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01 页/共 1125 页
盱眙军:旧泗州盱眙县,建炎三年升为军,四年废为县,绍兴十一年隶天长军,十二年复升为军,割天长、招信两县来隶。
建炎三年六月一日,诏盱眙军并依天长、高邮军例施行。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诏赵立除楚泗承州涟水军镇抚使,兼知楚州,王林知承州。天长军依旧为天长县,隶扬州;盱眙军依旧为盱眙县,隶泗州。以(立)[赵]立等奏,承州天长军镇抚使薛庆援扬州应敌未到,庆下统制王林权承州事,故有是诏。
绍兴十二年九月九日,中书门下省言:「盱眙县系与泗州对境,使人往来,直至天长军,沿路别无管待去处。」诏盱眙县升为军,天长军依旧为县,隶本军。
九月十六日,知盱眙军沈该言;「初置本军,合用印以『盱眙军印』四字为文,乞行铸造。本军官属除通判从朝廷选差外,昨来天长军有判官一员右文林郎施璋,司理一员右迪功郎胡望之,司法一员右迪功郎孙守信,兵马监押一员保义郎向居仁。今乞依上件员数就差,候臣到任,取会(遂)[逐]官愿状,先次借职,申朝廷别给付身。如合别行差人,即乞从该踏逐,具姓名申朝廷辟差。天长军昨添置指挥使二员,许臣踏逐有心力能干之人,不以大小使臣、校副尉、下班祗应,不依常制辟差。搉场全藉有才力之人管干,切虑内有不勘倚仗之人,欲乞从臣踏逐,申朝廷对换,各不理遗阙。本军未有常赋,所有官兵请给及过往批
请等支遣,乞依天长知军刘武经例,下本路转运司或近便官司支拨钱米应副。本军公使库合除岁赐钱物及许造酒数目,乞候该到日,体访天长军例,别具数目申乞给降施行。」勘会天长县见有寄桩曹烜银,诏令沈该于前项银内取拨一千两,(片)[并]令胡纺于近便大军米内支一千石,津发前去,应副支用。余从之。
绍兴元年四月八日,通判建昌军庄绰言:「窃见大观中忌讳日广,君、主、龙、天、万年、万寿之类,县邑称呼名字例皆改易,有识观之,以为靖康之谶。欲乞应缘避前项众字所更县邑乡村寺院等名,并令如故。」进奏院供到元避字去处,海州龙苴巡检等处,诏并令改正,更有似此去处,令所属申尚书省。进奏院状:海州龙苴巡检,今改为苴城巡检,邠州龙泉镇改为清泉镇,汝州龙兴县改为宝丰县,西京龙门镇改为通洛镇,嘉州龙游改为嘉祥县,循州龙川县改为雷乡县,袁州万载县改为建城县,处州龙泉县改为剑川县,鼎州龙阳县改为辰阳县,济南府龙山镇改为般水镇,龙州改为政州,化州石龙县改为罗川县,河中府龙门县改为河津县,中山府龙泉镇改为云泉镇,衢州龙游县改为盈川县,常州武进县万岁镇改为阜通镇,秀州青龙镇改为通惠镇,吉州龙泉县改为泉江县,涪州武龙县改为枳县。
绍兴十年八月二日,尚书省言:「收复到宿、亳、徐、海州,未(会)[曾]拨隶路分。」诏宿
州、海州隶淮东,亳州隶淮西,徐州隶京东。
西路。绍兴五年六月九日,淮西安抚使言;「舒州合废三县,相度除桐城、怀宁两县依旧及存留望江县外,欲将太湖县并入怀宁,宿松县并入望江县。蕲州欲废罗田县为罗田镇,隶蕲水县;废广济县为广济镇,隶蕲春县,仍置监镇务一员,兼烟火公事。和州乞废乌江县并入历阳乌江县后「乌江县」三字当衍。,无为军乞废巢县为镇。」从之。
寿春府:旧寿州,政和六年升为寿春府,刘豫改为寿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寄治安丰县。十二年置安丰军,遂废。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寿春县为寿春府,淮北寿春府为下蔡县。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寿春府改为安丰军。
蒙城县,旧隶亳州,绍兴九年来隶。
绍兴九年四月十八日,枢密院言:「寿春府见于本府安丰县寄治,其旧府系在淮北,今已交割地界了毕。」诏寿春府自合隶淮西路,其移治令孙晖相度闻奏。孙晖奏,寿春府旧城系淮河沿流去处,委是利便。从之。
六月十六日,寿春府言,乞将蒙城县依旧隶本府,从之。
隆兴二年十月五日,吏部言:「昨降旨,寿春县改为寿春府,安丰军改为安丰军使,隶属寿春府,今合以『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为称。」诏王希吕差权安丰军使兼知寿春府安丰县事兼营田,日后令吏部依条差注。
六安军:政和八年以寿春府六安县升为军。
蕲州:罗田县,元佑八年以石桥镇升县,绍兴五年废为镇,是年复。
广济县,绍兴五年废为镇,六年复。
绍兴五年十月十三日,蕲州言,乞将罗田镇依旧为县,从之。
绍兴六年正月二十二日,提点淮南两路公事言;「相度蕲州广济县,乞依舒州太湖、宿松县例,免废为镇。」从之。
天长军按天长军属淮南东路,应移前。,周以扬州天长县建军,至道三年废,县还旧隶。
舒州:太湖县,绍兴五年废入怀(军)[宁]县,是年复。
宿松县,绍兴五年废入望江县,是年复。
绍兴五年七月二十七日,诏舒州太湖、宿松县仍旧,前降废并指挥不行。
和州:乌江县,绍兴五年废为镇,七年复。绍兴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司农少卿樊宾言,和州乌江自改为镇之后,户口日渐增盛,乞依旧为县。从之。
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礼、户部言:「西和州申,本州岛元系岷州,后改为西和州,其间名称未正。乞改纯礼观为天庆观,广慈院为报恩光孝禅院,酒税务为在城清酒商税务。镇司并厢司烟火公事委都监,市令司委知录,其余户婚民讼归倚郭长道县,或理断未尽,许诉于州。」从之按此条西和州乃属秦凤路,在今甘肃,不应置此。。
光州:宣和元年为光山军节度。
光山县,绍兴二十八年改为期思县,三十一年依旧。
五年七月十四日,诏
光州褒信县移治淮南上由市,以褒信为镇为名,择土豪首领补下班祗应,充监镇兼烟火盗贼公事。以淮西宣抚使司言近伪界故也。
绍兴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诏改光州为蒋州,光山军额为宁淮军,光山县为期思县,光化军为通化军,光化县为通化县通:原作「遵」,原批云:「原本作『通』。」按本书方域五之一九亦云改为通化县,据改。。
安丰军,旧寿春府安丰县,绍兴十二年升为军,割寿春府六安、霍丘、寿春三县来隶。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即县为军使,兼寿春府安丰县事。干道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安丰县使依旧为县,隶本军。
干道二年九月十七日,吏部言:「寿春府已改安丰军,安丰军使依旧改作安丰军,其属邑知县欲依旧并兼主簿、监税。」从之。
绍兴十二年正月十九日,诏安丰县升为安丰军,以寿春、霍丘、六安三县隶本军。绍兴十二年四月十九日,权发遣安丰军事于泽言:「安丰县升为军,其安丰县即未有存废指挥。」诏安丰军许置倚郭安丰县。
庐州:大观二年升为望郡。
梁县,旧县与孝宗御名同音,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改。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三日,试给事中金安节等言:「庐州管下一慎县,与御名同音,合避。」诏下给舍,案本州岛图经,县在陈为梁郡,至隋开皇初郡废,为今名,今欲从旧改作梁县。从之。
安庆军:旧舒州,政和五年改德庆军,绍兴十七年改为安庆军。
利丰监,伪唐鬻盐之所,在通州城南,太平兴国八年移治州西南琅山,后废。
海陵监,伪唐于泰州海陵县置鬻盐监,开宝七年移治于如 ,后废。
盐城县,伪唐于泰州盐城县置鬻盐监,太平兴国二年隶楚州,大中祥符二年废为仓。
临安府:淳化五年十月十四日,诏曰:「浙右奥区,余杭故壤。闾阎旧俗,有延陵廉让之风;组练雄师,知孙武训齐之令。控于沧海,实曰大藩。宜更节制之名更:原无,据《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补。,用洽底宁之化。杭州、镇海军改为宁海军。」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敕:「杭州两浙都会,今以边面移帅司在镇江府,于控扼未便。其守臣可令带浙西同安抚使,领杭、湖、严、秀四州,仍杭州为临安府。」
临安县,旧名安国,太平兴国三年改今名,隶顺化军。五年军废,县复来隶。
南新县,熙宁五年废县为镇,隶新城县。
苏州:平江府互见。后唐中吴军节度,政和三年升为平江府、平江军节度。五月十七日,手诏:「朕获承圣绪,抚有方夏,乃睠三吴之重镇,实惟二浙之名区,俗号富饶,民知礼义。昔在绍圣,尝建节旄,有司因循,未遑表异。朕仰稽故事,俯酌师言,爰即军名,肇新府号,以慰一方之望,以彰上帝之休。俾亿万年,永有庆赖,岂不伟哉!苏州可升为平江府。」
润州:镇江府互见。唐为浙江西道团练观察,亦为镇海军节度。开宝八年十月二十日,诏曰:「镇海之号,丹徒旧军,自浙西之未平,命余杭而移置。爰兹 复,方披化条,宜别赐于军名,用永光于戎阃。其润州旧号镇海军,宜改为镇江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政和三年升为
镇江府、镇江军节度。
湖州:唐宣德军节度。
越州:大观元年升为帅府。绍兴元年十月二十六日,诏越州升为绍兴府。守臣陈汝锡言:「车驾驻驆会稽,阅时滋久,它日法驾言还,恢复之功必自越始。愿加惠此州,易一府额,锡之美名,以彰临幸之休。」故有是诏。十一月十七日,又言:「本州岛既升为府,欲率官属、士庶、僧道、耆老诣阙称谢。」从之。
嵊县嵊:原作「剩」,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宣和三年以剡县改。
干道八年五月十一日,诏以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镇为义安县,置知县、县丞、主簿兼尉、监税各一员,割诸暨之长阜、大部、长宁、东长安、西长安、泰、南乡、紫 、花亭、花山十乡隶焉。从本路诸司请也。
唐浙东观察使钱镠置望海军,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常州:宜兴县,旧名义兴,太平兴国元年改。伪唐以常州安国县建衣锦军,太平兴国三年改顺化军,五年军废。
绍兴二十七年二月六日,知临安府荣薿言:「江阴军本常州属县,建炎之初,沿江守御,权改为军,候士马宁息依旧。臣前知常州,备见本处虽改为军,于朝廷初无所补,而民间实备其害。盖财赋本出一县,而官兵请(终)[给]、券食公库、将迎使客,乃供一州之费,遂使(遥)[徭]役科率,倍于他州,而又常州失此一县之赋,两皆受弊。欲乞将江阴军复改为县。」从之。中书门下省言:「江阴军依旧为县,
所有见管禁军凡三百八十七人。」诏存留兵官一员,其军兵依旧在县防拓,请给、赏赐如旧。二月二十三日,宰臣沈该等奏事,上曰:「江阴罢军为县,兵民不肯听从,遂集众宣哄,若不行遣,何以号令天下 顷年诸郡盗贼勿发,便与招安,补授官资,是乃诱之为盗,不可不治。可委监司体究以闻。」
应道军,旧温州,晋静海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降为军事,政和七年升为应道军。建炎二年正月十日,诏应道军额依旧为温州。又诏温州既非节镇,即不合置天宁观,其开元寺依旧给还寺额。建炎三年罢军额。
〔台州〕:天台县,唐为唐兴县,梁为天台,晋为台兴。
〔处州〕:剑川县,宣和三年以龙泉县改。
龙泉县,宣和三改剑川县,绍兴元年依旧。
严州:旧睦州,宣和元年为建德军节度元年:原作「九年」,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三年改今名,仍为遂安军。
淳安县安:原作「化」,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改。,元青溪县,宣和三年改。
桐庐县,太平兴国三年自杭州来隶。
〔衢州〕:盈川县,宣和三年以龙游县改。
龙游县,宣和三年改为盈川县,绍兴元年依旧。两浙路总论。
江南路,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一路。真宗天禧四年,复分二路。
绍兴元年正月十日,尚书省言:「今措置:建康府、池、饶、宣、徽、信、抚、太平州、广德、建昌军,为江南东路;江、洪、筠、袁、虔「虔」上原衍「处」字,据《宋史》卷八八《地理志》四删。、吉州、兴国、南康、临江、南安军,为江
南西路。其江南东西路提刑并提举茶盐官,并依今来分定州军管干职事。鄂、岳、潭、衡、永、郴、道州、桂阳监,为荆湖东路;鼎、澧、辰、沅、靖、邵、全州、武冈军,为荆湖西路。其湖南提刑并提举茶盐官,并改充荆湖东路,其荆湖西路合创置提刑并提举茶盐官。」从之。
东路。绍兴元年,以建康府、池、饶、宣、徽、信、抚、太平州、广德、建昌军,为江南东路。四年,拨抚州、建昌军依旧隶江南西路。
陛下驻驆江宁,改为建康,虽已付本府施行,缘诸路未尽知行幸所临,欲乞模勒亲笔,镂板行下,庶始知陛下进援中原、以 建康府:天禧二年二月四日,诏曰:「朕祇畏旻穹,保宁基构,荷鸿休之总集,佑丕绪之绵昌。利建懿藩,实惟元嗣。表兹南纪,允谓名区。式示壮猷,特崇巨屏。升州宜升曰江宁府,军额曰建康军节度。」建炎元年升为帅府。建炎三年五月九日,诏江宁府改为建康府。宰臣吕颐浩言:「伏(围)[图]恢复之意。」从之。其亲笔令建康收掌。
〔太平州〕:芜湖县、繁昌县,开宝八年自升州隶宣州,太平兴国二年自宣州来隶。
当涂县,太平兴国二年置州,以县为治所。
徽州:宣和元年以歙州改。
江州:伪唐奉化军节度,开宝八年降军事州,大观元年升为望郡。
南康军:太平兴国七年以江州星子县置军。
星子县,太平兴国三年以江州星子镇升为县,七年为南康军治。
广德军:太平兴国四年以宣州广德县置军。
广德县,四年自宣州来隶,为军治。
建平县,端拱元年以宣州广德县郎步镇置县,来隶。
隆兴府:旧洪州,镇南军节度。先是,本军言系孝宗潜藩,乞依静江府例升为府额,隆兴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升为隆兴府。
新建县,太平兴国四年,析南昌县地置。
进贤县,崇宁二年以镇升为县。
赣州:旧虔州,大观元年升为望郡,绍兴二十三年改。
虔南县,宣和三年以龙南县改。
宁都县,旧名虔化,绍兴二十三年改。
太平兴国九年三月八日,以虔州虔村为永通军,割南剑州(流)[尤]溪、泉州德化县隶焉,寻废。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一日,户部言:「虔州虔化县陂阳、仁义两乡八千二百户,割属石城县,输纳不便,请还隶虔化县。」又言:「亳州蒙城县承恩乡第一都东至本县九十里,西至城父县三十里,乞就近割属城父县。」并从之。
绍兴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二日,秘书省校书郎董德元言:「江西虔州,士大夫谓之虎头城,非佳名也。《左氏传》曰:『女用贽以告虔。』释云:『虔,钦也。』又曰:『虔,刘我边陲。』释云:『虔,杀也。』今虔之风俗,固有儒良美秀之家,以应虔钦之
,轻生而敢死。今天下之民举安矣,独此郡间有小警,臣意其各有以兆之。欲乞去其不令之名,赐以美称,则不令之实自此而销。属县有虔化,乞并更之。」中书后省言:「虔州本汉赣县,有贡水出自新乐山,至县郭东北与章水合流,名曰赣江。《太平寰宇记》云,晋永和五年,太守高珪置郡城于二水间,即今城是也。今拟改虔州为赣州。虔化县,据《隋 地理志》,旧曰宁都,仍欲复旧名。」从之。 义;而椎埋盗夺之习为多,又应杀虔之义。州有十县,地广人稠,大抵嗜勇而好
〔吉州〕:万安县,熙宁二年以龙泉县万安镇升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