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 第 35 页/共 55 页

1007 戴曜梧,长溪人,品行端方,轻财重义。十五岁,贸易江北,辛苦积累。每得钱一百,即将五十散残疾穷人。……在外三十余年,累数千金,归,悉与弟侄共之。村外孤坟垒垒,不下数百冢,枯骸散失,创议修墓建碑,邀集同志,醵金成会,迭年为义冢标挂。     《婺源县采辑 义行》 1008 程世杰(清婺源人)……早岁由儒就商,往来吴楚,稍聚赢余,推以济众。尝置义田三百余亩,立义仓,丰年积贮,遇凶耸减价平粜;又念远祖本中曾建遗安义塾,置租五百亩,久废,杰独力重建,岁以平粜所入延师,使合族子弟入学,并给考费,有余即置田,二举经费不下万余金。邑建紫阳书院,捐金千两。京师创建会馆,捐金三百。他若修建祠宇、造桥、施裒,勇于为义者指不胜屈。奉旨建坊旌表“乐善好施”。     光绪《婺源县志》卷33《人物 义行》 1009 庠贡程国光,倡同邑业鹾于浙之鲍清等,捐输广厦十余间于问政山麓,以为诸生肄业之地。而侯因以为问政书院。凡紫阳所不及收者,咸得归之问政。     民国《歙县志》卷15《艺文 问政书院记》 1010 鲍蜀瑞,字次玉,(明歙县)蜀源人。监生。性倜傥,以济人利物为心。年二十九,有方某病笃,以孤托之,悉心抚育,为扩厥业。客汉皋,武昌卫毕某以积帑失于稽核,罚且不测,为之代偿,时有吴某构难其间,复阴为致力,事得解。其他排难解纷不胜记。汉皋常患火灾,延烧辄千百户,旧有广庇,用以恤被灾者,久而弛,力倡复之。新安会馆崇祀朱子,乡人士欲辟其前埠,以便行旅,恒苦力不逮,首为之倡,事遂以成。又兴义学以训邑人之客汉阳而不能从师者。邑北太尉殿石梁倾圮,募建有年,无应者,集同志竣其事。徽宁界箬岭最号崎岖,及郡北万年桥要道均为修葺。又于所居里建登云石梁。……郡邑重其德,举为乡饮大宾。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索引: 237 247 265 279 313 347 358 360 384 385 387 414 416 417 431 433 438 442 464 498 499 503 509 514 520 547 555 556 560 578 579 648 705 707 738 759 813 817 820 835 836 842 878 880 887 907 933 1021 1023 1037 1046 1073 1088 1094 1116 1123 1134 1170 1205 1230 1343 1374 第三节 助饷、助赈 1011 汪泰护,字本亨,(明)歙稠墅人。尝贾毗陵,值岁耸,出谷大赈,后里中饥,输粟六百石,郡守李公申请赐建义坊。     康熙《徽州府志》卷15《尚义》 1012 (许芳,明天顺嘉靖间歙县人)知伯子滋善治生,乃命商游荆襄,营业庐州,居积几致万金,田产日赢。……会庐州民大饥馑,即命滋发廪赈贷,人于是感恩刻骨。里中丁家园路险,往来者病之,于是捐赀葺治,过者口颂不衰。……叔子办,秉性和顺,袭父兄风,治商业,晚而知趋时,弗仰机诈,人称良贾。子五人,各擅祖父之能。复初业商,富好行德;复礼习举子业;……复祯自幼慷慨有大志;复祖、复裕俱兰茁殊英。     歙县《许氏世谱》第5册《明故处士许君德实行状》 1013 君姓吴氏,名荣,字惟禄,别号仰山。……君幼警敏,惧陨越,甫十四,能从商贩不后时。未几,考云亡,乃跪妣方孺人号泣曰:“天之厄我,甚矣我罪!伊何乃尔不禄 ”……乃攻苦食淡,以亢宗为志,知时任人,鄙贪崇廉,虽古之卓白不是过也。业遂日隆,操益日广,旧物克复,有光先人。……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贫而贷者薄其利,贷而无偿者焚其券。人咸德之。……先是嘉靖甲申,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荣以冠带。君如例入粟,不受冠带,有司强之,后受焉。岁甲辰、乙已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仰山吴君行状》 1014 毕懋尝(明歙县人),字惟功。万历戊子岁大耸,挟赀贾浙,之于潜,睹饥馁状,心矜之,有持质丐米者,倍所予,不责其偿,日给数千人。已而赀罄,改廛于沛,值天潦,死亡相枕,为给棺具瘗焉。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1015 胡继芳,字联卿(明末婺源)清华人,弟继薰,字和卿。少贫,未学而孝义性成。兄弟牵车服贾,竭力事亲。天启甲子岁,遇水荒,煮糜以济饥者三阅月,署长许明佐旌曰:“赈施义士”。薰常至万年贩谷,其主人以积岁逋赋系狱,妻子泣诉,薰即指己赀代纳,县令廉知投刺访谒。……(薰)为善之念弥坚,修桥路、买渡舟,施裒、瘗暴、平粜、赈粥卒以为常,里人咸颂其德,邑侯胡举芳宾筵。     光绪《婺源县志》卷31《人物 义行》 1016 (吴)民仰公又名午庆,字更生,号邦瞻,(歙县人)。……崇祯庚辰,云间岁俭,鸠形鹄面,相属道中,时麦正栖亩,须半月方可登场,民饥势不能待旦夕。公载麦千石经其地,见之恻然,尽以舟麦散饥人,人各给一斗,得延旬日以待食新,所活无算。顺治庚寅,毗陵水灾,公适商于此,治粥糜以蒿饥者。里之富人感公高义,皆曰:“吴公行旅耳,尚不忍坐视其困,吾辈居同桑梓,粉有余粟,莫肯捐升斗以拯其灾,能不愧公乎” 于是相率出粟治粥,民赖以生,实公倡始之力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1017 戴公选,字尔善,婺源桂岩人。少习举子业,长贾湘汉间。顺治丁亥岁大耸,输赀运米以赈,全活甚众。逋券盈匦,贫不能偿者,悉焚之。     康熙《徽州府志》卷15《尚义》 1018 张弘治,字汝助(清初休宁)南街人。六龄失怙,从兄贾吴楚,经营一无私蓄。……岁与兄输饩资以给弟课侄。丙子,岁饥,减粜价,施糜粥,布裒汩,数月不怠。命子绅葺祠、修路、劝善、解纷、承其志。     康熙《休宁县志》卷6《孝友》 1019 (程)应辰,字仲台,(清初)郡城(歙县)南市人。自幼明敏力学,念伯兄业儒而诸弟皆幼,遂弃儒服贾,经营饶裕,毫粟无私。缌服之亲,有贫不能葬者捐金助之。商居维扬,时值水潦,民大饥,输粟以赈,全活多人。有司上其事,诒授登仕郎。     《程氏人物志》卷7 1020 黄以正,字缃成,潭渡人,雍正四年,建立盐义仓。捐赀独建一所得邀议叙。至赈饥、弛逋、助葬、定婚、施棺、掩骼、设渡、修桥,数十年力行不倦。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义行》 1021 公讳应庚,字上章,……自高祖以来,即事两淮鹾务,遂侨居于扬,肩承鹾业,综理琐务,任厥劳瘁。秉性老成,孝思肫笃、沉默寡言,端庄不苟,耆宿咸重之。而处心积虑,常以汲汲济人利物为心。……在扬则施棺裒、给絮袄、设药局、济回禄、拯溺舟、育遗婴;海啸为灾,作糜以赈;江湖迭涨,安集流离;时疫疠继作,更备药饵,疗活无算。复运米数万石,使其得哺以待麦稔,是举计存活九万余人。令嗣讳起字震潜,于雍正六年除授刑部湖广司郎中,公寓书京邸,诫之曰:“刑法至重,鞠讯维严,哀矜勿喜,汝为司属,宜殚心明慎,无偏执,无袒鳐,务期研求再四,而后安。”乾隆元年,见江甘学宫岁久倾颓,出五万余金亟为重建,辉煌轮奂,焕然维新。又以二千余金,制祭祀乐器,无不周备。又以一万三千金购腴田一千五百亩,悉归诸学,以待岁修及助乡试资斧,且请永著为例。三年,岁饥,首捐万金备赈之后,自公厂煮赈。期竣,复独力展赈一月,约用米三万石有奇,其赖以全活者共计九百六十五万三千余口,其博济众者,未有如斯之甚者也。他如兴修平山堂蜀冈,栽松十万余株,今皆拱抱。重价买堂旁民田,别浚一池,而第五泉真迹于是始出。冈左为观音阁,冈右为司徒庙,与平山鼎峙,修废举坠,顿改旧观。更建五烈祠、贞节墓、并请旌褒,不惜捐资而修而增广之者,己未春,年届杖乡,亲朋称觞者,预为力辞。潜避徽歙,展拜祖茔先祠,路过武林,遂发愿捐施云林寺僧,修葺殿宇。桑梓亲族婚丧,靡不隐相周恤。     《汪氏谱乘 光禄寺少卿汪公事实》 1022 万松岭,歙人汪应庚所建。……应庚,字上章,号云谷,人因是岭称之为万松居士。居扬州,字素丰,好施与,如煮赈施药、修文庙、资助贫生、赞襄育儿、激扬节烈、建造船桥、济行旅、拯覆溺之类,动以十数万计。与朱与白、吴步李齐名,当事闻于朝,赐光禄寺卿。乾隆五年,民饥,两淮立八厂,应庚独力捐赈,活数十万。台省入告,贞珉于蜀冈之颠。     《扬州画舫录》卷16 1023 汪应庚,字上章,(歙县)潜口人。业鹾于扬,遂籍江都。富而好礼,笃于宗亲。雍正九年,海啸成灾,作糜以赈伍佑卞仓等场者三月。十年、十一年,江潮迭泛,州民仳离,应庚先出橐金安定之,随运米数千石往给。时疫疠继作,更设药局疗治。十二年,复运谷数万石,使得哺以待麦稔。是举存活九万余人。又于邻邑之丹徒、兴化并输粟以济。大吏上其事,特授光禄少卿。郡邑屡举乡饮宾,辞不赴。又尝出五万余金,建府县学宫,以二千余金制祭器、乐器。又出万三千金,购腴田,归诸学,以所入供岁笨。又助乡比试士资斧,至今永著为例,士人称为“汪项”。乾隆三年,岁饥,首捐万金备赈,及公厂煮赈。期竣,更独力展赈八厂一月,所赈至九百六十四万一千余口。又兴复平山堂,栖灵寺,建五烈祠,并为请旌表其墓。在城贞节祠亦增修焉,见《淮海英灵集传》。按:上章名不甚著,而博施如此,其行谊以超江、鲍诸商之上矣,应表而出之。     《歙事闲谭》第13册 1024 乾隆三年十月盐政三保奏:据众商以扬郡被旱,愿设八厂煮粥,自本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二月止,共捐银十二万七千一百六十六两有奇;又商人汪应庚独捐银四万七千三百一十两有奇,请给议叙嗣子。乾隆十一年七月经部覆准,分别议叙有差。     光绪《两淮盐法志》卷146 1025 乾隆七年九月盐政准泰奏:淮南商人汪应庚以扬水灾捐银六万两,两淮商人黄仁德等公捐银二十四万两。奉旨:若加恩议叙。钦此。     光绪《两淮盐法志》卷146 1026 载盛宏,字士宽(婺源)长溪人。乾隆辛未,乡邻遏籴,贫民难举火,宏适江左买米归,尽散之,不取值。甲戌岁,族不戒于火,延烧左右邻,宏屋亦烬,将白石坞杉木任人伐取,不校。村居四面皆峻岭,宏倡捐修理成坦道,人甚德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2《人物 义行》 1027 惠济仓,在府城天宁寺前,乾隆十六年旱饥,太守何达善劝阖邑绅士醵金籴运济民,又札募歙人士之商于淮者输其力之所及,得六万金,买谷积贮,建仓六十间,遴才干之士经纪之。 ……按:乾隆三十一年,知府李嵩禀称,现管各董事均已届满,间有家道消乏势难管理,久经饬令举报,并无愿管之人出为承认。窃查惠济仓存有原本三万两有余,详定发典生息,周年七厘起息,其利本轻,典商又系家道殷实之人。应请将仓谷三万担,即令领本典商各照银数多寡分管谷仓,以利息之轻余,补谷仓之折耗,自难推诿。奉督宪高、抚宪冯、藩宪富俱批准如议办理。自此以后仓谷三万石,俱系典商经理,较之绅士更加妥协矣。     道光《徽州府志》卷3《营建志 仓局》 1028 乾隆十七年歙绅《捐粜碑记》,郡守何公达善撰。(碑文从略)捐输者吴基本……(21人)扬商吴禧祖……(19人)共捐银三万两。     《丰南志》第10册 1029 乾隆十六年辛未夏,旱,商贩不通,米谷腾贵,前郡守济源何公既劝谕绅士出谷平粜,以纾一时之困,因又驰书淮扬各绅商谋所以为积储经久之计,由是绅士程扬宗等相率乐输银六万两上之于府。何公以三万两发典生息,以三万两买谷建仓贮之,视谷之贵贱而以时出入焉。详请前抚宪卫奏闻,准行所谓惠济仓也。历十余年仓储既裕,生息银两亦倍于前,前守诸城李公据商人方承绪等议,将余息银照江苏之例建男女普济二堂以收恤茕独,禀督宪高、抚宪冯批饬查议。议未上,而李公卸事,越峨徐公继之,乃条列章程具详兴建。抚宪富闻于朝,并请即名惠济堂,以无失各商原捐本意,蒙奖许焉。     民国《歙县志》卷15《艺文志 惠济堂记》 1030 鲍漱芳字席芬,志道(即鲍肯园,乾隆时为两淮总商)子。幼随父扬州理盐旬紊紊有声。父病疡,衣不解带者累月。父殁,佥举甲商。嘉庆八年,川楚陕三省贼平,漱芳集众商输饷。奉旨,从优叙盐运使职衔。十年夏,洪泽湖涨决,车逻、五里诸坝灾民嗷嗷待食,漱芳集议公捐米六万石助赈。得旨,俞允。遂于各邑设厂,并赴泰州恭亲督视。是年,淮黄大水,漫溢邵伯镇之荷花塘,漱芳倡议仍设厂赈济,并力请公捐麦四万石展赈两月,所存活者不下数十万人。方议坝决时,高堰抢险,护坝甚急,秋后全河溜势将改由六塘河从开山归海,漱芳集众输银三百万两以佐工需。又芒稻河为洪泽湖之委,制府铁保,亟谋疏浚,漱芳捐银六万两以济工用,又捐银五千两助浚沙河闸。漱芳于运盐水道暨诸水利孜孜讲求,洞悉利弊,以屡次捐输,迭奉恩旨,从优议叙,加十级。家居敦本尚义,修里社、筑水券、置义学、修新岭、修王干阳溪清水塘丛山关诸道路,益惠济堂义冢地,周助婚葬,义行不可枚举。并遗命其子均捐修府学,创建府学西偏久圮之忠烈祠。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义行》 1031 鲍峻,字清誉,新馆人。家贫好义,后业浙鹾,赀渐裕。尝捐屯饷、设义仓、助军需,浙抚上其事于朝,迭邀恩奖。子魁,字翰宣,好施予,亦如其父。乾隆甲子,洪水,田禾漂溺,岁饥,魁捐籴以济乡里,全活甚众。又伐石邑东孔道十余里,成坦途。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志 义行》 1032 朱继楫,字汉骞,(休宁)长丰人。太学生。奉母孝,事兄继松、继桂恭谨诚笃。尝游商于濑水。乾隆丙申,值岁大饥,邻境阻籴,楫独力呈请大宪出示开禁,复首捐赀平粜助赈。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乡善》 1033 吴钟,字方繇,丰南人。候选光禄寺署正。业鹾汉阳,理繁治剧,众多赖之。乾隆十六年饥,郡守何达善劝谕平粜,有余粟贮仓。明年多逋赋,钟请于邑令,以其粟代输民逋。     《丰南志》第3册《人物 义行》 1034 嗣于乾隆十七年内有在扬徽商程扬宗感沐圣化,念切桑梓,乐输银六万两,以一半先为买谷积贮,以一半交典生息为将来增贮之计。     民国《歙县志》卷15《艺文志 惠济仓题疏》 1035 方安栋,字国柱,(清休宁)珊溪人。贸易湖北。乐善好施,尝修道路,置义渡,乡党有贫乏者,竭力周恤。子世燧继父志,力行善事。乾隆丙午,蕲水县饥,燧捐赀赈济,活人甚众,邑令给以“义恤乡邻”匾额。事载《蕲水县志》。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乡善》 1036 罗福履,字绥来,呈坎人,迁(歙县)岩镇。乾隆末治商业于如皋,以才智忠信交其贤豪。乾隆四十九年,江北大旱,建工赈之策,躬督之,活饥民数千。嘉庆十九年又旱,平价出所储麦,捐二万余金,如皋人至今德之。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