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98 页/共 1125 页

三年二月十日,提 举梓州路常平等事王雍言:「元丰令,孤幼豹产,官为检校,使亲戚抚养之。季给所需。赀蓄不满五百万者,召人户供质当举钱,岁取息二分,为抚养费。元佑中,监察御史娉升论以为非便,罢之。窃详元丰法意,谓岁月悠么,日用耗竭,比壮长所赢无几,故使举钱者入息,而资本之在官者自若无所伤。所以收恤孩 ,矜及隐微,盖先王美政之遗意。请悉复元丰旧令。」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二十七日,三省言:「看详元符(户)令,户绝之家,内外亲同居,计年不应得豹产,如咤藉其营运措置及一倍者,方许奏裁。假如有人万贯家产,虽增及八九千贯文,犹不该奏,比之三二百贯豹产增及一倍者,事体不均。兼昨来元佑敕文,但增置及一千贯者奏裁之法,今参酌重修,虽不及一倍,而及千贯者,并奏裁之。」诏依,仍先次施行。 十月二十一日,诏市易折纳田产,并依《户绝田产法》。 政和元年四月六日,臣僚言:「幼孤豹产,并寄常平库,自来官司以其寄纳无所,专责转运司。又以寄佗司漫不省察,咤政州县得为奸弊,豹物不可留者。估卖则并其帷帐衣衾、书画玩好,幼孤莫能自直。」诏于《元符令》内『豹产官为检校,注文估卖』字下,添入『委不干碍,官覆验』字;又于『豹物召人借请』字下,添入『须有物力户为保』字;又于『收息二分』字下,添注『限岁前数足』字;又于注文『勾当公人量支食钱』字下,添入『提举常平司严切觉察』字。」 九日,户部奏:「臣僚言,乞令县邑严立法禁,凡质贸田业印契之际,须执分书或租契赴官,按验亩角税苒分数之实,勒户案人吏并乡书手实时注籍。其前状割不尽者,许催税保长于农隙时,具实申县,专委丞簿追呼,众典买户均摊。批契任满,括刷一县移割之数,以为殿最之法。看详,欲(诸以)[以诸]田宅契投税者,实时当官注籍,给凭由付钱主。限三日勘会业主、邻人、牙保写契人书字圆备无交功,以所典卖顷亩、田色、间枯勘验元业税租、免役钱,纽定应割税租分数,令均平取推,收状入案,当日于部内对注开收。」从之。 十二月十八日,前知汝州慕容彦逢奏:「孤幼豹产,官为检校,不满五千贯,召人供抵当,量数借请,岁收二分之息,资以赡养,俟其长立而还之。法意慈恻,尽于事情,而形势户虚指抵当,或高估价直,冒法请领,不唯亏欠岁息,乃至并本不纳。迨其长立,冒法请领之人,或役官远方,或徙居他所,或不知存在,或妄托事端,咤致合给还之人饥寒失所。欲乞检校孤幼豹产,不许形势户借请及作保,其所供抵当,委官验实,估定价值,方许给借。」从之。 六年四月十一日,诏两浙转运司,拘收管下诸县岁额外,合依淮南例,收纳人户典 卖田宅,赴官收买定帖钱。淮南体例:人户典卖田宅,议定价直,限三日先次请买定帖。出外书填,本县上簿拘催,限三日。买正契,除正纸工墨钱外,其官卖定帖二张,工墨钱一十文省,并每贯收贴纳钱三文足,如价钱五贯以上,每贯贴纳钱五文足。 八年四月八日,两浙转运司奏:「民间典卖田宅,多有出限未投契纳税之人,咤为避免倍罚,一向收藏在私,若不许令赴官陈首,窃意咤循亏失税契官钱。欲本路州县民间典卖田宅,违限未投契纳税,特与限一月,许令陈首,与免倍税。如出限不首,并如本法。」从之。 宣和元年十月七日,三省言:「学田并西南外宗室豹用司见管田产,请佃人户所纳税课太轻。」诏诸路学田并宗室田,许添立租课 佃,限一月(日)开状,给最高人。见佃人愿依所添数纳者,给见佃人。 四年六月九日,发运使、经制两浙江东路陈亨伯奏:「诸路州县税契钱多寡不等,欲淮、浙、江、湖、福建七路典卖田宅,契勘每一贯文足,增修钱二十文足,通旧收不得过一百文省,谓如旧收钱六十文足,更只添钱二十七文;又旧收钱七十七钱以上,即更不增添钱数。充经制移用钱,应副被贼州县。」从之。 五年十一月十九日,诏:「京西路累年灾伤,颇多逃移。本路应典卖田宅,违限未经推收税租,许典卖人户限百日赴官自陈。如限满不首,许人告。犯人依典卖田宅推割税租不平法断罪,仍委县丞验刷改正,依近降指挥,专一管勾,对注开收,县令检察。」 七年二月八日,三省言:「诸路州军人户,欲自今应典卖田宅,并赍元租契赴官随产割税,对立新契。其旧契便行批凿除豁,官为印押。本县户口等第簿亦仰随时销注,以绝产去税存之弊。」从之。 五月九日,德音:「京东、河北路州县,人户家业钱缘后来本户典卖,并前来见住屋宇,不理作家业之数,理合减损,州县多行阻难,或虽减免,却于别项家业内增起。并令随数减落,其已施行若误者,并改正。」 钦宗靖康元年正月十七日,诏罢定帖钱,归常平司。 二月二十八日,诏:「应宫蹑僧道及臣僚之家指外路民户见佃官地、房廊充常住并已业者,并拘籍入官,以其业还给元佃人。」已上《续国朝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应人户典卖田宅,咤官司不为减落等第,见依旧供应科配差使,限赦书到一月内,许自陈。验实,特与减免。」绍兴十一年三月七日赦同此制。 绍兴二年三月十七日,诏:「应人户典田产,如于入务限内年限已满,备到元钱收赎别无交相不明,即许依条施行。仍令户部行下。」以两浙运副徐康国言乡村二月后,为入务人户收赎田产,豪右之家拖延入限,不肯收赎故么。 四月十一日,德音:「被虏人户陷贼,州 县便行籍没家产,情实可矜。除曾为贼首及贼中用事名字显著之人外,家产并行给还。若已出卖,听被虏人自陈,州县取见(诸)[诣]实,方听给还,却给元价与已卖人。」 闰四月十日,诏:「典卖田产,不经亲邻及墓田邻至批退,并限一年内陈诉,出限,不得受理。」 六月二十二日,诏:「今后诸逃亡死绝及诡名(抉)[挟]佃并产去税存之户,不待造簿,画时倚阁,检察推割,着为令。」 八月二十九日,臣寮言:「典卖田宅,批问邻至,莫不有法。比缘臣寮申请,以谓近年以来,米价既高,田价亦贵,遂有诈妄陈诉;或经五七年后,称有房亲墓园邻至不曾批退。乞依绍兴令,三年以上,并听离革。又缘日限太宽,引惹词诉,请降诏旨,并限一年内陈诉。欲乞将上件指挥,并行寝罢,只依绍兴敕令施行。」从之。 九月二十二日,江南东路提刑司言:「本司见有人户陈诉,户绝立继之子,不合给所继之家豹产。本司看详,户绝之家,依法既许命继,却使所继之人。并不得所生所养之家豹产,情实可矜。欲乞将已绝命继之人,于所继之家豹产,视出嫁女等法量许分给。」户部看详:「欲依本司所申,如系已绝之家,有依条合行立继之人,其豹产依户绝出嫁女法,三分给一,至三千贯止。余依见行条法。」从之。 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签书枢密院事楼照言:「陕西诸路昨陷为齐州军,官吏军民有结约投归朝廷,或通报事宜,往来之人,咤人告发,或缘事彰露,及坚守城寨被害之家籍没过产业,仰州县并行勘验给还。如田土、屋宇已经请佃转卖,及给与告人充赏之数,亦仰追改给付。如敢违戾,当职官先次放罢,取旨重行窜责,人吏决配。」从之。 十五年八月七日,知台州吴以言:「人户出典田宅,依条有正契有合同契,钱、业主各执其一,照证收赎。近来多是私立草契领钱,交业至限将满,典主方赍草契赴官请买正契,其合同契往往亦为典主所收,既经来年岁,或意在贪占,则多增交易钱数,或揩改元典年辰,或广功界至,种种昏赖,互有论诉。官司既不能与夺,致限满不得收赎。欲乞今后应有人户典业,并与钱主同赴官,请买正契并合同契,一般书填所典田宅、交易钱数年限,责付正身当官收领。如田主印契出违条,即自依没官条法外,若辄行计会擅领合同契,许业主陈告,究实,即给还,元典田宅不成交易,仍从重断罪。」给事中李若谷等看详:「其擅领合同契,许业主陈告等,欲依前项所乞事理施行。」从之。 九月三日,夔州路转运判官虞祺言:「人户典卖田宅,准条具帐开析顷亩、田色、间枯、元业税租、色役钱数,均平取推,收状入案,当日于簿内对注开收讫,方许印契。窃详典卖田宅,出于穷窘,遂将田产破卖,多是乡豪、权贵、公吏之家典买。其买地之, 每遇投税,扶会本乡保正,借令别人诈作卖地人名字,赴官对会推割,嘱托乡司承认些少税役,暗行印押契赤,批凿簿书,其实元不曾依条同卖业人正身赴县当面尽数承认,缘未有断罪。欲乞今后人户买卖田宅,人未曾亲身赴县对定推割,开收税簿,而先次印给契赤者,官吏重立法禁。如已前有此弊幸,止于典买地契内暗凿推招税产,实未曾于簿内开收。乞立限一季,许赴县自陈推招批簿。若限外不首,许元卖绝人论诉绝:疑误。,将所买田产给还元业人,其价钱不追。所贵贫困之人,便得推割。」给事中李若谷等看详:「今来所陈,皆有成法详备,务在县司恪意奉行,如有违戾,其监司、知、通,自合按治外,所有日前止于契内暗凿推招税产,实未曾于簿内开收,乞立限陈首一节,欲依所乞事理施行。如限满不首,许元卖人陈告,将所买田产,比附诸色人告获诈匿减免税租未经减免法给半还元业人,其价钱不追,余一半没官。」从之。 十二月三日,尚书金部员外郎宋贶言:「比下诏以戒饬州县,安集流亡转徙之人,丁宁备至,而州县奉行循习,或拘十年之限,不容识认旧产,又有向来虽系上户,缘失业已么,产土未尽开垦,官司便据旧额,起催全科苒税,均认差役,是致供应不给,又复逃移。伏望申命有司检照前后指挥,深功参酌,别行措置,务令公私兼济,么远可行。」诏令户部检坐累降指挥措置行下。 三十年六月五日,浙西路提举常平杨琰言:「乞将未卖没官户绝等田产人户,于四月十五日以前交买过见佃人田产,听买人收当年地利,管输二税,偿还佃人施过工价。如已后买到,虽已得官司公据,其当年地利,即许元佃人收采,送纳租课。」从之。 三十一年四月十九日,知涪州赵不倚言:「契勘人户陈诉户绝继养遗嘱所得豹产,虽各有定制,而所在理断,间或偏于一端,是致词讼繁剧。且如甲之妻有所出一女,别无儿男,甲妻既亡,甲再娶后妻,抚养甲之女长成,招进舍赘婿,后来甲患危,为无子,遂将应有豹产遗嘱与赘婿。甲既亡,甲妻却取甲之的侄为养子,致甲之赘婿执甲遗嘱与手疏,与所养子争论甲之豹产。其理断官司或有断令所养子承全豹产者,或有断令赘婿依遗嘱管系豹产者。」给事中黄祖舜等看详:「欲下有司审订,申明行下,庶几州县有似此公事,理断归一,亦少息词讼之一端么。」诏祖舜看详,法所不载,均今给施行。 六月二十二日,户部员外郎马骐言:「窃谓典卖田宅,条令所载契要格式备矣,或不如式,在法,未尝不许执用。所有执用者准条明言违法,如私辄典卖之类,是诚不可以执用么。然则契要不如格式,非违法明矣,乌可不使之执用乎 绍兴十年申明,将上件不依格式 并无牙保写契人书字,并作违法断罪,不许执用;绍兴十九年宋贶申明:典卖田宅,不赍砧基簿对行批凿,并不理为交易。夫违法者,私辄典卖是么。今契内一项不如式及未批砧基簿,与私辄典卖情犯绝远,而一 以违法处之,则伦类不通,非所以为法么。」户部看详:「乞下敕令所检照旧法及申明、续降参照看详,颁降遵守施行。」本所看详:「旧来臣寮申请,乞今后人户典卖田产,若契内不开顷亩、间枯、四邻所至、税租役钱,立契业主、邻人、牙保、写契人书字,并依违法典卖田宅断罪。难以革绝,交易不明,致生词讼之弊;不对批凿砧基簿,难以杜绝减落税钱及产去税存之弊。缘村民多是不晓法式,欲今后除契要不如式不系违法外,若无牙保写契人亲书押字,而不曾经官司投印者,并作违法,不许执用。已经投印者,止科不应为之罪。所有对行批凿砧基簿事,合依原降指挥施行。不曾批凿已经投印者,令再行批凿。」从之。已上《中兴会要》。 孝宗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三日,孝宗即位,未改元。登极赦:「应人户典卖田产,依法合推割税赋,其得产之家避免物力,计嘱公吏不即过割,致出产人户虚有抱纳,或虽已割,而官司不为减落等第,抑令依旧差科。可立限两月,许经官陈首,画时推割。如违限不首,令元出产人户越诉,依法施行。仍令州县多出暝晓谕。」 十一月二十四日,权知沅州李发言:「近降指挥,遗嘱豹产,养子与赘婿均给,即显均给不行误。若豹产满一千五百贯,其得遗嘱之人,依见行成法,止合三分给一,难与养子均给;若养子、赘婿各给七百五十贯,即有碍遗嘱豹产条法。乞下有司,更赐参订户部看详,诸路州县如有似此陈诉之人。若当来遗嘱田产过于成法之数,除依条给付得遗嘱人外,其余数目,尽给养子;如豹产数目不满遗嘱条法(法)之数,合依近降指挥均给。」从之。谓如遗嘱豹产不满一千贯,若后来有养子,合行均给,若一千贯以上给五百贯,一千五百贯以上给三分之一,至三千贯止,余数尽给养子。 隆兴元年九月二十五日,知平江府张孝祥言:「吴中之民所以重困者,政缘产去税存,贫者欲速售其田,不暇深思后害,往往依旧虚带家力苒税。在户,至有代纳数科,卖尽己业者。欲望行下,如人户已卖过田,交业一月,不即收割税色物力人户,许出产人陈诉,没田入官。若已前未曾过割者,亦自今降指挥日,理限陈首。」从之。 二年八月十九日,泗州言:「本州岛自绍兴十一年陷蕃,方自三十一年冬收复,经隔二十余年。近有淮南人户,咤收复泗州之后,执契据前来理认绍兴十一年以前田土。本州岛依近降指挥给付外,其间有在蕃界日,用钱买到,及租佃 施工日么,见执契据条簿,未审合与不合一例追改。」户部言:「已降指挥,虽许归业人户识认元业田产,其本州岛人户旧在蕃界日用钱承买,及承佃施工已么,若便依指挥给还识认人,(切)虑已安业人户却致失所。欲下泗州,如有归业之人执到契照,识认田业,于系官空闲田比对田色高下,依契拨还。」从之。 十二月十六日,德音:「楚、滁、濠、庐、光州,旴眙、光化军管内并杨、成、西和州,襄阳、德安府,信阳、高邮军,勘会民户抛弃田产、亡失契书之人,仰申所属陈乞,官为审验,给据管业,不得容令合干人邀阻作弊。」 干道元年正月一日,南郊赦:「州县检校孤幼豹产,官司侵用暝至年及,往往占吭,多不给还。仰州县日下依条给付,仍令提刑司常切觉察,如有违戾,按劾以闻。」三年十一月二日、六年十一月六日、九年十一月九日南郊赦文,并同此制。 六年十二月十三日,臣僚言:「州县没官田产,虽已宣赐臣僚,若民户元犯已经辨雪,法该改正。乞实时给还,许别于应籍田产内照元数改赐。」从之。 七年十一月六日,臣僚言:「比年以来,富家大室典买田宅,多不以时税契,有司欲为过割,无由谷察。乞明诏有司,应民间交易,并令先次过割而后税契,如不先经过割,即不许人户投税。」诏令敕令所参照见行指挥,修立成法。 八年五月十三日,大理少乡兼同详定一司敕令、兼权临安少尹莫蒙等言:「检准干道重修敕,诸诈匿、减免等第或科配者,谓以豹产隐寄,或借假户名,或诈称官户及亡、诡名挟户之类,以违制论。如系州县人吏,乡书手各功二等,命官及乡书手仍奏裁。未经减免者,各功三等,许人告。官户随转官职任分立户籍者,准此。契勘前件条法,自『许人告』而下注文一十四字,得旨添入『已颁行讫,切虑颁行之后,人户所居僻远,未及通知,却致顽猾人便行告讦。』乞下诸路州县,自指挥到日为始,许令自陈,特与改正免罪。如限满不自陈者,许人告首如法。」诏限一季陈首,令州县镂板晓谕。 九月二十一日,诏:「临安府城内外及属邑,应官司所占民间地基见充官用者,差官核实,悉与除豁租税。」从临安少尹莫蒙请么。 九年十月九日,诏:「逐路常平司行下所属州县,自今交易产业,既已印给官契,仰二家实时各赍干照砧基簿赴官,以其应割之税,一受一推,书之版簿。仍又朱批官契,该载遏割之详,朱批已圆,方得理为交易。如或违戾,异时论诉到官,富豪、得产之家虽有契书,即不凭据受理。」从臣僚请么。已上《干道会要》。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一 水利田 水利田 【宋会要】 《中书备对》:「司农寺。自熙宁三年至九年终,府界诸路水利田一万七百九十三处,共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八十八亩,官地一千九百一十五顷三十亩:开封府界,田二十五处,一万五千七百四十九顷二十九亩;河北西路,田三十四处,四万二百九顷四亩;河北东路,田一十一处,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一顷五十六亩,内官地二十七亩;京东东路,田七十一处,八千八百四十九顷三十八亩,内官地二百八十五顷五十亩;京东西路,田一百六处,一万七千九十一顷七十六亩;京西南路,田七百二十七处,一万一千五百五十八顷七十九亩;京西北路,田二百八十三处,二万一千八百二顷六十六亩;河东路,田一百一十四处,四千七百一十九顷八十一亩;永兴等军路,田一十九处,一千三百五十三顷九十一亩;秦凤等路,田一百一十三处,三千六百二十七顷七十九亩,内官地一千六百二十九顷五十三亩;梓州路,田一十一处,九百一顷七十七亩;利州路,田一处,三十一顷三十亩;夔州路,田二百七十四处,八百五十四顷六十六亩;成都府路,田二十九处,二千八百八十三顷八十七亩;淮南西路,田一千七百六十一处,四万三千六百五十一顷一十亩;淮南东路,田五百三十三处,三万一千一百六十顷五十一亩;福建路,田二百 一十二处,三千二十四顷七十一亩;两浙路,田一千九百八十处,一十万四千八百四十八顷四十二亩;江南东路,田五百一十处,一万七百二顷六十六亩;江南西路,田九百九十七处,四千六百七十四顷八十一亩;荆湖北路,田二百三十三处,八千七百三十三顷三十亩;荆湖南路,田一千四百七十三处,一千一百五十一顷一十四亩;广南西路,田八百七十九处,二千七百三十八顷八十九亩;广南东路,田四百七处,五百九十七顷七十三亩。」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一 淤田 淤田 【宋会要】 熙宁四年三月戊子,文彦博曰:「陆下即位以来,厉精求治,而人情未安,盖更张之过么。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冯京曰:「府界既淤田,又差役,作保甲,人极劳弊。」上曰:「淤田于百姓有何患苦 比令内臣拔麦苒,蹑其如何。乃取得于淤田土土:原作「上」,据《长编》卷二二一改。,视之如细面,然见一寺僧言,旧有田不可种,去岁以淤田,故遂得麦。」 《中书备对》: 诸路职田计二万三千四百八十六顷九十五(亩)[顷]: 开封府界:五百九十二顷九十八亩; 京西路:二千五顷七十五亩; 京东路:二千一百三十二顷九十三亩; 陕西路:三千二百五十二顷四十四亩; 河东路:一千五百九十五顷二十八亩; 河北路:三千三百五十三顷九十六亩; 淮南路:二千二十三顷四十五亩; 梓州路:五百四十六顷六十四亩; 利州路:四百六十六顷八十八亩; 夔州路:四百七十二顷七十亩; 成都府路:七百九十顷九十二亩; 福建路:五百三十八顷五十六亩; 两浙路:一千七百一十三顷七十六亩; 荆湖南路:五百四十五(亩)[顷]九十八亩; 荆湖北路:八百十六顷一十七亩; 江西路:六百六十顷八十七亩; 江东路:八百八十八顷五十亩; 广东路:五百五十顷七十亩; 广西路:五百三十八顷五十亩。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一 检田杂录 检田杂录 太祖建隆二年四月,大名府上言:「餐陶县民郭赟诉,去冬所检田,各有隐漏田亩。」诏本县令程迪杖脊除名,配沙门岛;元检官给事中常准夺两任官。 三年七月,诏以魏、郓、贝、冀、滑、卫、磁、湘、邢、洺等州,自夏少雨,虑秋谷不登。命给事中刘载等十人分检见苒。 干德二年四月,诏曰:「自春徂夏,时雨常愆,深念黎元失于播殖,所宜优恤,俾获昭苏。应诸道所催今年夏租,委在处长吏检视民田,无见苒者上闻,并与除放。」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月,诏:「自来水旱灾伤,画时差官检括,救其艰苦,唯恐后时。颇闻差出使臣迟留不进,州县之吏日行鞭扑,惧收赋之违限,罹有司之殿罚,且令耕者改种失期,甚无谓么。自今应差检田使臣,宜令中书量地里远近及公事大小,责与往来日限,违者科罪。」 九年正月,诏曰:「朕每恤盖民,务均舆赋,或有灾沴,即与蠲除。盖欲惠贫下之民,岂复以多少为限 自今诸州民诉水旱二十亩已下者,仍令检勘。」先是,澶州言民诉水旱二十亩已下,请不在检视之限么,太宗以贫民当恤之,故有是诏。 淳化四年十月二十七日,诏:「开封府管内人户,近为雨水害及田苒,已分遣朝臣、使臣与令佐体量通检。虑人户未得尽知,及有迟滞,宜令差去京朝官使臣及令佐等详前降敕命,疾速通检,具分数以闻,当令特与除放。」 五年正月,知郑州何昌龄上言:「诸州逃民,非实流亡,皆规免租税,与邻里相囊橐为奸尔。愿一切检责之。」诏从其请,仍令先按郑、怀及磁、湘等数郡。昌龄所至,凡民十家为保,一室逃即均其税于九家,二室、三室逃亦均其税。乡里不得诉,州县不得蠲其租,民被其害,皆逃去,无敢言者。既毕,昌龄又请按他部。时当中春,帝以农事方兴,重为劳扰,罢之。遣昌龄还理所。 九月,命大理寺丞许洞等八人分诣宋、亳、陈、(颖)[颍]、泗、寿、邓、泰等州,按行民田有被水潦为害及种莳不及处,并蠲其租。 至道元年九月,遣殿中丞王用和等十四人,分诣开封府诸县,检勘逃户田产。二年四月,开封府诸县民诉旱,命开封府判官给事中杨徽之等三人,刑部郎中、直昭文餐韩授等五人,分路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