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12 页/共 479 页

○灌水县南九十里。北流至州境入湘水。《水经注》观水出临贺郡之谢沐县,西北流径观阳县西,又西北流注湘水,谓之观口,是也。   峡水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县北七星抱子诸山,西南流经峡山,因名。其间有大龙、大埠、三贵诸滩,又南入于灌水。又小富水,在县北六十里,源出县北之旗岭山,流经昭义关西南,至瓦江口入灌水。○龙川水,在县西北。自兴安县流入界,又有盐川水、烈溪源水会流而入于灌水。   小河源水县东北五十里。县东又有钟山水,自湖广道州流入境,注于灌水。又大溪源水,在县西南六十里。县西南二十里又有安乐源水,十七里有市溪水,十五里有黑石源水,县南又有吴川水,东北十里有飞江水。俱自湖广永明县流入境,下流注于灌水。   ○昭义关县东六十里。旧有昭义驿,亦置于此。今县北百里为昭义公馆,盖仍旧名也。又永泰驿,旧在县东七十五里,今废。○吉宁寨,在县西八十里,宋置。今县南四十里有吉宁巡司。又洮水、灌水二寨,亦宋置。《志》云:县境又有崇顺里巡司。   狮子堡在县西二十里。又县南五十里有三峰堡,县西六十里有新安堡,东六十里有栗木底堡。俱有额军戍守。《志》云:县北六十里有月冈公馆,又有昭义官渡,又北十里为白水渡。   永宁州府西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柳州府二百五十里,北至湖广宝庆府武冈州界二百三十里。   春秋时楚地。汉属零陵郡。三国吴为始安郡地。晋以后因之。唐属桂州。宋属静江府。元属静江路。明初属桂林府,弘治初没于犭蛮。隆庆四年开复,明年改置永宁州编户十里,领县二。今仍旧。   州山川险隘,土田丰腴,控御犭犭童,实为重地。   ○古田废县今州治。汉始安县地。唐为恭化县地。乾宁二年,析置古县,仍属桂州。五代因之。宋仍曰古县。明洪武十四年,改为古田县,后没于蛮。隆庆中改置今州,以县并入焉。《城邑考》:古县置于今城南三十里,四山环抱。明初,移治于今州南八里。成化十八年,改今治。旧有土城,是年始以石。隆庆六年,增拓西南二面。万历三年、九年,屡经修拓。有门四,城周四里有奇。   恭化废县在州东。唐武德四年置,曰纯化,属桂州。永贞初,改曰恭化,避宪宗讳也。五代梁开平元年,湖南奏改曰归化县。后唐同光初,复曰恭化。宋因之,后并入古县及临桂县。   ○宝盖山州北一里。州之主山也,黄源水出焉。又州东北三里有银瓶山,高耸秀拔,为群山之冠,甚险峻,旁有清泉。州南三里曰会仙山,州西南八里曰天柱山,亦皆秀耸。   都狼山州北六十里。亦曰都狼岭。唐末黄巢寇岭南,溪峒蛮应之,逼桂州城,守将于向引兵与贼战于都狼山,连挫其锋,逐利深入,大战于洛阳坡,后兵不继,日且暮,引还,道卒。贼遂陷桂管。《志》云:州北二十里有三隘岭,与都狼俱称天险,近时凿为坦道,建公馆于其上。○天村山,在州西南百里。巅有田,居民耕种成村,因名。《志》云:州西南四十五里有马鞍山,以形似名。州南四十五里又有凤凰山,甚陡峻。又南五十里为潮水山。俱贼巢所据也。   穿岩州西南二十五里。穿成复道,如覆厦屋,坦长二十余丈,人马通行其中。今有穿岩营。又铜掌岩,在州南六十里,宽敞容数百人。○虎踞岩,在州东南二里,本名老虎岩。相接者为金竺岩,一名狮子岩。又州西五里曰将军岩。皆有泉石之胜。   ○大长江州北五十里。源出都狼山之大长泉,一名济泉,东南流入永福县界,名太和江,下流合于漓江。又东江,在州城东,上流合四源之水,氵亭泓并注,下流入永福县界合太和江。○黄源水,在州西,流经永福县界,合太和江入于漓江。   ○富禄镇在州西南七十里。有巡司戍守。又州西南百二十里有常安镇巡司。《志》云:州西南五十里又有桐木镇巡司。皆控扼蛮险处。○凤凰营,在州南三十里。又州西三十里为莲塘营,北十里为安息营。皆置兵处。   牛河营州北二十五里。其东五十里为三隘营。皆犭童贼屯据处也。弘治五年,官兵讨古田贼覃万贤等,至三隘,为贼所袭,官兵大败。隆庆三年,总兵俞大猷讨古田叛犭童,先遣兵分屯牛河、三隘以扼要害。大猷寻至古田,分军齐进,连破东山、凤凰、大岩、涧水、渌里、古城数十巢,贼溃奔潮水巢,据诸岭。大猷合军击之,贼守险力拒,乃阳分兵击马浪诸巢,而乘雨夜,出不意袭破之,既而马浪诸巢亦下。复分兵击碎江、金宝顶、凉境、天井、理定、南乡诸贼,悉破之。诸巢皆在州境,及永福、阳朔等县界。《志》云:今州北二十里有牛河渡。○小荡营,在州北三十五里。又北十里为兴隆营,公馆置焉。又北十里为大长江营,又十里至都狼堡。自州达会城,往来通道也。   永福县州东南七十里。东北至府城百里,东至阳朔县七十里,西南至柳州府洛容县二百二十里。本始安县地。唐武德四年,析置永福县,属桂州。宋、元仍旧。明初亦属桂林府,隆庆五年改今属。编户十二里。   ○理定废县县西南六十里。本始安地。梁置兴安县,并置梁化郡治焉。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并废兴安县入始安县。唐武德四年,复置,属桂州。至德二载,更名理定,仍属桂州。宋、元因之。明正统五年,省入永福县。今为理定堡。《志》云:故理定县,在今县东南四十里。宋迁治上清音驿,在今县西北。元又移治上横塘驿,即今堡也。嘉靖二十二年,筑城一里有奇,置戍于此。○宣风废县,在县南,唐武德四年置,贞观十二年省入理定县。   ○凤巢山在县治北。本名华盖山。隋大业二年,有双凤来巢,宋建隆间复至,因名。山顶有玉液池。嘉靖二十七年,于山畔筑土墙一带,周百余丈,护蔽北城。○永福山,在县南五里,县因以名。山后有白马山,亦曰莲花山,以数峰丛立,形类莲花也。又金山,在县西南五里,下有金潭。《志》云:县西五里有登云山,西北五里有茅汇山,皆高峻。   兰麻山县西南四十里。《寰宇记》:从府至柳州,路经此山,过溪百余里,方至平路。山中有毒,循溪水而行,有伏流,有平流,峭绝险隘,更无别路。魏《峤南琐记》云:自理定西行,麻兰、乌沙诸岭险绝刺天,路极逼仄。每遇岭则直上,至绝顶乃下,下抵涧水乃已,渡涧水,又复上,如此者三四程。诸岭每遇狭处,谓之隘子,必有大小石子一堆,意必戍士积之,以备他虞。土人云:行人过隘子,必携石置之,谓之增脚力。其溪水一名下漏水。或讹为麻兰山,又讹为兰蛮山。○太和山,在县南六十里废理定城后,崖谷盘纡,峰峦幽峻,太和江经其西南麓。   独秀山县东南三十里。旁无陵阜,亭亭独峙,高百余丈。又神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山顶有池,水常不竭。一名罗秀山。其北又有灵寿山。○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   ○太和江在县西南。其上流即永宁州大长江也,经太和山下,因名。太和江东流入漓江。《志》云:兰麻山之水流为下漏川,其西北有木皮江出州界,北有丹竹江出下边山,俱流注焉,经废理定县西南入太和江。又平乐府修仁县界有古磉江,荔浦县界有石流江,互相灌委,合太和江以注漓水。   白石水县东四十五里。诸山溪水所汇也。。《志》云:县南有大融水,县东三十里有长宁水,俱流合白石水。又铜鼓水,在县东六十里,即白石水下流也。昔人于此凿渠以通漓江。《峤南琐记》云:灵渠自北而南三十二陡。又由漓通铜鼓水,自东而西入永福六陡,六陡冬月水消,则涸绝不行。○银洞水,在县西十五里。有二源,一出石城隘,一出茶山,并流为银洞水,东至城西谓之西江,有西江渡,下流入长宁水。   永福水在县西南。《志》云:县西南城下有金山潭,众水会同,金山逆塞,澄汇六七里,永福水由此分流曲折群川中,夺流而西南出,入柳州府洛容县境,为洛清江之上源。   ○永福堡在县西。有城戍守。○三里驿,在县城东。《舆程记》:县西南三十五里有兰麻驿,又二十五里为横塘驿。《志》云:县有兰麻镇、桐古市二巡司。   义宁县州东北百里。东南至府城八十里。唐灵川县地。石晋天福八年,湖南置义宁镇,寻升为县,属桂州。开运初,改属溥州。宋开宝五年废,后复置,仍属桂州。明因之,隆庆四年改今属。城周不及三里,编户十三里。   ○广明废县在县东北。《志》云:唐末湖南奏置,属桂州。五代晋开运三年,改属溥州。南汉因之。宋废。   ○灵鹫山县西南十五里。峭拔高峻,瀑布悬流。又边隘山,在县西三十里,丹崖千仞,青壁万重,状如列戟,环拱县治。○智慧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万山中突出,蜿蜒秀丽,下有水曰智慧江,流入义江。   ○义江县北七十里。源出县北之丁岭,流至苏桥分为二:一入永福县永福江,一历铜鼓墟东流,合相思水入于漓江。中有义江洲,一名浮洲,上建塔寺,有一水自县西北流经浮洲合于义江,谓之塔背江。苏桥,即临桂县之苏桥驿也。   桑江县北八十里。南流合智慧水入义江。县东又有石壕江,亦流入于义江。○山末江,在县西南,下流入永福江。   ○杨梅关县东十五里。又县北八十里有桑江口巡司。○白面寨,在县西,为诸蛮啸聚处。县境又有石门堡。   附见:   桂林中卫在府城内。洪武八年建桂林左卫,十二年改为中卫。又桂林右卫,亦在府城内,与左卫同建。又广西护卫,亦在府城内,洪武五年为静江王府置。   全州守御千户所在州治西。洪武元年建。又灌阳守御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二十八年建。○古田守御千户所,在永宁州西,隆庆五年建。   ◇平乐府东至广东连州六百二十里,东南至梧州府三百九十里,西北至桂林府百九十里,北至湖广永州府六百三十里,东北至湖广道州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见上,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四百六十里,至京师七千六百四十二里。   古百越地。秦属桂林郡。汉属苍梧郡。后汉因之。三国吴属始安郡。晋因之。宋属始建国。齐仍属始安郡。梁、陈因之。隋属桂州,大业初亦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始置乐州,贞观八年改为昭州,天宝初曰平乐郡,乾元初复曰昭州。唐末,属于湖南。五代汉乾三年,为南汉所有。宋仍曰昭州亦曰平乐郡。元初因之,大德中改为平乐府。明因之,领州一、县七。今仍旧。   府屏蔽湖湘,噤喉岭表,而府江环带。自桂入梧数百里间,溪峒林樾,所在多有,犭人盘据其中。一或不靖,祸生肘腋矣苏曰:府摄桂、梧、浔、柳间,西北界楚,东邻东粤,而府江天险,实两粤门户也。嘉靖以后,芟夷而蕴崇之,刊山通道,展为周行,重江上下,可以帖席。且境壤辽阔,山田仰泉,不甚作苦,鱼盐粗给,称小康焉。旧《志》云:自静江至梧,滩泷三百六十所,至昭而中分。自昭上至静,险恶尚少;自昭下至梧,则两岸悬崖,中多碎石,滩水湍急。郡盖府江之门户而桂、梧之腰膂也万历三十五年,郡守陈启孙始凿平崖石,行旅称便。又贺县,故贺州也,介郴、道、连、邵数州间,为两粤冲要。宋潘美伐南汉,则拔贺州。岳武穆破群盗,亦从事贺州。其地据岭环江,犬牙盘错,实关隔之所矣。   平乐县附郭。汉为荔浦县地,属苍梧郡。三国吴始置平乐县,属始安郡。晋以后因之。唐武德四年置乐州治焉。后为昭州治。今编户六里。   ○平乐城府西南三里。县旧治此,亦名乐州城。《郡志》:唐初置乐州,治荔浦江口。武德八年徙治此。《城邑考》:唐武德中,刺史汪齐贤筑乐州城,即是城也。宋治平元年,州守汪齐改筑今城。乾道元年,太守葛永庆复修治之,以寇警,议凿后山为濠,不果。元初,城毁。至正中,以郡累被寇患,乃复筑治。明洪武十三年,增设守御千户所。是年,营筑新城,东跨山巅,南瞰大江,皆以砖石。弘治七年,守臣俞玉复凿后山为堑,以御寇。正德十四年,增葺。嘉靖十六年大水,城西南两隅圮,寻修治。万历二十九年及三十七年相继营缮,称为完固。城东面无门,有门三,城周三里有奇。   沙亭废县府东南十五里。唐武德四年置,属乐州。贞观七年,省入平乐县。《郡志》云贞观八年置,误也。其故址今为走马坪。○永平废县,《志》云:在府东北历塘村。《唐书》永平县,本属藤州,贞观以后改隶昭州。按:隋改夫宁为永平,为藤州治,唐又改县为镡津,即今梧州府之藤县,去府绝远。盖唐改废藤州之永平县,而增置永平县属昭州,非即故县也。五代时,仍属昭州。宋开宝五年废。又废孤州,《通志》:在府东南四十里,即唐之古州,天册万岁元年所筑,寻废。其相近有昆仑城。皆未知所据。   ○昭山在城西漓、乐二水合流处。有巨石屹立水中,方正如印,一名印山。又凤凰山,在城东,城跨其上。又东里许曰东山,《志》云:府东二里有昭潭冈,一名昭潭洞,漓、乐二水汇而为潭,冈在其北。今昭潭亦曰昭冈潭。杜佑曰:长沙郡名潭州,以昭潭为名;此曰昭州,以冈为名也。潭南岸又有南山,山半为双峰岩。《郡志》:南山在府南二里。○五马山,在城南府江南岸,突起五峰,中一峰高耸端圆,与郡治相对。又南四里曰挂榜山。《志》云:府北五里有龟山,一名龟头岩。其南二里曰仙宫岭,宋邹浩谪官时僦居处也。又北山,在府城北。《通志》云:在府北十五里。   萦山府东南十里。山势萦回九折,上有九峰,曰高崖、羊栏、月岩、兜鍪、马鞍、跨镫、石旗、石剑、丫髻,险不可陟。其相近者有眉山,峰峦秀耸,宛如眉黛。《志》云:眉山在府东南九里。又有白云岩,在府东十里,丛林蓊郁,洞门翼然,有古藤盘绕之,其中寥廓,盛夏常寒。○华盖山,在府西十里,一名火焰山,以山峰尖耸而名。又密山,在府北十里,数峰回合,环绕郡治。   云山府东南四十里。九峰四垂如云。又诞山,在府东北八十里,有三峰皆峻拔。其相近者又有圣山,巍峨插天,绝顶高平。又有穿山,三峰并列,半壁开一窍,可通往来。○四十里山,在府东北龙平巡司南十里。周四十余里,因名。为富、贺往来要路,近设三堡,以为戍守。又鲁溪山,亦在县东北界,高数百丈,环跨平、恭、富、贺及湖广永明县界,上有塘,方广数亩,俗呼分水塘。   天门岭在府东,与贺县接界。上有石门,故名。又龙岳峰,在府东北五里,一名龙跃峰,考涧水出焉,幽远屈曲,流至城东二里会于昭冈潭。○端山岩,在府东,有四岩相连,遇乱,村民每避居于此。又罗山岩,在府东北八十里,水环岩外,乘筏而入,有幽径可达山巅,地坦衍,可望四远,亦村民避寇处。   龙门峡府东南百余里府江中。今名松林峡。冬月水小,极险恶。稍东南为龙头矶,矶下二里为鼓锣峡,有石如鼓锣,水涸则平,水涨则凶恶,回γ漩转,舟不敢行。今皆开凿,渐为坦道。一云龙头矶在府南三十里。   ○漓江府城南。自桂林府阳朔县东南流,历鳜鱼、滑石诸滩,至府西北十余里,又东南至府西五里,经更鼓滩,绕城西南而东出,会乐川水,又南经诸滩峡间入梧州府境。《志》云:漓江入府界,远近群川,参差环汇,夹江两岸皆高山盘束,朦胧阴翳,长六七百里,谓之府江。犭犭童往往窟穴于此,与大藤叛犭相应响。嘉靖中,田汝成议曰:藤峡、府江相表里,然治藤峡宜速,而府江宜缓。盖藤峡前阻重江,后临大野,面势虽迂,犹可逻遏,所虑者东奔耳。其南紫荆,北罗运,各有间道可以夹攻,扼此一隅,三面迫蹙,贼安所遁?故曰宜速。府江则上起阳朔,下抵苍梧,辽绕五百余里,万山参错,曲径盘纡,茂林深箐,蒙茸绊结,必屯兵聚粮于恭城、平乐、怀集、贺县、修仁、荔浦、永安五屯及茶力二山之间,熟其饷道,探其险易,扰其耕耘,然后可以择利便,相机宜,一举灭之。若欲于旬日之间悬军深入,贼必漫走山谷,莫可究诘。故曰宜缓。此治府江之大略也。《经略志》:府江东岸有葛家、石狗等冲,接恭城之站面;西岸有桐亮、铜镜等冲,接荔浦之三峒,山势陡绝,道里辽阔,守御不易。   乐川水府北五里。源出湖广道州西南,流经恭城县,南流入境。又南经此缘城而西,又东南折以入于漓江。《志》云:乐水,源出富川上乡,越恭城县至郡城下,汇于漓水。二水会处蓄而为潭,渊深莫测,谓之昭潭,亦名回龙潭。今城西川中有滩曰虎埠滩,自昭潭而下有韭菜、三门等滩,在城东五六里间,皆川流险峻处也。○诞山江,在府东。源出诞山,西流至虎埠滩入乐川水。   鲁溪江在府东。源出鲁溪山之分水塘,流经平乐县东乡曰鲁溪江,出龙平巡司曰涝源江,出恭城曰上平江,出富川曰白藁江,又分流入贺县、永明等县境,灌溉之利甚溥。○沙江,在府东,源出四十里山,西流入鲁溪江,至榕津与诞山江合流而入乐川水。   荔水府西四十里。自修仁县流经荔浦县,又东北流入界,至府西七里曰荔浦江口,入于漓。《志》云:府西南有湖塘江,源出永安州,流经荔浦江口,合修荔诸水入于漓江。○周塘,在平乐县之东乡里,积水灌田,四时不涸。又木良塘,在府城北仙宫岭下,广数十亩,亦有灌溉之利。   ○南关在府城东南昭潭冈下。又城北有北关。《志》云:府东南有开建寨。宋潘美讨南汉,克贺州,进次昭州,破开建寨,昭州刺史田行稠遁去,遂下昭州,是也。又白田镇,在府东南。宋皇四年,侬智高围广州,不克,引还,大将张忠邀击之于白田,败没,智高遂陷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