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09 页/共 479 页
上石西州
太平州
思城州
安平州
万承州
全茗州
镇远州
思同州
茗盈州
龙英州
结安州
结伦州
都结州
上下冻州
思明州
陀陵县 罗阳县
◇思恩军民府属县一
武缘县
◇镇安府
直隶◇归顺州
◇思明府属州一
下石西州禄州、西平州附见
直隶◇田州属县一
上林县恩城州、上隆州附见
直隶◇泗城州属县一
程县
直隶◇利州
直隶◇奉议州
直隶◇向武州属县一
富劳县
直隶◇都康州
直隶◇江州属县一
罗白县
直隶◇思陵州
直隶◇龙州
直隶◇凭祥州
直隶◇上林长官司
直隶◇安隆长官司
东达湘水,
湘水,出桂林府兴安县南九十里之海阳山,径全州南,而东北流入湖广永州府境。出湘水,则湖南之地在襟带间矣。
南控交趾,
自南宁府南及太平府、镇安府、思明府,以及思陵州、龙州、凭祥州之西境、南境,皆与交趾界接。
西接滇、黔,
自泗城州而西,出上林、安隆二长官司,俱接云南广南府界。由泗城州而北,则达贵州之永宁州。又自利州北境,以迄庆远府之北、柳州府之西北,皆与贵州接壤也。
北逾五岭。
五岭,在广西北境者二:自湖广道州入平乐府贺县者,萌渚岭也;自全州入桂林府者,越城岭也全州,旧属湖南,其地在岭北。盖广西之地,实逾岭而北矣详见下。
其名山,则有越城岭萌渚岭附、
越城岭,在桂林府兴安县北三里。一名临源岭,亦曰始安峤。《通典》:五岭以次而西,其第五岭曰越城岭,在始安郡北、零陵郡南。盖自衡山以南,东穷于海,皆一山之限耳。汉武帝元鼎中,遣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路盖出于此。后汉建初八年,郑弘为大司农,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东冶,今福建侯官县,风波艰阻,沉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自是遂为通路。建安十六年,交州刺史赖恭自广信今梧州府合兵出零陵,憩于越城岭,却步骘,即此岭也。《水经注》,漓水与湘水出海阳山而分源,湘、漓之间陆地广百余步,谓之始安峤,亦曰越城峤者,是也。又其地临湘、漓二水之源,亦谓之临源岭,又谓之全义岭以兴安县本名全义也。唐光化二年,静海帅刘士政以马殷悉定岭北地,大惧,遣将戴可屯全义岭备之,为马殷将秦彦晖所破。后唐清泰三年,楚王马希范疑其弟静江帅希杲会汉兵侵蒙、桂二州,遂自帅军如桂州,逾全义岭而南,名为御汉,实以防希杲也。王氏曰:从来越全义则已夺桂州之险。盖粤西之咽喉,实自全义岭操之。其在平乐府贺县东北二百里者曰萌渚岭萌,亦作,与湖广永州府道州江华县接界,盘峙百余里,其水皆南北分流,亦曰萌渚峤,亦曰临贺岭,亦曰白芒岭,亦曰桂岭。《广州记》:五岭,一曰临贺。《丹铅录》萌渚之峤在临贺,即此矣。晋建兴初,荆州刺史陶侃击杜于此。隋开皇十七年,桂州李世贤反,诏虞庆则讨平之,将还潭州,临桂岭观眺山川形势,曰:此城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为怨者诬以谋反,坐死。宋开宝三年,潘美击刘,自临贺而南。绍兴三年,群盗曹成据道、贺二州,岳飞讨之,追破之于贺州。成乃自桂岭置寨至北藏岭,连控厄道,以众十万守蓬头岭。既而飞登桂岭破之,成奔连州,又走邵州。盖北藏、蓬头二岭,俱与桂岭相接也。
勾漏山。
勾漏山,在梧州府郁林州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平川中。有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其岩穴勾曲穿漏,因名。容县之都峤、浔州府贵平县之白石,其林麓皆相接也。山之胜者曰普照岩,岩如覆釜,洞穴当其前。岩之西曰独秀岩,洞门弘邃,中有石室,容数千人。岩东五里许有白沙洞,纵广一顷,高数十仞,下有涸井数处,皆旧时采砂处,其沙独白,因名。其相近者曰玉虚洞俗名念经窟、观冲洞,洞中虚明莹洁,有云从洞中出则雨,风从洞出则霁。洞西南有巫山寨,规围二顷,绝壁千仞,围环左右者凡十有二峰。寨之北曰玉田洞,洞辟三门,中门明广可入,中有石田数丘,田中积水,无间冬夏。洞之南半里为王田寨,高十余仞,其深莫测,北流为二池,中有小岛,其南潜流北出则溢入大江。又西北曰宝圭洞,为勾漏之正洞,有石室三,《道书》以为第二十二洞天也。宝圭之西则为勾漏洞,其旁又有龙潭、太阳、太阴诸洞,皆洞之支出者也。《志》云:勾漏洞天,四面石山回绕,其中忽开平野数里,洞在地上,不烦登陟,外微敞豁,中有暗溪穿贯而入,与北流水合。其最胜者则为白沙洞。祝穆云:勾漏甲于天下,而白沙又为勾漏第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