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脉治 - 第 60 页/共 100 页

青皮散   青皮大腹皮二味同煎。   木通饮   治胁肋刺痛臌胀。   木通陈皮苏梗甘草加生姜、红枣。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腹胀   【气散腹胀之症】时胀时退,气怯,言微,目慢神清,静则稍减,动作胀急,此气散腹【气散腹胀之因】或劳动太过,中气受伤,或久病缠绵,元气受损,肺不能通调,脾不能转输,肾不能闭藏,则真气散,而腹胀之症作矣。   【气散腹胀之脉】六脉无力,虚大无根,浮缓散慢,神离反疾。   【气散腹胀之治】气怯言微,生脉散。动作胀急,静则稍减,戊己汤,加敛气之药。气不归原,都气丸、纳气丸。气虚极,以四君子汤、参橘煎送下。   生脉散   生津液,充血脉,助元敛神。   人参麦冬北五味   戊己汤   伐肝扶脾,调敛中州,故名戊己。   白芍药甘草   都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北五味。   纳气丸   即六味地黄丸加益智仁。   四君子汤   见后脾虚胀。   参橘煎   见喘症条。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腹胀   【肺虚腹胀之症】面色惨白,气弱不振,时胀时退,二便清利,此肺经阳虚之症。   若肌肉消瘦,咳嗽面红,多汗骨蒸,此肺经阴虚之症。二者皆名肺虚腹胀症也。   【肺虚腹胀之因】肺阳不足,治节无权,肺阴亏损,清肃不行,肺为相传,主宰一身,肺气若虚,诸经皆结,而腹胀之症作矣。   【肺虚腹胀之脉】寸口脉微,或见濡软,或见沉细,或见沉涩,甚则沉结。   【肺虚腹胀之治】肺阳不足,脉缓濡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肺阴不足,脉虚细数,人参固本丸、生脉散。肺虚气壅,难用补剂,人参平肺散。   四君子汤   保肺益气,补土生金。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补中益气汤   见前。   人参固本丸   见前肺虚肿门。   生脉散   见前气散腹胀。   人参平肺散   见后肺痹。   [卷三:肿胀总论] 内伤腹胀   【肺热腹胀之症】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腹胀胸痛,常胀不退,此肺热腹【肺热腹胀之因】或肺素有热,又因膏粱浓味,酒湿辛辣之积热,上蒸清道,肺热焦满,而腹胀之症作矣。   【肺热腹胀之脉】右寸洪大,肺经有热。右关上溢,胃火熏蒸。左寸洪数,心火刑金。   【肺热腹胀之治】喘息倚肩,不得仰卧,烦闷咳逆,葶苈泻肺汤,合泻白散。胃火熏蒸腹胀作痛,大便结者;枳桔大黄汤。心火刑金,泻心各半汤。木中火发,泻青各半汤。以上   葶苈泻肺汤   葶苈子大枣   泻白散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枳桔大黄汤   家秘治肠热肠结,诸腹胀大。