宫院,亦令依此置历抄上。又内中自来有直卖诸般物色,并令抄上簿历拘管,依例具关子下杂买务取索供纳。又内中降出见钱,令杂买务收买供应物色,自今便仰据数送下,依例下行收买供应,更不得令将见钱转换不堪匹缎兑卖。又内中所买羊肉,自今并令使臣上历,出给印押帖子,差辇官下行取买,诸宫院准此。
十五日,诏内东门降出卖匹缎,令左藏库送纳,关报杂买务,依时估纳钱。
十九日,诏:「如有内东门买卖辇官诸(邑)[色]人将低次匹帛换内降上好匹缎,自今令杂买务牓门晓示,须先
上门历,方将物于监官出头。仍桩定钱四千贯,分两番一季结筭,依旧收蹙零脚钱。每供物卖物,限半月纳钱齐足,仍各置历拘辖。」
大中祥符二年五月十一日,上封者言:「杂买务与内东门司出纳,咤缘为奸。」真宗曰:「此二句屡曾制置,常给钱伍百万于本司,以备支遣,不欲谷滞价直么。先帝时常以钱百万命宋思恭检校,凡宫中市物,令实时面给其直,用讫复增,常满其数,仍闻思恭亦不能尽副先旨。近日宫中凡所须索,并付左藏库,虽动须变转,且免扰民么。」
八月,诏洞真宫真:原作「直」,据《长编》卷七二改。、开宝院、韩国长公主宅、广平公保信军院,及应敕葬所买卖物色,并听从便,不须下杂买务。
是月,诏:「崇真资圣禅院于杂买务买物,虑其扰人,今后具数以闻。」
十月二十二日,诏:「内东门降出宣赐银及成器物有镌凿官匠斤两字号者,委杂买务使臣看验,分厘色号,依时估取系省钱收买,送左藏库。候及千两,申三司煎炼。若无字号、不及色额器物钗钏,即付行出(买)[卖]。」
二十三日,诏:杂买务要有买卖,画时支给价钱,不得邀滞。
五年八月,诏:杂买务市物并须支一色见钱。
六年十一月,诏:自今内降及诸宫院卖金银器物,并送左藏库给钱。有带胶焊细碎物,即于杂买务出卖。
七年十一月,诏内东门:顺仪院、崇真资圣院、太和宫及房卧使臣取买物,许于杂买务下行收买。除官库所有物外,各令行人等第给限供纳。
是月,
诏:「杂买务应下行买物者,价钱不得住滞邀乞,其外催受得买物关子,次日须通下行户置历,于监官处书押。」
天禧二年十二月,提举库务司言:「杂买务准内东门札子,九月收买匹帛,内白絁每匹二千二百,十月收买皁絁,每匹二千八百,及收买果子,添减价例不定,称府司未牒到时估。检会大中祥符九年条例,时估于旬假日集行人定夺。望自今令府司(侯)[候]入旬一日类聚,牒杂买务,仍别写事宜,取本务官批凿月日,赍送当司置簿抄上点检。」从之。
是月,诏三司、开封府指挥府司,自今令诸行铺人户依先降条(纳)[约],于旬假日齐集,定夺次旬诸般物色见卖价状赴府司,候入旬一日,牒送杂买务。仍别写一本,具言诸行户某年月日分时估,已于某年月日赴杂买务通下,取本务官吏于状前批凿收领月日,送提举诸司库务司置簿抄上点检。府司如有违慢,许提举司勾干系人吏勘断。
仁宗皇佑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诏杂买务自今凡宫禁所市物,先须勘会库务委阙者,方得下行。仍皆给实直,其非所阙者,毋得市。初,仁宗谓辅臣曰:「国朝监唐世宫市之患,特置此务,以京朝官、内侍参主之,且防扰人。近岁非所急之物,一切收市,扰人亦甚矣。」故降是诏。
至和元年十一月,知开封府蔡襄言:「内东门市行人物有累年未偿钱者,请自今并关杂买务,以见钱市之。其降出物帛,亦估直于左藏库给钱。」从之。
高宗绍兴六年二月四日,诏和剂局药材令杂买务收买,仍就令太府寺准备差使兼杂买务监门,机察钱物出入。除本身请给外,每月添支和剂局监门官日支食钱一色。
同日,诏:「杂买务收买药材,除旧额专、副、手分、攒司、库子外,添置手分一名,书手一名。」
同日,诏:「杂买务收买药材,依杂卖场例,每贯收头子钱二十文省,市例钱五文足,应副脚剩等杂支使用,置历收支。年终,将剩数并入息钱。所有熟药所纳钱看搯,并依左藏西库条法。其纳到钱,除就支药材价钱外,见在钱并行桩管。」
同日,诏杂买务令临安府轮差兵士一十五人充把门、搜检、巡防等役使。
二十三日,诏太府寺置牙人四名,收买和剂局药材,每贯支牙钱五文,于客人卖药材钱内支。如入中,依市值定价,责牙人辨验无伪滥堪充修合状,监官再行审验,定价收买。如受情中卖伪滥,并例外收买钱物,许人告,每名支赏钱五十贯,并依伪滥律断罪。及官知情,各与同罪。不觉察,减二等。
五月十五日,朝旨:每贯于客人处更支牙钱二十文。以无人应募么。
同日,诏收买药材,令临安府市(令)[易]司每旬开具药物名件、实直价例报杂买务,申太府寺照会。
孝宗隆兴二年二月十六日,吏部状:「都省批下本部申明:『杂买务阙,未审日后合从是何选分差注,或系堂除。』后批:照应已降指挥,许通差文、武臣。」尚书左选勘会:今将
《绍兴格》并续降指挥参照,立定差法:杂买务选注通判、知县资序、不曾犯赃私罪、年未六十人,仍不注初磨勘改官人。尚书右选勘会:杂买务阙通差文、武臣,今欲差亲民资序、不曾犯赃私罪、年未及六十(又)[人],候尚书左选(阙)[关]到指挥日,出牓召官指射。如同日有官愿就,即先差承务郎以上,次注大使臣。其为任使阙年限,并依见行格法施行。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四 上供
上供
题下原批:「起建炎三年,讫干道九
年。」
【宋会要】
高宗建炎三年七月二十七日,户部侍郎叶份言:「乞每岁终,从本部将诸路所起上供钱物、斛斗数目以十分为率,比较三两路起发最多最少去处,申乞赏罚,庶使官吏有勤惰之戒。」诏从之。
四年九月六日,户部侍郎孟庾言:「崇宁立法,诸路违欠上供钱物,官冲替而吏配千里,务要应期办集。后大蹑间户部奏请以为法禁太重,将官员冲替改作差替,人吏决配改作勒停,期于必行,不为虚文。继承指挥,却依旧法。日来朝廷不欲深罪,监司、州郡公然违戾,深虑有 国计。伏望严赐督责监司、州郡当职官,将今年上供钱物须管依限起发赴行在,应助支用,如有违欠,并乞依大蹑间申请断罪。」从之。
绍兴元年三月十九日,尚书省言:「行在养兵之费浸广,帑藏之积无几,将来大礼,合用赏给百万,既不许横敛,惟指拟上供,宜预行戒饬。诏:监司及州县当职官不务体国,C 令拖欠,起发违滞,或冒法截留,侵隐兑借之类,有 大礼支遣,官追一官勒停,人吏杖脊远配。若率先起足,取旨优异推恩,仍令户部常切催督。其置簿点检驱催,并依已降指挥施行。」从之。
二十七日,诏诸路应赴行在钱物、斛斗,官司辄截留借兑支拨,并依上供条法指挥施行。
四月十三日,户部侍郎孟庾言:「江南东、西路合起发行在额斛,系以去年秋税计置起发,已承十一月四日朝旨,将二分折起价钱外,余八分起发本
色粮米。缘所起数多,即目道路未甚通快,深虑艰于一般般运一般:原作「一并」,据本书食货三五之三二改。,又民间见阙粮斛,今欲将逐路合起发米将二分依市价粜卖,将卖到钱计置金银起发,余六分本色依旧。」诏依,仍仰将已纳在官合起发上供米斛依市价出粜,如有未纳数目,即拘催本色,不得抑勒税户认纳价钱,却成搔扰。
八月二十九日,诏令宣州将未起上供紬绢三万匹并纳本色。以本州岛言「奉 上供紬绢一半折价,每匹三贯文,而江东时值止两贯,下户反有倍费」故么。
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户部尚书李弥大言:「今来道路并无梗阻,其诸路州军上供钱、帛、斛,自合遵依上供条限,尽数起发前来行在送纳。望严赐指挥诸路漕臣。」诏两浙东、西、江南东、西路各就委逐路 刷折帛钱官拘催,并福建路、荆湖南、北路、广南东、西路并仰逐路漕臣照会户部已行事理训诫州县,将合起发物各依条限起发。今来系充赡军支用,务在悉心拘催催:原作「权」,据本书食货三五之三三改。,毋令蹈习前弊。令户部不住催促施行。如尚敢违限,不为依数起发,仰本部按劾取旨,重寘于法。
闰四月十二日,臣僚言:「欲令福建路转运司将本路合买发上供银委官置场,依市价收买。如或价高,所买数少,不及(租)[祖]额,即乞朝廷量行蠲减。」诏札与福建路转运司从长相度,务要便民,限三日申尚书省。
五月十一日,户部言:「乞将处、台州上供钱物,并依江东、西不通水路已降指
挥,计置轻赍起发赴行在。」从之。
六月二十七日,金部言:「欲将鼎州建炎四年合发上供钱物免放,其绍兴元年分上供之数,自来年为始,分限三料带纳。今年上供钱物,疾速依条限计置起发前来行在送纳。」从之。
七月十四日,诏南康军今岁合发上供纸并特与放免一年。
十月十三日,都省言:「江西吉、筠州、临江军上供粮斛,累年并无起发数目,今岁丰稔,秋苒理当措置。」诏差仓部郎官娉逸前去,同本路漕臣韩球于逐州催纳,先次起发三十万硕,各差逐州通判兵官一员管押,赴镇江府权行交卸。其合用舟船,如官纲不足,仰本路安抚大使司协力那融应副,仍限至十二月终起发尽绝。如有已受纳到早米,亦仰疾速起发,祗备应接行在支遣,令户部常切催促。如限内依数起足,其韩球、娉逸并管押管一例推恩。若出限不足,取旨降黜。及差郎官一员、密院准备将两员前去受纳,令别项桩管,非奉朝廷指挥,不以是何去处,不得支动颗粒,并沿路不得拘截。如违,并重寘典宪。
十一月八日,度支员外郎胡蒙言:「愿诏诸路监司,凡管下租赋利入拘催趁办未足额,不许截拨上供。其一路一州一县物斛、钱帛应合输行在之数,敢有违欠,以慢法禁罪之。限满,委省部 刷以闻,严行惩戒。若残破州县之吏有能劝课耕辟田产,使租赋渐复元额,措置征商榷酤而收息至于增羡者,并
具实保奏,优与进擢,以示激劝。或监司、州县沮抑,许诣台省自陈。庶几咸知国用为急,豹赋必辐辏而至,军事虽未息,费用常裕。如无苛敛以蠹民,则邦本自固矣。」诏札与诸路转运司照会。
十七日,江浙荆湖广南福建路都转运使张公济言:「逐路州郡依格上供之类,常是出限不足。欲乞应诸路州军豹赋出入,并许公济取索点察。其合拨上供钱物,如限满有欠缺不足之数,从公济取拨本路所管转运司移用钱,依条补足解发。如逐州上供钱未足,漕司不以移用钱补发,别作名目支使,欲许公济按劾,具事咤申取朝廷指挥。」从之。
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诏江东、西、湖北路绍兴元年、二年未起上供纸数,并特与权行倚阁,绍兴三年合发数目,一半权折纳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