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94 页/共 1125 页

(颖)[颍]州,元丰二年升为顺昌军节度。 陆海军,旧汝州,政和五年以岁比丰登,珍祥屡发,可升为陆海军节度。刘豫改为防御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金坡遗事》:随州、崇信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汉东郡,古荆州分。 春秋随侯之国,传曰「汉东之国,随为大」。又枣阳,即汉蔡阳,有光武旧宅及白水在焉。后魏置南荆州,隋置舂陵郡。金州、昭化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安康郡,古梁州分,舜尝居之,谓之妫墟,《世纪》谓之姚墟。西汉置东梁州,其地出金,因改为金州。房州、保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房陵郡。春秋庸国,后改为房陵,以县有房山,故名之。襄州、山东东道管内观察处置,兼三司水陆发运桥道等使,即襄阳郡。《禹贡》荆河之南境。汉、魏置郡,为重镇,与江陵为唇齿,又为鄢、郢北门,有襄汉二水及岘山。邓州、武胜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南阳郡,古荆河分。春秋时,申伯、邓侯二国之地。穰县,秦封为穰侯国。许州、忠武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颍川郡,古荆河州分,春秋许国,七国时韩、魏二国之境。滑州、武成军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即灵(昌)[河]郡,古兖州分,豕韦氏之国。汉置东郡、有滑台古城,又有黎阳津,一名白马津。孟州、河阳三城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即古孟津,亦曰富平津、中浑城,本东魏所筑,仍置河阳关。唐会昌三年置孟津,初以怀州为理所,四年移理孟州。(东)〔陈〕州、镇安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淮阳郡,古荆河州分,今理宛丘。昔庖牺都曰太昊之墟,周初封舜后妫满于此,以备三恪,为陈国,后魏为北扬州。 河北路:旧分东、西,后并为一路。熙宁六年,复分二路。 冀州,庆历八年升武安军节度。 开德府,旧澶州,崇宁四年建为北辅,五年升为开德府节度,宣和二年罢置辅郡。 河间府,旧瀛州,为防御州,大观二年升为河间府、瀛海军节度。 真定府,宣和二年以成德军称。 信德府,旧邢州,安国军,宣和元年升为信德府。 庆源府,旧赵州,崇宁四年升为庆源府,仍以庆源军节度。 中山府,旧定州,唐义武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定〔武〕军,政和三年改中山府中山郡。 浚州,旧通利军,政和五年八月升为州、浚(州)[川]军节度,九月又改为平川军。《金坡遗事》:澶州、镇宁军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汉顿丘地,唐武德四年置澶州,五代时自梁以刺史理之,晋升为防御,隶相州,移理德胜。南渡后升为节度,以濮州隶之。汾州、宁化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西河郡,有介休县,介休绵上山有介子推(词)[祠]。定州、定武军管内观察处置北平军等使,即博陵郡,古冀州分。尧始封唐国之地,汉为中山郡,后魏武帝时为定州,又春秋时鲜虞国。沧州、横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景城郡,古兖州分,汉为渤海郡,后魏为沧水郡。今理清池,即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又东光县有胡苏河、无棣县,因无棣沟为名。邢州、安国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邺)鹿郡,古冀州分,亦邢国也,又为襄国。石勒都此。又平乡县,即古大鹿之野, 有沙丘之台,纣所筑。相州、彰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邺郡,古冀州分。殷王河亶甲居相,即其地。秦为邯郸郡,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都此。 燕山府路:燕山府,古幽州,汉置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燕州,天宝元年复为幽州,号广阳郡、永清军节度,宣和四年十月改为府。 涿州,汉涿郡地,唐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涿州郡、威行军节度。 檀州,汉渔阳郡地,隋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横山郡、安远军节度。 平州,汉辽西郡地,隋置州,宣和四年十月赐名海阳郡、抚宁军节度。 陕西〔路〕,熙宁五年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今按《元丰九域图》,除永兴一路外,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熙河,分为五路。 永兴军路:陕(陕) 河中府,唐河中府、河中节度,国朝改为护国军节度。 同州,唐正德军节度,梁为忠武军,后唐复旧,周降为军事,国朝改定国军节度。 华州,唐镇国军节度,周降为军事,国朝初为镇国军节度国朝初:原批云:「一本作『建隆元年』。」,皇佑五年改镇潼军。 京兆府,宣和二年以永兴军称。 鄜延路:耀州,后唐顺义军节度,后为团练,开宝五年复为感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感德军。 环庆路:庆阳府,旧庆州,政和七年升为庆阳军,宣和元年升为府。 宁州,宣和元年升为兴宁军节度。 泾原路:泾州,唐彰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彰化军。 渭州,政和七年升为平凉军。 熙河路:熙州,熙宁五年八月,以唐临州地。羌人号武胜军地,置镇洮军。十月,改熙州、临洮郡、镇洮(郡)[军]节度。 兰州,元丰四年九月,建州为帅府,以熙州为列郡。 西宁州,旧鄯州,崇宁二年升为陇西节度,仍置都护,大观二年改为西平郡,作中都督府,寻为陇西节度,加宾德军。 乐州,旧邈川城,元符二年建为湟州,崇宁二年为副都护,大观二年赐名向德军节度,宣和元年改今名。《金坡遗事》:华州,镇国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华阴郡,古雍州分,周畿内国,秦为内史地,汉属京兆尹,后魏置东雍州,唐复为华州,西岳在焉。耀州,感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本华原县,唐属京兆府。李茂贞建节,为耀州,号义胜军,以同州美原县为鼎州以隶之。梁改为崇州、静胜军,后唐改为顺义军,后降为团练州,周降为刺史州,直属京师,皇朝复为节镇。泾州、彰化军管内观察处置押番落等使,即安定郡,古雍州分,以泾水为名。同州、定国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冯翊郡,古雍州分,秦为内史,项羽分为塞国,汉祖置河上郡,景帝复为内史,武帝改为左冯翊,魏祖为冯翊,以二水同流为名。延州,彰武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延安郡,古雍州分,春秋白翟之地,秦分董翳、王翟、都高奴,即此地。亦朔方郡南境,后魏置东夏州。秦州、雄武军管内观察处 置押番落等使,即天水郡,古雍州分,古西戎之国,秦始封之邑,郡有秦亭、秦谷。汉分陇西置天水郡,郡有大阪,名曰陇坻。邠州、静难军管内观察处置押番落等使,即新平郡,古雍州分。昔公刘据豳,即其地也。秦为内史,汉为右扶风,唐开元改豳为邠。洮州、保顺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临洮郡,秦、汉以来,为诸戎之地。郡城本名洮阳城,临洮水,洮水出吐谷浑界。鄜州、保大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洛交郡,古雍州分,春秋白狄之地,秦属上郡、左冯翊地,后魏置北华州,唐为鄜州。汉雕阴之地,又三川,汉翟道县也,又云鄜畤。 河东路:太原府,唐大都督、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军事州。嘉佑四年,复为太原府、河东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大都督府。 隆德府,旧潞州,唐昭义军节度,太平兴国元年改昭德军,建中靖国元年改为隆德军,崇宁三年升隆德军为隆德府,仍还昭德旧节。 麟州,唐建宁军节度,端拱元年改镇西军。 府州,崇宁元年改为靖康军,建炎元年改府州、靖康军额为保成军。 平阳府,旧晋州,政和六年升为平阳府。《金坡遗事》:麟州、镇西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新秦郡,古雍州分,隋已来银、胜二州地。汉武帝徙贫民充朔方已南新秦中,即其地也。银城县有光禄塞。府州、永安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五代时汉升为永安军,后降为团练州,周复为节度。晋州、建雄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平阳郡,古冀州分,秦、汉为〔河〕东郡,刘元海(补汉历都)〔称汉,建都〕于此。(汉)〔后〕魏为晋州,置总管府,有姑射山,属临汾。 浙东西路:杭州,唐镇海军节度,淳化五年改宁海军,大观元年升为帅府,建炎三年升为临安府。 苏州,后唐中吴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江军节度。 润州,唐为浙江西道团练观察,亦为镇海军节度,开宝八年为镇江军节度。 湖州,唐宣德军节度,景佑元年改昭庆军。 婺州,晋武胜军节度,淳化元年改保宁军。 明州,唐浙东观察使,钱镠置望海军,建隆二年改奉国军节度。 越州,大观元年升为帅府,绍兴元年改绍兴府。 平江府,政和三年升为平江府、平江军节度。 镇江府,政和三年升为镇江府、镇江军节度。 应道军,旧温州、晋静海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升)[降]为军事,政和七年升为应道军,建炎三年罢军额。 严州,旧睦州,宣和元年为建德军节度,三年改今名,仍为遂安军。 嘉兴府,旧秀州,庆元元年改为嘉兴府。嘉定元年十二月三日,诏嘉兴府升为嘉兴军,以守臣赵希道言,嘉兴系孝宗皇帝储祥毓圣之郡故也。《金坡遗事》:苏州、平江军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节)[即]吴郡,古扬州分。春秋吴国之都,自阖闾后都此。汉亦为会稽,至顺帝,浙江以西为吴郡,以 东为会稽郡。润州、镇江军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即丹阳郡,古扬州分。汉为丹阳,吴初为京城,后改为建业。晋元渡江,都建业,梁改守为丹阳尹,宋为南徐州。又丹阳,古云阳也。又建业,避愍帝讳,改为建康也。湖州、宣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吴兴郡,古扬州分,亦防风氏之国。《史记》注:国氏之君守封禺之山,即防风地。隋置湖州,以太湖为名,州东有太湖,一名五湖。婺州,保宁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东阳郡,古扬州分,理金华县。〔吴〕置东阳郡,陈为金华郡,〔隋置婺州〕,以婺女之分为名。明州、奉国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余姚郡,古扬州分。《余姚山记》云:舜父所封,舜姚姓,故曰余姚。又姚立山,舜所生,上虞县也。州因四明山为名。 淮南东路:扬州,唐淮南节度,建炎元年升为帅府。 亳州,晋为防御,大中祥符七年升为集庆军节度。 保静军,旧宿州,建隆元年升为防御,开宝五年升为保静军节度,刘豫改为防御州,绍兴九年收复,依旧。 淮南西路:寿春府,旧寿州,政和六年升为寿春府。 庐州,大观二年为望(裙)[郡]。 安庆军,旧舒州,政和五年改德庆军,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军。 光州,宣和元年为光山军节度。《金坡遗事》:亳州、集庆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谯郡,周封神农之后于焦,后改为谯,即其地也。春秋时属陈,战国时属宋,魏置谯郡,后周改为亳州。宿州、保静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本徐州符离县,唐元和四年置宿州,皇朝建节。庐州、保信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庐江郡,古扬州之域,庐子之国也。春秋舒国之地,历代为重镇,亦为南荆河州,隋初为庐江郡,唐为州,又为庐江郡。寿州、忠正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寿春郡,古扬州之域,秦为郢都。又项羽用黥布为九江王都六,即此也。汉为淮南国,魏晋历代为重镇,梁为荆河州,亦曰寿阳,又六安郡。 福建路:福州,唐威武军节度,周改彰武军,太平兴〔国〕二年复为威武军,建炎三年升为帅府。 建宁府,旧建州,伪闽镇武军,伪唐改永安军,又为忠义军,复为军事。端拱元年升为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二日,以孝宗潜藩升建宁府。 泉州,伪唐清源军节度,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海军。《金坡遗事》:福州、威武军管内观察处置兼□□发运等使,即长乐郡,古扬州分,闽越地。秦为闽中郡,汉分置南部都尉,历代或为闽、丰、泉、建州,唐(俊)[后]为福州。建州、建宁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建安郡,古扬州之域。本闽越地,秦属闽中郡,唐置建州,以建溪为名。建安县有武夷山。泉州,平海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清源郡,古扬州分,秦汉土地与长乐郡同,唐始移置泉州于此。 江南路:江宁府,伪唐江宁府,开宝八年为升州,天禧二年复为江宁府,建康军节度。建炎元 年升为帅府,三年改建康府。 江州,伪唐奉化军节度,开宝八年降军事州。 宁国府,旧宣州,干道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以孝宗潜藩升。 抚州,伪吴昭武军节度,开宝八年降军州事。 隆兴府,旧洪州、镇南(州)[军]节度。先是军言系孝宗潜藩,乞依静江府例升为府额,隆兴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升为(兴隆)[隆兴府]。《金坡遗事》:宣州、宁国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宣城郡,古扬州分。郡境有芜湖牛渚,亦谓之采石。(处)[虔]州、昭信军管内观察处等使,即南康郡,古扬州分,今理赣县。又〔大〕庚岭一名塞上岭,五岭之一也。秦属九江,汉属豫章。 荆湖路:潭州,唐武安军节度,干德元年降防御州,端拱(九)[元]年复武安军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 鄂州,唐武昌军节度,后唐改武清军,太平兴国三年复为武昌军。 德安府,旧安州,唐安远军节度,晋降为防御州,后复为安远军,周又降为防御,建隆元年复为安远军节度,宣和元年升为德安府。 常德府,唐朗州,周武平军节度,建隆四年降为团练州,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后为永安军额。以犯陵名,崇宁元年改为靖康军,政和七年升为常庆军节度。干道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以孝宗潜藩升常德府。 岳阳军,旧岳州,宣和元年升为岳阳军节度,绍兴二十五年改岳州军为华容军,三十一年依旧。 淳熙四年二月二十三日,诏荆南府依〔旧〕为江陵府。先是,湖北安抚司乞依建康、平江、镇江府例,就以荆南为名,尝从其请。至是,吏部侍郎周必大言:「前后除本府倅,或作江陵府,或作荆南府,而不知荆南是节镇之名,江陵乃府号也。随时差互,失于厘(政)[改]。昨来湖北安抚司不以图经、《九(月)[域]志》为证,士民及公移皆以荆南为称,亦不知节镇行移自来多用军额,遂仿建康等三府例,就以荆南为名。有司既以其说为是,朝廷遂从其请。今拟注幕职官,合行申明。」故有是诏。 成都府路:成都府,唐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州,端拱元年复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淳化五年降为益州,嘉佑六年复为剑南西川节度。 崇庆府,旧蜀州,绍兴十四年以太上皇帝潜藩,升为崇庆军节度,淳熙四年升为府。 祖宗典故,应系潜藩皆升节镇,本府即系今上皇帝潜藩,乞降赐军额。」诏升嘉庆军。 嘉定府,旧嘉州,庆元二年改为嘉定府。开禧元年十月十三日,嘉定府言:「本府旧系嘉州,昨以今上皇帝自嘉王升正大位,蒙升为嘉定府。窃 潼川府路,旧梓州路,重和元年改。 潼川府,旧梓州,唐剑南东川节度,伪蜀改天正军,干德三年改安静军,端拱二年复剑南东川节度,元丰三年闰九月复诏称剑南东川,重和元年十一月赐名潼川府。 果州,伪蜀永宁军节度,干德三年降为团练。 遂宁 府,旧遂州、遂宁郡、武信军节度,政和五年升为遂宁府,武信军节度依旧。 泸州,宣和元年升为泸川军节度。 利州路,绍兴十四年分为东、西路,后并为一。干道三年六月,复分为二路。 利州,伪蜀昭武军节度,景佑四年改宁武军。 阆州,后唐保宁军节度,干德四年改安德军。 洋州,伪蜀武定军节度,景佑四年改武康军。 (晋)[普]安军,旧剑州。隆兴二年十月,以本州岛言孝宗潜藩,下给舍议,升为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升隆庆府。 夔州路:夔州,唐干元二年升为都督府,寻罢,天成二年升为(江宁)[宁江]军节度。 重庆府,旧恭州,淳熙十六年八月七日,以圣安寿仁太上皇帝潜藩升。 隆庆府,旧普安军,绍(兴)[熙]元年九月十日,以至尊寿皇圣帝潜藩升。 绍熙五年三月二日,诏利州西路安抚司依旧并归东路,兴元府置司。《金坡遗事》:潭州、武安军、湖南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长沙郡,古荆州之域,三苗国之地,春秋已来为黔中地,楚之南境。有五里沙洲,故曰长沙。湘川之奥,南通岭峤,唇齿荆雍,取昭潭为名也。安州、安远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安陆郡,古荆州分,春秋郧子之国,汉属江夏郡,西魏置安州总管府。鼎州、武平军管内观察处置兼三司水陆发运等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即武陵郡,古荆州域,春秋楚地黔中,汉曰武陵,晋潘京曰本名义郡,与夷陵相接,光武时改武陵,桃花源即此地。亦曾为朗州。梓州、安静军、剑南东川节度管内营田观察处置等使,即梓潼郡,古遂州之域,梁末置新州,隋改为梓州,唐为梓潼郡。遂州、武信军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即遂宁郡,古梁州之域,今理方义县。利州、昭武军管内观察处置桥道等使,即益昌郡,古梁州之域,春秋蜀侯之国,蜀之北境。后魏立益州代益州代:疑是「西益州」之误。,号为小益州。古剑阁道,秦使司马错伐蜀所由,谓之石羊道,汉葭(葫)[萌]县之地。阆州、安德军管内观察处置榷盐制置等使,即阆中郡。古梁州之城,居蜀汉之半,又当东道要冲。梁置北巴州,西魏置(崇)[隆]州及盘龙郡,古阆中域,前临阆水。黔州、武泰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黔中郡,古荆州之域,蛮夷之国,春秋楚地,通云五溪。五溪,谓酉、辰、洋、武、沅等五溪也。隋初为黔安郡,唐曰黔中。洋州、武定军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即洋川郡,古梁州之域,春秋战国皆楚地,三国时为蜀重镇,因水为名。西乡县有汉班超封定远侯故城在焉。夔州、宁江军管内观察处置兼云安榷盐制置等使,即云安郡,古梁州之域,春秋夔国之地,三国时为重镇,先主为吴将陆(议)[逊]所败,退止白帝,改为永安,隋为巴东郡,唐为夔州。有白帝城。 广南路:广州,梁(青)[清]海军节度,后入伪汉,开宝四年收复,仍旧节度,大观元年升为帅府。 肇庆府,旧端州,元符三年升为兴庆军,政和八年改为肇庆府,仍为肇庆军节度。 永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