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593 页/共 1125 页

九年五月十二日,诏:「么雨为灾,水患必广。可令逐路守臣行下州县,寔被水贫乏人户,多方措置存恤,依条赈给。内浸损秋苒去处,优借种本,或劝谕上户应副借贷,接续栽插,无致失业。」 九月十日,诏:「今年浙东州县旱伤至广,朝廷除已行下轸恤、倚阁残零税赋、差官检放外,尚虑形势之家驱迫偿债,不能安业。可将浙东旱伤州县下三等人户所欠私债,并与倚阁住索,候来岁收成丰熟,即仰依约理还。」以上《干道会要》。(本卷王小红点校,郭声波初审。) 食货 ~ ~ 居养院 养济院 漏泽园等杂录 宋会要辑稿 食货六○ 恩惠「恩惠」二字原放在天头,今据体例移作标题。 居养院养济院漏泽园等杂录 【宋会要】 居养院始于唐之悲田、福田院。 元符元年,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崇宁五年,始赐名居养。从淮东提举司之请么。五年,淮东提举司言:「安济坊、漏泽园,并已蒙朝廷赐名。其居养鳏寡孤独等,亦乞特赐名称。」诏依,京西湖北以「居养」为名,诸路准此。 绍熙五年九月十四日明堂赦文:「在法,诸州每岁收养乞丐。访闻往往将强壮慵惰及有行业住家之人计嘱所属,冒滥支给,其委实老疾孤幼贫乏之人不沾实惠。仰今后须管照应条令,从实根括,不得仍前纵容作弊。其临安府仁和、钱塘县养济院,收养流寓乞丐,亦仰依此施行,不得徒为文具。如有违戾去处,仰提举(司)[常]平司觉察,按治施行。内有军人拣汰离军之后,残笃废疾不能自存、在外乞丐之人,仰本军随营分措置收养,毋致失所。」 自后,郊祀明堂赦亦如之。 庆元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广东提刑陈晔言:「窃见所部十四郡,多是水土恶弱,小官贪于近阙,玹累远来,死于瘴疠者时时有之,孥累贫乏,不能还乡,遂致狼狈。晔撙节豹用,起宅子六十间,专养士夫孤遗。又买官民田及置房廊,拘收钱米,创仓库各一所,凡入宅居止者,计口日给钱。仍以其余遇有二广事故官员扶护出岭,量支路费。欲名其宅曰『安仁』,仓库曰『惠济』。尚虑向后不能相承,却致流落之家复至失所。乞行下本司得以遵守」从之。晔条具事宜云:「一、遇二广官员事故,家属不能出岭,愿就宅居止者,每家给屋一间,七口以上二间止。一、买到田,每岁秋成,委官收纳;拘收到房钱,桩备支遣。一、计口给钱、米:十五岁以上,每口日支米一升、盐菜钱一十文;十五岁以[下]支米一升;一家不过七口(口)。一、二广官员事故,孤遗扶护出岭,支给路费,自二十贯至五十贯止。一、过往事故官员不愿出岭,旧有丛园,就内菆葬。一、在宅之人,亡殁支钱三贯,嫁女五贯,娶妇三贯。一、官置钱米历子,付各家收掌,不许预借。一、置砧基簿一面、本司激赏库一面,本州岛军资库收掌。一、依文思院式,置斛斗各二十只,分给逐庄收管。一、钱米窃虑官司移易,比类借兑常平钱米法施行。」 嘉泰元年三月十一日,和州言:「以本路提举韩挻申请,置居养院,收养孤老残疾不出外乞食之人,起造屋宇,支给钱米,拣选僧行看管轸恤。本州岛去年二月,于城西(路)[踏]逐买到民田,修筑墙园五十三丈九尺,创建居养院,根括到鳏寡(狐)[孤]独无依倚人六十九口,每人日支米一升,至岁终,共支米一百七十二石八斗五升。今来已行收买材植物料,起造到养济院一所,计瓦屋二十五间,置造应干合用床荐、什物、器用之属,约可存养一百余人。 计支用钱三千二百余贯、米二十石,并系撙节那融支使,即不敢支破朝廷钱物。乞行下提举常平司及本州岛,照会常切遵守。如遇歉岁阙乏,许于本州岛别项米内借拨,候丰年拘收拨还。轮差僧行各一名,主掌点检粥食,分差兵士充火头,造饭煮粥、洒扫杂使、把门使唤;轮差医人诊候病人,用药调治。有過往人臥病在道路、店肆不能行履,許 入院,官給錢米、藥餌,候安可日,再給錢米,津遣還鄉。以养济一百人为率,一岁约用米四百七十余石、钱六百贯文。根括到含山县桐城、度安、湘城、太浦四圩课子米,令项置籍拘催。委自历阳知县,令大军仓交受置历收附,专一拨充养济院支用。如有余剩,即充给散贫民,或散施贫病药饵之用。专差巡辖兼监,知县检点,通判提督。」从之。 【宋会要】 此前原有标题「恩惠赈恤居养院养济院漏泽园等杂录」,咤前已 有此标题,故据体例删。且此题前还批注:「副本恩惠始神宗讫孝宗前书」,今亦据体例删 。 神宗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诏:「京城内外,值此寒雪,应老疾 孤幼无依乞丐者,令开封府并拘收,分擘于四福田院住泊,于见今额定人数外收 养。仍令推判官、四厩使臣依福田院籍贯看验,每日特与依额内人例,支给与钱赈济,无令 失所。至立春后天气稍暖日,申中书省住支。所有合用钱,于左藏库见管福田院钱内支拨。 」 元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天头原批:「『元丰元年』一作『九年』」。,知太原府韩绛言:「在法,诸老疾自十一月一日州给米豆,至次年三月终止。河东地寒,与诸路不同,欲乞本路州县于九月以后抄札,自十月一日起支,至次年二月终止。如米豆有余,即至三月终。」从之。 元丰二年三月二日,诏开封府界僧寺:「旅寄棺柩,贫不能葬,岁么暴露。其令逐县度官不毛地三五顷,听人安葬。无主者,官为瘗之;民愿得钱者,官出钱贷之。每丧,毋过二千,勿收息。」又诏提举常平等事陈向主其事,以向建言故么。后向言:「在京,西禅院均定地分,收葬遗骸。天禧中,有敕书给左藏库钱。后咤臣寮奏请裁减,事遂不行。今乞以户绝动用钱给瘗埋之费。」 六月,向又乞选募僧守护,量立恩例守:原作「寺」,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二八改。。并从之。葬及三千以上,度僧一人,三年与紫衣师号,更令主管三年,愿再住者准此。 哲宗元佑二年十二月十六日,诏:「畿县贫乏不能自存及老幼疾病乞丐之人,应给米豆,勿拘此令。」 元符元年九月二日,诏开封府依旧敕每岁冬月巡视京城冻馁者,吏部差待阙小使臣待:原作「侍」,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二九改。,同职员画地分赈赡毕,付福田院,据寔数申户部。从监察御吏蔡蹈言么。 十月八日,诏:「鳏寡孤独贫乏不能自存者,州知通、县令佐验寔,官为养之。疾病者,仍给医药,监司所至,检察阅视。应居养者,以户绝屋居;无户绝者,以官屋居之。及以户绝豹产给其费,不限月分,依乞丐法给米豆。若不足者,以常平息钱充。已居养而能自存者已:原作「居」,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二九改。,罢。」从详定一司敕令所请么。 徽宗崇宁元年八月二十日,诏置安济坊。先是,权知开封府吴居厚奏:「乞诸路置将理院,兵马司差拨剩员三人、节级一名,一季一替,管勾本处应干事件,并委兵马司官提辖管勾,监司巡按点检。所建将理院,宜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作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逐处可修居屋一十间以来,令转运司计置修盖。」于是有旨仍依,赐名。 九月六日,诏:「鳏寡孤独应居养者,以户绝豹产给其费,不限月,依乞丐法给米豆。如不足,即支常平息钱。遗弃小儿,仍雇人乳养人:原作「存」,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二九改。。 十一月十日,河北都转运司言:「乞县置安济坊,令、佐提辖。」从之。 二年四月六日,户部言:「怀州申:『诸路安济坊应干所须,并依鳏寡乞丐条例,一切支用常 平钱斛。』看详欲应干安济坊所费钱物,依元符令,并以户绝豹产给其费。若不足,即以常平息钱充。仍隶提举司管勾。」从之。 五月二十六日,两浙转运司言:「苏轼知杭州日,城中有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百人,与紫衣。乞自今管勾病坊僧,三年满所医之数年:原作「千」,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改。,赐紫衣及祀部牒各一道及祀:原阙,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补。又,祀:疑当作「祠」。。」从之。仍改为安济坊。 三年二月三日,中书言:「州县有贫无以葬或客死暴露者,甚可伤恻。昨元丰中,神宗皇帝常诏府界以官地收葬枯骨。今欲推库先志,择高旷不毛之地,置漏泽园。凡寺蹑寄留鵳椟之无主者,若暴露遗骸,悉瘗其中。县置籍,监司巡历检察。」从之。 四日,中书省言:「诸以漏泽园葬瘗,县及园各置图籍,令厅置柜封锁令:原作「今」,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改。。令佐替移佐: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补。,以图籍交授监司巡历,取图籍点检。应葬者,人给地八尺、方 二口,以元寄所在及月日、姓名若其子娉、父母、兄弟、今葬字号、年月日,悉镌讫, 上立峰记识如上法。无棺柩者,官给。已葬而子娉亲属识认,今乞改葬者,官为开葬,验籍给付。军民贫乏,亲属愿葬漏泽园者,听指占葬地,给地九尺。无故若放牧,悉不得入。仍于中量置屋,以为祭奠之所,听亲属享祭追荐。并着为令。」从之。 四年十月六日,诏:「京师根本之地,王化所先。鳏寡孤独与贫而无告者,每患居养之法施于四海而未及京师,殆失自近及远之意。今京师虽有福田院,所养之数未广,祈寒盛暑,穷而无告及疾病者,或失其所,朕甚悯焉。可令开封府依外州法居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以称朕意。」 十二月十九日,兴元府言:「窃惟朝廷置居养院,赡养鳏寡孤独,及置安济坊,医理病人,召有行业僧管勾外,有见管簿历,自来止是令厩典抄转收支,难责以出纳之事。今欲乞差军典一名,除身分月粮外,与比附诸司书手、文字军典,每月添支米、酱菜钱一贯文。有犯,依重禄法,并于常平钱米支给。所有纸笔之用,量行支破。其外县,差本县手分一名兼管抄转收支,一年一替。如蒙施行,乞下有司,颁降诸路常平仓司施行。」从之。 二十八日,诏:「自京师至外路,皆行居养法,及置安济坊。犹虑虽非鳏寡孤独而癃老疾废,委是贫乏是:原作「自」,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一改。,寔不能自存,缘拘文,遂不与居养,朕甚悯焉。可立条,委当职官审察诣寔条委:原作「委条」,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一乙。,许与居养居: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一补。。速着文行下。其安济坊,医者人给手历,以书所治疗痊失痊:原作「瘗」,据本书《补编》第三○九页改。,岁终考会人数,以为殿最。仍立定赏罚条格,或佗司奉行不谨,致德泽不能下究,外路委提举常平司、京畿委提点刑狱司,常切检察。外路仍兼许佗司分巡,皆得受诉;都城内,仍许御史台纠劾。」 五年八月十一日,诏:「诸漏泽园、安济坊,州县辄限人数,责保正长以无病及已葬人充者葬:原作「杖」,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一改。,杖一百。仍先次施行。」 二十一日,尚书省言:「新差江南西路转运判官祖理奏:『窃见漏泽 园州县奉行尚或灭裂,埋瘗不深,遂致暴露,未副陛下所以爱民之意。望询访州县,凡漏泽园收瘗遗骸,并深三尺。或不深三尺而致暴露者,宜令监司觉察,按劾以闻。』」从之。 九月二日,诏曰:「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图,以惠天下穷民。比尝申饬,闻稍就绪,尚虑州县怠于奉行,失于检察,仁泽未究。仰提举常平司倍功提按,毋致文具灭裂。城寨镇市户及千以上,有知监者,许依诸县条例增置,务使惠及无告,以称朕意。」 十月九日,淮东提举司言:「安济坊、漏泽园,并已蒙朝廷赐名。其居养鳏寡孤独等,亦乞特赐名称,以昭惠泽。」户部契勘:「已降都省批状状:原作「奏」,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二改。,京西北路提举司申请以『居养院』称呼。」诏依所申,以「居养院」为名,诸路准此。 大蹑元年三月十八日,诏:「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五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先是,崇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郊赦内一项云:「已诏天下置安济坊、漏泽园,访闻州县但为文具,未尽如法。并仰监司咤巡按检举,委曲检校,每季具已较正数及施行逐件事理,次第闻奏。」至是,河东路提点刑狱点检到事件,故有是诏。 八月二十七日,真定府言:「居养院、安济坊两处所管出纳官物,并日逐抄转簿历及供报文字,委是繁多,若共差军典一名,显见两处勾当不前。伏望各差军典一名,并添支钱米等,并乞依已得指挥。」从之。诸路依此。 闰十月,诏:「在京遇冬寒,有乞丐人无衣赤露,往往倒于街衢。其居养院,止居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应遇冬寒雨雪,有无衣服赤露人,并收入居养院,并依居养院法。」 二年四月五日,知荆南府席震等言:「枝江县居养人咸通一百一岁,已下县依条就赐绢、米、酒讫已:原作「依」,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二改。。契勘居养人年八十以上,依条许支新色白米及柴钱色:原作「邑」;柴:原作「紫」,均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三改。;九十以上,每日更增给酱菜钱二十文酱:原作「医」,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三改。,夏月支布衣,冬月衲衣絮被。况如咸通年踰百岁,若循前项八、九十之例,窃虑未称朝廷惠民之政。欲将居养人咸通每日添给肉食钱,并见增给酱菜,通为钱三十文省,冬月给绵绢衣被,夏单绢纱、 装着。仍乞诸路有百岁以上之人,亦依此施行。」从之。 八月十九日,工部言:「邢州鹿县水,本县官、私房等尽被渰浸。」诏见在人户如法赈济。如有孤遗及小儿,并侧近居养院收养。详见恤灾门。 三年四月二日手诏:「居养、安济、漏泽,为仁政先,欲鳏寡孤独、养生送死各不失所而已。闻诸县奉行太过,甚者至于许供张,备酒馔,不无苛扰。其立法禁止,无令过有姑息。」 十二月十六日,三省言:「户部奏:『诏居养、安济日来官司奉法太过,致州县受弊,可申明禁止,务在适中。看详自降元符法,节次官司起请增添。若依旧遵用,虑诸路奉法不一。欲依元符令并崇宁五年秋颁条施行。』」诏改昨颁条注文内「癃老」作「废、笃疾」癃老:原作「疾废」,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三改。,并依所奏并罢。 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诏 :「鳏寡孤独,古之穷民,生者养之,病者药之,死者葬之,惠亦厚矣。比年有司蹑望,殊失本指。至或置蚊帐,给肉食,许祭醮许:原脱,据本书《补编》第三○九页补。,功赠典,日用即广,縻费无艺。少且壮者,游惰无图惰:原作「情」,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四改。,廪食自若,官弗之察,弊孰甚焉。应州县以前所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许存留外,仰并遵守元符令,余更不施行。开封府创置坊院悉罢,见在人并归四福田院,依旧法施行。遇岁歉、大寒,州县申监司,在京申开封府,并闻奏听旨。内遗弃小儿委寔须乳者,所在保明,听依崇宁元年法雇乳。」 政和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天头原批:「正月二十九日,九月二十二日,十一月十九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四年二月一日。」按:即以上几条应按此顺序排列。,诏:「居养鳏寡孤独等人,昨降指挥并遵守元符令,自合逐年依条施行,不须闻奏听旨外,如遇歉岁或大寒,合别功优恤。若须候闻奏得旨施行,窃恐后时,仰提举司审度施行讫奏,诸路依此。」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居养、安济,仁政之大者,方冬初寒,宜务收恤。诸州郡或 废,当职官停替,开具供申,并令开封府依此检察。」 九月二十二日,诏:「今岁节令差早今:原作「令」,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四改。,即今天气稍寒。令开封府自今便巡觑收养寒冻倒卧并无衣赤露乞丐人。」 十一月十九日,尚书省言:「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比来提举常平司官全不复省察,民之无告,坐视不救,甚失朝廷惠养之意。」诏自今居养、安济、漏泽园事,转运、提刑、盐香司并许按举。在京委御史台弹奏。 四年二月一日,两浙转运司言:「镇江府在城并丹徒县居养院、安济坊,并不置造布絮衲被,给散孤老孱弱之人,未副惠养之意。兼用布絮被支费钱数不多,即非过有滥支钱物。欲应居养院、安济坊寒月许置布絮被给散盖卧。」诏依所乞,许置。诸路依此。 二日,臣寮言:「访闻诸路民之寔老而正当居养、寔病而真欲安济者,往往以亲戚识认为名,虚立案牍,随时遣逐,使法当收恤者复被其害。官吏相蒙,无以检察。欲令今后州县居养、安济人,遇有亲戚识认处,委不干碍官一员验寔,若诈冒及保明不寔,与同罪。仍不以赦降去官原免。」从之。 四月十八日,新知(颖)[颍]昌府崔直躬言:「朝廷以居养、安济惠济鳏寡孤独,欲冬月遇寒雪异常,许权不限数支讫闻奏。」从之。 五年二月十七日,诏:「居养院见居养民民:原作「居」,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五改。,合止此月二十日住罢,可更展限十日。」 六年正月五日,知福州赵靖言:「鳏寡孤独居养、安济之法,自崇宁以来,每岁全活者无虑亿万。乞诏有司岁终总诸路全活之数,宣付史餐。」从之。 十月十八日,开封府尹王革言:「本府令,每岁冬月,吏部差小使臣,于都城里外救寒冻倒卧,并拘收无衣赤露乞丐人送居养院收养。会到吏部所差当短使人即无酬奖。惟已经短使再差,或借差及三月以上,减一年半;两月以上,减一年;一月以上,减半年磨勘勘:原作「看」,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五改。,止是短使专法,本府别无立定酬赏。欲今后应救济无遗阙,除省部依短使酬 赏外,管勾四月以上,特减二年磨勘;不及四月者,以管勾过月日比附省部短使,依减年酬赏。」从之。 七年七月四日,成都府路提举常平司言:「准敕,成都府路提举常平司所请居养院孤贫小儿内有可教导之人,欲乞入小学听读。本司遵奉施行外,所有逐人衣服襕鞹,欲乞于本司常平头子钱内支给置造。仍乞与免入斋之用。」诏依,余路依此。 八月十六日,提举淮南东路常平等事邹子崇言:「凡居养院遗弃小儿,许宫蹑、寺院养为童行,庶得所归。」从之。 八年七月十二日,诏:「诸州县镇寨及乡村道路,遇寒月,过往军民有寒冻僵仆之人,地分合干人实时扶舁,送近便居养院,量给钱、米救济。不愿入院者,津遣出界。违而不送者,委令、佐及本地分当职官觉察分:原作「方」,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六改。,监司巡历所至点检。」 宣和元年五月九日,诏:「居养、安济等法,岁么寖隳,吏滋不虔虔:原作「处」,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六改。。可令诸路监司、廉访使者分行所部,有不虔者,劾之,重寘于法。」 二年六月十九日,诏:「居养、安济、漏泽之法。本以施惠困穷。有司不明先帝之法,奉行失当,如给衣被器用,专顾乳母及女使之类,皆资给过厚。常平所入,殆不能支。天下穷民饱食暖衣,犹有余峙,而使军旅之士稞食不继,或至逋逃四方,非所以为政之道。可参考元丰惠养乞丐旧法,裁立中制。应居养人,日给 米或粟米一升、钱十文省给:原作「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六改。,十一月至正月,功柴炭钱五文省。小儿并减半。安济坊钱米,依居养法,医药如旧制。漏泽园除葬埋依见行条法外,余三处应资给若斋醮等事悉罢,吏人、公人员额及请给酬赏,并令户部右曹裁定以闻。」 七月三日,诏:「在京乞丐人,大蹑元年闰十月依居养法指挥更不施行。」 十四日,户部言:「奉诏:『居养、安济、漏泽之法,可参考元丰惠养乞丐旧法,裁立中制。应资给若斋醮等事悉罢,吏人、公人等员额及请给酬赏,并令户部右曹裁定以闻。』本部今裁定:外路军州,崇宁四年十二月敕,居养、安济坊差军典一名,续承大蹑元年八月敕,各差军典一名。今欲依旧居养院、安济坊共置一名,每月给钱一贯文,充纸札之费。」诏依,旧酬赏并不施行。 十月十七日,京畿提举常平司言:「大蹑元年三月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五十以上,许行收养。』近奉诏参考元丰惠养乞丐旧法,裁立到应居养人日给钱米数目立:原作「正」,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七改。,见遵依施行。缘元丰、政和令,诸男女年六十为老,即未审且依大蹑元年指挥,为或合依元丰、政和法令 」诏依元丰、政和条令。降指挥日为始。日前人特免改正。 七年四月十一日,尚书省言:「冬寒,倒卧人更不收养。乞丐人倒卧街衢,辇毂之下,十目所视,人所嗟恻。圣明在上,深所仁悯,立居养以救其困,所费至微而惠泽至深,合行修复。」从之。以上《续宋会要》。 高宗建炎元年六月十三日,赦赦:原作「赐」,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七改。: 「京师物价未平,致鳏寡孤独不能自存之人艰食,除开封府依法居养外,令留守司检察,如法居养。如钱物不足,具合用数申留守司支降。」 四年十月三日,诏曰:「诸处流移老弱到行在者,日夕饥饿。可专委官具数量支米、钱赈济。死亡者,委诸寺僧行收瘗,计数给赐度牒。务使寔惠功于存没,以称朕意。」 绍兴元年十二月十四日,通判绍兴府朱璞言:「绍兴府街市乞丐稍多,被旨令依去年例日下赈济。今乞委都监抄札五厩界应管无依倚流移、病患之人,发入养济院,仍差本府医官二名看治,童行二名煎煮汤药、照管粥食。将病患人拘籍,累及一千人以上,至来年三月一日死不及二分,给度牒一道;及五百人以上,死不及二分,支钱五十贯;二百人以上,死不及二分,支钱二十贯。并令童行分给。所有医官医治过病患人痊愈分数,比类支给。若满一千人,死不及一分,特与推恩。如有死亡之人,欲依去年例,委会谷、山阴县尉,各于城外踏逐空闲官地埋葬,仍委踏逐官点检,无令暴露。其養濟院及外處方到未曾入院病患死亡之人,去年召到僧宗華收斂,雇人 出城掩瘞雇:原作「顾」,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八改。,令县尉监视,置历拘籍。每及百人,次第保明申朝廷,给降度牒。」诏每掩瘗及二百人,与给度牒一道,余依所乞。 二年正月二十四日,都省言:「昨驻跸绍兴府,每遇冬寒,例行赈救。今移跸临安府今:原作「令」,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三八改。,春初偶雨雪频并,并街市不无寒饥之人,窃虑枉有死损。」诏临安府委两通判并都监分头措置,应干事件,并依绍兴府已得指挥施行。 三月二十六日,中书门下省言:「临安府赈养乞丐人,三月一日已行放散,各无归所。」诏临安府更赈养一月,候麦熟,取旨罢。 闰四月三日,临安府言:「被旨,乞丐人更赈养一月,合至四月二十九日满。」诏更展一月。 三年正月二十六日,诏令临安府两通判体认朝廷惠养之意。行下诸厩地分都监,将街市冻馁乞丐之人尽行依法收养。仍仰两通判常切躬亲照管,毋致少有死损。如稍有灭裂,所委官取旨,重作施行。仍日具收养人数以闻。」 四年二月十九日,尚书省言:「养济乞丐,自来系遇冬寒收养,至春暖放散,即无立定放散月日。」诏令本府约度日限以闻。本府乞欲支散至二月终住支。从之。 十月二十八日,临安府言:「昨来已蒙朝廷依绍兴府已得指挥,于户部支降钱米,令本府置院,赈养乞丐之人。续蒙朝廷依常平乞丐法,每人日支米一升,小儿减半。今来合依例赈给。」诏依年例养济,仍日具人数以闻。 六年十一月二日,诏令临安府自今月十一日为始,依年例养济施行。其后每岁降诏,并同此制。 二十二日,诏:「天气寒凛,令平江府子细抄札乞丐,依临安府已降指挥赈济。」 七年闰十月十九日,诏:「天气寒凛, 贫民乞丐,令建康[府]疾速踏逐舍屋,于户部支拨钱、米,依临安府例支散。候就绪日,申取朝廷指挥,为始收养。」 十三年九月十五日,上曰:「诸处有癃老废疾之人,可依临安府例,令官司养济。此穷民之无告者,王政之所先么。」 十月十四日,臣寮言:「欲望行下临安府钱塘、仁和县,踏逐近城寺院充安济坊。遇有无依倚病人,令本坊量支钱、米养济,轮差医人一名,专切看治。所用汤药,太医熟药局关请请:原脱,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四○补。。或有死亡,送旧漏泽园埋殡。」于是户部言:「今欲乞行下临安府并诸路常平司,仰常切检察所部州县,遵依见行条令,将城内外老疾贫乏不能自存及乞丐之人,依条养济。每有病人,给药医治。如奉行灭裂违戾戾:原作「例」,据本书食货六八之一四○改。,即仰按治,依条施行。」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