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96 页/共 1125 页
郓州:咸平三年因水灾,以地卑下,移治旧州东南十里。
阳谷县,旧顺昌县地,景德三年徙治孟店。
东平府,旧郓州,宣和元年升为东平府。
濮州:建隆元年升防御,雍熙四年降团练。
单州:建隆二年升为团练。
广济军:干德元年以曹州定陶置为发运务,开宝九年置为转运司。
宣化军:景德三年以淄州高苑县建军,熙宁三年废隶淄州,即县治置军使。
京西,太平兴国三年分南北路,后并一路,熙宁五年复分二路。南路,绍兴四年改为襄阳府路,以襄阳府、随、郢、唐、邓州、信阳军六郡隶。六年,废襄阳府路,复置京西南路,以襄阳府、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九郡隶。十三年,割金州隶利州路。十九年,拨信阳军隶淮南西路。
熙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诏以京西路分南北两路,〔以〕襄、邓、随、金、房、均、郢、唐八州为京西南路,许、孟、陈、蔡、汝、(颖)[颍]七州、信阳军为北路。
建炎四年十月四日,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言:「金、房两州东连襄、郢,西控川蜀,道途险阻,最为冲要。今措置,将金、房两州割属利州,仍添差精锐军马前去屯驻,与兴、洋等州互相照应,关防守御。勘会金、房州已系分镇去处,昨差范之才充镇抚使,身亡,未曾差人。」诏令张浚一面选差有风力官充镇抚使,仍先次之任讫,具名闻奏。
(诏)[绍]兴六年二月十日,都督行府言:「襄阳、唐、邓、随、郢、金、房、均州、信阳军元系京西南路,欲乞改襄阳府路依旧为京西南路。」从之。
邓州:政和二年依旧为上州,又升为望郡。
顺阳县,内乡县顺阳镇,太平兴国六年升为县。绍兴五年废为镇,隶穰县。
淅川县淅;原作「淛」,据《舆地广记》卷八改。,绍兴五年废为镇,隶内乡县,三十二年十二月三日自均州还隶。
内乡县,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三日自均州还隶。
襄阳(县)[府]:绍兴四年升为帅府。
光化县,干德三年以谷城县阴城镇置光化军干德三年:《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作「干德二年」,当是。,熙宁五年军废为县,来隶。
中庐县,旧名义清,太平兴国元年改,绍兴五年入南漳县。
邓城县,绍兴五年废入襄阳府。
绍兴五年七月二十五日,邓州言:「乞废顺阳县为顺阳镇,隶穰县:废淅川县为淅川镇,隶内乡县。各差监官一员,兼管酒税烟火盗贼公事。」是日,襄阳府言:「
乞废邓城县并入襄阳县,废中庐县并入南漳县,并差监镇一员,管干烟火(八)[公]事,兼监酒税。」从之。
三十二年十二月三日,参知政事、督视湖北京西路军马汪澈言:「邓州收复之后,倚郭穰县并南阳、内乡、淅川共四县,昨得旨权拨内乡、淅川两县隶均州,候事定日依旧。契勘逐县在邓州西北二百余里,今隶均州,即邓州之地界不过数十里。切缘邓州实为襄阳屏翰,欲乞拨还。」从之。
襄州、光化军,干德元年以襄州谷城县置军干德元年:亦当为「二年」之误。,仍置干德县。熙宁五年军废为光化县,省干德县,隶襄州。绍兴二十八年,改为通化军,三十一年依旧。
光化县,绍兴二十八年改为通化(县)[军],三十一年依旧。
襄阳府,旧襄州,宣和元年升为襄阳府。
均州:旧为防御州,宣和元年升为武当军节度。
丰利县,干德六年废入郧乡县。
唐州:建隆元年升为团练。
平氏县,开宝五年废入泌阳县。
方城县,庆历四年废入邓州南阳县,元丰元年以邓州方城镇复为县,还隶州。
桐 县,绍兴五年废为镇,三十(三)[二]年复为县,隆兴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废为镇,拨隶随州。
绍兴五年九月十九日,襄阳府、安抚、都总管司言:「唐州桐 县在州之东,与倚郭泌阳县连接,即目不及百户,一年二税,赡养本县官吏不足。乞废为
镇,差监镇一员,兼酒税烟(大)[火]公事,隶泌阳县。」从之。
三十二年六月十日,知唐州王彦忠言:「唐州旧管五县,内桐 县先系在淮河之南,分割外所存无多,不能成县,遂改为桐 镇,其地分隶随州枣阳等县。今来收复唐州,并复旧县界地分了当,人烟户口不减邻近,乞依旧置县,仍将本县旧管界内隶随州枣阳县等处地分还隶本县。」从之。
孝宗隆兴二年九月二十五日,户部尚书、兼湖北京西路制置使韩仲通言:「唐州桐 县系在淮河之南,昨绍兴十二年与金国通和,桐 县废为镇,拨隶随州。近复唐州,获旨桐 镇依旧为县,还隶唐州。今无所(颖)[领],欲乞依旧桐 镇,拨隶随州。」从之。
(隋)[随]州:宋朝初为防御州。
枣阳军,旧随州枣阳县,绍兴十二年升为军,是年降军使,隶随州。
绍兴十二年九月一日,工部尚书莫将言:「随州与唐州接界,欲升枣阳县为军,将襄阳府东邻唐州,北抵光化军地界,东西割五里属枣阳军。其淮水之南有唐州桐 镇,欲拨隶本军,及乞于桐 镇务子头置巡检寨,监镇兼充巡检。」诏从之,仍令帅司拨定属县,申尚书省。
绍兴十二年十月六日,吏部言:「京西路安抚使司申,乞将枣阳知县兼充军使,更不添置官属。取到进奏院状,随州枣阳县依先降指挥升为军,若为军名,即不隶随州。今来止令知县兼(完)[充]军使,合隶随州管下。」从之。
金州:晋怀德军节度,后为防御。
金州淯阳县,干德四年废入洵阳县。
平利县,熙宁六年废为镇,隶西城县,元佑元年复。
绍兴十二年闰四月十日,诏金州拨属利州路。
绍兴十四年正月十五日,金房开达等州经略安抚使、知金州郭浩言:「商州于去年九月内规画了毕,见存上津、丰阳两县未有所隶。边面阔远,已差官兵戍守,并逐县官吏合用钱粮,系是金州应办,乞将两县权隶金州检察。」从之。
房州:宋朝初为防御州,雍熙三年升为保康军节度。建炎四年改隶利州路,绍兴六年依旧。
上庸县,开宝中废入竹山县。
永清县,开宝中废入房陵县。
郢州:富水县,干德二年废隶京山县。
虢州,旧隶陕西永兴军,绍兴九年来隶。
元丰三年正月九日,诏中书曰:「(颖)[颍]州奥区,王国巨屏,土疆财赋,既广且繁。朕祗荷永图,绍膺圣绪,建旄授节,实基此邦,宜锡府名,用慰民望。其升许州为(颖)[颍]昌府。」于是乃降制曰:「朕膺昊天之笃佑,绍列圣之丕基。昔在先朝,遥分外镇。眷许昌之巨屏,有忠武之全师。仗钺爪牙之威,惟我履此处文字似有脱误。《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载此制,此二句作「仗钺建牙,兹惟我履」,是。,升储纂服,实自是邦。郁尔山川,陪浚都之王气;敦乎民俗,想夏禹之遗风。爰举故常,特崇名号,俾雄藩辅之制,式慰臣民之心。乃霈涣恩,以彰休庆,推恩并如(颖)[颍]州。于戏!拥旄开府此句似脱一字。,荷景命之有先;布德行仁,与旧
封而同乐。咨尔黎庶,体予顾怀。」推恩在当年五月二十二日,事见在后。
五月二十二日,赐尚书驾部员外郎、主管西京崇福宫孙京紫章服,(颖)[颍]昌府父老等茶、彩有差。京等六百二十二人以升(颖)[颍]昌府诣阙谢,上召见劳赐之。
宣和二年,罢置辅郡。
十二月四日,诏罢置辅郡,(颖)[颍]昌、开德府、郑州归元隶路分,割到县拨还元处。内拱州依旧为州,隶京东西路,襄邑、太康、宁陵为属县。(颖)[颍]昌府带京西北路安抚,府界依旧为京畿。
政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颖)[颍]昌府奏:「将本府复充南辅,(颖)[隶]属都畿。」从之。刘豫改为许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郑州:建隆元年升为防御州,景佑元年升奉宁军节度,熙宁五年废隶开封府。元丰八年复治管城县。元佑元年为奉宁军节度,政和四年为辅郡。
管城县、新郑县,熙宁五年废州,以二县隶开封府。元丰八年复州,以县还来隶。
荥阳县、荥泽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管城县,元佑元年复。
原武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阳武县,元佑元年复。
景佑元年三月四日,诏曰:「周制九畿,盖尊寰内;汉设二部,实陪京师。自相宅浚都,夹右荥圃,奚稽扶翊之义,参领防遏之兵。肆先圣之时巡,嘉驰道之所出。留宴耋老,观省风谣。比览侍臣之章,请增戎镇之号。矧车传旁午,民闾阜蕃,固可以充奉寝园,辅宁都甸。式循广武之旧,且宠建牙之威。郑州宜升为节镇,
以奉宁为额。」
滑州:后唐义成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武成军,熙宁五年废隶开封府。刘豫改为平凉府,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白马县,熙宁四年八月十五日,诏白马县复为滑州,隶京西,系浮梁,葺城垒,县还来隶。韦城、胙城县。熙宁五年废州,以三县隶开封府。元丰四年复为州,县还来隶。
绍兴九年四月十二日,同签书枢密院事、充东京留守、权开封尹王伦言:「今来已交割地界了当,西国军对界,若有整会事宜,各须州军文移往来。契勘滑州系在河北岸,其南岸与滑州相对,系是胙城县。今欲将本县升作一州军,乞赐名额,以便文移。所有合置官属,乞从朝廷一就差注。」诏依,升作胙城军。
四月十八日,诏新复州县内,滑州胙城县已升为胙城军,权隶东京留守司,令本司量度合置官属,踏逐辟差。
孟州:政和二年升为济源郡。
河阴县,至道三年自河南府来隶。
汜水县,熙宁三年省县为行庆关,隶河南府巩县,四年复置县,还隶。五年废为镇,隶河阴县,元丰三年复。
王屋县,庆历三年自河南府来隶,四年还隶,熙宁五年复来隶。
蔡州:宋朝初为防御州。
确山县,旧名朗山朗山:原作「郎山」,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改。,大中祥符五年改。
大观二年十一月九日,诏曰:「王者因督师之地,立节制之名。所以启公侯之封,大其土宇;崇屏翰之
望,卫于京师。乃眷汝南之墟,旧惟豫州之域。控带淮渎,密迩浚都。城邑旁连,允为剧郡;赋舆错出,实雄庶邦。矧乃气(侯)[候]本于中和,风俗洽于康静,宜升建牙之号,式厉经武之方。蔡州宜升为淮康军。」
陈州:政和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提举详定《九域图志》何志同奏:「编修京西南北路一十七州军图志,看详文字,数内上、望次序倒置,或阙郡名。若坊廊乡里等处名称,与殿阁或祖宗陵名相犯,及流传鄙俗,难以书于地志,垂示久远。各已参拟改立于傍通格,及册内贴说进呈。孟州今欲拟立为济源郡,邓州欲乞升改为望郡,陈州合依旧为上州。」从之。
淮宁府,旧陈州,上州,宣和元年升为淮宁府。刘豫改为陈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顺昌府:元丰二年八月二十四日,诏曰:「本朝州郡之别,土广民众,则必表以节制之号,况王者旧封之地,顾可以无称哉 汝阴奥区,东豫旧壤,朕实受胙于先帝,以启土茅,宜加宠名,(周)[用]显基命。(颖)[颍]州宜升为顺昌军节度。」(颖)[颍]故团练州,因知州事、天章阁待制罗拯以为言,故下是诏。旧(颖)[颍]州,开宝六年升为防御。刘豫改为(颖)[颍]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汝阴县,开宝六年移治于州城东南「开宝」二字原无,「于州城」原作「州予城」,并据《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补、改。。
万寿县,六年以汝阴百尺镇为县,咸平五年徙治旧城东南十里,宣和三年以万寿县改泰和县。
汝州:大观元年四月初二日,大司成强渊明奏:「契勘曹、滑、汝元系辅郡,昨承 命,京畿四面置辅郡,以拱州为东辅,郑州为西辅,(颖)[颍]昌府为南辅,开德府为北辅。今来四辅既已升建,其旧系辅郡去处合行改定。所有曹州本系潜邸,已升兴仁府号,伏望睿旨改为督府。其滑州系武成军节度,为紧。汝州系防御,为上。」从之。
宝丰县,旧龙兴县,熙宁五年废为镇,隶鲁山县,元佑元年复,宣和二年改。
龙兴县,宣和二年改为宝丰县,绍兴九年依旧。
唐申州,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军。五月十七日,绍降申州为义阳军,差本县令知军,兼盐曲商税,其余县分并为一路,置司寇参军、县尉各一员。
罗山县,九年废入信阳县,雍熙三年复置。
钟山县,九年废入信阳县。
绍兴九年正月五日,诏信阳军拨隶(准)[淮]西路,从户部请也。二十年三月十八日,诏信阳军拨隶湖北路,从本军请也。
陆海军,旧汝州,政和五年,以岁比丰登,珍祥屡发,可升为陆海军节度。刘豫改为防御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皇佑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诏曰:「朕惟有周成宪,二汉故事,分置司辅,以卫中都。内史主风化,司隶察淑慝,皆规画于千里,以表则于四方。不恢藩翰之严,曷大京师之制!宜以京东曹州、京西陈、许、郑、滑州为辅郡,并隶
畿内。曹、滑仍差近侍为知州,置京畿转运使以按察畿辅。逐州增钤辖一员,曹州更增都监一员,留屯三千人,以时教阅。若出屯,即于开封府近县或邻州徙兵足之。」
至和二年十月十二日,昭罢京畿路转运(司)各归元隶路,仍为辅郡。今后所差知州,更不援例迁转。
熙宁十年三月八日,侍御史知杂蔡确言:「郑、滑旧为辅郡,屏蔽京师,顷因论者苟欲裁减役人,废以为县,所利者小,所害者大。东、西两京相望数百里,大河之南直抵都城,并无州郡为限,虽有县镇,形势轻弱,非所以辅王畿、强根本也。臣以谓郑、滑二州皆宜复置谓,原作「请」,据《长编》卷二八一改。。兼州废尚近,完复亦易,诸般官舍未甚隳坏。若岁月滋久,方图兴葺,所费工力,必须倍多。」奏议未下。
河北路,太平兴国二年分河北南路,雍熙四年分东西路,端拱二年并一路,熙宁(二)[六]年复分二路。熙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诏以河北路分东西两路。北京、澶、沧、冀、瀛、博、棣棣:原无,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补。、雄、霸、恩、德、滨、莫十二州,永静、干宁、信安、保定四军,为东路;真定府,定、相、邢邢:原作「形」,据《宋史》卷八六《地理志》二改。、怀、卫、洺、磁、深、祁、赵、保十一州,安肃、永宁、广信、顺安四军,为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