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97 页/共 1125 页
枢密于建炎间奉使金国「枢密」下疑有脱字。,蒙朝廷赐福州旧都监廨宇充宅,继又赐官田一十顷。比朝廷津遣本家骨肉,母夫人黎氏,乞将已赐田宅权兑钱,蒙支金一百两。今欲将金一百两价钱还朝廷,其元赐田宅,乞尽数给与夫赵恬。」从之。
十三年闰四月二十三日,诏御前诸军统制、充利州东路安抚使、知兴元府杨政可于利州路赐田五十顷。
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诏:「刘锜累立战功,家无产业,理宜优恤。特与支给(真)[供]奉,仍拨赐荆湖路官田一百顷,及应副牛具、种粮。」
二十六年四月十三日,诏:「李显忠已赐田在镇江府,可依数于绍兴府上虞县官田内兑换。仍依薛安靖例,放免十料租税。」以显忠自夏国归朝,屡立战功,优之。咤其陈请,故有是命。
二十八年二月六日,诏折彦质生事素薄,可赐官田一十顷,令所居路分转运司摽拨。
三十二年孝宗已即位,未改元。八月五日,诏:镇江府都统制李显忠,除已拨赐田外,令两浙转运司于浙东路系官田内,更拨赐七十顷。
十月二十八日,中书门下省言:「勘会韦渊昨拨赐田三十顷,其吴益已赐二十顷。所有余数未曾陈。乞诏吴益,更赐一十顷。」
隆兴元年六月十一日按:「隆兴」前原有「孝宗」二字,单独一行,今体例删。,江淮东西路安抚使张浚言:「契
勘虹县投来蒲察徒、穆大等一行人马前去扬州屯泊。数内蒲察徒、穆大、周仁乞量赐田,一千户至谋克于扬州等第给赐田各五顷。」诏蒲察徒、穆大、周仁各赐田二十顷,令都督府一面于淮东系官田内摽拨。
八月二十三日,江淮东西路宣抚使、魏国公张浚言:「契勘已降指挥,萧琦于淮东官田内拨赐二十顷,寻札下扬州摽拨。今据向子固备据江都泰兴县申,共有系官水陆荒困田一百八十二顷,系绍兴元年复兴以前人户抛弃,无人请佃,有误摽拨。伏见江都县界有镇江府驻札诸军营田官庄一十七处,皆有耕种田地。乞于上件田内摽拨近城二十顷应副萧琦。除存留军中元差使臣二员依旧管辖外,其耕田人户,就用元召募到百姓(户客)[客户]耕作。所有力耕军兵,却发遣归军。」从之。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萧鹧巴赐田二十顷、耶律适哩赐田十顷。令转运司于淮东官田内拨赐。
二年二月十三日,知绍兴府吴芾言:「缘臣昨条具奏请兴修会谷山阴县鉴湖,蓄水灌溉民田事,内乞废罢牌外田为湖田,有田三十一顷九十三亩一角,元系能仁寺请佃,后至绍兴二十九年,选锋军都统制李显忠陈乞,将镇江府宣赐田兑换,遂从所乞,将上件田段给李显忠。今来既废其田为湖,欲乞却将镇江府元旧宣赐田给还李显忠。」从之。
二十六日,镇江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刘宝等申:「据扬
州申,奉旨,萧鹧巴赐田二十顷、耶律适哩赐田一十顷,令转运司于淮东官田内拨赐。牒州照应,已拨萧琦田体例摽拨施行。本州岛先划到指挥,于江都界镇江府诸军营田内,将左军一庄四十七顷八十一 ,于内拨田二十顷付萧琦,外将余田下江都县,照数拨付萧鹧巴、耶律适哩。所有少阙顷 ,即于附近官庄田内摽拨。本县今于左军庄田并中军庄田内取拨二顷一十六 ,揍田三十顷,分拨萧鹧巴等。」从之。
闰十一月十一日,皇弟少保、静海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恩平郡王璩奏:「乞降睿旨,下两浙转运司并常平司,于侧近州军所管官田内,给赐臣家五十顷。如即目未能及数,令日后摽拨。仍亦许本家自行踏逐,官司不许巧作名色执占。」从之。
干道元年五月二十日,大同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蹑蒲察么安奏:「臣先准指挥,许令指射官田。今踏逐秀州嘉兴县长水乡没官田四百八十五亩、柿林乡一十五亩,乞下秀州,摽拨与臣,永远养赡老幼。」诏令转运司验实给赐。
二十七日,大同军节度使蒲察么安奏:「蒙恩,拨赐水田五百亩。今再踏逐到秀州华亭下沙场芦草荡一围,提举茶盐司见出暝召人请佃,乞下浙西提举茶盐司行下秀州,依臣所乞,摽拨嘉兴县思贤乡草荡一围。元系范 等退佃还官,见今空闲,乞下两浙转运司行下秀州,依臣所乞摽拨。」诏依。继而,户部状:「照得
蒲察么安元许赐水田五百亩,又承今来指挥,未审合与不合更行拨赐。」诏:「嘉兴、华亭两县芦柴草荡,令两浙转运司具诣实顷亩数申尚书省。」
八月十七日,彰国军节度使(大)周仁奏:「伏 F 绍兴府萧山县长兴乡第四都踏逐到官田二段约二千余亩,数内止有一千余亩可以耕种。臣欲乞上件田亩开荒耕种。」诏送转运司,摽拨一千亩给赐。
二年二月十五日,拱卫大夫、邕州蹑察使萧鹧巴奏:「先蒙圣恩,于扬州管界摽拨到田二十顷。缘为路程遥远,今踏逐到秀州崇德县官田二十顷,乞行拨赐。」臣僚上言:「乞依旧,以扬州田赐之。」诏令两浙转运司别行摽拨。
八月十八日,诏两浙转运司副使姜诜,根刷到平江府长洲县苏台乡二十六都田一千四亩一角二十九步田,可拨赐武德大夫、忠州防御使赵良辅。
十二月一日,诏耶律适哩特更赐田一十顷,令淮东转运司于扬州邵伯镇官田内摽拨。继而融州蹑察使耶律适哩奏:「蒙恩更赐田十顷。乞降旨,行下镇江府都统司,将已拨到镇江府中军见佃官庄、营田一十顷交割,付臣住佃。」有旨:令户部看详。本部「照元令淮东转运司扬州邵伯镇官田内摽拨,即无许拨赐军庄营田明文,是致镇江都统司虽开具到耶律适哩乞拨官庄田,未曾摽拨。乞下镇江府都统司将续拨赐田一十顷,依萧琦等例支拨,付耶律适哩为业。」从之。
四
年五月七日,故赠太尉萧琦妻、荣国夫人耶律氏奏:「窃见平江府吴县、吴江县管下有营田并系官田,见系人户租佃,输官之税委是不多。欲望睿旨下所属,于上件田数内拨赐顷亩,付本家耕种,依旧输纳官课。」诏赐田十顷。
十月二十六日,臣僚上言:「伏见绍兴府诸县各有湖潴水以备旱,照得萧山县管下湘湖,灌溉九乡民田,其利甚博。近有百姓裴咏等,屡经御史台陈状,诉百姓汪念三等将湘湖一千余亩献与总管李显忠,遂将湘湖填筑为田,侵渔不已。湖尽废,则九卿之田,一遇旱干,何以灌溉 其害非细。欲乞下绍兴府差官看视,若委是将湘湖为田,令给还民间,复以为湖。如是曾给赐与李显忠,乞别行改赐。」从之。
五年二月十九日,两浙路转运司申:「先得旨,于扬州拨赐田二十顷,付太尉萧琦为业。今其家在平江府居住,令本司于平江府系官田内摽拨二十顷付其家为业。其扬州原拨田 ,却欲下所属拘收。」从之。
七月十三日,诏:「镇江府驻札御前前军统制官任寿吉、李元,昨自北界将带人马归朝,令两浙转运司下镇江府,将无违碍官田各给赐十顷。」
十二月二十三日,诏令袁州,于没官无拘碍田摽拨一十顷,给赐添差袁州通判韩玉。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诏右领军卫大将军王宏赐田十顷,令浙西提举常平司摽拨。
二月四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郭振
申:「契勘北军统领赵受、耶律宪、萧整、萧怀忠四员,各系归正。窃见耶律适哩、萧鹧巴、赵良辅等已蒙圣恩,拨赐田土。今来赵受等系与耶律适哩等事体一同。缘(准)[淮]西屯田官兵,已奉旨,令拘收归军,其退下田土,可惜荒闲。伏望指挥,于和州界退下屯田内,各拨田五顷,付赵受等。」从之。
七月十二日,起复威武军节度使李显忠奏:「契勘臣先得旨,赐田七十顷,元降指挥,令两浙转运司于浙东、西州军给赐。后缘日么,拨给未足,续准指挥,于浙东西路常平司许于应拘收到诸色官田内踏逐,经所属陈乞给赐。臣等踏逐到平江府长洲、吴江两县杜朝议等没官田二千九十一 ,经浙西常平司拨给,经今八年,不肯拨给。外又有太上皇帝所赐田,并乞下浙西常平、转运两司,通行摽拨。」诏(今)[令]常平司契勘上件田,如无违碍,可行拨赐。
十二月十三日,诏:「诸州县没官田产,虽经赐与,若民户已经辨雪,法该改正,实时给还,许别以应籍田产改拨。」臣僚札子:「臣闻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曰:『不如多与之邑。』陛下爱惜名器,勋旧懿亲,间赐以田,此正孔子与邑之意。然江淮荆襄,土旷人稀,与之虽连阡陌,可么;江浙尺寸之土,人所必争,而赐田之目,动以顷计,向来没官田,举以出卖,皆为民产矣。赐目既下,有司无所从出,必于近地踏逐没官田产,或以得罪,或以户绝,朝籍于官,暮入势家,拘
摭细微,无所遗漏。苟法当拘籍,上所赐与人,亦无得而辞。惟是人之得罪,不能无冤,既不幸而抵罪,生生之资,尽非其有。异时陈诉于朝省监司,幸而昭雪,所籍之产,法当给还,既为势家所得,又其名曰宣赐,已不可复取矣。臣愚欲望明诏州县,如有没官田产,虽已赐与,若民户已经辨雪,法该改正,仰实时给还。」故有是命。
七年正月十七日,龙神卫四厩都指挥使耶律适哩言:「臣自归朝之后,蒙恩与萧鹧巴于扬州各曾拨赐田土。今萧鹧巴于平江府又赐田二千 ,并扬州田二十顷,自今依旧占佃。臣乞于平江府管辖长洲、吴江等五县应系官常平营田内,乞依萧鹧巴体例,更乞拨赐田二十顷,济赡老小。」诏拨赐田十顷。
三月七日,诏武翼大夫、荣州刺史萧颖于浙西路赐田一十顷,从其请么。
九年三月三日,诏平江府界殿前司韦径庄一所,并营田八百一十二晦一角三十四步,并就拨赐王友直。
二十七日,诏:「今后应拨赐田 ,令所属止将系官闲田摽拨,不许指占已佃之田。其已给者,不得陈乞兑换。」
食货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一 民产杂录
民产杂录
按:「民产杂录」原作「食货民
产杂录」,今据体例删去「食货」二字。
【宋会要】
按:此下原批「食货二十四」,今据体例删。
太祖建隆三年十二月,臣僚上言:「新条称:应有典赁倚当物业与人,过三十周年,纵有文契保证,不在收赎论索者。凡典当有期限,如过三十年后,亦可归于现主。即未晓『赁』字如何区分 伏乞削去,亦未知典当过三十周年后,得许现主立契转卖与人否 欲请今后应典当田宅与人,虽则过限年深,官印元契见在,契头虽已亡殁,其有亲的子娉及有分骨肉,证验显然,并许收赎。若虽执文契,难辩真伪,官司参详,理不可定者,并归见主。仍虑有分骨肉隔越他处,别执分明契约,么后尚有论理,其田宅,见主只可转典,不可出卖。所有『赁』字,伏请削去。」从之。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闰十二月,诏:「民以田宅物业倚当与人,多不割税,致多争讼起。今后应已收过及见倚当,并须随业割税。」
雍熙四年二月,权判大理寺、殿中侍御史李范言:「准《刑统》:应典卖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若亲邻着价不尽,亦任就高价处交易者。今详敕文,止为业主初典卖与人之时,立此条约,其有先已典与人为主、后业主就卖者,即未见敕条。窃以见典之人已编于籍,至于差税,与主不殊,岂可货卖之时,不来询问 望今后应有已经正典物业,其业主欲卖者,先须问见典之人承当,即据余上所值钱数,别写绝产卖断文契一道,连粘元典,并业主分文契、批印收税,付见典人,充为永业,更不须问亲邻。如见典人不要,或虽欲收买,着价未至者,即须画时批退。准雍熙三年二月诏:依右拾遗张素所请,民贸卖物业者,不得割留舍屋及空地,称为自置,卖与他人。参详虽似除奸,未能尽善。盖小民典卖物业,急于资用,其间亦有不销全典卖,或是业主自要零舍及空地居住者。自有此诏,颇难交易。乞自今应典卖物业,或有不销竭产典卖,须至割下零舍或空地,如委实业主自要者,并听业主取便割留,即仰一如全典卖之例,据全业。所至之邻,皆须一一 问。候四邻不要,方得与外人交易。」从之。
真宗咸平五年八月一日,诏:「河北陷蕃民田产,前令十五年许人请佃,自今更延五年。」
景德二年六月,诏:「河东管田,今后有论认未克复已前祖庄者,止给荒田坟墓。其耕桑地,不在分割之限。」
十六日,河北转运司言:「民田荒废者,或诸色人已占耕垦,才见种植滋茂,亲邻识认争夺。望自今应有人占射半年已上,不许识认。」诏:「如亲邻止在本处见请佃。稍着次第而争夺者,不须施行。实曾流移,今来归业,虽已请佃,依条给还。」
二十六
日,诏:「荆湖近溪洞州县,有没身蛮境还乡者,庄田不限年月,检勒给还。」
三年二月,诏:「河北民有先没契丹,自塞外归,识认庄田者,据敕给付,无得用编敕年限不与本主。」
大中祥符七年七月,诏:「江南伪命日,民田并以见佃人,为主讼者,官勿为理,克复后者,论如法。」
九年二月,秦州曹玮言:「州民多讼田者,究寻契书,皆云失坠。至召邻保证验,重为烦扰。盖初置田日,不经税契改正户籍,咤缘浸么,此弊未革。即传牓属县,许首罪投税,以两个月为限,凡得开宝以后未税契者千七百道,摽正户籍,民悉无讼。窃虑他郡有如此类,望传布诸路,许令改正。」从之。
干兴元年正月,开封府言:「人户典卖庄宅,立契二本,[一本]付钱主,一本纳商税院。年深整会,亲邻争占,多为钱主隐没契书。及问商税院,又检寻不见。今请晓示人户,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从之。
仁宗天圣元年二月,江南东路劝农使宋可蹑言:「农田敕:『人户逃移,令、佐(书)[画]时下乡检踏庄田,或先将桑土典卖与人,未曾割税,及割税不尽者,实时改正。』今详此敕,止是条贯未逃已前典卖割税,今请应将土地立年限,出典与人。其受典人供输不前而逃者,所抛税物,不计年限已未满,并勒元主供输,既绝启幸,又免漏税。」事下三司。三司检会:「《农田敕》:『卖田土未及五年,其买人不咤灾伤逃者,勒元主认税。其卖人五年内不咤灾伤逃者,户下所抛税数,却勒买人承认。若五年已上,依例检阁。』今详可蹑所奏,显与买卖田土事体一般。欲请应将地土立年限出典与人。其受典人五年内不咤灾伤逃移抛下税物,不拘元限已未满,并勒元主供输。兼虑人户先将沃土典过,少割苒税,留下瘠地,将家逃走,其典田人如五年内不咤灾伤逃移,所抛税数,却勒受典人供输。或典与数户,亦第均摊。若已认供输,本户却来归业,税物亦改正输纳。如限外归业,见佃户不愿割送改正所佃地土,并元典钱及典外余价,并不许论理。」从之。
八(年)[月]十二日,秘书丞、知开封府司录参军事张存言:「伏睹元年七月敕:『户绝庄田,检覆估价,晓示见佃户,依价纳钱,竭产买充(水)[永]业,或见佃户无力,即问地邻;地邻不要,方许无产业中等已下户全户收买。』勘会今年春季后来,据东明诸县申,户绝状虽已依敕,内有相承佃,时年深理合厘革者,并是亡人在日已是同居,户绝后来供输不阙,或耕垦增益,或邱园已成,无赖之徒,咤为告诉,么居之业,顿至流离。官司止遏,莫能狱讼,滋彰逾甚。况孤贫之产,所直无多,劝课之方,其伤或大。欲乞应义男接夫入舍婿,并户绝亲属等,自景
德元年已前曾与他人同居佃田,后来户绝,至今供输不阙者,许于官司陈首,勘会(指)[诣]实。除见女出嫁依元条外,余并给与见佃人,改立户名为主。其已经检估者,并依元敕施行。」从之。
编敕:妇人夫在日,已与兄弟伯叔分居,各立户籍。之后夫亡,本夫无亲的子娉及有分骨肉,只有妻在者,召到后夫,同共供输。其前夫庄田,且任本妻为主,即不得改立后夫户名,候妻亡,其庄田作户绝施行。只缘多被后夫计幸,假以妻子为名,立契破卖,隐钱入己;或变置田产,别立后夫为户,妻殁之后,无由更作得户绝施行。臣欲乞自今后或有似此召到后夫,委乡县觉察前夫庄田知在,不得衷私破卖,隐钱入己,别买田产转立后夫姓名。事下法寺,请如所奏。」从之。 二十八日,淮南路提点刑狱宋可蹑言:「伏
四年七月,审刑院言:「详定户绝条贯。今后户绝之家,如无在室女、有出嫁女者,将资豹庄宅物色除殡葬营斋外,三分与一分。如无出嫁女,即给与出嫁亲姑姊妹、侄一分。余二分,若亡人在日,亲属及入舍婿、义男、随母男等自来同居,营业佃莳,至户绝人身亡及三年已上者,二分店宅豹物庄田,并给为主。如无出嫁姑姊妹侄,并全与同居之人。若同居未及三年,及户绝之人孑然无同居者,并纳官庄田,依今文,均与近亲。如无近亲,即均与从来佃莳或分种之人承税为主。若亡人遗嘱证验分明,依遗嘱施行。」从之。
五年二月,果州同判李锡言:「本州岛典卖田宅,多不问亲邻,不曾书契,或即收拾,抽贯钱未足,咤循违限,避免陪税,是致不将契书诣官,致有争讼。虑诸道亦有似此之类,望降指挥,与限百日,悉赴商税务陈首。如无虚伪,即与免罪,只纳本分抽贯税钱。限满不首,许人告论。」从之。
四月,诏:「条贯户绝豹产律令格敕及臣僚起请甚多,宜令礼部员外郎知制诰陈琳、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马宗元与审刑院大理寺同检寻前后条贯,子细详定闻奏。」今详前敕,若亡人遗嘱证验分明,并依遗嘱施行。切缘户绝之人,有系富豪户,如无遗嘱,除三分给一(及)[分]殡殓营斋外,其余店宅豹物,虽有同居三年已上之人,恐防争讼,并仰奏取指挥,当议量给同居之人,余并纳官。所有今日已前见估卖庄田,无人买者,勘会如已有人租佃者,并给见佃人,更不纳租课,只依元税供输出户为主。如无,即许无田产户全分请射。其已典卖田产,不得更有检估根括。」
八月,太子中舍牛昭俭言:「准敕,应典卖田宅,若从初交易之时,不曾问邻书契,与限百日陈首免罪,只收抽贯税钱。臣自天圣四年十月到任务开,后来推勘争田契十余事,各自克复已来造伪文契。内有咤日前放纳牙税,直将印契,以此为由,虚构词讼。其上件契,并行毁
抹。所争物业,各有结断,朝廷虽有敕条厘革,其如远方愚民,罕有遵稞,执来契券,虚伪甚多。盖为邻里骨肉,不相和协,遂与他人衷私交易,虚 价钱,故作远年文契收藏。俟朝廷有敕,许将出限契书赴税务陈首,遂使顽民得便,竞将伪契投印。及至争论,执出为凭,官吏疑惑,便将为据,临时断割,枉直不分。臣今再详新敕,盖是果州同判李锡起请之时,不知诸路事体紊乱,正条弃民本而取毫末之利,若不能寻究虚伪,益使愚民欺罔,争占田地,烦扰州县,刑禁滋多。所有李锡起请后来直赴务违限文契,臣已别簿拘管,送所属县分,勘会有无虚伪,又出牓告示人户讫。欲乞自今后典卖庄宅契,除元限两月外,更展限四十日,依元敕于本县投契,委令佐验认,如无诈伪,关送所属税场,依例纳税钱。限外典卖,不经官司陈首,即许典卖主陈者,不限多少,先依例抽纳正税钱入务外,分二分,一分纳官,一分支赏业主。如诸色人陈告,即立为十分,七分纳官,三分给告事人。所有文契,并令毁抹,更不行用。国家如此条约,则民政不至堕坠,课利亦自登办,百端欺诈,渐自泯绝。」又新授西京转运使高觌言:「编敕:『应典卖物业,限两月批印契,送纳税赋钱。限外不来,许人陈告,依漏税条例科罚。』臣窃知西京路去年水灾窃知:疑有误。,人户典卖物业不少,多是并兼之家咤循,以至限满避免陪税,便不批契,衷私藏隐。洎有人陈告,官中须至依法施行。欲望晓示人户,以敕到,与限百日,并赴官批印,更不倍税。」事下三司详定,三司按旧条:「典卖物业,须依次第问邻里,商量相当后,限两月,印契纳税。应有偷谩商税,许人告捉,将所偷税物,先纳正税外,立为三分,二给本主,一纳官,仍支一半赏捉事人。典卖田土纳税,除倚郭县依旧就本州岛外,其外县人户就本县收税印契。今详二臣所奏,昭俭所乞展限、抽罚、给赏,已有编敕施行外,乞应典卖庄田宅契,本州岛投下,令佐验认,如无诈伪,便关所属税场,依例纳钱;觌所乞下诸路晓示人户,日前典卖未印契者,与限百日批印,只纳本税。欲并依所奏施行。」从之。
六年八月,诏:「应典田土税印契后,若于元契上更添典钱数,或已典就买者,依京商税院例,只据添典及贴买钱收税,粘元契在贴典就买契前批印。」先是,定武军民有割典田土后来就买者,所纳税钱未有定制,咤命法寺详定颁下。
十二月,判许州钱惟演言:「本州岛准敕,户绝庄田,差官估价,召人承买。今有阳翟县户绝庄三十一顷,已有人户承买,遂差人监勒交割。据本庄现佃户称要承买。缘准天圣元年诏:户绝庄或见佃人无力收买,即问地邻;五年六月敕,只云『召人承买,收钱入官』。即不言问与不问见佃。伏乞明降指挥。」事下有司详定。
三司言:「五年所降敕命,只是为户绝庄估价高,重别估计,召人承买,即不改前敕。望以此意晓谕诸州遵稞施行。」从之。
八年二月,审刑院言:「两浙自天圣元年已前,人户买卖田产,见有契券印税改割税赋分明者,其业主却称是当日卑幼蒙昧,尊长卖过却论认者,官司更不为理。并依元立契为主。所有天圣元年已后人户交易,如有论争,并依前后敕条施行。」从之。庆[历]七年六月,知沧州郭劝言:「检会本州岛天圣六年系黄河渰涝,管内无饶安、临津、乐陵、盐山等五县民田甚多天头原批:「无字下原本贴黄。」,皆被水占,不曾耕种。所有业主逃移,虽有归心,奈以养种不得,无由复业。及至年限外,他人射为己业,然不曾耕种,每岁只以水灾被诉,破却二税。酌其本情,只为河淤肥浓,指望将来水退,悉为良田,倍获子利。其官吏但以招携户口,剥窃虚名,其于国家,一无所济。臣到任以来,多有咤水灾逃户求复还本业,缘拘条难行。载详法意,所谓灾伤,其中甚有轻重,且若霜雹、风旱、虫蝝、暴雨之类,止于一时,过则仍旧。即不同黄河渰涝,动便三五岁以上,兼又不该说所请逃田耕种与未耕种、纳与未纳着税数。窃以许人请射之法,盖欲荒芜尽辟,征租有入。遂立程限,用以劝课。以此田土在积水之下,徒使兼并及外来人空占么系版籍贫民产业,颇见奸弊。欲乞应系黄河等灾伤逃户田土,见在水下,虽有人请射,未曾耕种、未纳税数,如本主归业,委州县勘会,不以年岁远近,并却给还。内有水退出地土耕种已纳税数兼该年限者,不在给还。」诏送三司。省司看详:「欲下京东、京西、河北、陕西转运司指挥沿黄河州军,依劝所奏外,仍乞自今后如有似此黄河积水流移人户田土,虽是限满,未来归业,未许诸色人请射,直候将来水退,其地土堪任耕种日,与依敕限,许令本户归业。如限满不来,即许诸色人请射为主,供输税赋。」从之。
皇佑三年二月十二日,诏:「详定诸典卖田宅已成契,后争论,虽步亩不同,并止据元契四至为定。」
至和二年七月,诏:「如闻河东户役,唯课桑以定物力之差,故农人不敢种植,而丝蚕益薄。但令转运使劝植之,仍自今毋得以桑数定户等。」已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元年十月十五日,利州路提点刑狱司言:「转运司牒:检估出卖辖下州府未正拨广惠仓户绝并没纳庄田。谨详元降指挥,只令诸路出卖先次取索到庄田,即不该说今后应有尽行出卖。乞明降指挥,遵守施行。」诏三司遍牒诸路,今后户绝并没纳庄田,并估价出卖。
七年三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日:原作「三十三日」,据《长编》卷二五一,此日为「(三月)己未」,查《二十史朔闰表》(陈垣着,中华书局一九七八年三月版),可推知「三月己未」为「三月二十二日」,据改。,诏:「户绝庄产,委开封府界提点及诸路提点刑狱司提辖,限两月召人充佃,及诸色人实封投状承买,逐司季具所卖关提举司封桩,听司
农寺移用,增助诸路常平本钱。」
十年九月三日,诏:「诸出卖庄产,并依乡原立定约中租课,元有者,依旧。其价钱系创买人,自许买后,限两个月纳及二分,方得交业。别限二年,分作两限。元佃人自许买后,限三年分作三限送纳。以上每纳一分价钱,即减一分租课。愿以金银斛斗折纳者听,川陕路,许兼以紬绢打纳。仍依常平钱斛折纳法。如逐限违欠,各别召人承买,已纳钱数,并没官。」
元丰元年十一月十八日,司农寺请应以田庐借人,及保人物产抵当赊贷钱米,更涉岁时,未偿纳民户,欲别限半年纳,限满不足,以元供抵当平价募人买收价:原作「直」,据《长编》卷二九四改。。其价钱如一年无人买,即籍没。尚有少数,依条催理。有羡,听给本主。其没纳抵当依卖户绝田产法。从之。
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恩赐归明人田宅,毋得质卖。」以编敕所言赐田宅人,本欲化外之人,有业可归,不当许其质卖么。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六日,永兴军等路提刑司言:「昨民庶进状,兴平县灵宝乡诸村地土约二百四十余顷,并纳二耗。熙宁五年,本县逼勒退为牧地。乞依旧耕种,令本司定夺闻奏。如本路更有将民户税地改为牧地者,亦依此。今看详,欲免纳租钱令依旧。」从之。
四月四日,诏罢典卖田宅私写契书并不系籍定牙人衷私引领交易法。
十二日,户部言:「民庶上言,每谓各州县乡村坊郭人户隐落家业。乞展限十日,许令告论。看详,欲依元丰令日限,将嘉(祜)[佑]编敕内一月改为六十日。」从之。
同日,左正言朱光庭言:「昨宋用臣差曹孝广,根括西京永安县沿路河百姓地土,拘纳入官。欲下京西转运司,将拘到地土,给还旧日人户。」从之。
七月二十二日,臣僚上言:「遗嘱旧法,豹产无多少之限,请复《嘉佑敕》,豹产别无有分骨肉,系本宗不以有服及异姓有服亲,并听遗嘱,以劝天下养孤老之意。」从之。
八月二十二日,户部言:「出卖户绝田宅,已有估覆定价。欲依买扑坊场,罢实封投状。」从之。
六年闰八月十二日,刑部言:「墓田及田内材木土石,不许典卖及非理毁伐,违者,杖一百。不以荫论,仍改正。」从之。
七年三月二十一日,诏:「义养子娉,合出离所养之家而无姓可归者,听从所养之姓。若共居满十年,仍令州县长官量给豹产。虽有姓而无家可归者,准此。」
十一月五日,诏:「诸大中大夫、蹑察使以上,每员许占永业田十五顷。余官及民庶愿以田宅充奉祖宗飨祀之费者,亦听官给公据,改正税籍,不许子娉分割典卖,止供祭祀。有余,均赡本族。」
绍圣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三省言:「黄河新堤外退出良田,招诱人归业。已差左朝请郎王奎前去措置。访闻退出河淤地上,各有主名,不必更遣专使。」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