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011 页/共 1125 页
四月一日,监察御史余应求言:「自古中人预军政,未有不为患者。故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夙沙卫殿而二将见获;唐用监军,每无成功。此可为后世深戒者也。国家近年边事专委童贯、谭稹,终成大祸,几危社稷。今兵革未弭,选将命帅,固当委任,责以成效,所遣中人不过随军承受奏报文书而已。臣窃见近者河东承受王嗣昌奏请画一,乞今日报将兵覆验首级,提点赏犒,催促粮运及差发探报,动息出入皆报承受所,则是又预军政矣。虽名承受,其实监军也。夫军政不专于主帅而关决于承受,则动有率制,进退狐疑。又唐之监军多拥精兵自卫,胜则坐分功赏,退则引兵先遁。今嗣昌又乞以随军步马各两队防护,若近里干当抽摘随行,是又踵唐监军之迹也,如此岂有同心赴敌、死于行阵之间哉!朝廷不察其意而从之,臣恐将
帅依违,不能专制。又虑积日累劳,他时为监军,为制将,自兹始也。臣又观童贯之初用事也,为熙河兰会路承受而已,继而措置边事,又为安抚制置使,又为宣抚使,终之爵郡王,职枢密。谭稹之初用事也,亦熙河兰会路承受而已,继而为干当公事,又为淮浙制置,(未)[末]乃为河东宣抚使。盖其由来有渐,非一日之积也。今嗣昌初为承受,许预军政,安知数年之后不复为贯、稹者乎!陛下方修法度以治内,命将帅以事外,嗣昌首为乱阶,渐不可长。望追还所请,以示专任将帅之意。」诏嗣昌奏请画一指挥更不施行。
七月二十五日,诏诸路走马承受依祖宗法,并带某路某司走马承受。
十一月十六日,户部言:「诸路廉访使者已依祖宗法改为走马承受公事使臣,隶属帅司,难以自立一所,欲并(今)[令]听监司觉察,与诸司属官一等。」从之。以上《续国朝会要》。
建炎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枢密院言:「昨罢廉访使者,逐路依旧改为走马承受公事,依祖宗法隶属帅司。」诏今后应走马承受公事职事,并依祖宗法。如违,以违制论,委帅臣奏劾。
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诏走马承受公事应行移帅司文字,合并用申状,其见帅臣亦合依属官例。
四年十月八日,入内东头供奉官、秦凤路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胡师回言:「昨降指挥,应今后所差使臣充诸路走马承受公事,每遇赴阙入奏公事,许令依例将带当直兵
士一名随行。今来边事未息,道路梗涩,若止许将带当直兵士一名,窃虑阙 。乞遇有赴阙奏事,特权差当直兵士六十人随行,管辖人在外。若白直兵士不及数,仍于本路州军差拨。如沿路有疾病、逃亡、事故之人,随处差填,逐州交替。候边事宁息日,乞依熙宁条法,许带白直兵士随行赴阙入奏人数施行。」诏遇赴阙奏事,权差四十人,余依。废罢月日阙。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劝农使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劝农使
【宋会要】
劝农使,掌劝课农桑之事。
太宗至道二年七月,太常博士、直史馆陈靖上言天下多(广)[旷]土,流移之民众。谓置使招集,给以田种,条上兴创功利。太宗谓宰臣曰:「秦灭井田,置阡陌,经界废而兼并作,遂使普天之下蚩蚩甿庶迄至今日贫富不均而礼节不复者,良由是也。朕以凉德,获临大宝,思欲革百王之弊,立一朝之法,复古道而康下民,昼夜思之,未尝暂辍。前后上言农田利害者多矣,皆是知其末而暗其本,有其说而无其用。唯陈靖此奏颇究根源,举而行之,颇契朕意。」宰臣吕端曰:「靖见在外候对。」实时召见,帝再三奖谕,仍令赐食而遣之。他日帝语及靖奏,吕端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今靖所立田法改更旧制非一,加又大费钱币,应须下三司议。」帝善之,委盐铁使陈恕及副使于部内佥选判官各一人,与恕、靖等会议,务令论讲贯以极理道天头原批:「《大典》卷六百一,又卷一万三千三百三十一。」又批:「以下有△者写双数。」。△八月,以靖为劝农使,(往)[按]行陈、(颖)[颍]、蔡、襄、邓、唐、汝等州垦田,以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引)[副]之。选等上言,以为功难成,愿罢其事。帝初不从,犹诏靖经度。未几,三司议,以为费用官钱多,万一水旱,恐遂散失,帝重违 议,寝之。
十一月六日,诏:「劝农种艺,素有定规。如闻近年多不率职,非所以副宰字之寄,厚衣食之源。宜令诸路转运使申饬令佐,劝
民(裁)[栽]种。」
真宗景德三年二月,诏诸路转运使副、开封府知府及诸道知州、刺史,少卿监已上并兼劝农使,其余知州军、通判等并兼劝农事。仍令自今除授依此施行。
天禧三年十一月,中书门下言:「诸路租赋欺隐至多,官私土田侵冒亦甚,欲条贯画一,专委逐处提点刑狱朝臣管勾。」从之。
四年正月,诏:「改诸路提点刑狱为劝农使、副,兼提点刑狱公事,所至取州县民版籍,视其等第税科,有不如式者惩之。劝恤耕垦,招集逃亡,检括陷税,凡隶农田事并令管勾。仍各赐《农田敕》一部,常使遵守。」
八月,诏:「诸路劝农、提点刑狱官,自今奏事,缘户赋农田则书劝农司;刑狱格法,则书提点刑狱所。」又诏:「自今逐年两税版籍,并仰令佐躬自勾凿点勘新收旧管之数。民有典卖析户者,验定旧税,明出户帖。劝农使按部所至,索视帐目。其县官能用心者,批历为劳绩,当议升奖。」时上封者言,诸州民版止委吏人,失于勘验勘:原作「劝」,据《长编》卷九六改。,移易税赋,多不均等,故有是命。寻又诏寻又:原无,据《长编》卷九六补。:「前敕诸路劝农使所至究民间疾苦,检视帐籍,虑其因缘取索,受民越诉以扰人众,宜令使、副常切钤束,更不得妄有行遣,呼集民人。其籍帐不整帐:原作「掌」,据《长编》卷九六改。,止得移牒索视,论诉公事并依旧次第陈状。如已经州县、转运司不行者司:原作「使」,据《长编》卷九六改。,并实时尽公处理,所置曹典勿得过提点刑狱司数。」
四月二十二日,利州转运使李防请雕印《四时纂要》、《齐民要术》,付诸路劝农司以勉
民务,使有所遵用。真宗善之,即诏雕印《四时纂要》、《齐民要术》二书,赐诸道劝农司。
十一月,(今)[令]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官提点:原作「举」,据《长编》卷九六改。,自今以提点刑狱、劝农使副为称。
干兴元年五月,仁宗即位未改元。诏许夔州路提点刑狱、劝农使副盛京、赵文蔚每岁一至归州省视家属。
仁宗天圣四年三月六日,中书门下言:「累据臣僚上言,国家以转运使副、提点刑狱朝臣使臣皆兼劝农之职,多是行遣取索文字,颇成劳扰,欲令逐路转运、提点刑狱司合劝农一司,更不用置司行遣,常躬亲体量民间疾苦。凡干租税、徭役、科买物色及诸般事有未便于民者,画一条奏如何擘画即得便济,当议详酌施行。及自今体量诸县令佐,如有整葺得税减、息流亡、不扰民户、政治可称者以闻,即不得避事不言。其转运、提刑司合提举公事,仍仰区别州郡理与不理之处,不得一例行遣,别致妄外烦扰。」从之。
明道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天章阁待制、知应天府陈执中言,乞今后应差权知开封府开封:原作「河南」,即与下重,显误。兹据《长编》卷一一三改。、河南府、应天府,并令兼充畿内劝农使。从之。
至和二年七月,诏:「如闻河东户役唯课桑以定物力之差,故农人不敢种植,而丝蚕益薄。宜令转运使劝植之,仍自今毋得以桑数定户等。」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盐铁使
盐铁使
【宋会要】
陈恕自河北营田使知代州,葺城垒战具,太宗知恕有心计,召为盐铁使。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营田使此题据眉批添入。
营田使此题据眉批添入。
韩世忠绍兴十年以宣抚兼营田大使。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发运司 催纲司
发运司催纲司
【宋会要】
《神宗正史 职官志》:制置发运司、计度转运司,并使、副或判官二人;提点刑狱司,提点官一人;提举司,提举官一人。各分路列职,掌按察官吏之事。转输淮、浙、江、湖赋入之物以供京都,收摘山煮海 铸之利以归公上,而总其漕运之事,则隶发运司。三门、白波发运司,有催促、装纲各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河阴至陕州,自京至汴口,催纲各一人,并以三班以上充。广济河都大催纲一人,以京朝官充,后改为辇运司。许、汝石塘河催纲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御河催纲一人,以三班充。提辖官二人,以安利、永静二军知军兼充,分辖缘河州县。汴河至泗州催纲三人,以三班或内侍充,皆分地而领之。蔡河拨发一人,以朝臣或三班充。又江南、两浙、荆湖皆以三班为拨发,诸州又有监装卸斛官一人或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幕职州县官充。
英宗治平三年六月,诏发运司勾当公事傅永兼催发盐纲。
神宗熙宁元年七月二十五日,诏虞部郎中、知河阴县张宗道,虞部员外郎、发运司勾当公事傅永,并专切催遣自京所拨赴河北粮纲。
熙宁三年八月二十六日,诏蔡河拨发堤岸门公事等,今后并隶都大制置发运司提举管辖。
绍圣元年九月七日,户部言:「发运司状,每年上供额斛及府界、南京军
粮动以万计,止管汴河一百七十余纲,须装卸行运之速,乃能办集。其汴纲在京等处卸粮,多有少欠纲分,依朝旨并批发下装发处折会结绝,而从来未有立定日限备偿明文。欲并依京东排岸司一司式,立限备偿。若装发处不便结绝,自依元佑八年秋颁敕条断罪。」从之。
元符元年四月二十三日,户部言:「发运司奏岁额帐状,乞限次年九月终拨发辇运司,限六月终。」从之。
二年二月六日,吏部言:「发运使张商英奏,乞罢真、扬、楚、泗州监仓门面官四员,置巡辖纲运官四员。」从之。
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刑部言:「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司申,检准治平二年三司使韩绛等奏,使臣管押汴河粮纲,若于纲运内有过犯,并委三司、发运司取勘罚赎。又准元佑七年敕,小使臣在官处犯公罪杖以下,并本州岛断发。其应断罚而所犯情轻者,申提点刑狱司,委检法官看详。又准绍(兴)[圣]五年敕,诸押纲小使臣犯笞罪,批上行程,至卸纳处排岸司点检,在外就近送转运或发运、辇运、拨发司施行。今看详,治平朝旨系专言渭、汴河纲使臣,即不言诸路押纲使臣有相合依是何条令。寻送大理寺参详,今据本寺状,治平朝旨既系一司专条外,其诸路押纲使臣虽依绍圣五年敕,(今)[令]排岸司点检,送转运司行遣,如所犯情轻者,除发运司合依本司专条勘罚外,其转运、辇运、拨发司即亦合关报提点刑狱司,依条看
详当否施行。」从之。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十七日,户部状:「准都省批送下发运司契勘,诸路合起上供钱帛斛内,年额钱依条分作两限封桩起发,及紬绢物帛并限岁终起发。如起发违限并不足,许发运司牒邻路提刑司取勘。今相度,诸路合起年额上供两限起发,上限七月终,下限岁终。真、扬州排岸司拖照起发月日申发运司,并上供钱及六路转运司年额斛,须管依元条限次,逐限内桩起了足。如违并不足,并从本司申尚书户部,下本路提点刑狱司,先行取勘转运司人吏,所有合干官员即依元条施行。」从之。
崇宁三年八月十三日,江淮荆浙等路发运司奏:「契勘本司总辖东南诸路,内两浙路每年合起上供岁计粮斛钱帛万数浩瀚,比之其它路分数目最多,及有福建路合起上供钱帛纲运不少,尽皆经由两浙团发,从来未有专置催辖纲运官。数内自江州至荆、岳一员,所历路分州军不多,今相度欲将江州至荆、岳州催辖纲运官一员移于两浙,自润州至衢州以来,催辖纲运,于苏州安置廨宇。所有应缘诸般约束事件,并依催辖纲运官已得旨挥施行。」从之。
政和三年三月四日,尚书省言:「访闻东南诸路纲运往往沿流州县注泊,盖缘阙人牵转,多被合干人等盗卖,或致散失,有妨都下指拟使用。」诏令沿流州指挥逐地分县令佐及催纲官司、巡尉、捕盗等官,遇有纲 ,轮那
一员躬亲前来巡防,照管出界,递相交割,立便赶趁前来。如委阙人兵牵转,即仰所属官司那差厢军;或不足,仰于本地分清河内差刷,相兼应副;又不足,即一面支转运司钱和雇人夫牵拽讫,申知本司,不管少有注滞。仍仰逐地分官司纔候赶趁讫,申尚书省。
八日,中书省、尚书省〔言〕:「检会政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敕:『今后应押 使臣、殿侍、军大将等,如押竹木纲 送纳,别无少欠,虽有不敷元来径寸,如有纲解火印照验分明,系是元起官物,别无欺弊,仰所属一面取会元发木官司认状外,其(其)管押人听先次依法推赏。如会到别有违碍欺弊,不该推赏,即行改正,依条施行。』勘会未降上件指挥日前,亦有似此之人,理合一体。」诏并依政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朝旨施行。
宣和二年八月十六日,中书省言:「勘会东南粮纲为抛失少、欠数多,近已奉御笔措置罢募土人,改差使臣等管押,及令经由拖欠路分任责。(令)[今]有合申明事件下项:一、六路召募土人法罢,其两河粮纲所募土人亦合并罢,遵依已降指挥施行。一、六路罢募土人粮纲并年满事故等阙,转运司已降指挥出阙召人指射,如过两月无人指射,或虽有人指射不应差注者,即具阙报发运司召人,以上差讫,除具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外,仍申所属曹部出给付身。或发运司过一月无应入人指射,即申吏部,又过一月犹无应入人,即关
都官差注。其资次并依已降指挥。一、两河土人粮纲并年满事故等阙,辇运、拨发司出阙召人指射,差讫具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外,仍申所属曹部,出给付身。过三月无人指射、不应差注者,即具阙申吏部;又过一月无应入人,即关都官差注。其资次并依六路已降指挥。一、管押人虽已有副尉指射,若定差未了间,却有校尉以上人愿就者,自合先差校尉等。今来所罢土人,候差到人交割讫,发遣归都官,别承差使,即不得再押粮纲。沿路抛欠斛,除合依已降指挥,令经由抛欠路分转运司任责,次年依上供条限补发外,其六路每年随正额合起酌中补欠数目,自合依旧起发,候次年经由抛欠路分补发到京。如实补发到数目过于本路随正额合起酌中补欠之数,即将剩豁除。一、两河抛欠斛,其经由路分任责补欠置籍等,亦合依东西直达纲已降旨挥施行。内抛欠斛,并令地分官司、京东辇运司、蔡河拨发司置籍。一、经由京畿地分,如有抛欠,缘京畿别无上供斛,自合据合补数目,于外路起到应副本路纲内,依数改拨补发上京。一、提辖文臣已立抛欠分厘责罚,其检察武臣亦合依此。一、土人如为已有替罢指挥,辄敢作过,偷盗粮斛,拆卖舟船,仰所在官司常切觉察,具违犯申尚书省,法外重行断遣。」从之。
五年五月十二日,诏令吕淙、胡直孺,东南六路转运、辇运、拨发司
官,限指挥到,据未起斛数目,躬亲严紧催督,须管日近拥并,相继起发到京。其已起在路数目,亦仰催促沿路经由州县及催纲等官司,速行递相赶发,兼程前来。尚敢违慢,以违御笔论。
六月二十五日,发运使副吕淙、陈亨伯奏:「准尚书省札子,权知宿州林箎奏发运司利害及管见十事,札付臣等照会。数内第二十二项:自行直达,每路并差提辖官一员,今来复行转般,所有湖南、湖北、江南东西四路提举官,合与不合减罢,取自朝廷旨挥。」仓部勘会:「东南六路提辖官昨缘直达,朝廷降指挥差置。今来虽江湖四路复行转般,其逐路有合发斛万数浩瀚,并系在京指拟支遣数目,见不住装发纲运,直达上京,唯藉提辖官往来检察催督。今勘会,江湖四路提辖官,候发运司有收籴到或可代发斛(奉)[奏]行转般日,即行寝罢。本部勘会,诸路提辖纲运官,淮浙各两员,江湖四路各止一员,依法自本路至国门,往来催促纲运,检察违滞。近发运吕淙、陈亨伯措置转般画一,内一项申明,江湖四路提辖官系直达差置,合与不合减罢,已承旨挥,候发运司有收籴到或可代发斛奏行转般日寝罢。及发运司勾当公事官陈亨伯称系诸般差委,及间有朝旨令分委勾当。今来林箎所乞每岁分轮提辖官于界首取索驱磨行程,及乞每岁轮差发运司勾当公事官于拱州取索行程驱磨,事理即有碍元
条及妨阙勾当,委是难行外,其陈亨伯乞今后提辖官并依法自本路至国门往来催促纲运,发运司常切检察。如每岁不见往来经由真、扬、楚、泗,致纲运于本路及他路住滞,偷盗数多,听发运司于所部选承务郎以上清强官对移,或乞令具事理申尚书省差官替罢事理施行。」并从之。
九月五日,户部奏:「荆湖南北路 刷大理钱帛赵庠申:『勘会荆湖南北路诸州军起发上供钱物,有畸零数少去处,依条般往近便及沿流去处州军团并成纲,起发上京,限十日转发,违限杖一百。今团并州军承他处起到钱物,如不依限交收转发,欲望立法约束,及许管押人越诉。』户部看详,欲依赵庠所乞,如他州或别路起到钱物,限次日交收。仍乞立法施行,诸路准此。」从之。
七年三月二十日,江南西路转运判官高述奏:「本路宣和七年合起发上供额米一百二十万八千九百石,依近降御笔处分,般至淮南下卸。依条分三限,内第一限二月,计四十万二千九百七十石,本司牒诸州县计置起发。今据申,已发过四十一万九千六百十一石九斗八升,前去淮南下卸。内已充足第一限合发米数外,又搀发过第二限米壹万陆千陆伯肆拾壹石玖捌升,已具纲名细数申尚书省去讫。」诏:「高述顷以事罢漕司,旋命复职。今能修举漕计,今春上供肆拾余万石,已足上限,继运下限亦起发,奉法修职。可特除直秘阁,
以劝诸路奉公之吏。」
【宋会要】
三门白波黄渭汴河催促装纲官二人,以京朝官、三班充;河阴至陕州、自京至汴口,催纲官各一人,并以三班充;广济河都大催纲官一人,许汝石塘河催纲官二人,并京朝官三班充;御河催纲一人,汴河至泗州催纲官三人,并以三班或内侍充。皆分地而领之。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八月,诏复置广济河催纲朝臣。是职旧命常参官,近岁省去,止用使臣,而州郡皆不承禀,故复之。
八年七月,诏三班院:「自今诸河催纲、巡检,并选曾经监押、巡检、殿直干事者充。」初,三班侍禁李世隆为蔡河拨发,兼巡检捉贼。真宗曰:「世隆年方二十五,未经历。」又上封者屡言催纲捉贼多差权势子弟,故条约之。
九年五月十五日,诏黄、汴、广济、石塘河催纲巡河京朝官、使臣,自今每岁许一次入奏;三门、白波发运使、判官,每岁许二人更番入奏。
仁宗天圣三年正月,三司言:「广济河催纲、太子中舍成璧到任二年,催纲斛伍十六万贰千陆百余石,比前界甚有出剩,乞降敕书奖谕。」从之。
庆历三年十二月,省(潮)御河催纲官。
四年三月,省广济河催纲朝臣一员,仍减岁漕军储贰拾万硕。
英宗治平三年三月,三司言:「许汝州石塘河催纲、屯田郎中徐说请令押纲人员除系抛失少欠诸般过犯申送
赴省,其余只本司施行。勘会石塘河催纲司所管纲船不少,乞令依蔡河拨发司并广济河例,如有押纲军大将犯笞罪,许令本司勘决讫申省,杖罪已上依旧条施行。又称所管纲船,其人员纲官多不用心钤辖梢工、爱护舟船,容纵偷卖钉,动使(遇)[过]有损坏,相验不堪修补,遂恣拆拽散失。今后乞据少数估价,令人员纲官承认陪纳。欲依所申,并诸河纲船准此。」从之。
哲宗元佑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左谏议大夫兼权给事中鲜于侁言:「蔡河拨发、催纲司督京西、淮南粮运以供畿内,半岁不能周一运。请令催纲司统按县道立赏罚,使人自为功。」从之。
政和五年七月九日,祠部员外郎胡献可奏:「(士)[土]人管押纲运,若不立定理界年限、轻重等第,更互交押,委是劳逸不均。今相度,欲乞应募(士)[土]人路分,纲运窠名轻重及理界年分,并理运数,并依自来都官差副尉条法施行,候界满日令更互管押。」从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四二 发运使
发运使
【宋会要】
太祖干德二年二月,以吏部郎中何幼冲充京畿东面水陆发运使。
景德二年五月,以崇仪副使李溥制置淮南江浙荆湖茶盐矾税,兼都大发运使。时新易榷茶法,故专任溥以集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