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 第 40 页/共 55 页
1161 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易衣而出,数米而炊,无遗算矣。至其子弟,不知稼穑之艰难,糜不斗鸡走狗。五雉六枭,捐佩外家,拥脂中精。乐则乐矣,忧亦随之。
《太函集》卷18《蒲江黄公七十序》
1162 吾郡中海阳(休宁)多上贾,其上上则商山诸吴。吴仲子用良,名继佐。大父以季叔贵,赠中书舍人。父曰源,授光禄寺监事。两世以巨万倾县,出贾江淮吴越以盐策刀布倾东南。光禄丈夫子七人,人人若干万矣。用良庶也,范母子三伯兄廪诸生不遑受贾。用良籍太学,顾不喜为儒,父将授以利权,则又以善病谢,不任。久之,面目黧黑,乃从方士学养生。舍后圃一区,命曰玄圃。居常艺花卉树竹箭,畜鱼鸟充躲其中,每得拳石、岩、蟠根诘屈不啻珊瑚木难。主人黄冠而肃羽,人以为上客。既又岩栖白岳,筑斗室以当望仙,时而出王,于是乎尸居,此一息也。其客虎林,受一吴山下,竹石亭榭视玄圃有加,则再息也。广陵故有别业,侈于虎林,盖息研者三,复归玄圃。要之,近者主减,远者主盈。减则新成,盈则旧贯,无暴施矣。至其出入吴会,游诸名家,购古图画尊彝,一当意而贾什倍。自言出百金而内千古,直将与古为,徒何不用也。
居里中,故多予。冻馁予衣食;病予药;殡予棺,涂淖病行则石予众;野有弃女,则予之糈而乳之。里妇荐故家女,捆内内之为媵人,用良女视之,予之装而嫁士族。自言与今人处,无宁离索以自封。……用良期以癸未正月庚申改葬光禄,中夜而起,无疾暴终。
《太函集》卷52《明故太学生吴用良墓志铭》
1163 (徽州商人)递废递兴,犹潮汐也。不戢者犯禁,不羁者作荒,不覆则败。
《太函集》卷53《处士吴君重墓志铭》
1164 (汪)长公名海,字德宗,王父,父曰实,母则程也。生而魁梧伉直,父党率目伟之。……长公从父贾房村,席故资以麴檗起。什九居外,则以家秉授孺人。……长公虽服上贾,觳衣食,出无舆,孺人不器不珍,泊如也。长公即务重积,顾独以廉贾闻。尝渡京口,客遗金橐舟中,长公留无行,待亡金者至,验之合,举金橐归之,问姓名,不告而去。……会吕梁浸决,……于是改业而南,以质剂息子钱,一居云间,一居东省,业愈益起。……
长公授二子职,各以其材。命体仁承家,其世吾业,为主器;体义治经术,其从叔父入太学,庶几异日者大吾门。二子夙夜竞竞,各修其职,中外谓长公有子。
《太函集》卷55《明处士兖山汪长公配孙孺人合葬墓志铭》
1165 (汪海)乃始税驾兖山,里族有违言,必长公居间而解。兖山濒渐江,而里水溢,卒病涉,甚者且害田庐,长公筑堤捍之,修若干丈,广若干丈,石梁以济涉者,里中人人德长公。……会有诏治经界,曾令君择殷厚驯谨者一人为党正,长公与焉。比履亩,张弓者弓,握算者算,典书者书,长公第心计之,不失尺寸。或讼疆事,令君则以两造属长公,片言各当其心,乃报命。及毕事,令君表其闾,最长公劳。……既艾,日从诸侠少游,近声伎、博奕,终日无倦。少年造出,终谢不支。年始及耆,复出而游吴越,日置高会,召诸故人为平原欢,猗月而归。则以岁杪,值初度,诸子姓从诸周亲近属迭为寿,燕饮视吴越有加。……(终年)六十有一。
《太函集》卷55《明处士兖山汪长公配孙孺人合葬墓志铭》
1166 扬州清明……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妓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荬;茂林清樾,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稚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立者林林,蹲者蛰蛰。
《陶庵梦忆》卷5《扬州清明》
1167 新安鹾贾汪氏,为其子娶妇,所制床以沈檀诸香木为之,雕琢人物细缕如画。……
《梦阑琐笔 新安鹾贾》
1168 李大娘……得侠妓声于莫愁桃叶间,后归新安吴天行。天行巨富,资产百万。体羸素善病,后房丽姝甚众,疲于奔命。
《板桥杂记》中卷
1169 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有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
《虞初新志》卷3《马伶传》
1170 吾郡保界山谷,生齿繁庶,土之所入,不足以供什一,其民往往转贸而游四方。其雄者要以射赢牟息,美服食舆马仆妾,营良田华构,侈燕遨,广结纳以明得意。相矜为贤,浸淫渐靡,俗之所由来久矣。……许君(春田,明隆庆时人)少修父业,转毂郡国,所至息入辄倍,益累高赀。退而笔于玉屏紫芝之阳,力行孝悌。既已修饰祖庙,增拓祭田,订议法,修祀事,章章备矣。复念族之贫不能自业者颠连而靡告也。谋于季弟叔孺就郭东治坦屋七十楹,居旁营塾舍,割常稔之田七十亩,市肆六楹,岁收田租僦直择族之长而贤者掌计而时出纳之。……许君名禾,字本中,穆宗朝授太医院吏目,拜命不仕,春田其别号云。
《重修古歙东门许氏宗谱》卷10《许氏义田宅记》
1171 余邑(休宁)南乡商山,人未三十,辄夭死。今一村皆贫,而庞眉者比比。吾乡人言富者每艳商山,余尝张目不答。
《寄园寄所寄》卷11
1172 新安吴天行……巨富,赀产百万。体羸,素善病。后房丽姝甚众,疲于奔命。
《虞初新志》卷20
1173 (吴)光训公七子末公逸公,字无逸,席先业鹾于广陵,典于金陵,米布于运漕,致富百万。大清(兵)南下,嫡子允,复字天行,献饷豫亲王,授员外郎御侍。姬百人,半为家乐,远致奇石无数,取“春色先归十二楼”意,名其园曰“十二楼”。兹又造“松石庵”。
《丰南志》第9册《松石庵》
1174 子孙以理财为务者,若沉迷酒色,妄肆费用,以致亏陷,父兄当核实罪之。
《苟洲吴氏家典》卷1
1175 徽州歙县棠樾鲍氏,为宋处士鲍宗岩之后,世居于歙。志道,字诚一,业鹾淮南,遂家扬州。初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有某姓者每食,庖人备席十数类,临食时夫妇并坐堂上,侍者抬席置于前,自茶面荤素等色,凡不食者摇其颐,侍者审色则更易其他类。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数十金,朝自内出城,暮自城外入,五花灿著,观者目炫。或好兰,自门以至于内室,置兰殆遍。或以木作裸体妇人,动以机关,置诸斋阁,往往座客为之惊避。其先以安绿村为最盛,其后起之家,更有足异者,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金山塔上,向风橙之,顷刻而散,沿沿草树之间,不可收复。又有三千金,尽买苏州不倒翁,流于水中,波为之塞。有善美者,自司阍以至灶婢,皆选十数龄清秀之辈。或反之而极尽用奇丑者,自镜之以为不称,毁其面以酱敷之,暴于日中。有好大者,以铜为溺器,高五、六尺,夜欲溺,起就之。一时争奇斗异,不可胜记。自诚一来扬,以俭相戒,值郑鉴元好朱程性理之学,互相倡率,而侈靡之风至是大变。诚一拥资巨万,然其妻妇子女,尚勤中馈箕帚之事,门不容车马,不演剧,淫巧之客,不留于宅。先是商家宾客奴仆,薪俸公食之数甚微,而凡有利之事,必次第使之,不计贤否。诚一每用一客,必等其家一岁所费而多与之,果贤则重委以事,否则终年闲食也。子二,长席芬,主理家事,勤慎自守,次勋茂,字树堂,召试内阁中书。鲍方陶,诚之弟,好宾客,多慷慨,幼贫苦,《论语》、《孟子》无善本,谓里中富者刻之,皆揶揄其愚,既移家扬州业鹾,家渐富,乃细加校正,付刻,藏诸家塾。
《扬州画舫录》卷6
1176 黄晟,字东曙,号晓峰,(歙县)潭渡人。居扬州,兄弟四人以盐策起家。晟家有易园,刻《太平广记》诸书。弟履暹,字仲升,号星宇,家有十间房花园,延苏医叶天士于其家,与王晋三、扬天池、黄瑞云诸人考订药性。于倚山旁,开青芝堂药铺,城中疾病赖之。刻《圣济总录》,又为天士刻《叶氏指南》。履炅字昆华,由刑部官至武汉黄德道。其京邸在宣武门外,改官时捐为歙县会馆。家有容园,斥资置田于邑之东乡梅渡及西乡莘墟,给族中四穷。履昴字中荷,家有别圃,改虹桥为石桥,其子为蒲、为荃,于扬州名胜均有建筑。
《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1177 歙县汪氏得九莲庵地,建别墅曰南园,有“深柳读书堂”、“谷雨轩”、“凤漪阁”诸胜。乾隆辛巳,得太湖石九于江南,大者逾丈,小者及寻,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众夫辇至,因建“澄空宇”、“海桐书屋”,更围“雨花庵”入园中,以二峰置“海桐书屋”,二峰置“澄空宇”,一峰置“一片南湖”,三峰置“玉玲珑馆”,一峰置“雨花庵”屋角,赐名“九峰园”。御制诗二,一云:“策马观民度郡城,城西池馆暂游行。平临一水入澄照,错置九峰出古情。雨后兰芽犹带润,风前梅朵始敷荣。忘言似泛武夷曲,同异何妨细致评。”一云:“观民缓辔度芜城,宿识城南别墅情。纵目轩窗绕野趣,遣怀梅柳入诗情。评奇都入襄阳拜,笔数还符洛社英,小憩旋教追烟舫,平山翠色早相迎。”注云:园有九奇石,因以名峰,非山峰也。
《扬州画舫录》卷7
1178 徐赞侯,歙县人,业盐扬州。与程泽弓、汪令闻齐名。家南河下街,与康山草堂比邻,有晴庄、墨耕学圃、交翠林诸胜,毁坦即与江氏康山为一。南巡时,江氏借为康山退园,故亦得以恭迎翠华,传为胜事。遂与北郊之水竹居并称矣。
《扬州画舫录》卷14
1179 黄氏本徽州歙县潭渡人,寓居扬州,兄弟四人,以盐策起家,俗有“四元宝”之称。履晟字东曙,号晓峰,行一,谓之“大元宝”。家康山南,筑有易园,刻《太平广记》、《三才图会》二书,易园中三层台,称杰构。
履暹字仲升,号星宇,行二,谓之“二元宝”。家倚山南,有十间房花园。延苏医叶天士于其家,一时座中如王晋三、杨天池、黄瑞云诸人,考订药性。于倚山旁开青芝堂药铺,城中疾病赖之。刻《圣济总录》,又为天士刻《叶氏指南》一书,《四桥烟雨》、《水云胜概》二段,其北郊别墅也。
履炅字昆华,行四,谓之四元宝。由刑部官至武汉黄德道,家厥口门。有容园。
履昴字中荷,行六,谓之六元宝。家厥口门。改虹桥为石桥。其子为蒲,筑长堤春柳一段;为荃,筑桃花坞一段。
《扬州画舫录》卷12
1180 (黟县孙志甫)混迹渔盐中三致千金,随手挥尽。
嘉庆《黟县志》卷14《晴川孙公志甫墓志铭》
1181 溪之南涯,隐若壮邑,绮绾绣错,实丰乐也。曰杨柳干,其地幽胜,吴隐君趴,业治猗顿,商名儒行,体周人中田有庐之义,筑燕亭闲馆焉。……而君之母槐充胡孺人总之,其为一爨,规划有条,雍如秩如。君以忠信之行,饬其躬以干蛊之材弘其业。北游燕赵,日与贤士大夫相征逐。君父买墩筑室,兴寄幽邈。君今堂成,华轮美奂,雄视一方,母被文毂之轻,奕世重庆,皆世所难必者,则君之克膺天眷可知已。君父居天津,贩海盐,最称饶益,君续而倍之,饶益之甚,家故以财为闾右雄。
《丰南志》第6册《吴母胡寿序》
1182 汪石公者,两淮八大盐商之一也。石公既殁,内外各事,均其妇主持,故人辄称之曰“汪太太”。太太当(清)高宗幸扬时,与淮之盐商,先数月,在北城外择荒地数百亩,仿杭之西湖风景建筑亭台园榭,以供御览。惟中少一池,太太独出数万金,夜集工匠,赶造三仙池一方,池夜成而翌日驾至,高宗大赞赏,赐珍物,由是而太太之名益著。门下多食客,有求于太太者,咸如愿以偿。家畜优伶,尝演剧自遣。扬城每值灯节,儿童辄作花鼓龙灯之戏,太太莫不招入,而人亦以乐得太太赏赐,争趋之。
《清稗类钞》第24册《豪侈类 汪太太奢侈》
1183 清江浦为南北孔道。乾嘉间,河工极盛。距二十里即湖嘴,乃淮北盐商聚集之地。再五里为淮城,乃漕船所必经者。河盐漕三途并集一隅,故人士流寓之多,宾客饮宴之乐,自广州、汉口外,虽吴门亦不逮也。有徽人汪己山,侨此二百年矣。家富百万,列典肆,俗呼为汪家大门。与本地人不通婚姻,惟与北商程氏互为陈朱而已。
程氏有字水南者,以名翰林隐居。有曲江楼、菰蒲一曲、荻庄诸胜,诗书皆臻绝诣。汪则工书,能作方丈字,得率更笔意。广结名流,筑观复斋,四方英彦毕至,投缟赠贮无虚日。与扬州之玲珑山馆、康山草堂、天津之水西庄,后先辉映。未及二十年,家遂大落,典肆以负帑入官。汪亦贫悴而死,未至六十也。吴门午节后,名优皆歇夏,汪则以重赀迓之来,留至八月始归,此数十日之午后,辄布氍毹于广厦中,疏帘清簟,茶瓜四列,座皆不速之客,歌声绕梁,笙簧迭奏,不啻神仙之境也。
《清稗类钞》第24册《豪侈类》
1184 姊氏于予为嫡。……姊归吴,善事舅姑,殁则以事少姑。里妇竞富,服御甚都。姊更折节为俭,曰:“非无财之难,无令名之难也。”公(按即姊之夫吴士衢)多客游,姊主家政,臧获指数百千,俱凛凛取约束。公纳广陵庐姬,仪于内子,姊处之雍雍。
《丰南志》第5册《仲姊伏》
1185 偶见一写本,中有《琐琐娘传》,不著撰人姓氏,兹节录之云:琐琐娘艳姝也,妙音声。明嘉靖中,新安多富室,而吴天行亦以财雄于丰溪,所居广园林,侈台榭,充玩好声色于中。艳琐娘名,聘焉,后房女以百数,而琐娘独殊,姿性尤慧,因获专房宠。时号天行为百妾主人,主人亦自名其园曰“果园。”
《歙事闲谭》第15册
1186 《胡心泉集》中,有《水香园记》,略言:吾县(歙县)西山水平远,居人复工选胜,园亭树石,错落分布于其间,与川岩相映发,而水香园为最著,载在邑乘,故余姻家右湘汪先生所筑。……今右湘族从奉宸君健堂,奉其先公之殡,宅兆里中,爱是园之胜,遂从其家购得之。健堂自其先禺策于扬,阅世者四,历年逾百,而行营冢圹,有旧都桑梓之思,可谓知本。
《歙事闲谭》第27册《水香园于乾隆中易主》
索引:
157 319 323 369 474 648 671 773 788 927 1204
1279 1291 1358 1408 1415
第七节 投资产业
1187 次公名天镇,字定之,歙长龄里人也。……次公少服贾,以铁冶起建安。……公业既饶,举宗食指千计。……次公业转毂江淮间,居然拥素封,致巨万矣。
按:郑天镇于嘉靖乙巳,客死建安。
《太函集》卷46《明故处士郑次公墓志铭》
1188 (汪)以振,字孟举,号朴庵,守之之考也。……商于金陵,娶杨氏,生守之。……嘉靖丙戌,朴庵故,百责萃躬,乃商于湖阴。数年,复大募工治铁冶,挥指百人,斩斩有序,工罔弗效。……守之客湖阴,赀日丰于旧。
休宁《汪氏统宗谱》卷116《汪尚权墓志铭》
按:①同书同卷《尚权号柳渠行状》称:“柳渠讳尚权,字守之。……宗先达亚卿东峰公劝之治生,乃募唐宗之匠于湖阴,业稽生之锻于柳下,因事之勤以励躬,即物之精以见志。……”
②“湖阴”是对芜湖的一种误称,唐宋以来颇为流行。见民国《芜湖县志》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