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商资料选编 - 第 37 页/共 55 页

第四节 兴水利、筑道路 1068 (徽商刘正实)歙人,……候补知州,……初,歙有排年总催,积欠逾二万,与弟丰年,慨然任捐,……修龙门桥,费万金;岁饥,捐金助赈,……生子七人,皆显官。     康熙重修《扬州府志》卷52《笃行》 1069 汪琼,字时献,居(祁门)画绣坊。(明正德间人)少豪杰多大虑,自致巨赀。……阊门流激善覆舟,知县洪哲欲治之,难其费。琼慨然独任,前后捐金四千,伐石为梁,别凿道由丁家湾而西,再折南迤五六里至路公遥,与故水道会,舟安行,民利之。田故当水道计百余亩,琼悉买之,没为河,占税五石,琼任办,积累数十千。     万历《祁门县志》卷3《民行》 1070 汪琼(明嘉靖间)祁门人,邑南溪流激撞,善复舟。捐金四千,伐石为梁,别凿道引水迤辶五六里,舟行始安。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071 姚柱(明人)号小洲,(休宁)荪田人。贾高邮,议筑堤,因水涝易砖以石,岁久不圮,遂成沃壤,邮人尸祝之。     康熙《休宁县志》卷6《人物 笃行》 1072 康熙五年,安丰徽商郑永成,倡议预借课本一万一千余两,挑浚五仓沙河,灶丁陆续扣盐抵销,每遇旱夙,安丰独蒙其利。     光绪《两淮盐法志 转运门 疏浚》卷65 1073 汪先伊,字五就,(清休宁)上资人。少孤贫,服贾积财,分给诸弟。祖祠缺常贮,捐重资以裕粢盛。溪岸坏,筑坚堤,易土以石,计二里许,乡闾为树碑立祠,曰“五就公堤。”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乡善》 1074 俞俊锦,字绣轩,(清婺源)西谷人。国学生。商于丹徒之图山。遇岁饥,输数百金以赈,全活多人,复施棺瘗殍。生平嗜义笃至。乐平、德兴二州界有堤,长数十里,自前明倾圮,莫能修,居民迭遭水患。锦集邑绅议筑,皆以费巨辞,愠曰:“待我三年,力能办之。”爰祷神默相,贸迁孳息,不下千金,即择吉兴工,躬畚锸,手足尽茧,弗恤,资罄,乃奔赴于邑绅,皆悉其勤苦,而亻次助焉。堤成,名曰“永丰”。邑侯许表其闾,会课试,遂以永丰堤命赋,择其优雅者,颁刻传颂,一时荣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075 许仁字静夫,号耕余,(歙县)许村人。嘉道时布政司经历,有《丛桂山房诗稿》。曾学博钊撰《耕余居士传》称:“其少聪颖,喜读书,以父老且贫,囊书就贾。嘉庆十九年,安徽旱,饥民就芜湖索食,且酿乱,大吏廉居士才,访之,居士曰:‘非先资流民出境,乱不解。’议章程十条,大府善之,下他县仿行,乱乃已。芜湖有凤林、麻浦二圩,左大江,右天成湖,为南乡诸圩门户。田数十万亩,皆以二圩为保障。道光十年大水,居士自汉上归,董赈事,以工代赈。明年春工竣,夏水又至,慢圩堤丈许,居士乃赁船载老弱废疾置高垲,设席棚,给饼馒,寒为之衣,病为之药,且为养耕牛,水落更给麦种,倡捐巨万,独任其劳,人忘其灾。又议二圩通力合作章程十六条,令农民奉行。十四年卒,年五十八,芜湖人感其德,请于官,立祠于凤林圩之殷家山祀焉。”     《歙事闲谭》第14册 按:民国《歙县志》卷九载许仁救灾助赈事与此略同。 1076 戴振伸(婺源人)……从九品衔。素业木姑苏。资禀奇异,洞悉江河水势原委。丹徒江口向有横越二闸倾坏,后水势横流,船杞往来,迭遭险伐。道光年间,大举会馆,董事请伸筹画筑二闸,并挑唐孟二河。比工告竣,水波不兴,如涉平地。董事为禀镇江府宪,申详大宪题奏。奉旨:赏给九品议叙。又杨泾桥为南北通衢要道,倾圮有年,伸邀同志捐修,行旅至今利赖之。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077 吴宗淦,字冽川,(婺源)花桥人。国学生。重信义,笃孝友,经理祖业,栉沐任劳。尝客遂安四十余载,通运盐之河,定急公之局,修会馆,造渡船,掩骼施茶,济饥平粜,遂安父老至今尤称其事。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078 程立达字以仁,客芜湖。倡复徽国文公祠并督修渔梁坝。     民国《歙县志》卷9《人物 义行》 1079 查杰(明)休宁人。客鸠兹。置石会渡,砌石埠于姑孰,南陵道百里,缮白岳殿,登封桥。有贷千金者死,为之敛,焚其券。有以业质千金者,怜其祖址,折券不责偿。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080 佘文义(明)歙人,……构石梁以济病涉。同邑罗元孙亦石箬岭,建梁以通往来。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081 (明歙县人)方如骐……与郑滂石金陵孔道,以达芜湖。     道光《安徽通志》卷196《义行》 1082 吴钟奇,(清初黟县)横冈人。母胡氏,故节妇。钟奇经商,家小裕,以赀之半归兄,而己与弟分其半。处族党敦睦。顺治十三年,建四十八级上茶亭,曰双桂亭。     嘉庆《黟县志》卷7《人物 尚义》 1083 元昭佘先生文焯(歙县人),生平质直无回曲。先业仅有居庐,自食其力。壮游江淮,家稍振。既而为鹾使者所知,倚以为重,益韬晦敦朴,不改其度,取与严于一介,虽擅盛名,而所赢不成中贾,梅庄公所建石桥百四十年,而近颓然中断。……于康熙丙午(文焯)鸠工集事,阅三载而始毕。……桥成而家竭矣。     《岩镇志草》 1084 孙仕铨,字有衡,号毅必。自少英迈,识度老成。贾宛陵时,有县丞被诬赃罪,鬻女以偿。女已字人,不得已谋纳于铨,铨怜丞枉,为偿其金,而还其女。丞罢官贫甚,复资其归计。近居以溪,旧架木桥以通南北,水涨木坏,人以舟济多覆溺,捐四千缗独成石梁,列屋其上,行者息者皆便之。又尝输粟赈饥,荣膺冠带。     《岩镇志草》 1085 吴昂字若千,侨居芜湖。大江西有石益矶,石骨嶙峋,水涨落不时,行楫误触,其害不测。邑人议造台矶上,用为标识,以费重迄无成议。昂谓众擎易举,道谋恐难成,乃白县官,独力建造。垒石为台,台上立庙建旗,经始于雍正六年十月,至八年三月落成。名其矶曰“永宁”。商舶利赖,尸祝不绝。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尚义》 1086 苏源,字于泉,(黟县)赤岭人。贡生。族有子死,而母令妇改嫁者,妇以遗腹不可,源义之,资以生养其亲费。汪某外贾无耗,妇将改适人,源为作家书,并白金寄其家,妇意始定,越三年而后汪归。源经商都昌,有中表假田券,质银而耗于赌,相扭投河,源为赎之。尝往来浮梁、乐平,于南村岭上建凉亭,施茶于三星必,行人便之。又于邑之西武岭建如心亭,修亭至花桥路三十里,于陶岭归路修石桥,计十八洞。源好善不倦,施棺数百具,掩葬邑厉坛露骸。年老居赤岭三十载,村少争讼,乡人俱推服之。     嘉庆《黟县志》卷7《人物 尚义》 1087 朱德粲,字英三,土元街人。贾于皖,尝成潜山县石梁,造救生船于大江以拯溺。制水桶于皖城以救火灾,并置义地施茶汤,保姜氏子,赎许氏女,义行甚重。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尚义》 1088 陈志宏,字谨斋,(清休宁)陈村人,捐职州同。好善乐施,行贾六合县,捐重赀以修学宫,制府尹公以功升隆黉序奖之。村之对河,路通婺源,向募船通济,迄无成绪。独捐田租,立义渡户,名为造船及渡夫工食之费,而岁修亦取给焉。族中无宗祠,独立捐建,并置祭田……子文龙官浙江衢州府通判,封如其官。     嘉庆《休宁县志》卷15《人物 尚义》 1089 汪琼生,(清休宁)上资人。年十一丧母,父先义久出未归,遂肩贩四方。嗣至池(州)之大通镇,与父遇,因赁居居其父,仍小贩以供菽水。后二十载,父病笃,割股和药以进。及父殁,权攒空地,覆以柴棚,日市贩,夜守柩,如是者三年,镇人愈为感动。年四十方有室,生业亦日起,乃扶榇归里。亲族有枯棺不举者葬之,无力婚配者助之,往皖所经之大洪、流沙等岭,皆独立捐修。岭上施设茶汤,令僧司其事,以济行旅……。     嘉庆《休宁县志》卷14《人物 孝友》 1090 程国光修箬岭石路。(洪亮吉《更生斋文集 新修箬岭记》)曰:箬岭界宣歙间,为歙、休宁、太平、旌德要道,其高径二十里,逶迤倍之。……程君国光自为诸生时,由歙县赴会城乡试,道常出此,君贫甚,一橐一枥,恒自负载,盖自上岭以至平地凡数百休乃得至焉。目见道行者之难,心窃悯之。自诸生时,已立志修岭上下道,然力不及也。后五举不售,遂儒而兼贾。生计稍裕,即决意为之剃莽凿石,铲峰填堑,危者夷之,狭者阔之,几及百里。以歙石易泐不可用,本山石不足,复日新安江辇载浙石青白坚久者补之。     道光《徽州府志》卷3 1091 (程国光)后五举不售,儒而兼贾。生计稍裕,即决意为之(按,指修箬岭上之道路)。剃莽凿石,铲峰填堑,危者夷之,狭者阔之,几及百里。以歙石易泐不可用,本山石不足,复自新安江辇载浙石青白坚久者补之,长七八尺至四五尺不等,皆随道之广狭筑之,咸自履勘,不假手于人。盖蓄数十年心力,甫得就焉。     民国《歙县志》卷15《艺文志 新修箬岭道记》 1092 吴畅,字林玉,(黟县)六都易安人。……尝贸易景德镇。乾隆戊申岁,蛟发水涨,漂尸遍野,畅置棺掩埋以百数。造黄泥坦石桥,桥上建亭以憩行者。复造渡船于汪家港,以时修葺,不惜费。居乡造横泷大路。     道光《黟县续志》卷7《尚义》 1093 (郑)王敫,字洁夫(明正德间祁门奇岭人),商于瓜渚,见运河为官民要道,遇粮运辄阻商行,王敫捐金别浚一河,使官运无碍,商不留难,至今赖之。     同治《祁门县志》卷30《人物 义行 补遗》 1094 史世椿,字延龄,(黟县)九都金钗人。少清贫,商皖起家。勤俭好义,重建家祠,兴文会,造本村路,助修溪桥,施棺助葬,散赈济荒,输书院考棚建费。……在皖于救生局捐钱布,于体仁局施棺。道光中,皖水灾,刘抚部音员柯时守安庆,令世椿督赈,筹画周密,全活为多。石埭之大小约岭,独立重修。贵池之徐庄岭、东坑桥,集赀创造。祁、石之大洪岭,为徽皖要道,倡捐经修,垫费千金。皖东狱府县城隍药王大神、山口镇城隍、大观亭地藏诸庙,本邑灵虚观、九莲山、广安寺、淋沥庵、青阳九华山、休宁齐云山,或建殿宇、助石柱,庄严神像及捐月钱,悉施财不少。靳年逾八十,连举二子,人谓德极。     同治《黟县三志》卷7,《人物志 尚义传》 1095 江演,字次羲,号拙庵(清歙人)。孝友好义,郡北新岭峻险,行者艰阻,公呈请制抚,捐金数万辟新路四十里以便行旅。修北关万年桥以利涉。又浚扬州伍佑东河二百五十里及安丰串场官河,盐艘免车运之劳,商民受益。     《橙阳散志》卷3《人物义行》 1096 佘文义,字邦直,岩寺人。晚种梅以自娱,因号梅庄。少贫,操奇赢,辛勤起家。性不好华靡,布衣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义屋、义塾、义冢,以赡族济贫,所费万缗。又捐四千金,造石桥于岩镇水口,以利行人,人谓之“佘公桥”。年逾八十,行义不衰。     《歙事闲谭》第14册《佘公侨》 1097 金辑熙(婺源人)……趁外经商,独任劳瘁,置产悉与弟均。抚幼弟尤加厚,定婚教,始析居。营祖坟,建家庙,鸠工庀材皆躬督匪懈。道光年间,岁饥,散米赈贫。水灾,施棺掩骼。尝在苏郡,独修齐门吊桥,靡费千金,及造德邑坑口渡船,又输五百金为善后计,尤便于行旅云。     光绪《婺源县志》卷34《人物 义行》 1098 (婺商詹文锡)承父命往蜀,至重庆界,涪合处有险道,名“惊梦滩”,悬峭壁,挽舟无径,心识之。数载后,积金颇裕,复经此处,殚数千金,凿山开道,舟陆皆便。当事嘉其行谊,勒石表曰:“詹商岭”。     光绪《婺源县志》卷28《人物 孝友》 1099 张添茂(清人),字德远,住(婺源)旃坑,乐善好施。向经商景德镇,悯西向往景镇通衢坞僻路山尧,输赀倡葺观音阁阉及浇亭岭,沿途造路千余丈,费二百余金。又助霍口桥,各造义桨百金。景镇荒歉,仍命子世令输三百金,买米赈给,远近咸称其义。     光绪《婺源县志》卷32《人物 义行》 1100 吴时镇,号方谷,(清婺源)蕉源人,生而峻嶷,知大义。年十二,邻有负逋出妻者,归劝其父代偿完聚,费五十金。比成童,随父贾浙西,所积余赀,待同乡滞外之人,居助膳赀,行给路费。村有石桥被洪水冲坏,族以功巨难就,架木为梁,镇议复其旧。首输金五百,集众捐助若干,费仍不足,乃质己产得数百金成之,并输租五十称为善后计。绅耆为请额,邑候黄有“义昭仁里”之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