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290 页/共 1125 页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后门,北对建礼门。 西京建礼门,在天兴殿后,南对五凤楼,有隔门。 西京天福门,天福殿门也,在明福门内。或作大福。 金鸾门,金鸾殿门也,在明福门内。 含光门,含光殿门也,在金鸾门西。 广寿门,广寿殿门也,在建礼门西。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兴教门内曰左安礼门,隋、唐曰会昌。 西京光政门内西偏右安礼门,隋、唐曰景运,后改今名。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左安礼门北曰左兴善门,唐曰左银台,梁改左兴善门。 《京都杂录》:西京大内右安礼门,北曰右兴善门,唐曰右 银台,梁改右兴善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北 京 北京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北京杂录》:仁宗庆历二年七月,以北京真宗驻跸行宫中门为顺豫门。 东京宣和门,在延和殿西北,祥符七年建名宣和,明道元年改开曜,十一月改迎阳。俗号苑东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青 城 青城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熙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戊申,中书门下言:「准诏参定南郊青城内殿宇门名,请大内门曰恭禋,东偏门曰承和,西偏门曰迎禧,正东门曰祥曦,正西门曰景曜,后三门曰拱极,内门里东侧门曰夤明,西侧门曰肃成,大殿门曰端诚,大殿曰端诚殿,前东西门曰左、右嘉德,便殿曰熙成,园门曰宝华。」诏并依。先时,青城殿宇门名,每郊命学士院撰进,至是普为定式,学士院更不撰进。十一月二十五日,亲诏彻黄道,不御小次。 十年七月八日,诏南郊青城寝殿后至宝华门里御道,更不用华砖砌。以有司计花砖万余口,役工三千,故特罢之。 《东京杂录》天头原批:「门。」:神宗元丰六年五月,刑部言:「切闻京城诸门或不以时启闭,公私或以废事。欲新城门并以日初出入时为准,委开封府检察。」从之。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南五门,次曰广利,惠民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广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南曰上善,汴河东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上善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善利,广济河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通,天圣初改曰善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含辉,周曰含辉,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寅宾,后复今名曰含辉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东五门,次北曰朝阳,周曰延春,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朝阳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金耀,周曰肃政,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金耀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南曰顺天,周曰迎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顺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宣泽,汴河北门。熙 宁十年,赐名宣泽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大通,汴河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大通,天圣初改顺济,后复今名。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咸丰,广济河西水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咸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西六门,次北曰开远,太平兴国四年赐名通远,天圣初改曰开远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中曰通天,周曰元德,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通天,天圣初改宁德,后复名通天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东曰景阳,周曰长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曰景阳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东曰永泰,周曰爱景,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曰永泰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西曰安肃。国初号卫州门,太平兴国四年九月赐名安肃门。 《京都杂录》:东京新城北五门,次西曰永顺,广济河南水门。熙宁十年赐名。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东面一门曰宣仁,东对上东门。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南面一门曰承福,今为洛阳监前门。 《京都杂录》:西京东城北面一门曰含嘉,今不复有门构。 《京都杂录》:西京城南三门,中曰定鼎,东曰长夏,西曰厚载。 厚载门,西京城南西门也。 《京都杂录》:西京城东三门,中曰罗门,南曰建春,北曰上东。 建春门,西京城东南门。 上东门,西京城东北门。 《京都杂录》:西京城北二门,东曰安喜,西曰徽安。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门 南 京 南京"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门曰崇礼门。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双门曰祥辉。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外西门曰回銮。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大东门曰昭仁。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小东门曰延和。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小西门曰顺成。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北门曰靖安。 《南京杂录》: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二月,诏名南京新隔门曰承庆。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左右天坊 坊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左右天坊 雍熙二年十月置,咸平元年并比务入,遂分左右二坊。 真宗景德二年二月,以郑州养马务病马于京城置坊养饲之。 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六日,诏以左、右天驷四监并作左、右天驷两监。 八年二月十一日,诏权废罢左、右天坊。八年三月,诏牧养监裁减兵员,其将校委步军司比类军分移隶,兵士依废左、右天廊坊例施行。从群牧司所请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 坊 坊 在天坊西,掌收养 ,以供内外负载之用。开宝二年置,监官二人,以三班及内侍充,兵校六百八十二人。 神宗熙宁八年四月十九日,诏坊每岁轮差监官往石州界都大提举管司放牧,并降宣命,今后只仰本司依条例指挥。以上《国朝会要》。《续会要》附太仆寺。 高宗建炎三年四月十三日,诏坊官吏减半。 绍兴二十四年五月七日,诏坊依已降指挥,招刺拘收一百人,通作四百人为额。 二十九年九月四日,诏:坊监官三员减内侍一员,省罢一员;人吏二名、兽医二名,各减一名;副尉、将校五人,减三人。兵级三百四人,内曹司二名,减一名;节级六人、把门八人、打火八人,各减四人;养象九十人,并存留;养骡子、骆一百九十人,并减。其所减将 校、兵级,并发归步军司差使,拜充填雇募使唤拜:似当作「并」。。以上《中兴会要》。 孝宗隆兴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兵部言:「坊自来应奉郊祀大驾卤簿仪仗,前合用大象六头,准备象一头。监官三员,专典三人,人员二人,曹司一名,教头六人,簇象兵士四十九人,驾部职级、手分三人。应有合行事件,依绍兴二十八年已行体例。今来减损大象一头,准备象一头,监官一员,人员一员,曹司、教头各一人,簇象兵士二十七人,驾部职级、手分三人。」诏从之。内驾部止差人吏二名。 干道六年闰五月十四日,坊言:「大礼应奉象挂塔、莲花座、法物、头帽、衣带之属,合行申明,下所属排办。」从之。 八年七月十三日,坊言:「见管驯养牙象二头,皆口齿高大,恐有不测,误大礼应奉,乞令广南西路经略安抚司速行计置,收置齿嫩驯熟雄良牙象一十头,限大礼前到。」从之。 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兵部言:「坊人兵元额一百三人,见阙三十三人。今来安南入贡大象一十五头,乞将见阙人数先次招收执役,庶新到坊,皆晓养喂。」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三 坊 内酒坊 内酒坊 在内城外西北隅,掌造法糯、糯酒、常料三等,以供邦国之用。初有酒工张进善酝,因以姓名称之,后又有梁永、张瑗之名。大中祥符二年,止名法糯,以京朝官一人、三班内侍二人监门,(以三班内侍二人监门)匠十九人,兵 校百三十九人,掌库十四人。 真宗咸平二年九月,诏内酒坊法酒库,支暴酒以九月一日,煮酒以四月一日。 景德二年二月,诏诸班军人员旬酒、部役军员酒、回军酒,并内酒坊支给。 大中祥符二年七月,内酒坊言:「旧所酝糯酒,皆以工匠为名,如张进、戚美之类,人既换易,名亦随改。」诏自今更二名,并以法糯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